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S01
搜索文档
一汽集团将成零跑汽车第一大股东 分步收购方案已获批
中国经济网· 2025-11-04 21:16
收购方案核心信息 - 一汽集团将通过定向增发方式陆续收购零跑汽车股权,并最终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1] - 该收购方案已获得有关部门批准,并计划于11月17日对外官宣 [1] - 此次合作是从今年8月传出收购10%股份传闻的最终落地 [2] 合作历史与进展 - 双方合作始于2019年,启动三电系统联合研发可行性研究 [2] - 2020年4月,一汽奔腾与零跑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智能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和生产应用上展开合作 [2] - 2025年3月3日,双方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合作升级为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并探讨深化资本合作可行性 [3] - 目前一汽红旗与零跑汽车在技术层面沟通合作已经较多,合作正在顺利推进 [4] 零跑汽车发展历程与业绩 - 公司从2019年首款车型上市时年销量千余辆,发展到2021年销量突破4万辆,2022-2023年连续站上10万辆大关 [5] - 2023年10月,Stellantis集团投资约15亿欧元获取零跑汽车21.2616%股权,成为大股东 [5] - 2024年销量猛增直逼30万辆大关,坐稳造车新势力第三把交椅 [6] - 2025年10月单月销量突破7万辆,连续8个月位列新势力销冠,1-10月累计销量达46.58万辆,成为新领头羊 [7] - 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成为国内第二家盈利的造车新势力,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 [7] 零跑汽车技术优势与国际化 - 2024年1月发布LEAP3.0技术架构,涵盖六大技术领域,坚持全栈自研带来成本优势 [6] - 与Stellantis集团按49:51比例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由Stellantis主导欧洲市场运营,零跑提供技术产品支持并收取技术授权费用 [6] 一汽集团合作动机与背景 - 一汽集团2024年自主乘用车品牌新能源车销量不足20万辆,占集团整体销量仅6%出头 [8] - 2025年1-10月,一汽集团自主新能源累计销量为28.61万辆,占比刚过10% [8] - 通过并购快速获得技术突破是一条捷径,零跑汽车发展相对成熟,技术平台可"拿来就用" [8] - 在汽车央企改革背景下,成为港股上市公司零跑汽车大股东将为探索央企改革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8]
月销破66657辆!零跑驶过百万辆规模拐点,建构新势力“现象级盈利样本”
第一财经· 2025-10-01 11:52
里程碑与增长加速 - 公司于2025年9月25日实现第100万台整车下线,成为中国第二家进入“百万俱乐部”的新势力车企 [1] - 从第50万台到第100万台的跨越仅用时343天,呈现加速成长曲线 [1][4] - 2025年9月单月交付量达66,657辆,连续7个月位居新势力销冠 [1] 财务表现与盈利指引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人民币0.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人民币3.3亿元,成为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中国造车新势力 [6]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创下14.1%的历史新高 [11] - 公司将2025年全年销量目标上调至58万-65万辆,并提出年度盈利5亿-10亿元的净利润指引 [6] 产品策略与市场表现 - 已布局ABCD四大产品系列,形成完整产品矩阵 [12] - C11车型累计销量超27万台,C10上市17个月全球交付量突破16万台,B01上市37天交付破万台 [12] - 产品策略聚焦15-20万级主流市场,坚持“高性价比”和越级配置 [12] - 2025年1-9月累计交付量达395,516辆,持续领跑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 [6] 技术研发与成本优势 - 坚持全域自研战略,自研比例高达65%,涵盖三电、智驾等关键部件 [9]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人民币18.9亿元 [11] - 通过自研实现了业界首个八合一电驱、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四域合一”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等技术突破 [9] - LEAP 3.5架构通用化率达88%,支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12] 国际化扩张与合作伙伴 - 与Stellantis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开拓全球市场 [14] - 借助合作伙伴网络,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近700家终端网点,其中欧洲市场超过640家 [14] - 2025年1-8月海外市场累计交付超3万台,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榜首,并在德国等核心市场表现领先 [14] - 采用“轻资产”出海模式,利用技术换收入,降低海外扩张成本和风险 [16] 品牌向上与未来规划 - 计划通过全新D系列旗舰车型进军30万元级别市场,D19将于10月亮相 [17] - D系列将搭载高通骁龙双8797芯片、激光雷达等领先技术,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量产 [17][11] - 全新个性战略新品Lafa5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中国上市,2026年推向全球市场 [19] - 公司提出挑战年度100万辆的目标,并展望在明年此时实现下一个百万辆 [4][6]
刚放狠话要做世界级车企,零跑和朱江明就成“老赖”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9-26 19:40
公司经营与法律风险 - 公司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1][2] - 公司需支付广州首汽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人民币3618085.25元 包括租金416000元 购车款2715700元 逾期付款违约金446385.25元 律师费40000元 [2][3] - 公司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需在2024年6月27日前一次性支付款项 否则将面临强制执行 [2][3] 生产与销售业绩 - 公司第100万台整车下线 成为中国第二家迈入"百万俱乐部"的新势力造车企业 [4] - 从50万辆到100万辆下线仅用不到一年时间 公司发展加速度加快 [4] - 8月单月交付57066台 同比增长超88% 再创历史新高 [4] 财务表现 - 公司半年度净利润为人民币0.3亿元 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 [7] - 现金及等价物 受限制现金 银行定期存款等在手资金达295.8亿元 [8] - 自由现金流从去年上半年的-4.8亿元转正为今年同期的8.6亿元 [8] 财务压力 - 流动负债合计301.59亿元 相比2024年末增加51.84亿元 [8]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233.27亿元 相比2024年末增加44.25亿元 [8] - 需在半年内支付的应付款及票据金额约为231亿元 [8] 销量目标 - 公司今年第二次提高销量预期 将全年销售目标从至多60万辆上调至65万辆 [5]
新势力车企第二家,零跑汽车第100万辆车下线
贝壳财经· 2025-09-26 08:56
公司里程碑 - 零跑汽车第10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 成为国内第二家达成百万辆下线的新势力车企[1] - 公司从首辆S01到50万辆下线用时5年 从50万辆到100万辆下线用时不到1年[1] - 公司计划在未来1年内实现下一个100万辆整车下线目标[1] 经营数据 - 今年前8个月累计交付量突破32万辆[1]
零跑:半价的理想,不亏的生意
36氪· 2025-08-04 18:06
公司定位与市场策略 - 公司核心市场标签为“半价”,新车B01起售价8.98万元,顶配11.98万元,定位“半价Model 3” [1][2] - 在激烈的新能源价格战中,公司坚持成为新势力中最便宜、最亲民的品牌 [3] - 公司主动接受并利用“理想平替”的市场定位,销售话术强调“不是理想L8买不起,而是零跑C11更有性价比”,C11增程版起售价14.98万元,约为理想L7(31.98万元起)的一半 [56][57][58] - 公司规划覆盖A、B、C、D四个产品系列,分别聚焦不同价格段,B系列主攻10-15万元,最终目标进入20-30万元市场 [77] 发展历程与关键转折 - 公司早期与哪吒、威马同属新势力“第二梯队”,后两者相继暴雷,唯该公司存活并成为新势力销冠,且在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4][75] - 创业初期因创始人不知需申请汽车生产资质而陷入困境,后借助政策允许代工,与长江汽车合作才得以让首款车S01在2019年1月上市 [5][9][10][13] - 首款车S01上市后因质量问题遭遇集体维权,四年累计销量不足3000台,远低于1万台的年销量目标 [14][15] - 2020年推出微型车T03,补贴后售价6.58万元起,2021年销量超4万台,创造近32亿元营收,但制造成本达45亿元,单车毛利亏损3.2万元 [18][19] - 关键转折点为2021年底推出首款SUV C11,标志着公司从非主流车型转向主流市场,此后基于C11平台推出C01、C10、C16等多款车型,实现平台化开发 [38][39][71] 创始人背景与经营理念 - 创始人朱江明为安防巨头大华股份联合创始人,但初入汽车行业时对造车环节缺乏了解 [24][28] - 公司自创立即坚持“全域自研”路线,即软硬件全部自主研发制造,而非依赖供应商 [30][31][32] - 创始人推崇优衣库和丰田的经营模式,旨在为大众消费者提供没有短板、核心功能满足且价格不贵的产品 [79][82][83] 技术研发与成本控制 - 公司2019至2023年五年研发投入总额为47.17亿元,远低于同期蔚来(357.8亿元)、理想(229亿元)和小鹏(184亿元)的投入 [63][64][73] - “全域自研”的核心目的是降低成本,例如自研电池包(电芯外采)可比直接采购节省约10%成本,2022年制作约11万台电池包节省5亿元 [67][68][69] - 通过平台化策略,C10、C11、C16三款车有88%的核心零部件通用,仅用两款车的研发成本推出三款新车 [71][72] - 公司技术投入聚焦于用户感知强的降本方向,而非过度开发黑科技,以实现极致的性价比 [81][82] 财务表现与市场成果 - 2024年公司全年营收321亿元,同比增长92%,年销量突破30万台 [75] - 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实现单季度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75] - 2024年月销量从年初一万出头增长至年底4万多台,2025年连续4个月位居新势力销量第一,月销逼近5万台 [75][77]
朱江明技术引领跑出700亿造车黑马 零跑汽车连夺新势力月冠出海加速
长江商报· 2025-06-16 08:53
公司发展现状 - 零跑汽车5月销量达45067台,同比增长超148%,连续第三个月夺得新势力销冠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187.1%,毛利率14.90%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1.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0.1亿元) [6] - 公司市值达722亿港元,股价从2024年8月起持续攀升,2025年5月15日创历史新高 [7] 核心战略与优势 - 坚持"全域自研"战略,实现占整车成本65%以上的核心零部件自研自造,显著降低单车成本 [1] - 采用"技术普惠化"差异化路线,注重成本控制与零部件通用化策略 [5] - 高性价比产品策略见效:T03车型通过亏损1-2万元/辆的定价打开市场,C11车型上市三年后仍保持月销超1万台 [5] 全球化布局进展 - 与Stellantis合作加速海外扩张,已在欧洲等地开设近600家门店 [6] - 6月12日两款车型在中国香港开启预售,正式进入香港市场 [1][6] - 提出2025年销量目标50万辆,并计划三年后达100万辆、六年后冲击400万辆 [7]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朱江明为技术出身,曾联合创立大华股份并主导开发全球首款8路全实时嵌入式硬盘录像机,推动公司成为全球安防行业第二(市值800亿元) [2] - 2015年受欧洲电动车启发创立零跑汽车,从安防跨界至新能源汽车领域 [3] - 首款车型S01因定价与产品问题失败后,通过T03和C11调整策略实现逆转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