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材料
搜索文档
从研发到运营全面赋能 AI重塑港股上市公司价值成长曲线
中国证券报· 2025-11-10 06:21
会议背景 - 2025厦门产业发展大会暨金圆集团杯·上市公司(港股)金牛奖颁奖典礼于11月8日举行,论坛主题为“科创聚能、实业筑基、协同共赢” [1] - 圆桌对话主题为“新质生产力引擎:AI如何重塑港股上市公司的价值成长曲线”,参与方包括中慧生物、国药控股、天工国际、觅瑞及长江证券的高管与分析师 [1] AI赋能研发创新 - 觅瑞聚焦血液基因片段检测与癌症早筛,AI模型正逐步取代传统基于统计学的基因诊断模型,随着数据积累和持续投入,早筛准确率有望持续提高 [2] - 天工国际三年前启动AI布局,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AI技术帮助排查数据重复问题,助力高端材料从仿制转向自主创造 [2] - 天工国际组建约130人的专业AI团队,专注于技术开发与数据完善,相关投入已初步收获显著效益 [2] - 中慧生物引入AI技术实现从经验驱动到“经验+AI”的转型,AI可高效完成分子序列设计、构象分析及成药性实验设计,为创新疫苗研发提速 [3] AI优化业务运营 - 国药控股建成覆盖全国的医药流通网络,上游服务超5万家药械生产企业,下游覆盖30多万家药房、25万家医药商业主体及40万个医疗单位,每日单据量达千万级 [4] - 国药控股在物流端上线智能仓储与补货系统,AI技术深度应用于医保合规、产品追溯、患者药学服务及慢病管理,提升运营效率与客户体验 [4] - 觅瑞通过AI平台承担内外部培训及基因数据报告解读工作,利用大语言模型向客户和医生精准呈现专业检测结果 [4] - 中慧生物在硬件上借助AI眼镜助力车间员工接收指令,软件上构建数据库分类汇总FDA检查问题以指导生产质量管理,强化质量管控能力 [5] - 中慧生物与国药控股合作实现疫苗配送温控数据实时对接,并通过AI、BI看板整合销售数据,为精准营销提供支撑 [5] 锻造可持续AI驱动力 - 企业面临将AI技术潜力转化为可持续核心驱动力的挑战,需思考如何重塑企业价值链 [6] - 国药控股副总裁吴壹建表示,若不尽快拥抱AI以改善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即使有行业门槛,竞争力也会逐步减弱 [6] - 中慧生物董事长安有才认为当前AI应用仅为“经验+AI”,尚未实现全链条覆盖,在研发端仅停留在分子序列设计与筛选,未来赋能空间巨大 [6] - 企业正从战略层面制定“十五五”规划,AI技术将在战略周期中充分体现,行业期望与头部AI企业在垂直领域深度合作,未来AI应用将变得普遍且“日用而不觉” [7]
2025年粤港澳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举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3 14:26
论坛概况 - 论坛于10月15日在广州南沙举办,主题为“共享蓝色机遇,共建一流湾区” [3] - 参会嘉宾约400名,包括多省市及港澳海洋部门代表、沿海城市代表、高校、金融机构及涉海企业 [4] - 会议设置专题论坛、企业路演和成果展区等环节 [5] 产业成果与城市推介 - 发布《“十四五”广东海洋强省建设成效及2025年度海洋六大产业十大成果》,展示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与产业化进展 [4] - 广州、深圳、珠海、汕尾、湛江和香港作为大湾区代表城市进行了海洋经济领域的城市推介 [4] - 15个涉海企业代表对前沿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路演展示 [5] - 展区集中展示了粤港澳三地高校、科研院所和涉海企业的高技术船舶、仪器装置和高端材料 [5] 区域合作机制 - 粤港澳三地海洋行业商会、协会和学会共同发布《粤港澳海洋行业合作倡议书》 [4] - 倡议提出共建海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海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共建蓝色金融服务联盟等多项务实举措 [4] - 此举标志着三地海洋合作进入机制化、系统化新阶段 [4] 产业发展与交流 - 专题论坛围绕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展开深度交流 [5] - 参会方包括粤港澳三地政府代表、行业专家、企业及科研机构负责人 [5] - 近年来粤港澳三地政府持续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5]
以重点行业带动产业体系向“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8 07:42
方案核心观点 - 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在“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启动实施 聚焦钢铁 有色 石化 化工 建材 机械 汽车 电力装备 轻工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十大领域 [1] - 十大行业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70% 是稳定工业经济的压舱石 其发展态势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大盘 [1] - 方案旨在应对国际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国内部分行业“内卷式”竞争等挑战 兼顾短期增长稳定与长期结构优化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政策框架与供需协同 - 方案构建系统性政策框架 坚持供需双侧协同发力 [2] - 供给侧政策包括淘汰落后产能 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技术创新改造与质量品牌标准建设 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 [2] - 需求侧政策在扩大传统消费的同时 聚焦拓展新场景 新业态以激活市场潜力 例如促进传统消费升级 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 [2] - 针对不同行业提供定制化举措 如电子信息制造业推动手机 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等整机和零部件迭代升级 电力装备行业聚焦新能源 智能电网装备等重点领域 [2] - 需求侧具体举措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促进人工智能终端创新以提振消费 汽车行业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和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电力装备行业对接新能源基地 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重大工程需求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方案将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摆在突出位置 体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导向 [3] - 针对行业特性规划差异化创新路径 机械行业重点推进智能制造装备与机器人研发 轻工业着力开发绿色 智能 健康新产品 钢铁 有色等领域聚焦突破高端材料关键技术瓶颈 [3] - 十大行业构建了从上游基础材料到中游关键环节再到下游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 为新技术 新模式的孵化 验证和规模化应用提供场景支撑 [3] - 完整的产业链格局有利于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 促进上下游协同创新 推动产业整体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3] 产业链协同与系统效应 - 方案注重系统效应和产业链协同 十大行业普遍产业链长 关联度高 能产生“一链带百链”的辐射效果 [4] - 产业链深度协同的具体表现为 电子信息制造业健康发展可推动光伏 锂电池等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 电力装备行业技术突破能驱动新能源发电 智能电网 工业互联等多领域协同升级 [4] - 产业链协同不仅为稳定工业经济提供支撑 更能促进技术创新在产业链各环节的顺畅流动与高效转化 激发整个产业体系的创新活力 [4] - 方案全面落地实施将推动十大重点行业迎来新一轮战略发展机遇 通过统筹稳增长与调结构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的协同 助力中国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4]
绿色化引领 数字化赋能 山西新能源发展取得突破
经济日报· 2025-08-15 06:09
新能源装机与电力外送 - 山西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 [1] - 晋北采煤沉陷区500万千瓦光伏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输送93亿千瓦时清洁电能 [1] - 全省新能源外送交易结算电量达169.27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76.6% [1] 电力市场体系建设 - 建成省间加省内协同、批发加零售衔接的完整电力市场体系 [1] - 电力交易平台在册经营主体突破2万家 [1] - 作为国家电力现货交易首个试点省份实现市场体系创新 [1] 氢能产业发展 - 吕梁经开区成功试跑30辆49吨氢能重卡 [1] - 氢能源核心技术产业化领域取得突破 [1] 传统能源数字化转型 -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平台注册交易商突破3万户 覆盖煤炭全产业链 [2] - 焦煤数字金融3.0在太钢等企业成功落地 [2] - 推动相关产业迈入数字化新阶段 [2] 煤炭高附加值转化 - 从单块煤中开发出108种高端材料 [2] - 实现煤炭资源从燃料向高端材料的价值提升 [2]
四川财政支持节能减碳和能源结构优化
中国化工报· 2025-08-13 11:28
政策支持领域 - 重点支持节能减碳和能源结构优化领域 包括重点行业节能增效 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 低碳项目 新型储能 氢能应用以及煤炭清洁化利用 [1] - 涉化项目涵盖石化 化工 焦化等行业节能改造升级 废弃物循环利用如废橡胶和废旧电池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氢能冶金 煤基清洁燃料产业化以及可再生能源制氢 [1] 资金支持标准 - 节能增效 资源循环利用 低碳 氢能及煤电机组升级项目 单个项目资金支持不超过总投资的15%且最高2000万元 [1] - 煤炭清洁化利用项目资金支持比例提升至总投资的30% 但同样不超过2000万元上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