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

搜索文档
海上“企”明星|“天眼”测海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7 10:49
技术演进 - 从传统六分仪和铅锤测量发展到多波束声呐、侧扫声呐和无人船协同作业系统,测量效率从10人一周测3公里提升至3人一天完成半个月工作量 [2][4][5] - 自主研发"磁异常智能反演软件"实现海底电缆定位误差小于5厘米 [2] - 采用"无人机+无人船+多波束"协同作业将测绘精度从米级提升至厘米级 [5][6] 核心创新 - "海上可拆卸沉底式水文观测设备"获国家发明专利,解决湍流中设备固定问题 [8] - "多测船同向匀速环式准同步观测断面流速流向技术"支持沿海水质监测与污染防控 [9] - 磁异常智能反演技术将工程施工效率提升70%,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9] 应用场景 - 镇海港区高精度数据支撑万吨货轮通行,助力宁波港成为世界级海港 [6] - 柬埔寨西港吹填造地工程中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使工期提前3个月 [9] - 杭州西湖断桥监测系统实现水深安全动态预警,镇海园林系统支撑生态规划 [11] 数字化建设 -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温州龙港新城项目,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 [12] - 北仑区水库监测项目通过"数字大脑"实现超限预警与大数据预测 [12] - 航道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融合物联网与AI技术,形成核心专利集群 [12] 国际化拓展 - 技术输出至阿根廷、乌拉圭、柬埔寨等"一带一路"国家 [6][9] - 柬埔寨项目中中国技术被当地称为"会飞的测量仪" [9] - 国际工程中厘米级定位技术成为海洋测绘领域的"中国名片" [9][14]
前5个月我国内河货运量超20亿吨 畅通“大动脉”通达江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6 08:58
内河货运量增长与航道建设 - 前5个月我国内河货运量超20亿吨 同比增长近4% [1] - 预计年底新增高等级航道里程900公里 长江荆江河段枯水期水深提升0.5米至4.5米 船舶吨级从3000吨级提升至5000吨级 [2][3] - 航道水深每提升0.1米 5000吨级货船可增载150吨货物 利润提高12% [3] 江海联运发展 - 2023年长江干线江海联运量达15.6亿吨 占长江干线总运量40% [5] - 舟山开通10条江海直达航线 船队规模23艘 1-6月货物吞吐量256万吨 同比增长11.3% [5] - 江海直达模式使运输时间从15-20天缩短至10天 单趟成本降低20万元 [5] - 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计划拓展湘江、资水等内陆河流联运 构建江海河联运体系 [6][7] 智慧航道建设 - 全国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超9950公里 长江水系电子航道图覆盖5606公里 [8][9] - 电子航道图实现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苏北段、赣江、汉江等支流航道及长江口电子海图互联互通 [8] - 江苏、浙江实现船舶过闸"一次申报、一键过闸、一体调度、一屏管控" [9] - 目标2030年全国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覆盖率达85% [9]
共80项!2024年度日照市科技创新成果评定情况发布
齐鲁晚报网· 2025-06-30 18:37
科技创新成果评定依据 - 评定依据为2022年出台的《日照市科技创新成果评定办法》,旨在鼓励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科技创新成果评定流程 - 评定流程包括成果提名、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市科技局集体研究、评定委员会评议、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六个阶段 [4] - 成果提名阶段共收到科技创新成果149项,经过形式审查后137项合格 [4] - 专家评审阶段组织35位行业专家分7个专业评审组对137项成果进行集中评审,根据创新性、技术水平、实用性、应用前景、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指标打分 [4] - 最终评定结果经过市科技局党组会、评定委员会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4] 科技创新成果评定结果 - 2024年度评定科技创新成果总数80项,其中一等成果10项,二等成果20项,三等成果50项 [5] - 一等成果中工业类5项,农业类1项,医学类4项 [6] - 工业类和农业类一等成果共产出专利57项、论文12篇、专著1部,参与制定行业标准4项,技术创新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新产品近3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 [6] - 医学类一等成果发表SCI/中文核心论文19篇,出版专著1部,具有较强的行业影响力 [6] - 二等和三等成果共70项,涵盖工业类30项、农业类5项、生物医药类6项、环保类3项、交通运输类2项、医疗卫生类24项 [7] 科技创新成果行业影响 - 工业类和农业类一等成果有力带动了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 [6] - 二等和三等成果对科技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和民生保障起到显著推动作用,技术水平和经济指标达到省内、市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 [7] - 项目成果转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好,对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推动作用 [7]
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2024年比2012年增长62% 我国内河航运能力持续提升(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6-28 05:47
内河航运发展现状 - 内河亿吨大港数量达23个,是2012年的2.3倍 [2] - 2024年内河货运量达49.5亿吨,是2012年的2.2倍 [2] - 货物周转量达2.2万亿吨公里,是2012年的2.9倍 [2] - 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1.6万公里,比2012年增长62% [2] - 新能源内河船舶数量超过1000艘 [2] 船舶与运输服务提升 - 货船单船平均吨位从2012年不足700吨提升至1790吨 [3] - 2023年拆解老旧船舶2500艘,新建大型化、标准化船舶 [3] - 长三角集装箱河海直达运输时间平均缩短2天,单位物流成本降低约800元 [3] 绿色低碳与智慧转型 - 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岸电使用达1.9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3万吨 [3] - 长江干线2800多公里航道实现电子航道图全覆盖 [3] - 全国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超过9950公里 [5] - 江苏、浙江等地实现船舶过闸"一次申报、一键过闸" [5] 政策体系与规划 - 构建"1+1+N"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 [4] - 包括《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案》和《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4] - 实施长三角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行动等专项 [4] 智慧港口建设 - 全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9座 [5] - 5G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智能闸口等技术广泛应用 [5] - 自动化码头应用规模、作业效率、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5] 中国航海日活动 - 2025年航海日活动主题为"绿色航海向新图强" [7] - 将发布"引领航运绿色低碳智慧发展新趋势"倡议 [7] - 举办"航运新质生产力发展研讨会"探讨科技创新 [7] - 活动突出海南自贸港元素,宣介建设成果 [8]
交通运输部:目前全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座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13:23
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及智慧化转型 - 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行业取得积极成效 [1] - 全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9座 [1] - 5G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铁路和堆场轨道吊自动化远程操控、智能闸口等技术广泛应用 [1] - 中国自动化码头应用规模、作业效率、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1] - 部分港口打造集关、港、贸于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平台,智慧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1] 智慧航道建设进展 - 全国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超过9950公里 [1] - 长江干线电子航道图与京杭运河苏北段、赣江、汉江等支流航道及长江口电子海图实现互联互通 [1] - 江苏、浙江等地实现船舶过闸"一次申报、一键过闸、一体调度、一屏管控" [1] - 长江武汉创新示范段、苏南运河等全要素智慧航道加快建设 [1] - 智慧航道初步实现"一图联江海""一键过船闸""一体智慧化"等突破 [1] 未来发展规划 - 交通运输部将聚焦水运基础设施智慧化转型,促进船、港、航各要素智能协同 [2] - 研究制定智慧港口、智慧航道建设评价标准 [2] - 推进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应用智能感知设备、数字孪生等技术 [2] - 创新港口数据服务,应用区块链技术推动航运贸易数字化 [2] - 推动跨区域通航建筑物船舶过闸联合调度,实现运营服务智慧化 [2] - 未来港口将拥有全链条智慧化服务,船舶依托"电子航道一张图""运行监测一张网""船闸调度一体化"实现智能导航 [2]
创远信科(831961):北交所信息更新:两项国家研发项目完成验收工作,20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245%
开源证券· 2025-06-25 15: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0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看好公司研发能力,未来5G - A商用化有望带来新机遇 下调2025 - 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营收2.33亿元,同比下滑13.93%;归母净利润1245.76万元,同比下滑62.90% [3] - 2025Q1实现营收6091.41万元,同比增长27.47%;归母净利润565.80万元,同比增长244.81% [3]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3(原57/68)/49百万元,对应EPS分别为0.14/0.23/0.3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65.3/96.4/64.6倍 [3] 公司业务进展 - 2024年参加22项市场活动,两项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完成验收 突破多项技术,开发出矢量网络分析仪和高频大带宽信道仿真器 [4] 公司研发与知识产权 - 2024年研发支出为10385.83万元,占营收44.63% [5] - 截至2024年末,累计申请专利512件,发明专利占比68.75%,取得授权专利300件 积极布局海外知识产权战略,已申请受理8项海外专利,1项德国专利和3项美国PCT专利获授权,拥有海外商标30项 [5] 公司新产品 - 抓住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推出空地一体化测试系统、低空航道信号分析系统等多款新产品 [5] 财务预测摘要 - 给出2023A - 2027E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数据及主要财务比率 [8]
长湖申线(江苏段)航道整治工程新建平望大桥左幅通车
快讯· 2025-06-23 15:43
项目进展 - 中铁建城通公司承建的长湖申线(江苏段)航道整治工程东段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1] - 新建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大桥左幅正式通车 [1] 项目意义 - 项目整体建成后对构建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具有重要意义 [1] - 项目将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
中国交建: 中国交建公司章程
证券之星· 2025-06-20 18:2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名称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mpany Limited [4] - 公司住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85号,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6,278,611,425元 [5][6] - 公司系依照《公司法》《证券法》等规定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 - 公司于2012年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349,735,425股,2006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外资股4,418,476,000股 [2][3]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设立党委,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13] - 股东会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由7-9名董事组成,设董事长1名,副董事长不超过2名 [115] - 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 [8][115]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总裁、副总裁、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等 [12] 股份发行与转让 - 公司股份分为内资股和外资股,外资股不被视为类别股 [17]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6,278,611,425股,全部为普通股 [21] - 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 [30] - 董事、高管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所持同类股份总数的25%,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股份 [31] 股东权利与义务 - 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名册、会议记录等资料,连续180日持股3%以上股东可查阅会计账簿 [34][35] - 股东会普通决议需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特别决议需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80][82]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占用公司资金,不得违规提供担保,应保持公司独立性 [43] - 单独或合计持股10%以上股东可请求召开临时股东会 [54] 董事会职权 - 董事会决定公司经营计划、投资方案、内部管理机构设置等重大事项 [116] - 董事会可决定一年内发行不超过已发行股份20%的股份,但以非货币财产出资需经股东会决议 [116] - 董事会审议对外担保、财务资助等事项需经出席董事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116] - 董事长可提名董事会秘书候选人,在紧急情况下行使特别处置权 [120] 经营范围 - 许可经营项目包括对外派遣境外工程劳务人员 [15] - 一般经营项目涵盖港口、航道、公路、桥梁等建设项目总承包,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 [15] - 还包括专业船舶建造、海上拖带服务、进出口业务、国际技术合作等 [15] - 公司可向其他公司投资,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经营范围 [15]
湖北:加快三峡水运新通道等3100个重大项目建设,年度投资5400亿元以上
快讯· 2025-06-17 10:55
扩大有效投资 - 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6000个 投资增长目标7%左右 [1] - 推出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 年度推介总投资不低于4000亿元 [1] - 政府产业基金/用地/能耗要素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占比达60% [1] 重大基建项目 - 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汉江航道整治等3100个重大项目 [1] - 重大项目建设年度投资额超5400亿元 [1] - 包含沪渝高速汉宜段改扩建/川气东送二线等工程 [1] 政企合作机制 - 探索"政府资源+社会资本"新型合作模式 [1] - 建立民间投资项目滚动清单机制 [1]
创远信科:深度参与低空智能化网络建设 积极布局6G测试
证券时报网· 2025-05-30 21:27
机构调研与战略展示 - 5月以来创远信科频繁接受西部证券、东吴证券、方正证券等多家机构调研[1] - 5月15日举办年报业绩说明会,重点展示低空经济、6G测试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市场布局[1] 低空经济领域进展 - 中标通号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低空空域智能通信系统关键设备项目,金额115万元[2] - 中标产品为mmWave5G空地一体化测试系统,属于2024年新发布产品[2] - 推出Rainbow系列低空航道信号监测分析系统,助力低空经济商用与安全发展[3] - 为低空通信提供高精度监测及空地一体化测试解决方案,推动监管体系建设[2] 卫星互联网测试布局 - 推出低轨卫星载荷认证测试系统及Eagle Sat卫星终端网络拨测解决方案[3] - 卫星互联网和低空经济是公司"1+3"发展战略的核心方向之一[3] - 该领域客户拓展与销售同比显著提升[3] 5G/6G技术研发与产品收入 - 5G/6G通信测试业务已通过矢量网络分析、无线网络测试等产品实现收入[4] - 承研的"面向新型网络的6G基础芯片原型测试与验证"项目已通过验收[4] - 正在推进"面向6G的大带宽高频信道模拟器研发"项目,聚焦太赫兹、超大宽带等关键技术,预计2026年11月结题[4] - "6G+AI融合技术在特殊场景的监测应用"项目同步实施中[4] 华为合作与研发投入 - 通过控股股东创远电子向华为销售测试仪器设备[5]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4.91亿元,占营业收入近60%[5] - 已发布多款高端及全国产化通信测试仪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