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系统

搜索文档
最容易被AI替代的是这三类创业者
混沌学园· 2025-07-22 18:07
AI 这股风,吹得正猛。它不光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正悄悄地重塑着职场。创业圈,也不能幸免。 麦肯锡 2023 年的报告说了,到 2030 年,美国大概有 1200 万人得换工作,为啥?因为 AI 太能干了, 把 60%-70% 的工作都给自动化了,尤其是那些白领的活儿。 世界经济论坛也跟着敲警钟:未来五年, AI 可能让全球 8300 万个岗位 " 消失 " ,就算算上新冒出来的 6900 万个,还是少了 1400 万个饭碗。 从麦肯锡到高盛,都在说 AI ,特别是生成式 AI ,正在大大改变我们赚钱的方式。连那些需要动脑子的活 儿,写文章、搞法律、做客服、玩金融、搞营销, AI 都已经开始抢活儿了。 这不只是普通员工的事,连一些刚起步甚至资深创业者,也感觉到了压力。特别是那些靠重复劳动、随便 搞搞开发、或者门槛很低的生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哪些创业者最容易被生成式 AI" 盯上 " 呢? AI 大潮下,对于创业者而言,谁的生意最危险? 接着,再逆向思维一下,又有哪些机会是 AI 抢不走的? 靠"重复劳动"赚钱的创业者 这类创业者,他们的核心业务是那些特别标准化、规矩特别清楚、而且具有高度重复性的活儿。 ...
A5L重塑价格体系、Q6L e-tron亮出安全底牌,一汽奥迪油电并行齐发力
中国经济网· 2025-07-22 14:21
奥迪A5L定价策略 - 奥迪A5L推出三款车型先享礼遇价:运动版PLUS 25.68万元、运动版quattro与领航版均为28.98万元,价格首次下探至30万元以内,重塑豪华B级车价格体系 [1][7] - 作为奥迪A4L换代车型,搭载华为智驾系统及第五代EA888 2.0T发动机,基于高端PPC平台打造,配置升级但定价低于历史A4L 30万元以上的指导价 [7][10] - 直接定价策略跳过经销商价格博弈,解决传统豪华车"入门版拉低起价,高配版堆砌溢价"的定价套路,形成透明化购车体验 [8] Q6L e-tron安全性能 - 通过TOP Safety整车安全挑战和TOP Electric电池安全挑战,在模拟"货车侧撞+柱体夹击"极端场景中,车身结构完整且乘员舱生存空间充足,电池组无变形起火 [11][13][14] - AEB系统成功识别横穿儿童假人并紧急刹停,碰撞后隐藏式车门应急拉手正常弹出,气囊全展开且假人伤害值均为优秀水平 [13][14][18] - 安全验证覆盖76次碰撞、301次行人保护实验及16次静态强度实验,延续百年豪华品牌安全标准 [15] 公司市场表现与战略 - 6月销量突破6万辆,为2023年12月以来首次,领先奔驰(2024年3月)和宝马(2024年1月)的复苏节奏 [19] - 渠道网络恢复至600家,与中升集团、德奥集团合作增开新网点,强化一站式购车服务 [19] - 双线产品策略:A5L以价格革新切入燃油车市场,Q6L e-tron以安全技术强化电动化布局,下半年将成销量增长关键 [6][19][20] 行业竞争动态 - 奥迪A5L定价直接施压奔驰C级与宝马3系,打破豪华B级车30万元以上的传统价格锚点 [9][10] - 豪华车市场逐步摆脱价格战影响,转向"价值锚点"竞争,即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产品力重构 [10][20]
上汽奥迪首款纯电车型奥迪E5 Sportback亮相
环球网· 2025-07-21 17:26
近期,AUDI品牌的首款纯电动车型——奥迪E5 Sportback正式亮相,引发了业界和消费者的关注。 奥迪 E5 Sportback :设计融合经典与电动化 奥迪E5 Sportback的外观设计体现了奥迪的设计传承与本土创新元素的结合。其车身线条借鉴了初代奥 迪TT的轮拱造型、RSQ概念车的简洁轮廓以及RS6的动感姿态,以电动化形式呈现奥迪的设计特点。前 脸采用一体式格栅设计,集成了灯光模块、空气动力学部件与传感器,延续了奥迪在灯光技术上的特 点,并融入了智能交互功能。 该车型配备了静音无框车门、隐藏式门把手和低风阻流线型车身,在提升视觉效果的同时,也服务于纯 电车型对能效的需求。其低趴宽体造型、悬浮式车顶与掀背尾门设计,保留了奥迪Sportback系列的运 动风格,并兼顾了乘坐舒适性和储物空间灵活性,平衡了功能性与设计。 进入车内,奥迪E5 Sportback搭载了数字座舱。其核心是11.9英寸(注:原文59英寸应为误写,根据行 业标准修正)贯穿式高清显示屏构成的多屏联动系统,营造出较强的科技感。内置的AUDI OS操作系 统以"场景化服务"为核心,整合了座舱交互、生态服务与车辆控制功能。车载语音助手融 ...
大明电子IPO提交注册:正、副董事长家族控制100%股权,占据董事会一半席位
搜狐财经· 2025-07-21 16:04
公司IPO进展 - 大明电子沪主板IPO提交注册,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保荐代表人为吴博、王佳颖,会计师事务所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2] 业务概况 - 公司专注于汽车电子零部件配套领域,提供车身电子电器控制系统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的综合解决方案,产品包括驾驶辅助系统、座舱中控系统、智能光电系统、门窗控制系统、座椅调节系统等[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13亿元、21.47亿元、27.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6.1%[2] - 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51亿元、2.05亿元、2.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6.7%[2] - 2024年资产总额27.16亿元,同比增长26.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0.66亿元,同比增长36.3%[3]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0.54%,基本每股收益0.78元[3] - 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43亿元(同比+6.65%),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2.55%)[3]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周明明家族(周明明、吴贤微、周远)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83.5%股份,其中通过大明科技控制37.75%股份[4] - 张晓明家族(张晓明、张霓)控制16.5%股份[4] 公司治理 - 董事会11名成员中,周氏家族和张晓明家族占据6席(周明明、张晓明、周招会、吴贤微、周远、张霓)[7][8][9] - 2025年6月新增董事张小平和张军,董事会任期至2028年6月[7][9]
中国汽车市场一周行业信息快报——2025年7月第3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21 15:49
新能源汽车市场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62.2万辆,同比增长27.86%,创历史新高 [2] -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0.28% [2] -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其中汽车3.59亿辆 [2] 宝马智能驾驶合作 - 宝马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合作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3][5] - 新一代方案采用端到端大模型技术,融合超大规模神经网络实现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和车辆控制 [5] - 方案将应用于国产新世代等多款车型,覆盖高速及城区道路全场景 [5] 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 - 吉利汽车收购极氪全部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 [6] - 合并后吉利汽车将覆盖燃油、纯电、插电混动、醇氢电动等多种动力形式 [6] - 合并旨在实现"一个吉利"战略,提升竞争力及企业价值 [6] 中国一汽与阿里巴巴合作 - 中国一汽与阿里巴巴联合实验室揭牌,研发汽车行业大模型 [7] - 基于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优化数据预处理、模型设计等环节 [7] - 双方将联合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支持汽车行业AI人才梯队建设 [7] 吉利缤越超能MAX上市 - 吉利缤越超能MAX官方指导价7.88万元,现金补贴后限时先享价7.18万元 [8][10] - 新车搭载1.5D + 8CVT动力组合,最大功率93kW,WLTC百公里油耗6.89L [12] - 配备12.3英寸高清触控大屏、电动天窗等十余项配置 [12] 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调整 - 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征收范围调整为零售价格90万元及以上车型 [13] - 政策自2025年7月20日起执行,覆盖纯电动、燃料电池等动力类型 [13] 东风猛士M817预售 - 猛士M817 Pro版预售价32.99万元,Max版预售价35.99万元 [15] - 新车配备华为乾崑ADS 4辅助驾驶系统及东方鹰眼无人机系统 [15] - 搭载1.5T插电混动系统,综合功率505kW,CLTC续航1300km [15]
汽车行业创新,长城汽车百亿研发彰显民族品牌硬实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1 11:16
自主研发创新 - 公司研发投入连续3年突破百亿元,2024年达104亿元,占销售额的5.2% [1] - 工程师团队规模达2.3万人,平均每4名员工中有1名工程师 [1] - 环境风洞实验室总投入近100亿元,具备2000余项新能源、热管理等领域的试验能力,可模拟零下40摄氏度至零上60摄氏度的极端温度以及最高每小时250千米的风速 [1] 产业链整合 - 从依赖外部采购到构建自主供应链,实现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与制造 [2] - 2018年推动零部件公司独立运营,成功进入宝马等国际企业供应链 [2] - 构建了相互辅助、资源循环的完整供应链体系 [2] 新能源与智能化布局 - 打造端到端大模型、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据智能体系、九州超算中心,支撑智能驾驶技术发展 [2] - 自研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覆盖从城区到乡村、从行车到泊车的全场景应用 [2] - 2024年营收达2021.95亿元,2024年上半年销量近57万辆 [2] 民族品牌发展 - 通过自主掌控核心技术和全价值链创新体系,推动民族品牌高质量发展 [3] - 从核心零部件到整车系统实现全链条创新,印证了"做强做大民族品牌"的逻辑 [3]
艾睿铂:今年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将达67%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1 09:27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汽车制造商应采取两项关键举措,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日前,全球咨询公司艾睿铂发布年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2025全球汽车展望》,报告指出,在全球 汽车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颠覆性革命之际,中国领先的新能源车企不仅经受住了考验,更凭借"新运营 模式"成为推动全球汽车行业变革的主导力量,树立了速度、效率和创新的新标杆。 通过对汽车领域的深度剖析,这份报告对汽车行业提出了很多预见性的判断。报告指出,中国新能源车 企的"新运营模式"使新车上市的时间减少一半,投资减少40%~50%,并具备30%的成本优势;预计到 2025年,中国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将达到67%,而外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将持续下降;到2030年,中国 汽车制造商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将翻倍,占比将达到10%,在欧洲的年产量将增加80万辆,而欧洲本土车 企则可能会关闭相当于1.5家工厂的产能(约40万辆),这将推动投资组合的调整;新一轮美国关税带 来的成本预计在2026年达到约300亿美元,根据艾睿铂的观察,这些成本压力正在促使许多美国企业考 虑将其供应链迁出中国,以减轻关税带来的影响;对于持续几年的价格战,报告判断,中国市场的价格 战仍在持续,但20 ...
辅助驾驶汽车,考60分能上路吗?
第一财经· 2025-07-18 21:58
辅助驾驶强标争议 - 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提出辅助驾驶汽车60分即可上路,批评当前强标草案由华为牵头制定标准过高,导致80分仍无法达标[1] - 争议焦点在于L2级辅助驾驶安全性标准,朱西产澄清60分与90分的差异在于驾驶体验而非安全性,驾驶员仍为安全第一责任人[2] - 强标草案被指复刻小米SU7爆燃事故场景,测试环境涵盖日间、夜间、雾天、雨天等复杂条件,行业普遍反映难度过高[6] 强标制定背景与影响 - 强标立项催化剂为小米SU7爆燃事故,加速了L2级辅助驾驶系统安全要求的法规制定进程[4] - 华为牵头起草强标,工作组包含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东风汽车等企业,项目周期22个月[2][4] - 新强标或导致辅助驾驶成本上升,百元级入门L2系统可能被淘汰,需增加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及高算力芯片[7] 行业技术路线重塑 - 强标草案可能冲击纯视觉智驾路线,融合感知方案(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热度将提升[9] - 企业需系统性改造软件架构、芯片算力及车辆设计以适应新规,部分公司面临生死考验[9] - 行业担忧强标过高或导致车企被迫采用华为方案,形成技术垄断[9] 标准分级建议 - 朱西产提议参考汽车碰撞安全标准建立"金字塔"分级:60分为准入门槛(强标范围)、80分满足常规需求、80-100分针对全场景需求[10] - 当前强标仍处起草阶段,最终标准将决定智驾行业技术演进方向与市场竞争格局[11]
大明电子上交所IPO提交注册 专注于汽车电子零部件配套领域
智通财经网· 2025-07-18 20:44
公司IPO进展 - 大明电子申请上交所主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提交注册",国泰海通证券为保荐机构,拟募资4亿元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注于汽车电子零部件配套领域,提供汽车车身电子电器控制系统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的综合解决方案 [1] - 主要产品包括驾驶辅助系统、座舱中控系统、智能光电系统、门窗控制系统、座椅调节系统等,产品具有种类多、结构复杂、定制化程度高等特点 [1] - 公司长期同步参与整车厂商配套零部件开发,与长安汽车、上汽集团、一汽集团、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赛力斯、江淮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国内主要自主品牌整车厂商及长安马自达、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一汽丰田、长安福特、北京奔驰、捷豹路虎等合资整车厂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1] - 公司已进入福特汽车、丰田汽车、斯堪尼亚等知名外资品牌供应链体系 [1] 新能源汽车布局 - 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已应用于比亚迪仰望、王朝和海洋系列、上汽荣威、一汽红旗、AITO问界、深蓝、阿维塔等品牌多款新能源车型 [2] - 公司持续开展行业前沿技术调研,顺应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发展趋势,提升产品视觉效果、功能操控性和驾乘舒适性 [2]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大明电子(重庆)有限公司新建厂区项目(二期)(投资总额30,006.59万元)和补充流动资金(10,000.00万元),合计40,006.59万元 [3]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7.13亿元、21.47亿元、27.2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1亿元、2.05亿元、2.82亿元 [3] - 2024年度资产总额271,580.08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06,569.06万元,资产负债率(合并)60.76% [4] - 2024年度净利润28,209.58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7,928.23万元 [4] - 2024年度基本每股收益0.78元,稀释每股收益0.78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0.54% [4] - 2024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660.07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37% [4]
一台3万元,打工人养不起小电驴
36氪· 2025-07-18 09:05
行业智能化升级趋势 - 两轮电动车行业智能化已成为标配,头部品牌如台铃、九号、雅迪、小牛等纷纷推出搭载无人驾驶技术、蓝牙解锁、语音唤醒、导航投屏、辅助驾驶等功能的车型 [1] - 台铃展示的无人智驾电动车已能自主应对复杂路况、完成自动倒库等操作,市场上量产车型的智能化功能已屡见不鲜 [1] - 行业竞争从"有没有智能"转向"智能够不够强",九号推出的Ninebot SIGHT系统搭载三颗摄像头,实现高清行车记录、前向碰撞预警等高级功能 [5] 产品价格变化 - 智能化导致车辆价格大幅上涨,主流智能车型价格比普通电动车高出约30% [1] - 价格门槛显著抬高,曾经3000元能购买性能在线的电动车,现在只能算"性价比款" [2] - 小牛电动车价格区间从2399元到32980元不等,价格差异主要体现在智能化配置上 [4] - 6000元左右车型具备车机投屏导航等基础智能功能,近万元车型则搭载汽车级毫米波雷达等高级安全配置 [4] 消费者体验变化 - 消费者面临价格与功能落差,换车预算从3500元被动提升至6500元 [7] - 智能功能如手机解锁、APP定位等带来便利,但蓝牙连车机、外放听歌等功能使用率低 [8] - 智能化从购车溢价转变为持续支出,软件维护、系统升级续费成为隐性成本 [6][8] 行业竞争格局 - 智能化成为厂商获取溢价的核心手段,九号和小牛凭借智能化标签实现更高定价 [11] - 2024年九号两轮车平均出厂价约2774元/辆,小牛超3200元/辆,雅迪仅为1347元/辆 [11] - 智能化带来毛利率差异,2024年九号电动两轮车业务毛利率为21.1%,雅迪为15.2% [12] - 传统品牌和新势力纷纷布局高端产品线,推动智能化驱动的高端化竞赛 [14] 市场前景 - 2025年4月底国内电动两轮车保有量已超4.2亿辆,市场趋于饱和 [11] - 202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销量约5900万辆,同比增长7.5% [14] - 行业4-5年换新周期叠加超高保有量,未来将迎来大规模车辆更新潮 [14] - 缺乏智能化配置的车型可能在换新潮中逐渐失势,被智能车型替代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