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险处置服务信托
icon
搜索文档
以专业守护民生——大业信托荣获“2025年度优秀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奖
证券时报网· 2025-11-20 18:35
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实施,开启了信托行业第三次转型之路,其中风险处置服务信托被明确列为资产 服务信托的重要类别。大业信托作为国有控股的信托公司,找准定位,将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作为响应股 东单位回归主责主业的重要工具和回归信托本源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0年以来,大业信托开始拓展问题项目和问题企业的纾困业务。截至目前,大业信托存续的风险处置 服务信托规模逾174亿元。业务模式涵盖从风险隔离到结构化债权重组、共益债投资等多种形式,以解 决合作方的实际问题为本,充分运用各方股东资源优势,助力困境企业提升债务重组效率,从而达到保 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促安全的各方共赢局面。 大业信托始终坚持立足受托人定位,充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以资产服务信托业务为重要抓手,服务国 家经济发展大局。公司将始终遵循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原则,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 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力谱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2025年11月,大业信托"绍兴项目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在证券时报主办的2025年度优秀信托公司评选活动 中荣获"优秀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奖。该项目是大业信托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房地产化解风险"十六条"政策 的积极探 ...
掘金万亿市场,信托公司加速入局上市公司破产重整
搜狐财经· 2025-11-20 08:47
在资管新规深化、传统融资类信托收缩的背景下,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已成为信托公司的核心转型方向之 一。近日,*ST东易、*ST新研、*ST名家等多家上市公司的重整公告中,云南国际信托、中国对外经济 贸易信托、重庆国际信托等机构密集现身,成为重整投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信 托公司发力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不仅是服务供给侧的积极布局,更是市场需求侧的主动选择,未来需进 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强化信托公司在资产运营中的主动管理能力等。据Wind数据统计,目前参与风险 处置服务信托业务的信托公司已超30家,存量规模超1.5万亿元。市场预计,到2030年,市场化重组和 破产服务信托的市场需求将达10万亿元。(经济参考报) ...
用精准金融服务夯实制造强国根基
金融时报· 2025-10-29 09:4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制造业在“十四五”期间预计增加值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1] - 非银金融机构需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精准适配的金融服务,以支持制造强国建设 [1] - 非银机构应围绕“十五五”目标任务,通过特色化经营和差异化发展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5] 非银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的三大方向 - 为筑牢产业根基提供特色化金融方案:金融租赁公司可运用直租、回租、经营租赁等形式满足设备更新需求;财务公司可对接集团成员企业需求;信托公司可运用债权融资、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等工具提供综合服务 [2] - 为深化数实融合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2021至2024年金融租赁行业在科技金融领域项目规模保持年均66.05%的复合增长率,2024年新增项目数提升至35188个,同比增长84.78%;信托公司可在早期提供“耐心资本”,租赁行业可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知识产权质押等产品 [3] - 为推进绿色制造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中国已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个;金融租赁公司可提供定制化租赁产品,绿色信托工具箱涵盖绿色信托贷款、股权投资等,财务公司可为企业定制绿色金融解决方案 [4] 非银金融机构当前存在的问题 - 部分机构以产融协同为名行资本套利之实,疏于跟踪底层资产或设备运营效率,追逐核心企业信用而忽视中小供应商真实经营能力 [4] - 问题的根源在于战略短视,缺乏对制造产业周期、发展趋势及供应链结构的深耕意愿与专业能力 [4] 非银金融机构的未来发展要求 - 需坚守风险底线,找准定位、专注主业 [5] - 需构建对产业认知的坐标系,深入车间厂房与研发中心 [5] - 需突破能力瓶颈,为壮大制造根基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 [5]
信托业年度“责任答卷”出炉,迈入价值提升新阶段
经济观察报· 2025-10-09 11:24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信托业受托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同比增长23.58%,创历史新高,行业从“规模恢复”迈向“价值提升”新阶段 [1][2] - 行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围绕“五篇大文章”持续开拓创新,着力防范和化解行业风险,推进业务转型与结构优化 [1][3] 服务实体经济情况 - 信托业管理的22.25万亿元资金信托中,28.81%直接投向实体经济领域,46.17%通过资本市场间接支持实体经济,二者合计规模达16.68万亿元 [2] - 服务基本涵盖了实体经济各个行业,体现了信托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和广度 [2] 各类业务规模 - 家族信托规模为6435.79亿元,保险金信托规模为2703.97亿元,其他个人财富信托规模为1149.06亿元 [2] - 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规模为12611.46亿元,风险处置服务信托规模为24099.78亿元 [2] - 公益慈善信托财产规模余额为49.65亿元 [2] 人力资源与文化建设 - 信托公司员工总数达17884人,较2023年增加321人,队伍结构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特征 [2] - 40岁及以下员工占比超六成,体现出信托业以中青年从业人员为中坚力量 [2] - 行业推进信托配套机制建设,完善信托公司展业能力建设,强化内控合规管理,提升信托文化建设 [3]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需发挥行业优势、履行社会责任,并探索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 [3] - 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是信托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 [3]
服务民营企业 信托业当何为?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2
信托业服务民营企业的机遇与方向 - 信托业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 需在防范风险基础上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1][2] - 行业可挖掘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机会 包括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领域 [2] 科技领域服务模式与成效 - 2023年信托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投融资2236亿元 支持科技创新投融资1207亿元 [2] - 支持科技创新项目规模同比增加359.58亿元 同比增长42.44% [2] - 通过资产管理信托采取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投贷联动、双创债投资、供应链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式服务科技企业 [2] - 超40家信托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股权投资 出资总额超过320亿元 [3] - 信托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经验协助企业完成核心员工战略配售业务 [3] 资产服务信托工具应用 - 资产服务信托包括财富管理、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 [4] - 家族信托可提供财产规划、风险隔离、资产配置、子女教育、家族治理、公益慈善等定制化服务 [4] - 万向信托推出"华龙慈善信托" 探索股权、不动产等资产设立慈善信托 [4] - 国民信托通过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帮助7家民营企业实现重整 涉及农牧、制药、有色金属等行业 累计盘活债权近500亿元 [5] 业务转型与发展路径 - 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可帮助企业厘清治理结构 稳定正常化经营 为走出困境奠定基础 [5] - 信托公司需跳出传统融资中介角色 以产业服务集成商定位重构价值 [6] - 短期重点突破数据资产信托、专利许可ABS等创新业务 [6] - 中期形成新能源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覆盖锂矿信托、电池融资租赁到碳资产管理 [6] - 长期构建"产业智库+数字平台+跨境通道"三位一体服务体系 成为核心金融基础设施 [6]
依托浦发银行集团协同资源,上海信托积极践行“金融为民”担当
国际金融报· 2025-07-04 20:42
公司概况 - 上海信托是浦发银行重要集团成员,成立于1981年,为改革开放后上海首家金融机构及国内首批信托公司 [1] - 公司始终服务国家战略、实体经济与人民美好生活,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1][2] 市场地位与业务规模 -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市场,财富管理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1] - 上海信托家庭服务信托累计约2000单,规模约30亿元,市占率全国第一 [1] 创新业务领域 家庭服务信托 - 落地全国首单"现金+不动产"家庭服务信托,覆盖大众家庭核心资产(房产)的财富保障与代际传承 [2] - 案例解决养老保障、子女支持、财产保护、房产管理等复合需求,提供可复制模式 [3] 特殊需要信托 - 2024年11月落地上海辖内首单特殊需要信托,服务残障群体及失能老人 [3] - 采用"特殊需要信托+"模式,整合多元资产与社会资源,构建"无障碍金融"服务环境 [3] 养老服务信托 - 2024年6月落地安养服务信托账户,解决老年人财富传承与失能照护问题 [3] 知识产权信托 - 6月26日落地全国首单公司化运营知识产权服务信托(临床转化),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4] 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 - 2023年落地上海市首单预付资金服务信托,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全链条资金管理机制 [6] - 覆盖酒店、美容美发、租房等场景,实现资金隔离与消费者权益保障 [6][7] 风险处置服务信托 - 2024年3月成立"上信-凤凰7号服务信托",规模超40亿元,用于化解项目危机与保交楼 [7] 政策与制度支持 - 2024年8月《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修订,纳入不动产和股权信托,上海信托参与立法征询 [2] - 上海版本不动产信托登记制度于6月9日落地,推动行业规范化 [2] 技术应用与运营模式 - 预付资金服务信托配套开发数智化系统,提升运营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6] - 风险处置服务信托通过设立SPV实现资产隔离,保障债权人权益 [7]
年内信托业罚单规模已破千万,业务创新迎破局
新浪财经· 2025-06-22 20:49
信托行业监管处罚情况 - 陆家嘴信托因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信托项目管理不审慎等五类问题被罚420万元,相关负责人被警告并处罚10万元 [1][2] - 国元信托因员工行为管理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问题被罚85万元,总裁及两名员工合计被罚18万元 [1][2] - 年内5家信托公司合计罚单金额达1111.37万元,涉及机构和个人"双罚制" [1][2][3] - 华澳信托因资产分类不准确、违规刚性兑付等多项问题被重罚40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罚85万元 [2] - 长安信托因违反征信管理规定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分别被罚25.5万元和0.37万元 [2][3] 信托行业监管趋势 - 2019年起信托行业年度罚单金额突破2000万元,2021年和2022年分别达到7501万元和6814万元 [3] - 2023-2024年罚单金额下降至3008万元和3634万元,反映历史风险"挤压式"出清后监管趋稳 [3] - 监管模式从"事后重罚"转向"事前+事中"穿透检查,立项阶段即加强窗口指导 [4] 信托业务转型进展 - 行业加速从非标投行业务转向资产服务信托等本源业务,融资类占比持续压降 [4] -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规模达1.1万亿元,其中保险金信托规模4200亿元,同比增长60% [5][6] - 平安信托计划将保险金信托门槛从100-300万元下调至100万以下,创行业新低 [6] - 上海信托落地全国首单"不动产+现金"混合财产家庭服务信托,探索财富传承新模式 [7] 行业制度完善方向 - 服务信托面临服务标准、取费模式等规范化挑战,需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 [7]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计划修订《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并制定《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