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能源榆林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开工
中国化工报· 2025-09-16 10:22
项目概况 - 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于9月12日在陕西榆神工业区开工 由陕西省省长赵刚宣布开工[1] - 项目为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之一 总投资约798亿元 占地面积559公顷 预计2028年建成投产[1] 项目构成 - 化工项目包含煤直接液化 煤气化 烯烃联合和新材料四大部分 共33套工艺装置及配套公辅工程[1] - 配套建设1300万吨/年煤矿 2×660兆瓦超超临界机组综合能源岛 300万吨/年CCUS以及2900兆瓦新能源项目[1] 技术特点 - 创新应用新一代煤直接液化 油醇共炼等关键核心技术 实现煤化工和煤制油工艺路线深度融合[1] - 通过产品深加工 耦合新能源 发展煤基新材料和煤基特种燃料实现延链补链强链[1] 产品定位 - 产品方案以煤基特种燃料和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为龙头 以煤直接液化装置为主线[1] - 着力提升国家能源保障能力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1] 区域影响 - 充分利用榆林优质煤炭资源 助力榆林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 多元化 低碳化转型升级[1]
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开工推进会举行赵刚出席并宣布开工
陕西日报· 2025-09-13 07:39
推进会前,赵刚会见了邹磊、冯来法一行。双方表示,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在能源稳产保 供、重大项目建设、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合作,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实现共赢发展。 省政府秘书长吕来升,省直有关部门、榆林市和相关企业负责同志参加活动。(记者 孙鹏) 9月12日,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开工推进会在榆神工业区举行。省长赵刚 出席推进会并宣布开工。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邹磊致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出席,国家能源集 团总经理冯来法主持。 本次开工的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之 一。该项目产品方案定位以煤基特种燃料和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为龙头,以煤直接液化装置为主线,着 力提升国家能源保障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主要包括化工项目和煤矿、新能源等配套项 目,充分利用陕西榆林优质煤炭资源,创新应用新一代煤直接液化、油醇共炼等关键核心技术,使煤化 工和煤制油工艺路线深度融合,同时通过产品深加工、耦合新能源、发展煤基新材料和煤基特种燃料实 现延链补链强链,助力榆林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
能源高质量发展专家谈丨扛牢能源安全首要责任 “十四五”煤炭行业实现跃升发展
国家能源局· 2025-09-07 18:55
核心观点 - 煤炭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过提升供给保障能力 优化生产布局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强化科技创新 深化改革和提升安全治理能力 全面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并推动产业现代化 [3][12] 煤炭供给保障能力 - 全国煤炭储量增至2186亿吨 2024年产量达47.8亿吨 较2020年增加8.8亿吨 [4] - 四年累计生产煤炭181.8亿吨 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66.6% [4] - 煤炭铁路发运量从23.6亿吨提升至28.2亿吨 多式联运体系更加畅通 [4] 生产开发布局优化 - 西部地区原煤产量从23.2亿吨增至30.4亿吨 占比提升4.2个百分点 [5] - 晋陕蒙新四省区产量达39亿吨 占全国81.6% 较2020年提升3.4个百分点 [5] - 新疆产量达5.4亿吨 较2020年增加2.7亿吨 "疆煤外运"突破1.3亿吨 [5] 产业结构现代化 - 煤矿数量降至4300处以内 平均单井规模提高至170万吨/年 [6] - 千万吨级煤矿达83处 产能13.6亿吨/年 较2020年增加31处和5.4亿吨产能 [6] - 企业布局新兴产业集群 包括算力、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型储能等领域 [6] 绿色低碳发展 - 大型矿区煤矸石综合利用率74.1% 矿井水综合利用率74.2% 土地复垦率57% [8] - 原煤生产综合能耗降至7.9千克标准煤/吨 综合电耗降至23.7千瓦时/吨 [8] - 煤炭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 煤基特种燃料和可降解材料产业取得进展 [8] 科技创新驱动 - 智能化产能占比超55% 人工智能应用于百余场景 露天矿无人驾驶车辆年均倍速增长 [9] - 数字产业主要指标保持30%增长 发明专利年均增长超25% [9] - 行业科技贡献率提至60% 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和中国专利奖85项 [9] 行业改革深化 - 电煤市场化改革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取得突破 [10] - 26家煤炭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 6家上榜财富世界500强 [10] 安全生产治理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完善 推进灾害超前治理和职业病防治 [11] - 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建设 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11]
我国建设改造一大批现代化智能化煤矿
人民日报· 2025-08-21 06:23
煤炭供需形势 - 上半年煤炭产量稳定增长但进口同比下降 供给充足[1] - 国内煤炭消费总体偏弱 全社会存煤处于历史高位 供需形势相对宽松[1] - 主要耗煤行业走势分化:电力建材用煤同比下降 钢铁用煤同比持平 化工用煤同比增长[1] 生产与需求预测 - 预计三季度煤炭生产保持增长 进口可能继续下降[1] - 新能源装机和发电比重上升导致煤炭需求增长空间收窄 需求波动性增加[1] - 供给端需积极应对需求变化 完善生产弹性调节机制 科学调控生产节奏[1] 行业转型升级 - 煤炭行业推动清洁低碳发展 建设改造现代化智能化煤矿[1] - 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建成1806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907处煤矿实现智能化开采[1] - 煤矿智能开采产能占比超50% 超1.6万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1] 产业链延伸 - 煤化工技术持续突破 产业由低端向高端攀升[1] - 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转型[1] - 碳化硅 石墨烯 煤基特种燃料 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 高强丝等新兴产业培育取得进展[1]
2025石化产业发展大会石化与煤化工论坛指出——一次能源利用从燃料转向材料
中国化工报· 2025-05-06 10:53
能源转型与石化行业趋势 - 全球能源转型推动石油、煤炭从燃料向材料属性转型,带动相关技术与装备突破 [1] - 中国炼油产能过剩,行业需聚焦"减油增化"战略,推动炼化一体化规模化发展,提升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产能 [1] - 行业面临地缘冲突、中东及北美成本优势挤压等外部压力,国内大宗化工品产能过剩风险显现 [1]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原料多元化与技术创新为应对挑战关键,需突破轻烃裂解、原油直接制化学品等技术 [1] - 煤化工产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开发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1] - 煤化工与新能源深度耦合趋势明确,通过绿电替代燃煤锅炉、绿氢优化合成气碳氢比,有望实现零碳排 [2] 装备制造与产业链协同 - 沈鼓集团实现煤化工领域进口设备国产化替代,完成680余套机组交付于大型煤化工及炼化项目 [2] - 行业需强化产业链协同,精准定位市场需求,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与差异化竞争策略 [2] - 建议依托通用矩阵模型优选高增长、高盈利领域投资项目,创新激励机制激发活力 [2] 新材料与高附加值布局 - 行业需布局生物基材料、高性能聚烯烃等"新赛道" [1] - 国家能源集团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性布局一体化产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