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机
搜索文档
磁谷科技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行业47/51,净利润行业40/51,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
新浪证券· 2025-10-31 23:59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22日,于2022年9月2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和办公地均为江苏省南京市 [1] - 公司是国内磁悬浮流体机械领域的领先企业,专注于磁悬浮相关产品研发,拥有核心技术壁垒 [1] - 主营业务为磁悬浮流体机械及磁悬浮轴承、高速电机、高速驱动等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 - 通用设备 - 其他通用设备,概念板块涵盖小盘、专精特新、微盘股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2.39亿元,在行业51家公司中排名第47,远低于行业平均数13.51亿元和中位数7.39亿元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857.75万元,行业排名40/51,低于行业平均数1.41亿元和中位数5733.43万元 [2] 财务指标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28.92%,低于去年同期的30.23%,且低于行业平均38.24%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30.84%,虽低于去年同期的36.70%,但高于行业平均26.36% [3] 管理层与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均为吴宁晨、吴立华 [4] - 董事长吴立华,1963年4月出生,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2019年12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 [4] - 总经理董继勇,1974年6月出生,硕士学历,正高级工程师,2024年薪酬108.58万,较2023年的104.51万增加4.07万 [4] 股东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6192,较上期增加11.27%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7747.46,较上期减少10.13% [5] - 十大流通股东中,农银新能源混合A(002190)持股111.15万股,华夏领先股票(001042)持股72.90万股,均为新进股东 [5]
破壁者:中驱电机以中国‘芯’,驱动行业创新变革——深圳中驱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匡纲要
搜狐财经· 2025-10-28 10:03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高速电机作为众多智能设备的核心部件,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2016年,当全球高速电机市场还被国际巨头垄断之 际,一家中国企业——深圳中驱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驱电机")应运而生。从宝安区沙井街道的一个小型工业园起步,中驱电机凭借其前瞻性的 技术布局和不懈的创新精神,迅速崛起为全球高速电机领域的佼佼者。作为国内最早研发高速电机的企业之一,中驱电机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更 以"中国芯"驱动着众多行业的变革与创新。 引言:从沙井工业园到全球舞台——一颗高速电机的中国式崛起 高速电机被誉为现代智能小家电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高速吹风机、吸尘器、智能马桶等设备的用户体验。2016年底,国际品牌戴森发布了首款高速 吹风机,宣告了智能小家电的高速电机时代的到来。然而,高昂的价格和专利壁垒使得这一技术难以普惠大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驱电机以挑战者的 姿态闯入赛道,立志让高速电机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公司创始人匡纲要曾在日本企业深耕电机技术十余年,深知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2016年, 50岁的他毅然创业,带领团队从零开始,在宝安沙井的沙二工业园租下一处不足千平方米的场 ...
磁谷科技2025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6.1%,净利率降至2.76%
搜狐财经· 2025-08-19 23:57
公司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1.17% [1] - 归母净利润0.04亿元,同比下滑46.1% [1] - 净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5.49%下滑至2.76% [3] - 毛利率从35.77%下滑至29.57%,连续3年同期下滑 [3] - 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至0.44 [3] 经营稳健性 - 存货周转天数为370.68天,库存管理效率有所改善 [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0.3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0.71亿元有所收窄 [5] - 资产负债率为26.79%,同比下降1.13个百分点,债务负担减轻 [5] 市场表现与机构持股 - 股价报收于65.15元,总市值46.68亿元 [1] - 年内股价上涨134.1%,显示市场乐观预期 [7] - 持有公司股票的机构家数从48家骤减至4家,减少44家 [7]
崇德科技(301548) - 2025年5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4 08:36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 年营业收入 5.18 亿元,归母净利润 1.15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9602.09 万元;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1.21 亿元,归母净利润 2780.84 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2246.96 万元 [1] - 2024 年工业驱动领域营业收入 2.98 亿元,占比 57.64%;能源发电领域 1.21 亿元,占比 23.31%;石油化工领域 0.44 亿元,占比 8.41%;船舶领域 0.26 亿元,占比 4.93%;其他业务收入 0.30 亿元,占比 5.70% [1] 新产业发展情况 - 2024 年围绕风电轴承、高速电机和气浮主轴三大领域实施产业延伸战略,取得阶段性突破 [1] - 风电轴承业务形成完整解决方案能力,二代滑动轴承成功开发,设计、技术、工艺领先,成本和性能优势明显 [1] - 高速电机领域突破激光原位固化碳纤维工艺,转子线速度达 300m/s,多款高速电机系列化生产,多项目批量配套 [2] - 气浮轴承和精密气浮主轴产品组建研发攻关团队,完成市场需求摸底调研,确定发展模式 [2] 国际客户情况 - 国际业务包括直接出口和给国际客户在国内工厂配套,近几年保持较快增长 [3] - 2024 年直接出口额 8068 万元,同比增长 27.87%,产品出口韩国、印度等多个国家 [3] 核电板块发展情况 - 深耕核电滑动轴承多年,具备为核电重大装配提供全套解决方案能力 [4] - 近年来核电装备配套订单显著增加,承接多个核电轴承项目,订单创新高 [4] - 正加紧建设主泵轴承专门生产线,提升产能和品质保障能力 [4] 收购德国 Levicron 公司情况 - 收购德国 Levicron 公司 100%股权,目的是借助其技术、供应链等打开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 [5] - 收购正积极推进中 [5] 工业轴承领域发展规划 - 未来三年将工业轴承作为核心产业,打造产品可靠性保障体系,提升核心优势,建立技术标准,提升产品可靠性 [6] - 通过技术创新和新材料应用,在节能降耗技术上取得重大进步 [6] - 全面推进国际化,运行欧洲中心,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引进技术和人才,提高品牌及技术认可度 [6]
崇德科技:深化落实“一核两翼”战略布局,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07%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19:2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14.07%,扣非归母净利润9602.09万元同比上涨0.24%,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1亿元同比增长170.83%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0亿元同比增长4.68%,归母净利润2780.84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246.96万元 [1]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每10股派现5.10元,共计派发现金股利4437万元,包含特别分红已于2025年1月17日实施 [1] 战略布局 - 公司坚持"一核两翼"战略,以动压油膜滑动轴承为核心,推动工业服务业务协同发展,国际市场开拓和新产品开发两翼并进 [1] - 战略实施推动工业轴承主业升级、产业延伸与国际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1] 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 - 公司攻克三代核电主泵轴承国产化难题,参与国内首台300MW重型燃气轮机研制,在特殊材料、抗疲劳制造等领域实现技术积累 [2] - 解决轴承高温重载可靠性运行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 [2] - 持续推进模块化、标准化、系列化建设提升工业轴承产品竞争力 [2] 国际市场拓展 - 产品进入Siemens AG、GE、ABB等国际知名企业供应链,性能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3] - 2024年境外收入8068.48万元同比增长27.87% [3] - 设立欧洲中心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启动收购德国Levicron公司100%股权拓展欧洲市场 [5] 新产业布局 - 重点拓展风电轴承、高速电机和气浮主轴三大领域 [4] - 建成全球首条全自动激光熔覆生产线,成为国内首家实现风电滑动轴承量产企业,二代产品设计制造领先且成本优势明显 [4] - 突破激光原位固化碳纤维工艺,系列化生产高速电机并在多个项目实现批量配套 [5] - 组建气浮轴承研发团队,采用"自主研发+国际合作+技术引进"模式推进发展 [5] 行业地位与前景 - 动压油膜滑动轴承作为关键零部件将受益于能源发电、工业驱动等下游产业蓬勃发展 [6] - 公司已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竞争力强劲的关键基础零部件制造企业 [6] - "一核两翼"战略将加速产品国际化和进口替代进程 [6]
晚点独家丨追觅前中国区执行总裁郭人杰创业做机器人,接近完成首轮融资,估值约 5 亿元
晚点LatePost· 2024-12-23 21:35
公司动态 - 追觅科技前中国区执行总裁郭人杰近期离职创业,成立消费级机器人公司,首轮融资接近完成,投资方包括IDG资本、经纬创投、真格基金和Monolith等,投后估值约5亿元人民币 [3][4] - 郭人杰出生于199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强项是营销和销售,不同于机器人行业典型的技术或产品出身创始人 [6] - 追觅科技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俞浩毕业于清华大学,最初产品为高速电机,后加入小米供应链代工生产吸尘器等产品,之后孵化自主品牌 [6] - 2021年郭人杰加入追觅,从中国区营销总监快速晋升至中国区执行总裁,带领自有品牌取得突破 [7][8] - 追觅科技2024年上半年在清洁电器线上市场份额达18%,位居行业第一,其中扫地机器人份额20.4%排名第二,洗地机份额23.8%排名第二 [7] - 2023年追觅科技营收有望突破百亿元 [8] 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和机器人赛道仍处早期阶段,投资人更看重创业者个人能力和团队背景而非具体业务方向 [5] - 智能硬件和机器人领域投资人偏好有过成功项目经验的创业者,尤其是来自大疆、地平线、追觅等公司的创业者 [11] - 机器人初创公司融资竞争激烈,有投资机构为抢份额当场溢价20% [11] 高管创业 - 2022年下半年追觅科技合伙人吴鹏离职创立咖爷科技,主营全自动咖啡设备,已获5轮融资 [10] - 追觅联合创始人王生乐同期离职创立星迈机器人,主打泳池清扫场景,已获两轮融资 [11] - 2024年上半年追觅人形机器人业务负责人喻超离职创立鹿明机器人,已获天使轮融资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