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属锂负极
icon
搜索文档
“反内卷”推升碳酸锂价格,阵痛开启
高工锂电· 2025-07-14 18:19
碳酸锂价格反弹与行业变革 - 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大幅上涨,涨幅一度超过6%,突破68,000元/吨,与6月下旬低于59,000元/吨的低点形成对比 [1] - 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企稳于6.3-6.4万元/吨区间,周环比上涨2.3% [1] - 价格上涨的直接触发点是宜春市自然资源局要求部分矿山企业补充储量核实材料,引发市场对供给敏感的担忧 [1] - 更深层次原因是新能源产业链正在经历"反内卷"变革,旨在中止无序低价竞争和淘汰落后产能 [1] 供需矛盾显现 - 价格上涨刺激锂盐生产商开工热情,周度产量增幅接近4%,辉石代工厂订单复苏,云母企业继续增产 [2] - 需求端疲弱,整车厂开始主动清理库存并将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主动累库需求边际减弱 [2] - 政策层面暂未释放大规模刺激消费信号,重点仍是引导落后产能市场化出清 [3] 中游企业困境 - 锂电中游的电池和材料制造商面临"两头受压"困境:原材料成本回升,终端售价因需求不振难以有效传导 [3] - 利润空间受到新一轮挤压 [3] 行业长期格局与变革 - 中国锂产业呈现"两头在外"格局:关键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70%,但占据全球绝大部分下游加工产能 [4] -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跃迁抢占下一代电池价值高地:赣锋锂业实现300mm超宽幅超薄锂金属带量产,天齐锂业专注预锂化负极材料研发,天铁科技为固态电池供应金属锂材料 [4] - 行业战略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驱动" [5] 资源端布局与价格稳定 - 市场传闻头部锂企协商成立"锂资源稳价基金",可能通过市场化收购推动高成本云母提锂产能关停 [5] - 国家层面推进"增储上产"战略,湖南临武县探获超大型锂矿床,氧化锂资源量达131万吨 [5] - 五矿资本等企业启动深海采矿商业模式研究,加强对上游锂资源的控制权 [5] 行业未来展望 - 当前碳酸锂价格上涨是行业去产能阵痛、重塑供需格局过程中的剧烈脉冲,非新一轮牛市号角 [5] - 根本性供大于求格局尚未扭转,但结构性变革已开始,未来市场稳定取决于变革成效 [5] - 短期内波动仍是市场主旋律 [6]
固态电池产业链追踪 - 电池制造
2025-06-09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行业:固态电池行业 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吉利、一汽、中科固能、蓝固新能源、亿里、瑞固、有研、四川赛科动力、包头科发、四川力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全固态电池量产化进程加速**:主流电池企业积极推进中试线,预计明年底具备吉瓦时产能,2027 年小批量生产;国家 718 项目推动发展,严格验收标准和广泛企业参与加速技术进步和产业链发展;工信部中期验收企业已基本实现 350 瓦时每公斤能量密度,行业进展超前 [1][3][5][7]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利好材料企业**:供应商增多,自主合成成本降至几千元每公斤,为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提供成本优势 [1][3] - **设备国产化提升国内厂商竞争力**:设备厂家数量显著增加,自主研发核心设备涌现,全固态工艺逐渐成熟,降低生产成本 [1][3] - **工艺技术突破刺激投资信心**:干法和湿法成膜工艺日趋成熟,全固态电芯已能连续生产,超出国家项目验收时间点,刺激市场对相关企业的投资信心 [1][3] - **不同技术路线适配不同应用场景**:硫化物技术路线在车规级动力电池中占主导地位;3C 类应用和特定领域,聚合物和氧化物复合电解质技术有优越性能和市场需求;储能领域,聚合物和氧化物在注重成本和安全性时更具优势 [9] - **当前负极材料以硅碳为主,未来或依赖金属锂**:现有的锂磷硫氯复合材料体系下,硅碳负极是主要选择;全固态电池追求更高能量密度,未来若金属锂工艺成熟,有望提升能量密度至 500 - 600Wh/kg [2][10][11] - **干法与湿法工艺各有优劣**:干法适合硫化物体系,但难制备致密均匀薄膜;湿法可制备较薄均匀膜,但使用溶剂有反应风险且回收处理不成熟;高能量密度正极通常用干法,电解质膜倾向湿法,掺入硫化物的负极干法表现较好 [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行业过去半年变化**:实验室 60 安时或 40 安时电芯取得突破;材料端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报价厂商增加、价格下降;设备厂家数量增加,全固态工艺成熟;工艺上干法和湿法成膜尝试量产化,全固态电芯能连续生产;更多企业投入研发 [3] - **国家 718 项目推动作用**:明确严格指标和验收方式,促使参与单位加快研发;吸引大量企业参与,促进技术交流合作和全产业链发展;推动材料成本下降、供应商增多、设备种类丰富 [5] - **工信部中期验收情况**:派遣人员现场从至少 300 只电芯中选 100 只带回国家实验室评测,确保能量密度达到 350 瓦时每公斤,比原计划提前 [6][7]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瓶颈**:材料端硫化锂成本高、环境敏感性强;制造端正极掺入卤化物效果好,负极采用 CVD 硅碳负极材料体系,制备和组装工艺有难度 [8] - **各大企业中试进展**:宁德时代建立超低露点中试车间实现连续化生产;比亚迪快速推进中试线建设和工艺验证;吉利布局相关实验室和中试线;一汽信息较少 [14] - **60 安时电芯情况**:一次能生产 30 到 50 只,良率约 50%,设计能量密度可达 400 瓦时每公斤,实际达 350 瓦时每公斤以上,循环性能厂商有差异 [16][17] - **低温性能问题**:当前材料体系技术路线低温性能不佳,需优化工艺提高性能 [18] - **锂金属负极电池现状**:能量密度可达 500 瓦时每公斤,但循环寿命仅 200 周左右,市场暂无较好样品 [19] - **电芯上车测试情况**:主要接触电芯研发工作,上车测试信息少,暂无运行状况数据 [21] - **电池运行压力情况**:循环 1000 次施加 2 兆帕压力,0.3C 倍率充放电压力不高,45 度或 40 度性能优于常温,3C 倍率性能需更大压力但数据少 [22] - **国内硫化锂市场情况**:接触多家硫化物供应商,评测至少 8 家企业参数,头部企业技术成熟度较平均 [23] - **国内等静压设备发展情况**:2024 年供应商少,2025 年增多,设备自动化程度和运行性能提升 [24] - **固态电池产业中期发展趋势**:预计 2027 年小批量装车(1000 台),2030 年左右大规模应用,2026 年底完成装车任务评估性能,27 年小批量装车或提前,30 年规模化生产目标可完成 [25]
道氏技术(300409) - 300409道氏技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8
2025-04-28 18:28
公司业绩与财务状况 - 2024 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75,182.38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6.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685.73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662.33% [13] -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同比下降,陶瓷材料销售规模回落,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提升 206.86% [2] - 2024 年经营业绩增长因三元前驱体出货量提升、阴极铜产量提升及价格维持高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减少 [17] - 2024 年 12 月 31 日存货较年初增长,主要系阴极铜产品相关原材料增长 [19] 业务布局与发展战略 - 构建“碳材料 + 锂电材料 + 陶瓷材料 + 战略资源”业务格局,朝着“固态电池全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目标发展 [5] - 以固态电池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战略,推进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产业化,扩大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6][12][13] - 深化细化集团化管理,推行事业部总经理负责制,探索“AI + 材料”运用 [5] 各业务板块情况 锂电材料 - 导电剂产品供应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 [2] - 单壁碳纳米管已送样宁德时代并开展测试,形成一定产能规模,正加速产能释放和推进新产能扩建 [3][7] - 硅碳负极已形成一定产能规模,在多家电芯客户实现销售 [19] 陶瓷材料 - 作为业内头部企业,优质产品在头部陶瓷企业大规模应用,将争取提升市场份额 [9] - 建立涵盖主流产品效果的材料体系,有原创性新材料储备,每年推出差异化新产品 [9] 战略资源 - 截至 2024 年底,刚果(金)有 6 万金吨阴极铜和 0.3 万金吨钴中间品产能,预计 2025 年底达 7 - 7.5 万金吨阴极铜产能 [9][10][11] - 与 POSCO 达成长期稳定合作,当前合同执行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已扩展其他海外头部优质客户 [4] 定向增发与股权问题 - 提请授权董事会以简易程序定向增发股票,为未来 AI 和固态电池等领域潜在投资机会预留融资窗口,增发对象未确定 [1][3] - 公司管理层和控股股东把公司利益放首位,目前资金充足,控制权稳定 [2] 市场与股价相关 - 股价受多重因素影响,公司将优化业务布局,推进核心项目建设,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 [3] - 加强信息披露及时性和合规性,加强风险控制,增强投资者信心,维护投资者利益 [8] 研发与创新 - 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的金属锂项目处于研发阶段 [2] - 二代 APU 芯片相较第一代技术可提速约 2 个数量级,将在多领域应用 [9] - 研发投入聚焦固态电池材料和 AI 核心方向,集中于单壁管、硅碳负极等新产品 [18] 其他问题 - 公司董事会秘书变更为正常人事变动,新任董秘具备任职经验和专业知识 [7] - 2024 年已实施股份回购,金额达 1.09 亿元,后续会根据情况规划 [8] - 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现金流管理,确保现金流安全稳定 [8] - 二代芯片由芯培森自主研发,拟由国际知名半导体 FAB 工厂代工生产 [8] - 刚果金战火区域距公司生产基地远,未对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11] - 公司出口业务集中在三元前驱体、阴极铜产品,几乎无直接对美销售收入 [11]
业绩承压之际,赣锋、天齐发力固态电池
高工锂电· 2025-04-06 17:29
行业战略转型 - 中国锂行业龙头企业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正将战略目光投向下一代电池技术,重点发力硫化锂和金属锂负极两大关键材料,寻求新增长曲线 [2] - 这些举动被解读为利用锂资源和基础锂盐生产优势,向产业链下游高附加值环节延伸的战略尝试 [5] - 推动企业加速布局新业务的背景是2024年经历的严峻经营挑战,天齐锂业营收同比下降68%,归母净利润亏损80亿元,赣锋锂业营收下滑42%,归母净利润亏损21亿元 [7][8] 赣锋锂业技术布局 - 赣锋锂业强调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垂直整合能力,布局覆盖从上游硫化锂、固态电解质层、金属锂负极到下游电池单体及系统集成 [2] - 电池级硫化锂已于2022年具备量产能力,2024年产线规模提升至百吨级,纯度达99.9%,粒径D50小于5微米,已向下游20多家客户供货 [2] -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电导率达3mS/cm,氧化物固体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达1.7mS/cm和1.4mS/cm,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膜实现5V耐高压和低于30微米厚度 [3] - 超薄锂带具备量产能力,可实现300mm宽幅、3微米厚度的锂箔或铜锂复合带量产,采用其金属锂负极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有望超过500Wh/kg [3] - 在江西新余有一条4GWh混合固液电池产线,江西宜春和奉新拥有2150吨金属锂产能,青海年产1000吨金属锂项目部分进入试生产阶段 [3] 天齐锂业技术布局 - 天齐锂业已成功研发出电池级硫化锂微粉级新产品,完成产业化相关的工艺、设备开发及验证工作,形成完整产业化数据包 [5] - 重庆铜梁生产基地拥有600吨/年金属锂产能,正在推进年产1000吨金属锂及配套原料项目建设 [5] 市场需求预测 - 每GWh硫化物电解质固态电池需要约400吨LCE,是传统电解液锂需求的10倍以上 [5] - 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600GWh级别,硫化物路线渗透率10%,对硫化锂需求将达1.3万吨(折合2.6万吨LCE),2025-2030年CAGR超过250% [6] - 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领域锂金属负极需求量达2.63万吨(折合14万吨LCE),市场规模约184亿元,2024-2030年需求量CAGR超过300% [6]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对锂的需求量约为1455吨LCE/GWh,是传统锂电池的2.4倍,半固态电池锂需求约1088吨LCE/GWh,是传统电池的1.8倍 [6] - 预计2030年固态电池对锂的总需求量可能达55.2万吨LCE,2024-2030年CAGR约146%,有望在全球碳酸锂需求总量基础上额外增加约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