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大直径盾构机
icon
搜索文档
中铁工业2025年前三季度新签订单结构改善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30 19:08
新签订单结构得到改善。2025年前三季度,中铁工业毛利率较高的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新签合 同额91.59亿元,同比增长13.42%,重回增长区间。 海外业务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25年前三季度,中铁工业海外新签合同额29.59亿元,同比增长 17.73%,海外新签合同额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2.22个百分点,其中隧道施工装备和道岔等毛利率较高的 产品占比超过70%。 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铁工业完成新签合同额319.3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0.86亿元,利润总 额11.3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3亿元。 主要经济指标进一步向好。2025年前三季度,中铁工业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等主要指标降幅均较2025年一季度和半年度降 幅收窄,企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本报讯 (记者贺王娟)2025年10月30日晚间,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工业")发 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编辑 郭之宸) 据中铁工业介绍,报告期内,公司研制的应用于迪拜排污隧道项目的4台可扩径的圆形泥水顶管机下 线,可满足项目7种不同 ...
14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长沙下线 将用于深汕高铁龙岗隧道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20:29
深汕高铁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条由单一城市全资建设、设计时速350公里、连接深圳核心区与深汕特别合 作区的城际高速铁路。线路全长125.5公里,起自深圳枢纽西丽站,终至深汕特别合作区深汕站,连接 深圳西丽站、罗湖北站、深圳坪山站、深汕站四大交通枢纽,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横八 纵"高铁主通道中沿海高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工程。 中新网长沙10月24日电(向一鹏刘福昌赵耀荣)24日,一台开挖直径14米级、刀盘涂装"拓荒牛"图案的超 大直径盾构机在湖南长沙下线,将应用于新建深圳至深汕合作区铁路(以下简称"深汕高铁")龙岗隧道工 程。 10月24日,将用于深汕高铁龙岗隧道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在长沙下线。刘福昌摄 这台由中铁十四局和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联合研制的装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即将整装入列。 据悉,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龙岗隧道中段是全线重难点项目,隧道全长10307米,单洞双线,设计时速 350公里,采用盾构和矿山法施工。其中盾构段长3685米,最大埋深97米,岩层最大强度83兆帕。 据中铁十四局项目盾构经理蔡明聪介绍,针对施工难点量身定制的这台泥水平衡盾构机,开挖直径 14. ...
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十四五” 这些硬核成果值得细看
科技日报· 2025-10-20 13:13
核电技术 -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于2021年1月30日投入商业运行,是全球唯一按计划建成的三代核电机组 [3] - 单台“华龙一号”机组年发电量近100亿度,可满足100万人口年度用电需求,设备国产化率已超90%,带动上下游5400多家企业 [3] - 全球核准在运、在建的“华龙一号”机组共41台,成为全球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 [3] 重型装备制造 - 中铁装备自主研制直径12至16米级系列化超大直径盾构机,生产直径超12米的盾构机超50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5] - 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中国出口海外最大直径盾构机“帕蒂加朗号”等相继下线 [5] - 东方电气集团研制出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单台机组1小时发电量超7万度,可满足7000个家庭1天用电,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50万吨,已累计运行超8000小时 [9] 高速铁路 - CR450动车组样车于2024年12月29日发布,试验时速450公里,运营时速可达400公里,将成为全球最快高铁列车 [11] - CR450AF动车组整车运行阻力降低22%,减重10%,在运营速度、运行能耗、车内噪声等主要指标上国际领先 [11] 空间科学与量子计算 - 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在轨实现国际首次空间太阳Hα波段光谱扫描成像等多个突破,其观测数据已被15个国家科研团队使用 [7] - 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处理量子随机线路取样问题的速度比最快超级计算机快15个数量级(快千万亿倍),超过谷歌2024年成果6个数量级 [13] 能源与材料技术 - “深海一号”二期深水高压气田于2025年6月25日全面投产,日产气超150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最大海上气田,标志着我国进入1500米超深水油气开发时代 [17] -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人工全合成,合成路径仅11步,速度比玉米快8.5倍,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15]
攻克“卡脖子”,无惧打压勇攀登(评论员观察) ——“十四五”创新突破启示录①
人民日报· 2025-10-13 06:14
科技创新战略与方向 - 国家战略强调通过科技创新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将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作为核心[1] - 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旨在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避免成为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2] - 自上而下形成攻关合力,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关键领域集中力量进行技术突破[3] 关键领域技术突破 - “祖冲之三号”超级计算机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5个数量级,实现全球领先的计算能力[1] - 全球首次使用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取得原创性医疗成果[1] - 超大直径盾构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1] - 国产操作系统从“能用”向“好用”迈进,助力掌握数字经济发展自主权[2] - 高端轴承研发成功,提升了工业装备、航空航天等重要行业的竞争力[2] - 掌握超薄隔膜制造技术,推动中国锂电池产业开启逆袭并大幅降低成本[2] - 激光雷达技术实现国产化,为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奠定技术基础[2] 企业创新与产业韧性案例 - 华为通过锚定自主创新,实现麒麟芯片突围重生,搭载鸿蒙5操作系统的终端数量持续刷新[3] - 浙江义乌在关税压力下持续转型升级,上半年出口逆势增长24.6%,展现外贸韧性[3] 创新环境与全球地位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通过破“四唯”、赛马制、经费松绑等措施释放科技创新活力[3] - 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国产替代形成“国潮”[3] -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前十[4]
攻克“卡脖子”,无惧打压勇攀登(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13 06:10
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通过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推动行业实现自主可控和高质量发展 [1][2][3] 关键技术与行业突破 - “祖冲之三号”超级计算机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5个数量级 [2] - 实现全球首次使用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2] - 超大直径盾构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 - 国产操作系统从“能用”向“好用”迈进,助力把牢数字经济发展自主权 [3] - 高端轴承研发取得突破,支撑工业装备、航空航天等重要行业发展 [3] - 掌握薄如蝉翼隔膜的制造技术,推动中国锂电池产业开启逆袭之路 [3] - 激光雷达技术实现国产化,为智能辅助驾驶奠定技术基础 [3] 公司层面进展 - 华为锚定自主创新,麒麟芯片突围重生,搭载鸿蒙5操作系统的终端数量持续刷新 [4] - 浙江义乌面对关税压力持续转型升级,上半年出口逆势增长24.6% [4] 政策与制度支持 - 国家加快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等关键领域集中攻关 [4]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破“四唯”、赛马制、经费松绑、成果转化等措施 [4] - 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国产替代形成“国潮” [4] 全球影响力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首次跻身前十 [6]
湖南厚植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
人民日报· 2025-07-28 06:02
制造业实力与创新成果 - 湖南展示超大直径盾构机,最大开挖直径16.64米,整机长度约145米,总重达5000吨,应用于江苏海太长江隧道施工现场 [1] - 推出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专为陆地超大、超高风机安装设计,可将160吨重物吊至65层楼高度 [1] - 湖南拥有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72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1] - 56台无人驾驶矿用卡车与500多台有人驾驶矿用卡车混合编组作业,展示希迪智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应用成果 [1] 科技创新与政策支持 - 湖南连续5年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70余项 [3] - 出台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措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3] - 2024年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高地五大标志性工程,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3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 [3] -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生命科学研究院,2023年注册11款检测试剂新品 [3] 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 - 中联智慧产业城拥有12座智能工厂、20条智能生产线、2000多台工业机器人 [3] - 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带动下进行数字化转型 [3] -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打造"数字化转型意向企业大数据库"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供给资源池",帮助湖南恒茂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数据利用效率问题 [4] - 湖南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开展"智赋万企"行动 [4] 产业发展方向 - 湖南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四个方向布局建设四大重点产业 [4] - 湖南省委书记表示将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强链补链,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5]
中交天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新质生产力的“碳”索者
中国发展网· 2025-05-19 14:59
新发展理念应用 - 公司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工程装备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覆盖设计、采购、制造、安装、运输、运营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环节 [1][8] - 公司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探索者,通过创新驱动和科技赋能,引领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1][2] 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 公司研发泥水平衡盾构机智能诊断与掘进控制、超大直径盾构机复合地层掘进同步拼装、刀具全状态损检等关键技术,大幅提升作业效率 [2] - 主驱动高性能变频器打破国外垄断,低转速、大功率、高精准度控制变频大幅降低能耗 [2] - AI算法智能控制系统实时调整掘进参数,空转损耗大幅降低 [2] - 全球首创超长距离掘进不换刀技术使刀具平均寿命较国际同类产品提高50%以上 [2] - 自动化泥浆处理系统实现85%渣土再生利用,施工用水重复利用率超过90% [3] - 双螺旋土压平衡盾构机配置自动化分离系统,几乎将全部掘进渣土转化为再生建筑材料 [3] 再制造与循环经济 - 公司创新技术与工艺,率先进入盾构机再制造领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符合《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4] - 创新性构建"4S店"经营模式,对隧道装备进行专业化维护和系统性功能升级,推动传统改造向智能化、定制化再制造升级 [4] - 再制造可实现性能系统性升级,降低60%以上能耗及80%以上大气污染物排放,几乎不产生固体性废物 [5] 新能源与绿色能源布局 - 公司采用3万平米太阳能光伏,年节约发电量近300万度,为生产制造提供超50%的动力清洁能源 [6] - 创新"1+2"瓦斯治理模式,实现瓦斯能源化,单孔瓦斯抽采浓度提升至60%以上 [6] - 研制世界首台新型海上风电嵌岩钻机,解决大直径嵌岩钻孔掘进效率问题 [7] - 为国内能源企业提供超1000套陆上风电塔架,支撑风力发电装机总容量4200兆瓦,年提供清洁用电125亿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约3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约900万吨 [7] 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协同 - 公司聚焦绿色科技创新,健全碳排放管理机制,构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体系 [8] - 规范绿色供应链管理,完善材料环保、生产能耗、运营排放、废弃物处置等评估机制,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协同 [8]
我国出口海外最大直径盾构机今天下线
快讯· 2025-04-16 14:24
文章核心观点 我国自主研制超大直径盾构机在郑州下线并将用于澳大利亚项目,刷新出口海外盾构机开挖直径纪录 [1] 分组1 - 我国自主研制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在郑州下线 [1] - 该盾构机将应用于澳大利亚西部港湾项目建设 [1] - 此盾构机再度刷新我国出口海外盾构机开挖直径纪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