Workflow
梦想号
icon
搜索文档
晶采观察丨“深蓝”增量!海洋经济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央广网· 2025-11-01 13:07
行业总体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 [2][4]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5.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 [4] - 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蓝色引擎 [2] 海洋服务业发展 - 沿海地区海洋文旅活力在假期得到充分彰显,居民前往海边旅游的热情持续高涨 [2][3] - 海洋研学成为亲子游新潮流,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的滨海景区全年保持高位热度 [3] 海洋制造业实力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达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三成 [3] - 2024年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船舶和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 [3] - 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有14种新接订单居世界首位,海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3] - 以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梦想号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3] 基础设施与贸易作用 - 港口航线网络持续完善,海洋运输网络深度赋能国内外贸易往来 [4] - 完善的海洋运输实现了国外商品顺畅进入国内和国内货物高效运往全球的双向流通 [4] 政策与发展方向 - 国家明确提出要提高经略海洋能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4] - 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被赋予更明确的方向与更高远的目标,为十五五时期锚定方向 [4]
飞驰吧 向着科技强国
经济日报· 2025-10-23 06:10
高速轨道交通 - 复兴号CR450运营时速达到400公里,可实现北京至上海3小时通达 [1] - 中国高铁已从追赶者成功迈向领跑者 [2] - 京津冀地区形成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和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 [2] 航空航天 - 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 [1] - 祝融号首次登陆火星,长征七号运载天舟九号实现3小时太空物资闪送 [1] - 商业航天破茧成蝶,全产业链正在形成 [1] 高端装备制造 - C919大飞机划破长空,爱达·魔都号扬帆启航 [2] - 沧渊号超大直径盾构机不断刷新工程掘进纪录 [2] -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 [3] 深海探测 - 奋斗者号实现万米潜海,标记人类勇闯深渊新坐标 [3] - 梦想号正式入列,助力科学家探索深海奥秘 [3] 科技创新与产业 - 十四五期间新兴产业加速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突破 [4] - 越来越多的产品装上中国芯 [4] -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4] 整体发展态势 - 中国正从全球科技参与者、贡献者向开拓者、引领者加速转变 [5] - 五年奋进,创新潮涌,从跟跑到领跑 [5]
海洋强国:“蓝色引擎”迸发活力
经济日报· 2025-10-19 06:11
海洋经济宏观规模与战略地位 - “十四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5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4%,占国内生产总值7.8% [1]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1] - 海洋产业已成为稳增长重要力量和经济发展新引擎 [2]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与能源安全 - 2024年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增长4.7%和8.7% [3] - “深海一号”二期投产标志着深海油气规模化开发迈出关键一步,对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 - 海上风电发电量2024年比上年增长近30% [3]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 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每日290万吨 [4] - 海洋药物自主研发产品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4] - 海洋水产品产量连续36年全球第一,邮轮旅游、海洋研学等产业热度高涨 [3][4] 海洋科技创新与重大装备突破 -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设计建造大洋钻探船的国家 [5] - 2024年科技创新指数为135.2,比上年增长2.6% [7] - 重点监测海洋科研机构研发经费年均增速超10%,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年均增速超6% [7] -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仿蝠鲼机器人等大国重器彰显海工装备制造新突破 [7]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国际合作 - “十四五”期间整治修复海岸线820公里、滨海湿地76万亩,红树林面积达46.5万亩 [9] - 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蓝色经济合作协议,建立30多个区域或双多边合作中心 [9] - 2024年海运出口额达27.5万亿元,与共建“一带一路”沿海国家贸易额增长6.3% [9][10] - 2024年开放水平指数为128.7,比上年增长3.0%,沿海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80%左右 [10]
矢志“铸重器”,强国复兴有支撑(评论员观察) ——“十四五”创新突破启示录②
人民日报· 2025-10-14 06:13
大国重器的成就与突破 -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已成功运营超过140个航次,实现了从制造零的突破到创新文旅模式的跨越 [1] - C919大飞机已安全运送旅客超过300万人次,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完成天舟九号太空物资“闪送”仅需3小时 [2] - “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达到地下10910米,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最大钻探深度达11000米,标志着上天入地、钻山探海能力的突破 [2] - 嫦娥六号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中国天眼”持续产出重量级发现,使中国在相关领域成为领跑者 [2] 大国重器的研发与产业支撑 -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的研制汇聚了20多个省市、150多家企事业单位、10余所高校及数以万计研究人员,全产业链涉及1000多家企业 [3] - 产业优势体现在拥有全部工业门类、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以及发达的新型基础设施和能源网络,为研发生产提供支撑 [3] - 超大规模市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有助于摊薄前期创新的巨大投入成本 [3] 大国重器的市场与国际影响 - C919客机获得国际市场关注,马来西亚亚洲航空公司正洽谈采购,柬埔寨国家航空有限公司计划采购20架C909飞机 [4] - 大国重器的“出海”彰显了其技术实力、市场潜力以及获得的国际认可 [4]
从“跟跑”到“领跑” 中国造船业量质齐升书写“船”奇
央视网· 2025-10-13 23:03
行业核心表现 - "十四五"期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继续领跑全球 [1] - 行业完成集齐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航母三颗"皇冠明珠"的历史性突破 [1] - 行业在智能化、高端化产品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2] 市场份额数据 - "十四五"期间中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总量的51.7% [1] - 以修正总吨计占世界总量的47.2% [1] - 上述份额分别比"十三五"末提高8.6和11个百分点 [1] - 有6家企业位居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 [1] 高端船型交付成果 -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 [1]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交付 [1] - 自主设计建造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入列,最大钻探深度达11000米 [1] - 新一代破冰调查船"极地"号交付启航 [1] - 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交付启航 [1] 行业发展驱动力 - 自主创新、产业能力调整及国际合作是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2]
“十四五”成绩单 | 从“跟跑”到“领跑” 中国造船业量质齐升书写“船”奇
央视网· 2025-10-13 12:38
行业核心成就 - "十四五"期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继续领跑全球 [1] - 行业完成了集齐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航母这三颗"皇冠明珠"的历史性突破 [1] 市场份额与竞争力 - "十四五"期间中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总量的51.7% [4] - 以修正总吨计产值占世界总量的47.2% [4] - 市场份额相比"十三五"末分别提高8.6和11个百分点 [4] - 有6家骨干船企位居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 [4] 高端化与智能化产品突破 -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 [3]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交付 [3] - 自主设计建造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最大钻探深度达11000米 [3] - 新一代破冰调查船"极地"号、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交付启航 [3]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行业在智能化、高端化产品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6] - 自主创新、产业能力调整以及国际合作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6]
央企交出顶天立地成绩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10:53
央企重组整合 - 中央企业数量为100家,“十四五”期间通过市场化方式重组了6组10家企业,新组建和设立了9家央企 [1] - 重组整合旨在服务国家战略、增强产业协同、优化公共服务,例如组建中国星网以建设自主可控的卫星互联网 [1] - 鞍钢集团重组本钢集团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形成“南宝武、北鞍钢”格局,并发挥区域引领作用 [2] - 重组推动同类型业务横向联合与上下游业务纵向整合,解决重复投资和资源分散问题 [2] - 持续推进医药医疗资源整合,通用技术集团拥有医疗机构超过400家,开放床位超过5万张,年服务患者超过3500万人次 [2] 科技创新成果 - 在嫦娥六号、梦想号、奋斗者号、深地一号等大国重器领域取得进展 [3] - 集中攻克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3] - C919大型客机、国产大型邮轮持续擦亮中国制造名片 [3] - 中央企业在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评选中获奖109项,占全国同类奖项总数一半以上 [4] - 央企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2024年达到1.1万亿元,其中近1000亿元投向基础研究,相当于每天投入30多亿元 [5] - 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打破科研单打独斗模式,形成体系化攻坚合力 [5] 研发机制与激励 - 央企拥有144万研发人员,占全国五分之一 [6] - 对重大科技成果实施考核加分,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给予“一票晋级”激励 [6] - 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自主权,健全尽职合规免责机制,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6] 经营绩效提升 -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7]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 [7]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 [7] - 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 [7]
央企深改凸显科技“硬实力”
北京商报· 2025-09-18 09:46
9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 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据了解,"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 不到70万亿元增至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值得关注的是,研发经费连 续三年超过万亿元,持续加强新兴领域新赛道布局,形成体系布局、协同攻坚、重点突破的强大合力。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目前总体进度符合预 期,很有信心到今年底前高质量完成主体任务。" 资产总额超90万亿元 "'十四五'时期,是国资央企功能提档、价值跃升、战略支撑作用更好发挥的五年,是发展提质、改革 增效、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塑造的五年",张玉卓介绍,"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 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7.3%和8.3%。更为重 要的是,质量效率也有显著提升,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接续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 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成效显著,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9家新的中央企业组建成立 ...
国有资产质量更优“家底”更厚 2024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超90万亿元 利润总额达2.6万亿元
经济日报· 2025-09-18 06:07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至超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至2.6万亿 元,年均增速分别达7.3%和8.3%,国有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持续改善……9月17日,国务 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介绍,"十 四五"以来,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国有资产的质量更优了、"家底"更厚 了。 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中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之一,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沃土结出了累累硕果。张玉卓说,"十四五"期 间,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领域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克,嫦娥六号、梦想号、 奋斗者号等一批"大国重器"捷报频传,C919大型客机、国产大型邮轮持续擦亮"中国制造"名片。 "十四五"以来,国资央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重要成效。张玉卓介绍,成果可 从"强""高""优"3个方面概括。 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从研发投入看,中央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6.5%,已连续3年每年投入超1万亿 元,2024年达1.1万亿元。从科研平台看,累计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474个 ...
数说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中国能源报· 2025-09-17 13:07
核心观点 - 中央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资产与利润的显著增长,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7.3%和8.3% [3] - 企业创新实力取得长足进步,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投入强度从2.6%提升至2.8%,并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3][7] - 通过战略性重组、新兴产业投资和数字化转型,企业布局结构持续优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日益鲜明 [3][4][15] 财务与资产表现 - 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至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至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7.3%和8.3% [3] - “十四五”以来累计上缴税费超过10万亿元,完成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1.2万亿元 [3] - 2021至2024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万亿元,年均增速达6.3% [6] 科技创新投入与成果 - 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投入强度从2.6%提升至2.8% [3] - 参与全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打造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 [3] - 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领域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并成功研制嫦娥六号、梦想号、“奋斗者”号等大国重器 [7][9][10][12] 战略布局与产业升级 - 实施6组10家企业战略性重组,新设9家中央企业 [3] -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8.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大幅提升 [15]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其中5个领域收入超万亿元 [17]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制造 - “AI+”专项行动累计布局应用场景超800个,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智能工厂1854个 [4] - 万元产值能耗和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2.8%和13.9% [4] - 中央企业新能源累计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一半,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比例超20% [18] 投资与带动效应 - 去年四季度以来以市场化方式发行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拟发行总规模达5000亿元,有力促进“两重”“两新”项目投资 [6] - 目前中央企业设立创投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形成产融结合新模式 [18] - “AI+”专项行动推动通用大模型、行业模型加速应用,有效赋能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