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塑料
搜索文档
生物制造,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瞰前沿)
人民日报· 2025-11-22 06:12
人工合成淀粉样品 可降解塑料餐具样品 微生物蛋白样品 利用人工途径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示意图。 二氧化碳如同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保温被",适量存在能将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维持在15摄氏度左右,使生 命繁衍成为可能。然而,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加剧,这床"被子"正在变得越来越厚。化石燃料燃 烧、土地利用变化等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持续攀升,全球气温不断升高,随之而来的是冰川加速消 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对碳中和愈加重视。减少排放是应对策略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如何将 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变被动减排为主动利用?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人工合成淀粉研究中 心实验室。 以上图片均为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网友:我最近看到新闻,研究人员在尝试直接捕集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并合成为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这 是不是属于"生物制造"的范畴?二氧化碳还能转化成什么? 编辑:没错,你提到的正是当前科技前沿热点——二氧化碳不仅是温室气体,更是潜在的"碳资源"。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 ...
国泰海通|石化:石化行业2025年三季报总结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11-11 19:33
核心观点 - 石化行业在2025年第三季度呈现结构性分化,各子板块盈利表现不一 [1] - 上游油气资源板块盈利同比下滑但保持规模,油服设备板块盈利同比正增长 [1] - 石油化工板块整体盈利同比显著提升,下游材料领域部分子行业盈利大幅改善 [1] 油气资源板块 - 2025年第三季度布伦特原油均价为68.17美元/桶,同比下降13.40% [1] - 上游油气开采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853.41亿元,同比下降7%,但环比增长6% [1] - 三桶油通过降本增效,实现归母净利润832.25亿元,同比下降6.9%,环比增长6.2% [1] 油服设备板块 - 受益于国际油价高位震荡带动全球上游资本支出提升,板块盈利稳步增长 [2] - 2025年第三季度板块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5.98亿元,同比增长12%,但环比下降14% [2] 石油化工板块 - 2025年第三季度板块整体盈利持续增长,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2.3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99.67%,环比增长12% [2] - 民营炼化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26.15亿元,环比增长23.28% [2] - 轻质化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8.51亿元,环比下降29.46% [2] - 煤化工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40.37亿元,环比小幅下降2.55% [2] 下游材料板块 - 2025年第三季度板块整体实现归母净利润5.55亿元,同比增长73.27%,环比增长47.30% [3] - 光伏胶膜、聚酯瓶片、电解液、碳纤维、聚酯薄膜等子行业归母净利润环比显著增长,增幅分别为68.11%、38.75%、37.17%、3.30%、50.51% [3] - 合成生物学、可降解塑料、喷墨材料等子行业归母净利润环比下降,降幅分别为17.31%、36.78%、22.47% [3]
“双碳”背景下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会议:行业发展瞄准绿色低碳智能
中国化工报· 2025-11-09 16:59
行业发展趋势 - 现代煤化工行业在“双碳”背景下的发展趋势是绿色化、低碳化和智能化 [1] - 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包括原料轻质化、生产过程低碳化、产业集群化、绿氢工业化以及废弃物和二氧化碳资源化 [1] - 产品多元化、高端化是煤制油升级发展的方向 通过费托合成油化联产等技术实现与石油化工优势互补 [2] 技术创新与项目进展 -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新建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 将形成840万吨/年高附加值产品体系 包括电池电解液溶剂、特种油品等四大类产品 [2] -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宁炉”干煤粉气化技术在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中应用 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 开发成功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甲醇/绿色航油技术 实现气化固废协同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 [2] 低碳与智能化技术应用 - 通过可再生电力生产绿氢并转化绿色燃料及化学品、循环流化床技术、工业人工智能应用、PSA制氢技术等助力行业节能降碳和智能化发展 [3] - 生产过程低碳化的具体措施包括能效提升与节能技改、重点设备设施电气化改造、原油直接制化学品 [1] - 绿氢工业化的应用体现在绿氢炼化、绿氢制绿醇、绿氨 以降低碳排放 [1]
未来10年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生物制造重磅入选“十五五规划”未来产业【附合成生物学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10-29 15:47
国家战略定位 - 生物制造被列为与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并列的七大未来产业赛道之一,国家层面明确要"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2] - 这是国家战略层面首次以高规格、大力度为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旨在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2] - 生物制造在产业板块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引领位置,其重要性不亚于芯片研制,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2][3] 生物制造定义与核心 - 生物制造是一种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方式,核心在于利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手段将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重新编程为"细胞工厂"[2] - 该技术可在常温常压下,将糖、秸秆、CO₂、废塑料等可再生原料转化为药品、疫苗、可降解塑料、航空燃油等高附加值产品[2] - 其过程被视为替代传统石化路线、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具有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特点[3]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 - 基因编辑是生物制造的核心技术支撑,在农业领域已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成功应用于烟草、水稻、小麦等高产高抗新品种选育,以及猪、牛等经济性畜禽品种改良[3][4] - 在疾病治疗领域展现出较大应用潜力,中国在生殖、遗传性疾病、癌症、艾滋病等疾病的治疗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例如通过基因编辑精准修复或替换病变基因[4] - 中国科学家近期首次在猪胚胎中培育出微型人类心脏,利用"人兽嵌合体"技术为器官移植和疾病模型构建开辟新路径[7] 合成生物学发展 - 合成生物学是生物制造的"加速器",正快速渗透至能源、材料、化工、农业、医药等多个领域[8] - 预计未来十年,石油化工、煤化工产品的35%可被生物制造产品替代,对相关领域产生深远影响[8] - 农业产品如牛奶、食糖、油脂等一旦实现工业生物制造,将产生巨大颠覆性影响,全球经济规模可达数十万亿美元[8] - 2022年中国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约9.37亿美元,未来有望实现快速增长[11] 行业前景与影响 - 生物制造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预计将重构制造业生产模式、替代天然产物获取方式、颠覆农业种植养殖模式[13] - 预计到本世纪末,生物制造将占据全球制造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形成规模高达30万亿美元的新兴产业市场[14]
联泓新科:光刻胶树脂BCB已有装置满产 新产能建设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21:31
公司战略投资 - 公司战略投资绵阳达高特 主要从事光刻胶树脂单体BCB及树脂的开发 [1] 公司业务运营 - 绵阳达高特现有装置处于满产状态 受益于下游需求拉动 [1] - 新产能装置正在建设中 [1] 行业发展态势 - 可降解塑料产业在政策支持和3D打印等新兴需求带动下 消费量稳步增长 [1]
零碳园区等节能降碳项目,将获中央专项资金支持!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10-15 17:14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国家发改委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和规范节能降碳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4] - 专项投资紧紧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导向,坚持“一钱多用”,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符合条件的项目 [2][7] - 投资资金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等方式进行安排,并聚焦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节能降碳潜力大的领域 [3][5][8] 专项支持范围 - 专项支持范围涵盖五大方向: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煤炭消费清洁替代、循环经济助力降碳、低碳零碳负碳示范、碳达峰碳中和基础能力建设 [2][11] - 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项目支持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机械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以及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供热、算力等基础设施的节能降碳改造 [11] - 低碳零碳负碳示范项目具体支持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应用、零碳园区、零碳运输走廊相关设施建设与改造、绿色甲醇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项目、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设 [2][14] 投资支持标准与比例 - 对于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煤炭消费清洁替代、循环经济助力降碳、低碳零碳负碳示范等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比例均为项目核定总投资的20% [3][14] - 对于地方政府投资的碳达峰碳中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支持比例按地区划分:东部地区为60%,中部地区为70%,西部和东北地区均为80% [3][14] -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项目原则上可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全额安排 [3][14] 项目申报与审核 -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及有关中央单位作为项目汇总申报单位,需建立健全项目动态储备机制,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做好项目谋划储备 [17] - 项目单位需提交资金申请报告,内容需包括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基本情况、申请投资支持的理由和政策依据、前期手续落实情况、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等 [17][18][20] -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及有关中央单位需对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核,包括现场审核,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项目进行评估 [21][24] 投资计划下达与项目管理 - 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直接下达到项目或打捆下达等方式,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根据评估结果择优选取项目并下达投资计划 [24][26] - 项目单位需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等规定,对中央预算内投资进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严禁转移、侵占或挪用专项资金 [26][29] - 实行项目调整制度,对于计划下达后超过一年未开工、实施期延期超6个月、总投资等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目标无法按期完成等情况的项目将予以调整 [31] 监督管理与责任追究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对投资计划的绩效目标审核和跟踪监控,绩效评价和整改情况将作为未来安排投资的重要依据 [35] - 项目单位若出现弄虚作假骗取投资、转移挪用资金、无正当理由未按期开工或建设等行为,将面临责令整改、通报、停止拨付并收回资金、暂停申请资格等处理 [36] - 项目日常监管责任单位和项目汇总申报单位若出现监管失职、未按时下达计划等问题,也将面临通报、约谈乃至暂停相关投资申请等处理措施 [37][38]
国家发改委: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建设和改造
中国能源网· 2025-10-14 10:38
政策支持方向 - 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建设和改造 [1][1] - 支持规模化规范回收站点和绿色分拣中心建设 [1] - 支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和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退役设备再制造 [1] 资源利用与产品推广 - 支持以农林剩余物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 [1] - 支持可降解塑料、可循环快递包装产品生产应用推广 [1] - 支持"以竹代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生产应用推广 [1]
可降解塑料丢地里就能消失?丨中新真探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15:03
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条件 - 可降解塑料主要指生物降解塑料,其原料从玉米等植物里提取 [1] - 有效降解需在工业堆肥设施的高温、高湿、富含微生物环境下进行 [1] - 若随意丢弃在普通土壤或海洋中,由于缺乏必要降解条件,其分解速度极其缓慢,甚至需要数百年 [1]
金发科技接受机构调研:长期坚定看好可降解塑料的发展前景,目前具备年产21万吨可降解塑料产能
synbio新材料· 2025-10-13 11:48
核心观点 - 公司长期坚定看好可降解塑料发展前景,并已布局21万吨产能 [2][10] - 公司通过“合成改性一体化”项目及全球化布局,旨在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6][7] - 特种工程塑料业务增长迅猛,尤其在AI服务器等新兴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公司正积极扩张产能 [8][9] 绿色石化与改性塑料业务 - 宁波金发年产15万吨PP改性一体化项目预计2025年底逐步建成投产 [3] - 辽宁金发年产20万吨改性ABS一体化项目已实现部分产能投产 [3] - 2025年上半年绿色石化板块毛利同比减亏36.67% [3] - 公司改性塑料近五年销量复合增长率约15%,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130.88万吨 [6] - 中国塑料改性化率约30%,显著低于欧美发达国家(50%),提升空间巨大 [5] - 公司增长规划聚焦产品高端化转型、加速全球化布局及深化产业链协同 [6] 海外市场拓展 -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实现产成品销量16.10万吨,同比增长33.17% [7] - 海外基地车用材料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 [7] - 越南、西班牙工厂已投产,墨西哥、波兰、南非等基地建设中,预计2026年逐步投产 [6][7] - 公司力争未来实现海外市场营收占比突破30%的战略目标 [7] 特种工程塑料业务 - 截至2025年6月末,特种工程塑料总产能接近3.4万吨/年,产品包括高温尼龙(2.1万吨)、LCP(0.6万吨)、PPSU(0.66万吨)及少量PEEK [8] - 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板块实现销量1.48万吨,同比增长60.87% [8] - 高性能LCP材料销量同比增幅高达98.94% [8] - 1.5万吨/年LCP合成树脂项目首期5000吨装置即将投产 [9] - 4万吨/年透明聚酰胺及聚酰胺弹性体项目首期8000吨产能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投产 [9] - 千吨级聚酰亚胺项目计划在2025年底投产,5万吨/年特种工程塑料共混改性工厂已启动建设 [9] 可降解塑料业务 - 公司具备年产21万吨可降解塑料产能,涵盖PBAT、PBS、PLA等产品 [2][10] - 2025年上半年可降解塑料产品销量为10.27万吨,同比增长38.41% [11] - 全球限塑令持续推进为行业创造广阔空间 [10] - 公司已建成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和1万吨生物基BDO产能,构建全产业链体系 [10]
新材料50ETF(159761)涨超3.8%,行业需求与技术突破或驱动景气周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17:19
行业前景与定位 - 新材料是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正处于下游需求迅速爆发阶段 [1] - 随着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国内新材料有望迎来加速成长期 [1] - 新材料产业属于基石性产业,是其他产业的物质基础,支撑着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重要领域的发展 [1] 下游应用领域细分 - 电子信息板块重点关注显示材料、5G材料等 [1] - 航空航天板块关注PI薄膜、精密陶瓷、碳纤维 [1] - 新能源板块聚焦光伏、锂离子电池、质子交换膜、储氢材料 [1] - 生物技术板块侧重合成生物学、科学服务 [1] - 节能环保板块则关注吸附树脂、膜材料、可降解塑料等 [1] 行业周期与指数产品 - 新材料行业受到下游应用板块催化,逐步放量迎来景气周期 [1] - 新材料50ETF(159761)跟踪新材料指数(H30597),该指数覆盖从事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及前沿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指数成分股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征,广泛分布于化工、有色金属、电子等行业 [1]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新材料主题ETF发起联接A(014908)和C类份额(0149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