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机器人
搜索文档
21评论丨机器人与AI,正在改写广东产业创新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4 06:10
城雄(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近日,来自广东的企业小鹏汽车发布了一款能"走猫步"的人形机器人IRON,备受全球关注。这一焦点 事件的背后,是广东正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为支点,撬动一场关乎国家竞争力的产业革命。 截至2024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占据全国40%以上市场,年产量突破24万台,AI企业注册数量稳居 全国首位。这场由"智变"引发的"质变",正在重塑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基因。 首先,机器人正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在库卡机器人广东基地,广东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全 自动化生产线颠覆了传统制造逻辑。依托"5G+工业互联网"平台,搭载垂类大模型的机械臂不仅能自主 完成零部件装配,更能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流程。这条生产线诞生的重载机器人,已在船舶焊接 领域实现突破——其新增的传感器拖动功能使焊枪定位精度达±0.5mm,两名操作员可同时操控三台设 备,焊接效率提升300%。 这种变革并非孤例。佛山发布的十大"AI+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中,华数焊接机器人以11公斤的轻量化 设计,破解了船舶舱室狭窄空间的作业难题;广东嘉腾研发的30吨重载AGV通过5G智能体协同感知技 术,实现了毫米级 ...
超千项新技术新展品首展首发 第二十五届工博会展现全球工业科技前沿成果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11:20
展会概况与核心主题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汇聚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家中外展商,举办10场高规格论坛及近300场专题活动,超千项新技术新展品首展首发,其中近400项为“极大、极小、极轻、极智、极精”代表性成果 [1] - 展会集中呈现新型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展现全球工业科技前沿成果,彰显中国工业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创新活力 [1] 历史成就与工业根基 - “国家新型工业化暨‘十四五’工业重大成就展”立体化展示C919大型客机关键结构件、国产大型邮轮动力系统模型、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等“大国重器”,背后有1500项产业基础攻坚项目支撑 [2] - 上海电气展示新中国第一台6000千瓦汽轮机精密齿轮测量仪等工业老物件,ABB展示IRB1100机器人通过精确控制演奏编钟,体现千年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 [2] - 德国参展商穆勒表示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建立的创新体系令人印象深刻,期待在“十五五”期间深化合作 [2] 当前智能制造与产业协同 - 工业机器人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决策及多机协同能力,成为“智能工友” [2] - 节卡机器人借工博会加快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创新生态 [3] - 西门子中国董事长肖松称工业AI落地需精准捕捉需求场景,并将技术、数据与行业机理深度融合 [3] - 兴邺材料展示的智能折叠追光发电系统获多国观众明确采购意向,海目星多款核心展品被客户当场签单 [3] - 工业母机+百行万企活动发布《上海市工业母机产业能力手册》及100项需求清单与200项供给清单,促成合作项目80余项,签约金额超30亿元 [3] 未来趋势与新质生产力 - “具身智能”成为关键方向,展会多项全球首发成果勾勒未来工业轮廓 [4] - 可控核聚变、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等最新能源技术指向零碳未来,绿色甲醇、氢氨醇等为高碳行业转型提供路径 [4] - 数字孪生、AI算法与云平台为工厂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英特尔机器人协同搬运系统已投入实际生产,预示人机共融 [4] - 交大智邦智能体机床μAI能自主规划、决策并优化加工路径,如同“工业界的自动驾驶系统” [4] - 芯和半导体最新Chiplet先进封装技术突破算力瓶颈,柴孚机器人展示全球首款腕部负载≥5000kg重载机器人,打破全球工业机器人负载极限 [4][5] - 罗马尼亚工商联合会驻华首席代表罗伯特称工业机器人是展会亮点,中国制造高科技水平成就瞩目 [5] - 中国工业正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全球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加速新质生产力赋能 [5]
到场专业观众达22.4万人,第二十五届工博会闭幕
国际金融报· 2025-09-28 11:44
展会概况与影响力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在上海闭幕,展会为期5天[1] - 展会汇聚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家中外展商,举办10场高规格论坛及近300场专题活动[4] - 展会首发近千项新技术新展品,其中近400项为“极大、极小、极轻、极智、极精”五极代表性成果,并揭晓1项特别大奖及22项其他奖项[4] - 到场专业观众达22.4万人次,来自133个国家和地区,较上届同期增长11%[4] - 全网曝光量达23.14亿次,较上届增长71.28%,展商数量、展览面积、观展人次、影响力均创历史新高[4] 智能制造与产业生态 - “国家新型工业化暨‘十四五’工业重大成就展”作为三大特展之一,展示了C919关键结构件、国产大型邮轮动力系统模型、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等成果[6] - 成就背后有1500项产业基础攻坚项目支撑,体现了攻坚核心技术的战略定力[6] - ABB展示的IRB1100机器人通过精确控制成功演奏编钟,演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6] - 节卡机器人借此平台加快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创新生态[6] - 西门子带来近20款AI产品,其新一代新能源汽车智能装配设备是生成式工业AI助手在中国的首次试点应用[6] - 工业母机+百行万企活动发布产业能力手册及供需清单,促成超80项合作,签约金额超30亿元[7] 前沿技术与未来趋势 - 展会成为观察未来工业趋势的重要窗口,“具身智能”成为关键方向[9] - 可控核聚变、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等最新能源技术指向零碳未来,绿色甲醇、氢氨醇等为高碳行业转型提供路径[9] - 数字孪生、AI算法与云平台为工厂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英特尔展示的机器人协同搬运系统已投入实际生产[9] - 交大智邦的智能体机床μAI能够自主规划决策加工路径,如同“工业界的自动驾驶系统”[9] - 芯和半导体的Chiplet先进封装技术突破算力瓶颈,展现系统级仿真与多物理场整合进展[10] - 柴孚机器人展示全球首款腕部负载≥5000kg的重载机器人,打破全球工业机器人负载极限[10]
机器人新品集中亮相工博会,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月内规模实现翻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12:54
行业表现与市场动态 - 人形机器人板块早盘震荡调整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下跌1.9%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盘中净申购达1800万份 9月以来净流入超60亿份 规模实现翻倍 [1]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年内累计上涨45% 涨幅领先其他同类指数 [1] 产品与指数特征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选样范围突出人形机器人本体和核心零部件 人形机器人相关个股合计权重近八成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规模在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挂钩产品中位居第一 [1] 行业活动与技术发展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机器人展区展出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多种类型 包括负载能力达5000公斤的重载机器人 [1] - 国内最大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北京启用 占地面积上万平方米 年产数据量超600万条 [1] 应用场景与产业支持 - 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为行业研发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等场景规模化应用 [1]
更新、更绿、更智能 上合组织国家多领域合作结硕果 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央视网· 2025-09-01 16:43
央视网消息:科技创新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近年来,围绕科技创新,上合组织国家不断加强交流合作,在人 工智能、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多领域取得成果。既造福了各国人民,也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这是位于天津的一家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在技术人员的精密操作下,一台台工业机器人正在进行组装和调试。 这是一台刚刚组装好的重载机器人,它的载重量是300吨。它在调度系统的指挥下进行移动的测试,能感觉出来非常平稳。在完成 相关的测试之后,它将被发往印度,提供给当地的客户。 近年来,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上合组织国家的相关产业也迎来升级,纷纷朝着更新、更绿、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专家 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所提供的技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刘华芹介绍,主要是因为各国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需要引进技术、引进资金,而这个技术 来源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因为发展中国家需要经济适用技术,中国刚刚经历过工业化阶段,所以中国的技术对他们是最适用的。 2025年5月,中国发布了《中国—上合组织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建设方案》,邀请上合组织成员国共建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 心,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技 ...
机器人:WAIC会议有哪些亮点?
2025-07-29 10:10
纪要涉及的行业 机器人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WESC会议亮点多且热度高**:门票几乎售罄,现场人流量大,对人形机器人板块情绪带动积极,虽对常参会者新鲜感减弱,但对新人仍有吸引力[2] - **人形机器人应用显著进步**:聚焦商超、咖啡厅、搬运、物流等场景落地,展示与物体交互和人机互动功能,ToC端应用如康养等也有展示,显示实际生活应用潜力逐步释放[1][3] - **支援机器人有创新应用**:包裹分拣方面,季旺依托启源大模型灵活调整抓取姿态;工业搬运方面,a two w系统可识别并堆叠歪斜箱体;D One Troll通过VRA模型实现视觉判别和决策指导[1][4] - **康复医疗领域应用值得期待**:银河通用与富力业智能展示的GRX系列融合多模态感知、大模型和精准运控,提供导诊咨询等一体化服务[1][5] - **晴朗智能展示特定场景服务能力**:能进行倒饮料操作,可复刻到餐厅或酒店吧台,还演示精准抓取传送带上移动物体并分类技术[1][6] - **富迪叶智能技术进化迅速**:在零售、工业物流和城市服务等场景展示应用,商超环境机器人选物递送时间缩短至约35秒[1][7] - **机器人可助力无人工商超和配送中心**:通过抓取、销售和集合分配操作降低运营成本,如银河通用在仓库的机械臂操作及通用机器狗展示[8] - **WAIC会议多家厂商展示新产品**:英石机器人发布第五代灵巧手,赛博格推出重载机器人和新型灵巧手,百先真能展示新型减速器,显示硬件替换潜力[3][9] - **国内机器人产业链稳步推进**:2025年WAIC会议虽参展厂商数量减少,但各厂商展现独特优势,硬件层面有创新产品发布,显示积极变化[10] - **人形机器人获政策支持且资本运作强**:连续三年获中央到地方政策支持,2025年资本运作强于2024年,推动产业链快速发展[11] - **投资逻辑有三条主线**:关注海外Optimus相关进展及代表未来硬件方案变化的企业;关注国内政策与资本共振下的人形机器人进展,推荐优必选和资源链等企业;重视长期硬件加软件功能性模组,推动物流搬运、巡检及纺织场景应用[12][13] - **人形机器人发展趋势向好**:从政策、资本到技术创新都有积极信号,预计更多应用落地,应关注行业前列企业和代表性技术方向,推动特种、安全及人力密集型行业应用[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支援机器人季旺在包裹分拣时遇到条码向下包裹会主动翻面配合扫描设备录入信息[4] - 2025年WAIC会议参展厂商数量较往年有所减少[10]
不裁员了,美的要拿什么自救?
36氪· 2025-07-22 15:56
核心观点 - 公司近期进行大规模组织优化,涉及多业务线裁员但未达传闻中的3万人规模,空调事业部裁员10%,微清事业部裁员比例超50%[1][16][18] - 同步推进战略转型,计划三年投入500亿元布局AI大模型、新能源、机器人及具身智能领域,新成立智能电商子公司[2][3] - 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收入突破千亿达1044.96亿元,占总营收25.67%,较2020年提升7个百分点[3] - 2024年营收4071亿元同比增长9.44%,净利润385.37亿元同比增长14.29%,但利润率9.42%低于行业水平[5][20] - 实施"数一战略"推动空调市场份额超越格力,9个品类线上线下市占率第一[12] 业务架构调整 - 合并区域运营中心缩减管理成本,如佛山并入广东深圳、临沂并入济南青岛等[7] - 冰箱/洗衣机/厨房品类业务整合,重点转向高端高毛利产品及类自营门店建设[21] - 关停非盈利部门,精简产品线至核心品类,学习小米精品策略[19][20] 组织管理变革 - 推行简化工作流程,减少审批层级与会议频次,强制18:20下班政策引发争议[5][9] - 绩效体系采用S-A-B-C-D五级强制分布,优先淘汰C/D级员工,校招生占中高层2/3名额[12][13] - 招聘门槛提高,取消二本校招项目,社招通道收缩,侧重985/211及重点院校生源[14] 历史转型路径 - 2012年曾裁员3.2万人并砍掉7000种产品型号,推动营收突破3000亿[16] - 2022年起加速ToB转型,形成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自动化/数字化创新四大板块[2] - 机器人业务通过库卡布局汽车/3C/光伏领域,新能源车部件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4] 行业竞争态势 - 房地产下行冲击家电需求,2024年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滑12.9%[19] - 小米/华为智能家居生态构成压力,飞科/戴森等新兴品牌抢占小家电市场[19][20] - 空调业务2024H1营收1014.61亿元占比46.7%,但面临格力等传统对手竞争[16]
南京:高能级平台引领科技创新“打头阵”
环球网资讯· 2025-07-03 22:05
光电集成技术发展 - 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成立7年为30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并建立"薄膜铌酸锂+X"异质集成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 - 南京大学与南京江北新区共建"光电子芯片"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光电科学成果转化[1] - 南京市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4%转化超万项成果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50亿元[1] 6G技术原始创新 - 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6G网络具备感知功能可实现精准定位[4] - 实验室2018年成立以来累计发布近30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4] - 南京智能计算中心算力达每秒180亿亿次2024年南京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第五创新指数科技集群全球第九[4]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南京布局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破解转化率低难题[6] - 中科南京智能技术研究院"问天1"类脑计算机实现5亿神经元仿真应用于生物医药智慧交通等领域[6] - 2024年南京358家新型研发机构申请专利超2.2万件关联企业营收748.9亿元[8] 重点领域技术突破 - 南京玻纤院中试平台服务68家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2.3亿元增长62%[8] - 江宁药谷概念验证中心助力传奇生物CAR-T疗法获FDA批准[8] - 埃斯顿自动化中试平台将机器人装配周期从48小时压缩至20分钟产品直通率提升至99.5%[8] 政策与市场协同 - 南京出台系列政策支持高校技术转移转化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学院[9] - 高校院所技术输出成交额从2020年89.88亿元增至2024年115.05亿元[9] - 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南京设立生物医药与信息通信分中心[9]
美的集团发布储能、热泵和AI战略
第一财经· 2025-06-11 14:15
美的能源战略发布 - 公司发布"储能+热泵+AI"三维驱动战略 计划将能源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 [2] - 布局方向包括下一代储能技术 下一代热泵解决方案 先进人工智能技术 [2] - 能源业务涉及电源 电网 电荷 储能 热泵等全产业链环节 [2] 业务版图与关联公司 - 业务主体包括美的集团 合康新能 科陆电子 库卡机器人 [3] - 库卡重载机器人在新能源行业市占率超25% [4] - 合康新能 科陆电子2024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 [5] ToB业务发展目标 - 公司计划未来ToC和ToB业务收入各占50% [5] - 2024年ToB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 占总营收25% [5] - 2025年一季度公司总营收1278亿元 归母净利润124.22亿元 [5]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储能产业规模已达千亿级别 [5] - 2025年构网型储能全球渗透率有望达20% [5] - 公司拟整合能源业务资源应对白热化竞争 [5]
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剧透”全年发展动向
中国证券报· 2025-05-14 05:49
上市公司2024年度业绩概览 - 截至5月7日,沪、深、北交易所共5412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报,全市场营收达71.98万亿元,近六成公司实现营收正增长 [1] - 创业板、科创板公司营收增速领先,沪深主板公司净利润指标保持韧性 [1] - 多家上市公司在业绩说明会中提及2025年将聚焦全球化布局、数智化转型及多元化发展,人工智能成为高频热词 [1] 光伏行业展望 - 晶科能源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同比增10%以上,增量主要来自中东非、亚太等新兴市场 [2] - 天合光能认为光伏产业链价格已触底,终端需求持续释放,2025年全球市场需求将保持增长,新兴市场增速更快 [2] 白酒行业调整与策略 - 贵州茅台指出白酒行业正从无序向有序调整,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公司进入高质量发展换挡期,2025年收入增长目标为9% [3] - 五粮液强调国家提振消费政策支撑行业转型,2025年定位"营销执行提升年",以变应变巩固稳健发展 [3] 新技术驱动产业变革 - 步科股份聚焦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提升,推动批量化生产应用 [4] - 埃夫特预计2025年3C电子、汽车电子等行业将现新增长机会,计划推出重载机器人等新产品 [4] - 2024年云计算行业营收同比增16.19%,芯片设计及集成电路产业营收、净利润增长均超19%,算力需求拉动光模块等业绩 [4] 光模块与AI算力前景 - 中际旭创称1.6T光模块出货量预计2025年Q2起增长,未来应用或扩展至汽车自动驾驶等AI领域 [5] - 华西证券认为AI应用处于早期阶段,光模块作为算力基础组件仍具备高增长潜力 [5] 全球化与多元化布局 - 三一重工2024年国际营收485.13亿元(同比+12.15%),2025年将继续推进全球化战略,海外基建市场预计高景气 [6] - 华勤技术海外业务占比约50%,通过分散客户群及全球化制造布局应对贸易风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