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容仪器
icon
搜索文档
被“好物”背刺多了,年轻人开始做起“歹物分享”
虎嗅· 2025-06-27 13:51
社交媒体演变 - 社交媒体从意见交换场域演变为"互相种草"的大型饭局,核心驱动力包括挖宝窃喜、分享热情和劝诱兴奋 [1] - 现代消费者因信息过载丧失自主判断力,连购买洗碗海绵等日常用品也依赖KOL推荐 [1] 注意力经济与种草产业链 - 信息过剩环境下,具备信息筛选整合能力的个体/平台掌握流量入口密钥 [2] - 种草内容已成为标准化产品,形成完整供应链:平台推动、品牌投放、博主依赖、商家盈利 [3] - 过度商业化导致种草内容同质化严重,用户信任度下降,催生"歹物分享"新趋势 [4] 歹物分享现象分析 - "歹物"指设计存在缺陷但仍具实用价值的产品,按歹毒程度分为三类:完全无用型、警示型、瑕不掩瑜型 [5] - 典型歹物案例包括需人工冲洗的洗碗机、清理耗时3倍的扫地机器人、违反物理原理的美容仪器等 [5] - 小红书用户@这辈子再也不上班 因高命中率成为顶流,案例包括导致牙龈酸痛但不可替代的美白牙膏 [5] 产品设计痛点 - 迎合潮流审美的产品易成歹物,如"高颅顶神器"虽解决容貌焦虑但破坏头身比例 [7][8] - 歹物核心问题在于过度突出单一卖点(颜值/价格/潮流)而忽视整体实用性 [6][9] 用户行为与市场反应 - 用户对标准化种草模板产生审美疲劳,转向更具真实性的歹物分享 [11][13] - 品牌方主动利用反向营销,部分产品登歹物榜后销量反增,形成话题效应 [14] - 内容生态复杂化导致好/歹界限模糊,用户难辨真踩雷与营销套路 [15] 行业深层变革 - 歹物分享冲击传统带货叙事,揭露"理想生活"包装下的消费幻灭 [16] - 反映消费社会本质:商品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性,歹物暴露美好想象背后的荒诞 [17] - 短期现象价值在于提供真实参照系,但长期需避免陷入反套路焦虑 [18]
莎莎国际关闭内地所有门店,多家美妆巨头业绩失速,下滑明显
搜狐财经· 2025-06-26 21:35
近日,知名美妆连锁店品牌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莎莎国际")宣布,决定在2025年6月30日前关闭中国内地所有线下店铺。 截图自莎莎国际财报。 莎莎国际年报净利润大跌超六成 莎莎于1978年成立,为亚洲著名美妆产品零售集团。集团于1997年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目前业务遍及香港及澳门特区、中国内地及东南 亚,销售逾600个产品品牌,涵盖护肤品、香水、化妆品、护发、身体护理产品、美肌保健产品及家用美容仪器等。在莎莎国际还未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之 前,就有不少中国内地游客前往中国香港代购莎莎国际的化妆品,从莎莎国际代购甚至一度成为一门"致富"生意。 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莎莎国际在各地区共经营174间线下店铺。从规模上来看,目前莎莎国际全年营业额同比下跌9.7%至39.42亿港元,净利润 下滑64.8%至7697万港元。不过,得益于莎莎在中国内地的在线业务,年内(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国内地在线营业额为4.18亿港元,同比上升0.6%,占集 团总在线营业额的58.4%。 线上销售成为主流,莎莎国际:专注发展线上业务 就此,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莎莎国际:关闭内地所有线下店铺,最大考 ...
知名连锁店宣布,内地门店全关!预留3000万港元闭店成本,很多人爱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3 23:22
莎莎国际退出中国内地线下市场 - 公司宣布将于2025年6月30日前关闭中国内地最后18家线下门店,完全退出内地线下零售市场 [1][2] - 闭店核心原因包括:线上业务占比超80%、顾客购物习惯线上化、线下店铺无法实现规模经济 [3] - 内地市场曾于2021财年达到77家门店峰值,2022年起已从77家锐减至37家 [14] 财务表现大幅下滑 - 2025财年营业额同比减少9.7%至39.42亿港元,净利润暴跌64.8%至7697万港元 [5] - 核心盈利同比下降51.1%,每股基本盈利从7.1港仙降至2.5港仙 [6] - 未期股息从5.0港仙降至1.7港仙,股价跌至0.58港元,市值18亿港元 [6] 战略调整与市场转移 - 公司预留3000万港元专项闭店成本用于员工遣散、门店赔偿等 [9][14] - 将加大社交媒体和数字渠道投入,通过直播带货、微信小程序提升线上竞争力 [13] - 东南亚市场成为新增长点,线下销售额同比增长15.4%至3.32亿港元,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拥有72家门店 [15]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国际大牌和国货品牌加强线上直营,价格透明化削弱集合店渠道优势 [16] - 本土美妆集合店如HARMAY话梅、THE COLORIST调色师抢占市场份额 [14] - 东南亚35岁以下消费人群占比超50%(印尼57.6%),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超3000亿元人民币 [16] 产品质量问题 - 公司因"sasatinnie沁润护手霜"菌落总数超标410倍被罚99万元 [17][18] - 涉事批次产品货值金额176545.6元,违法所得102889.26元 [18][19]
莎莎国际“退场”,平价美妆零售商日子不好过
北京商报· 2025-06-23 21:48
公司动态 - 莎莎国际将于6月24日前关闭所有中国内地线下门店,彻底退出中国内地线下市场[1][3] - 公司2025财年年报已预告将在6月30日前关闭中国内地剩余门店[4] - 关闭线下门店原因是线上业务占比超过80%,线下无法达到规模经济效益[4] - 公司否认彻底退出中国内地市场,将集中资源发展线上业务,并考虑以批发形式与内地零售商合作[5] - 近年来持续收缩线下门店,2025财年关闭14家中国内地门店,2019年退出新加坡市场[5] 公司历史与业绩 - 公司成立于1978年香港,1997年上市,2005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5] - 巅峰时期全球门店超200家,中国内地达77家门店[5] - 2011财年前营收约40亿港元,2012财年跃升至64亿港元,2015财年达89亿港元[8] - 2025财年营收降至39亿港元,仅为巅峰时期一半[8] - 2021年才开始布局线上渠道,包括自营官网、微信小程序、抖音平台等[9] 商业模式与竞争 - 起步定位大牌代理,产品价格比原价低20%-50%,销售逾600个品牌[6] - 凭借高性价比和多品牌优势曾跻身行业前列[6][7] - 线上布局过晚,2015年业绩波动但2021年才开始重视线上[9] - 与卓悦、屈臣氏等传统美妆零售商同样面临困境[10][11] - 屈臣氏2024年中国美容保健产品收益135.08亿港元,同比下滑17.9%[11] 行业趋势 - 新兴美妆零售商如话梅、调色师崛起,调色师已开超100家门店[11] - 新兴零售商通过细分领域和潮牌合作吸引年轻消费者[11] - 行业建议传统零售商突破"传统零售"定位,挖掘新消费群体需求[11] - 屈臣氏推行"O+O"策略,莎莎国际加快数码系统升级[12] - 公司计划引入美肌保健等热门小分类产品以适应市场潮流[12]
知名连锁店宣布,内地门店全关
盐财经· 2025-06-23 17:04
公司动态 - 莎莎国际宣布将于6月30日前关闭中国内地最后18家线下门店 标志着全面退出中国内地线下零售市场 [2] - 公司成立于1978年 是亚洲领先的美妆产品零售集团 1997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4] - 业务覆盖中国香港及澳门 中国内地及东南亚 销售超过600个品牌的美妆产品 [4]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年度财报显示 全年营业额同比下降9.7%至39.42亿港元 [3] - 净利润大幅下滑64.8%至7697万港元 [3] - 毛利率从40.8%下降至39.8% 减少1个百分点 [4] - 核心盈利同比下降51.1%至1.07亿港元 [4] - 每股基本盈利从7.1港仙降至2.5港仙 降幅达4.6港仙 [4] - 末期股息从5.0港仙减少至1.7港仙 降幅3.3港仙 [4]
美妆零售商莎莎国际宣布关闭内地线下全部门店
第一财经· 2025-06-23 16:01
公司战略调整 - 莎莎国际将于2025年6月30日前关闭内地剩余全部店铺,集中资源发展线上业务[1][3] - 公司解释闭店原因为线上业务占比超80%,线下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未来将加强社交媒体和数码渠道宣传[3] - 已预留3000万港元专项闭店成本,用于员工遣散、门店赔偿及存货处理[4] 财务表现 - 2024/25财年全年营业额同比下跌9.7%至39.42亿港元,净利润下滑64.8%至7697万港元[3] - 内地市场营业额同比下降10.5%至5.21亿港元,其中线上渠道占比80.3%(4.18亿港元),线下仅占19.7%(1.03亿港元)[3] - 截至2025年5月31日已关闭9间店铺,剩余9间将于6月30日前完成关闭[3] 业务背景 - 莎莎国际1997年在港交所上市,业务覆盖中国香港、澳门、内地及东南亚,销售超600个美妆品牌[2] - 2005年进入内地市场,目前全球经营174间线下店铺[2][3] - 产品线涵盖护肤品、香水、化妆品、护发及家用美容仪器等[2] 行业环境 - 电商及新型集合店崛起对传统美妆零售业态形成冲击[1] - 疫情等因素加剧行业竞争压力,导致公司业绩承压[1]
美妆零售商莎莎国际宣布关闭内地线下全部门店
第一财经· 2025-06-23 13:58
公司战略调整 - 莎莎国际宣布将于2025年6月30日前关闭在内地剩下的全部店铺 [1] - 公司解释闭店原因为线上业务占比超80%且线下无法达到规模经济 集中资源发展线上业务 [4] - 已预留3000万港元专项闭店成本用于员工遣散、门店赔偿及存货处理 [4] 财务表现 - 2024/25财年全年营业额同比下跌9 7%至39 42亿港元 净利润下滑64 8%至7697万港元 [3] - 内地市场营业额同比下降10 5%至5 21亿港元 线上渠道占比80 3%达4 18亿港元 线下仅占19 7%为1 03亿港元 [4] 业务概况 - 公司1997年在港交所上市 业务覆盖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内地及东南亚 销售超600个品牌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共经营174间线下店铺 已关闭9间 剩余9间将在6月30日前关闭 [3] 行业背景 - 美妆行业竞争激烈 电商及新型集合店崛起叠加疫情因素导致业绩承压 [1] - 公司2005年进入内地市场 目前呈现"线上强、线下弱"的分化格局 [3]
知名连锁店突然宣布:关闭所有内地门店!
第一财经· 2025-06-23 11:31
官网显示,莎莎国际成立于1978年,为亚洲极具领导地位的美妆产品零售集团。集团于1997年在香 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目前业务遍及中国香港及澳门、中国内地及东南亚,销售逾600个产品品 牌,涵盖护肤品、香水、化妆品、护发、身体护理产品、美肌健康食品及家用美容仪器等。 2025.06. 23 本文字数:294,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 近日,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其在中国内地的最后18家线下门店将于6月30日前全部关闭, 标志着这家香港美妆集合店,将退出中国内地线下零售市场。 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年度财报,莎莎国际全年营业额同比下跌9.7%至39.42亿港元,净利润大幅 下滑64.8%至7697万港元。 微信编辑 | 七三 推荐阅读 2人带144个LABUBU入境被海关查获 ...
突然宣布:将关闭内地所有门店!很多深圳人买过,网友:又一滴时代的眼泪
搜狐财经· 2025-06-22 22:22
作为曾经的"扫货胜地" 说起莎莎 大家都不陌生 就在近日 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宣布 其在中国内地的最后18家线下门店 将于6月30日前全部关闭 标志着这家香港美妆集合店 将退出中国内地线下零售市场 一起来关注更多消息 净利润暴跌超六成 官网显示,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莎莎国际")成立于1978年,为亚洲极具领导地位的美妆产品零售集团。集团于1997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 市,目前业务遍及中国香港及澳门、中国内地及东南亚,销售逾600个产品品牌,涵盖护肤品、香水、化妆品、护发、身体护理产品、美肌健康食品及家 用美容仪器等。 根据莎莎国际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年度财报,公司全年营业额同比下跌9.7%至39.42亿港元,净利润大幅下滑64.8%至7697万港元。 | | 2024/25 | 2023/24 | | | --- | --- | --- | --- | | 摘要(百萬港元) | 財 政 年 度 | 財政年度 | 按年 變化 | | 營業額 毛利率(%) 核心盈利* | 3.941.7 | 4.367.5 | -9.7% | | | 1,570.7 | 1.783.4 | -11.9% | | ...
全面分析2025年美容仪器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5-29 11:04
来源:弈赫市场咨询 北京弈赫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业务覆盖全球的利基市场信息咨询公司,研究涉及了21个主要行业和1200个利基市场,覆盖了70多个国 家,一直致力于产出专业严谨的行业趋势分析,数据洞察,市场研究和解决方案。百度搜索yiheconsult或者弈赫咨询,访问官网获得免费报告样 本。 北京弈赫咨询最近发布了关于美容仪器2025市场深度分析报告,包括全球与中国版本。该报告通过对行业长期跟踪研究,帮助客户理解未来市场走向及趋 势。根据客户需求,报告可以进行定制,提升其针对性与实用性。同时,感兴趣的用户可以申请获得免费样本,便于更好地评估报告内容。 美容仪器的产业链可分为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分销渠道以及最终客户使用多个环节。上游原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品质与成本,而生产制造则是 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关键阶段。分销渠道的有效性决定了产品能否快速进入市场并为消费者所接受。最终,消费者的反馈不仅影响企业的销售业 绩,更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动力。报告中将对这一产业链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揭示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合作关系。 根据报告的研究数据,美容仪器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