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岩纤维

搜索文档
河北企业组团亮相清洁能源链展区
环球网资讯· 2025-07-20 10:32
清洁能源链展区河北企业参展情况 - 河北3家企业组团参展清洁能源链展区 展位主题分别为"阳光制绿氢"、"绿电造绿钻"、"点石成金" 吸引大量观众和媒体关注 [3] - 参展企业均为2022年后成立的初创公司 但均展示出全国首发或国内首创的技术成果 [4] - 大族激光、陕汽集团、中国中车等重量级企业已与这3家河北企业展开深度对接 寻求产业链合作 [7] 承丰氢能智能装备公司技术亮点 - 自主研发全国首发光敏半导体制氢解决方案 光伏板与制氢标准箱相连 利用阳光直接制氢 实现低耗能零排放 [4] - 突破光伏发电波动性难题 制氢速率与太阳光同频 及时实现绿电转化 为绿电消纳提供技术支撑 [4] - 现场演示显示 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制氢标准箱可立即产生氢气气泡 [4] 中纤新材料科技公司创新成果 - 国内首创全电系列大小池窑体系 利用承德绿电资源将玄武岩原石拉制成纤维 生产过程无废物排放 [5] - 玄武岩纤维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原石每吨仅几十元 制成纤维后每吨价值达十几万元 制成鳞片后高达40万元/吨 [5] - 玄武岩纤维复合筋重量仅为钢筋1/4 但强度更高且具备防腐、耐高温等优异性能 可应用于风电装备、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6] - 已吸引天津滨海高新区和北京投资人关注 潜在合作方向包括海上风电装备防腐和项目投资 [6] 投实晶铠科技有限公司核心突破 - 采用绿电培育人造钻石 金刚石毛坯生产周期仅600小时(对比天然钻石需上亿年) 纯度达99.999% [6] - 成功下线河北省首台套金刚石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高端装备 采用绿电耦合技术使生产成本降低35%-40% [7] - 产品应用多元 既可用于珠宝首饰 也可生产高端光学窗口材料和半导体晶圆 [6] - 参展期间已与中国科学院达成装备智能化提升合作意向 并获下游经销商钻石代销意向 [7]
全球与中国玄武岩纤维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07-18 12:44
玄武岩纤维行业概述 - 玄武岩纤维是由天然玄武岩熔融拉丝制成的新型无机非金属纤维材料,具有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抗辐射等优异性能[1] - 该材料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等氧化物组成,生产废弃物少且可环境降解,是环保绿色材料[2] - 行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受益于轻量化和绿色环保趋势,在建筑、交通、能源、军工等领域需求显著增长[2] 行业发展历史与技术现状 - 生产技术研发始于1960年代苏联,1985年乌克兰建成首台工业化生产炉[3] - 中国2002年将玄武岩纤维列入国家863计划,已有30多家企业参与研发生产[3] - 中国已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制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建立多个产业园区[3] - 行业正突破连续拉丝、复合改性等关键工艺瓶颈,推动产品向高性能、低成本方向发展[3] 市场现状与规模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00.89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达194.58百万美元,CAGR为9.64%[10] - 中国市场2024年规模62.65百万美元,占全球62.1%,预计2031年达128.89百万美元,占比提升至66.24%[11] - 建筑和基础设施行业是最大应用领域,占比约36%[14] - 亚太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需求旺盛[14] 主要应用领域 - 建筑行业:用于混凝土增强、保温材料和结构复合材料[14] - 交通运输: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领域应用扩大[5] - 特殊环境:在腐蚀环境(海港、化工厂等)和高负荷结构中优势突出[5] - 其他领域:航空航天、军工、船舶制造等[20] 行业发展趋势 - 产品向高性能与功能化发展:开发耐高温、导电、阻燃等多功能复合材料[4] - 产业链一体化加速:矿石开采、纤维生产、复合成型等环节集成化[4] - 应用持续拓展:逐步替代玻璃纤维、部分碳纤维和钢材[5] - 政策支持增强:各国政府出台政策支持研发和产业化[5] 主要厂商与产品类型 - 全球前五大生产商包括Kamenny Vek、Technobasalt-Invest等[19] - 中国主要厂商有郑州登电玄武石纤、四川航天拓鑫等[19] - 产品类型包括短切纤维、有捻粗纱、无捻粗纱等[19]
安踏集团连续三年百万现金奖励"自主创新" 启动行业首个创新加速器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0 11:22
创新奖颁奖典礼 - 安踏集团第三届创新奖颁奖典礼在厦门举行,总奖金超百万,共有21项创新成果受到表彰,包括8项鞋服产品创新、7项技术创新及6项模式创新 [1] - 获奖项目为集团旗下各品牌业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过打造市场爆款产品显著提升品牌价值与消费者心智 [1] - 创新奖评选面向集团所有员工,包含旗下各个品牌、事业部和职能部门,奖励以"好商品"为核心的创新成果 [1] - 三年来累计近千个项目参加评选,本届共收到近300个申报项目,邀请50余名内外部专家评委参与评选 [1] - "PG7"大众跑步项目获产品创新金奖,"聚酰亚胺科技"保暖材料项目和"AI仿真引擎"项目获技术创新金奖 [1] 创新战略与文化 - 安踏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吴永华表示公司坚持"创新为本"和"高标准对标"文化,创新奖体现对各品牌创新的最高认可 [2] - 公司认为创新是保持竞争力的必须选择,投资创新就是投资未来,目标在2030年成为全球创新标杆 [2] - 同期举行创新周活动,通过校招生创新行动学习、创新管理师培训、创新工作坊和一元创意展览等形式为员工提供创新实践展示舞台 [2] 创新合作项目 - 与璞跃中国启动行业首个体育用品产业创新加速器,公开招募初创企业参与体育科技战略研发与商业应用 [3] - 创新加速器聚焦"突破先进材料"、"领跑数字智能"、"重塑物流智造"三大领域,由璞跃参与项目运营 [3] - 与宇树科技和香港理工大学南京技术创新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就"人形机器人在运动科学领域的研发应用"展开研究 [3] 创新投入与成果 - 过去十年累计创新相关投入达20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再投入200亿元用于自主创新研发 [4] - 累计申请专利5830件居行业首位,成为全球行业首个ISO56001国际创新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获创新管理成熟度四级认证 [4] - 实施"1+4+5创新战略",构建全球7大设计研发中心、7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250多位专家、800多家供应商参与的"全球开放式创新生态网络" [4] - 设立2亿元ACTION创新基金,累计立项近百个,孵化出AI仿真引擎等金奖项目 [4]
全国首发光敏半导体制氢解决方案亮相廊坊经洽会 围场三大绿电模式解锁清洁能源“新图景”
环球网资讯· 2025-06-17 22:07
围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模式 - 围场举办光敏半导体制氢解决方案全国首发仪式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绿电应用场景发布会,展示"阳光制绿氢、点石成金、绿电造绿钻"特色发展模式 [1][3] - 活动采用"技术首发+场景发布"双轮驱动,吸引全国优质企业、前沿技术及创新资源落地,加速围场清洁能源产业高端化、国际化进程 [3] - 围场作为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拥有独特地理优势,年有效风时长5475小时,年日照约3000小时,风、光、地热、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富集 [3] 核心技术突破 - 承丰氢能智能装备公司推出全国首发光敏半导体制氢解决方案,光氢转化率超19%,预计2026年前实现绿氢成本20元内,比国际能源署目标提前4年 [5] - 中纤新材料科技公司研发全电池窑技术与连续玄武岩纤维配方,产品耐高温、耐酸碱、阻燃隔热,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环保等领域 [5] - 河北投实晶铠科技推出风光储钻耦合发展模式,用绿电驱动MPCVD设备生产金刚石,实现低碳化钻石生产 [6] 产业链与政企合作 - 北京亦庄工业研究院发布围场清洁能源产业链图谱,解读战略规划与发展蓝图 [7][9] - 围场重点推介"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应用示范项目、绿电智算产业园建设项目,吸引企业和投资者关注 [7] - 围场构建"发、输、储、用"全产业链条,形成风、光、储、氢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探索资源高效变现路径 [8]
从脑机接口到“月壤成纤”,在上交会感受未来科技的“万种可能”
新华社· 2025-06-12 12:51
脑机接口技术 - 上海韶脑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脑电采集康复训练设备"已获得上海市医疗注册证,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 [1] - 该技术通过解析脑电波转换成操控信号,已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10余家三甲医院临床试用 [1] - 公司计划通过上交会拓展采购合作以加速技术落地 [1] 人形机器人应用 - 上海电气展示的人形机器人可完成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管孔清洁作业,精度达2毫米,替代高风险人工操作 [1] - 机器人采用运动控制系统与柔顺力控算法,已在工厂训练,未来将拓展至高强度、高危险场景 [2] - 清洁作业涉及上万个管孔,机器人技术显著提升密闭空间作业安全性 [1] 月壤材料创新 - 东华大学全球首展"月壤原位制备玄武岩纤维模块化装备",模拟月壤已制成织布、格栅、钢筋等建筑材料 [2][5] - 技术可实现月球就地取材生产建筑用复合纤维,由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 [5] - 展台吸引大量观众关注,体现技术突破性 [2] 上交会技术成果 - 本届上交会14家机构首发首展新产品,其中7项为全球或全国首发 [5] - 展会总面积3.5万平方米,汇聚近20国及国内20省区市近千家企业创新成果 [5] - 累计吸引30多国超9500家企业参展,近两届意向成交均超500项 [5]
一根纤维展开“地外工厂”蓝图 展品瞄准星辰大海 258项创新成果亮相上交会高校展区
解放日报· 2025-06-12 09:59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 东华大学研发"面向四足控制的混合现实增强脑机接口系统",通过MR头显和脑电设备实现实时控制四足机器人 [2] - 东华大学展示"月壤原位制备玄武岩纤维模块化装备",利用模拟月壤在1400℃至1500℃高温下制备出直径10-20微米(头发丝1/5-1/6粗细)的超细纤维,并开发出适应月球环境的自动成纤装备 [2] 太空与深海技术突破 -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推出太空采矿机器人,结合节肢昆虫和折纸技术实现移动-锚固-采样一体化设计,适用于小行星探测 [3] - 东南大学发布国内首辆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东大·鲲鹏1号",具备全轮转向驱动和四轴八桨垂直起降系统,最大起飞重量500公斤,地面时速60公里,飞行续航≥20分钟,飞行高度≥300米 [3] - 上海海洋大学开发智能软体仿生鱼"文鳐""金鳞",核心部件国产化,搭载高精度传感器实现鱼群监测与互动,兼具观赏与作业功能 [3] 长三角高校参展规模 - 第十一届上交会长三角高校展区汇聚39所高校(含23所"双一流"),展示258项创新成果,新增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宁波大学等参展单位 [2][4]
创新链产业链“相望又相见”
科技日报· 2025-04-28 14:40
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 全球首个数据智能驱动的全流程机器化学家平台"小临"亮相,集成40台科研机器人与智能化学工作站,覆盖科研全流程[2] - 国内首台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实现高端电镜领域"零"突破[2] - 火箭整流罩为"谷神星一号"遥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提供全周期保护[2] - 全球首台大规模商用3D云阵相机、国内首个5G网联版无人机自动方舱、全国首个水泥建材行业AI大模型等产品集中展示[3] - 科大硅谷板块展品89%达到国内领先及以上水平,首发首展占比28%[2][3] 重点产品与技术突破 - 清华大学全球首发"猛狮第三代飞行汽车",采用轻量化紧凑结构设计解决城市交通拥堵[4] - 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系列制品实现轻质高强、绿色环保等特性,应用广泛[5] - 参展单位总数378家,展品数1204件,国际领先占比18%[2] 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对接 - 科交会征集科技成果4280项,初步对接成功项目400项,对接金额突破1000亿元[6] - 清华大学飞行汽车项目在合肥注册新公司,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中心签约[4]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携50余件展品亮相,推动创新成果落地安徽[4] - 江苏绿材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有望在安徽投资[5]
用石头织成烧不破的布 能抵挡千度高温灼烧
长江日报· 2025-04-27 08:56
玄武岩纤维材料特性 - 玄武岩纤维能在-260℃~700℃极端温度下长期使用,并能抵御1000℃以上的短时高温[1] - 实验显示1200℃火枪喷射10秒后布料仅轻微发黑,下方皮肤或模拟手臂完好无损[1][5][10][14] - 材料具备天然防火、耐高低温、耐酸碱腐蚀、电绝缘、抗辐射等特性[13] 技术突破与创新 - 武汉纺织大学团队研发"转芯纺"技术,用柔软纱线包裹玄武岩纤维,解决脆性高、难纺纱的问题[6][13] - 纤维直径可拉至5微米,单根长度达10万米,实现轻薄柔软与强韧耐用的结合[19] - 该技术使布料兼具防护功能与舒适性,已应用于防火服和日常服饰[6][13] 产品应用与商业化 - 当前产品包括防火毡、汽车刹车片、防弹衣、炮筒隔热罩等工业用途[1] - 与安踏等品牌合作开发衣帽鞋履,防火服、防火包等产品已进入消防部门验收阶段[18][19] - 玄武岩纤维布料制作的"月面国旗"于2024年登月,未来或用于航空服及月面建造[13][18] 市场竞争力 - 玄武岩纤维防火布熔点达1600℃,远超传统消防服550℃的耐热极限[13] - 生产成本绿色环保,单价仅为芳纶的30%、碳纤维的10%[13] - 企业反馈产品在消防部门验收中反响优异,被誉为"铁布衫"[19] 行业评价 - 专家指出该技术突破玄武岩纤维应用痛点,打开纺织新世界[19] - 产品性能经对比实验验证:芳纶布10秒即烧穿,玄武岩布料20秒仍无破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