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鹰眼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一套风险减量解决方案
金融时报· 2025-07-09 12:00
铝型材行业风险与挑战 - 铝型材熔铸过程中漏铝是全球性行业难题,铝液与冷却水接触后体积膨胀1000多倍,可能引发爆炸并造成严重生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1] - 豪美新材作为国内顶尖铝型材企业,年产量达27万吨,产品涵盖汽车轻量化、建筑用、工业用铝型材及高性能系统门窗四大领域 [1] - 熔铸车间是铝型材企业最大风险点,行业特殊性导致保险公司普遍不愿承保或设置苛刻赔付条件 [1] 风险减量解决方案 - 平安产险通过AI+物联网技术为豪美新材定制方案,利用智能摄像头监控人员离岗情况(超10秒即报警),并部署可燃气体探测器实现全天候泄漏监测 [2] - 方案实施半年内发布风险预警7次,预估减少损失210万元 [3] - 保险风险减量服务成为广东省165万户制造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安全治理策略,相比事后救援更经济有效 [3] 智能风控系统成效 - 平安"鹰眼系统DRS3.0"2024年累计发送台风/暴雨/洪水预警105.5亿次,覆盖6734万客户 [3] - 万物互联平台已接入3343家企业1.1万台设备,成功处置中高风险1137次,实现重大事故零发生 [3] - 系统建立"感知-分析-预警-干预-整改"闭环管理机制,自动触发硬控措施并联动专业团队提供整改建议 [3]
解码深圳创新“四姐妹”从“钱学森之问”到“工程师红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12:04
中国工程师红利与科技企业发展 - 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从2020年的18805人跃升至2024年的32511人,科学家与工程师总体规模接近2000万人,与G7国家同类人才数量总和相当 [1] - 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单一群体 [1] - 深圳汇聚400多万技能人才和超2.5万家高新科技企业,成为典型"工程师红利"驱动发展的科技城市 [1] 深圳创新四姐妹的研发投入与人才储备 - 华为、腾讯、比亚迪、中国平安四家企业2024年研发投入共计约3225.9亿元,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20.80%、10.70%、6.97%、1.76% [7] - 四家企业科研类员工共计约30万人,比亚迪以12.2万人居首,华为11.3万人,腾讯超4万人,中国平安2.1万人 [7] - 华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员工占比超50%,中国平安约为10.39%,比亚迪研发人员中硕博士占比约25.7% [7] 企业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 华为突破技术封锁,在5G和芯片领域位居世界前列,全球5G用户已超21亿 [9] - 比亚迪凭借超10万工程师团队,推出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等多项核心技术 [9] - 腾讯AI技术已应用于700多个业务场景,深耕人工智能核心能力及自研混元大模型 [9] - 中国平安构建"9+5+3"技术体系,拥有全球最大金融、医疗数据库之一,AI坐席服务量约4.5亿次 [5][10] 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 华为2025年校招计划招聘1万余人,腾讯三年内新增28000个实习岗位,技术类岗位占比超60% [11][12] - 中国平安2025年春招提供超2000个岗位,专注大模型研发和智能体应用 [12] - 华为2024年人均参训时长65.5小时,比亚迪内部培养5.78万余技能人才,中国平安人均培训时长49.16小时 [12] - 腾讯推出"双通道晋升机制",2024年"活水计划"帮助超2800名员工实现内部转岗 [15] 股权激励与人才保留 - 华为员工持股计划覆盖超15万员工,2024年虚拟股分红收益率约为18% [15] - 中国平安核心人员持股计划及长期服务计划覆盖103610人,比亚迪员工0元持股计划惠及近12000名员工 [16] - 腾讯向员工授出超1688万股奖励股份,价值超80亿元 [16] 企业经营表现 - 2024年四家企业营收均超6000亿元,中国平安营收达1.03万亿元,企业市值基本在万亿元以上 [8] - 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34.2亿元,同比增长14.0% [6] - 高盛研报认为平安AI技术有望推动未来十年营收年均增长2.5% [10]
2025中国平安“励志计划”启动,AI底座赋能青年学子创新研究
新浪财经· 2025-06-24 11:04
励志计划启动 - 2025年中国平安"励志计划"启动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这是今年首场大型校园活动 [1] - 项目在共青团中央指导下通过挑战杯"揭榜挂帅"擂台赛发布"基于多模态的巨灾预警及减损技术研究"榜题 [1] - 为对榜题有卓越洞见的大学生设置78万元奖金池 并提供中国平安实习 校招推荐 国际访学等机会 [1] 项目报名与参与 - 项目自5月30日起报名 6月30日截止 登录挑战杯官网即可注册报名 [3] - 不设学科门槛 鼓励人工智能 信息科技 人文社科等专业背景学子跨学科组队参赛 [3] - 期待学子用云计算 AI 大数据科技创新等多种手段赋能应急管理 [3] 校园合作与活动 - 公司将与更多高校合作"励志计划进校园"专项行动 [3] - 开展灾害防御 校园安全知识科普活动 包括"校园公益防灾节目" "古今防灾智慧碰撞"等大型主题活动 [3] - 活动现场开展心肺复苏技巧培训 防灾减灾主题集市吸引众多学生参与 [6] 嘉宾发言与观点 -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昕表示选题直面国家防灾减灾迫切需求 鼓励多学科协同攻关 [4] -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万学军表示项目响应国家'深化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 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号召 [4] - 公司董事会秘书盛瑞生表示防灾减灾需要社会多股力量共同参与 今年借助挑战杯机制向青年学子出题 [4] 科技赋能与支持 - 公司产险科技中心数据智能平台团队总经理谢文峰解读"保险+服务"的风险减量模式 [5] - 公司将依托AI科技底座为参赛学子提供技术实验室参观等多种形式支持 [7] - 公司持续加大科技投入 依托"953"AI科技底座构建领先的风险减量能力 [9] 科技应用成果 - "平安地震巨灾模型"实现地震风险精准量化 [9] - "鹰眼系统(DRS)"能对台风 洪水 地质等多种灾害进行高精度识别 预警与动态管理 [9] - 2024年"鹰眼系统"发出风险预警超105亿次 覆盖个人及企业客户逾6700万 [9] 项目历史与影响 - "励志计划"是公司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自2003年起联合主办的长期教育公益项目 [9] - 项目已连续开展21年 累计奖励超6000名优秀大学生 发放奖金2200余万元 [9]
平安产险福建分公司积极迎战台风“蝴蝶”
中金在线· 2025-06-16 11:42
台风应对措施 - 公司启动大灾应急预案,围绕"防、救、赔"部署人力物力,并借助科技提升风险减量服务效能[1] - 通过自主研发的鹰眼系统实时追踪台风动态,结合低洼防涝地图多渠道推送预警信息及防灾提示[1] - 截至6月13日16时,已累计发布预警信息和防灾指引逾500万次[1] 客户服务与风险排查 - 通过微信、短信、电话引导客户做好防风、防雨、防水淹应急处置措施,提醒下载APP方便自助理赔[1] - 专业风控队伍线下走访高风险企业、易涝社区,排查风险隐患,赠送防灾物资,出具防灾防损建议书[1] - 深入农田果园帮助农企农户疏通沟渠,防止渍害发生[1] 组织与协调 - 开辟多种信息交流通道实时汇报防台防汛进展,总经理室成员亲自坐镇统筹调度[2] - 全体人员严阵以待,以专业与高效帮助客户抵御灾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 汛期出行提示 - 建议密切关注暴雨、大风等预警,避免到危险地带,暴雨天气尽可能避免驾车外出[3] - 雨天驾车需提前了解路况,注意警戒标识,绕开积水路段,低档慢速通行并打开"双闪"[3] - 车辆涉水熄火后切勿再次启动发动机,应尽快将车拖到安全地方或拨打求救电话[3]
启动"防减救赔"应急响应 中国平安全力迎战今年1号台风"蝴蝶"
第一财经· 2025-06-15 15:45
公司应急响应措施 - 公司启动"防、减、救、赔"一体化服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 - 旗下平安产险通过"鹰眼系统DRS2.0"累计发出预警560万次 [1] - 受理台风"蝴蝶"相关报案1400余笔 [1][2] - 湛江中心支公司1小时内完成首笔预赔付35280元 [1] - 通过"爱农宝"app向青蟹养殖户完成赔付 [1] 预警与防灾服务 - 精准锁定受台风影响区域并向310万客户发送560万条预警信息 [1] - 预警超6400家企业客户并为374家重点企业提供现场风险排查 [1] - 发放防汛沙袋、挡水板等防灾物资5781套 [1] - 广东分公司组织200人调配农机设备协助农户抢收作物 [1] 理赔服务与灾后恢复 - 旗下各险种开通理赔绿色通道简化流程 [2] - 预估理赔金额超870万元 [2] - 理赔员指导客户使用"爱农宝"APP完成线上核损 [2] - 确认触发台风黄色预警保险责任并完成首笔理赔款到账 [2]
小散工程防灾减灾的背后:AI重塑风险减量新范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14:55
如何破解小散工程高事故率的难题?平安给出的做法是,积极引进AI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保险+科技+服务"模式,建立大湾区风险减量创新协同中 心。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智慧防灾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秘书、东莞理工学院建筑与工程管理系副主任李家叶博士称,当保险机制参与嵌入治理链条,形 成风险共担、资源整合、数据联动的制度性安排,释放的将是指数级的社会治理效能。 "保险+科技+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本质上是一场以客户为需求原点的供给侧改革,是对家国平安的立业初心的真切回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保险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风险保障,保险的价值也不仅仅是单一事后赔付。三十七年来,平安产险在集团"金融为民"理念的指 引下,积极改革创新,探索科技赋能业务,升级打造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服务体验。 聚焦解决限额以下工程防灾减灾难题 "请戴上头盔。"在大湾区风险减量协同创新中心,现场实时视频显示某在建民房中两位工人没有佩戴头盔,坐班专家正在对风险进行远程干预。几次提醒 后,两位工人戴上了头盔。 两架无人机盘旋在东莞市厚街镇一座正在施工的民房上空,它们或交替作业或同时出发,对楼栋整体建设情况进行检查。 技 ...
国际斯诺克赛场:中国品牌“神技”亮眼
消费日报网· 2025-05-22 10:54
中国台球器材行业发展 - 中国选手赵心童在世锦赛夺冠时穿着重庆品牌"荆龙"的马甲,显示中国台球器材品牌在国际赛事中的曝光度提升[1] - 国产台球器材包括误差不超过A4纸厚度一半的台球桌、鹰眼系统等,已凭借高质量和高性价比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1] - 中国台球用户规模超过6000万玩家和3亿观众,占据全球近一半市场份额,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别[3][4] 星牌台球桌技术突破 - 星牌台球桌在2007年通过WPBSA认证,2009年成为官方指定比赛用台,打破英国品牌百年垄断[2] - 核心技术在于采用玉山青石板,人工研磨平整度达2丝(0.02毫米),优于行业5丝标准,五块石板拼接缝隙不可触知[2][3] - 自主研发第四代自动恒温加热除湿系统,确保全球赛场精准性,覆盖上邦、胶边、台尼等全部件优化[3] 中国鹰眼系统创新 - 瑞盖科技2015年取代英国品牌成为世界斯诺克巡回赛指定鹰眼系统,核心技术包括物体追踪、颜色识别和算法领先[6] - 系统新增复位功能、自动计分和赛事管理模块,提升比赛公平性与便利性[6] - 成本下降推动AI产品向台球俱乐部普及,实现高端技术民用化趋势[7] 产业链升级方向 - 国产器材在台尼、台球、石板、钢库、胶边等核心部件取得长足进步[4] - 科技与体育结合加深,"中国鹰眼"等技术红利将惠及大众体育爱好者[7]
市占率超70%消化内镜厂商的独家AI供应商,新一轮数千万融资领投方已过投决|36氪首发
36氪· 2025-05-22 09:05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新一轮数千万融资,领投方已过投决,资金将用于产品报证注册、新管线研发及海外市场拓展 [1] 核心产品与技术 - 公司核心产品影诺鹰眼是行业内首个全消化道内镜AI辅助系统,聚焦消化内镜辅助诊断、视觉增强系统及操作质量控制 [1] - 影诺鹰眼通过动态影像分析辅助识别胃肠道肿瘤和癌前病变,结合消化内镜专家诊疗思维提升诊断效率 [2] - 公司研发的Insight视觉增强系统利用生成式AI模拟色素内镜染色效果,帮助医生分析病灶并降低操作时间和耗材成本 [2] - 胃镜辅助系统即将进入临床注册阶段,支持早期食管癌、胃癌检测及边界划分,临床验证显示早期病灶检测精度达2.6mm,早期食管癌检出率提升约20% [4] 行业痛点与公司解决方案 - 传统消化内镜检查中肠道腺瘤检出率不足20%,早期胃癌和食道癌检出率分别为20%、30%,远低于日韩水平 [2] - 上消化道病变形态复杂且缺乏典型特征,AI系统研发难度大,公司胃镜辅助系统针对性解决这一“卡脖子”问题 [4] - 公司肠息肉检测系统对复杂高危病变的灵敏性领先国外竞品,肠息肉检出率提升约10%,有效防控肠癌 [4] 商业化进展与合作伙伴 - 公司与奥林巴斯(中国)达成独家合作,成为其AI解决方案独家供应商,采用经销模式与内窥镜系统搭配销售 [1][5] - 影诺鹰眼系统已入驻海内外近170家医院,辅助诊断25万余例,预估2026年主机销售量突破300台 [5] - 公司2023年获批国内首张多光源下消化道肠息肉检测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规模化商用 [4] 临床应用与数据积累 - AI辅助系统作为内镜医生的“实时助手”,提升基层医院规范化检查水平,参与结直肠肿瘤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公益项目 [5] - 肠镜辅助系统的先验及同时识别率达95%,临床数据集持续扩大,算法泛化性与准确度不断提升 [5] - 系统通过插件式设计贴合医生传统诊疗流程,在消化内镜机器原UI界面上透明化显示 [5] 未来规划与拓展 - 公司计划拓展超声内镜、呼吸内镜等新管线,并规划美国FDA注册认证,与国产内镜厂商合作开拓海外市场 [7] 投资人评价 - 投资人认为公司凭借三甲医院积累的病历数据形成深厚壁垒,难以被通用模型覆盖,已成为AI辅助消化内镜诊断领域头部玩家 [8]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险企如何助力防灾减损、风险减量?
北京商报· 2025-05-11 20:48
防灾减灾与保险业发展 - 全国防灾减灾日临近,防灾减灾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保险业在风险减量服务、巨灾保险和科技防灾方面持续探索 [1] - 气候变化加剧和极端天气频发背景下,保险业需加强科技应用提升监测能力并降低风险 [1] "防重于赔"理念深化 - 保险业在灾害防范中的作用日益受关注,《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健全保险体系和发展巨灾保险 [3] - 保险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防重于赔"理念不断深化,"新国十条"提出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和改进风险减量服务 [3] - 监管方案鼓励财险公司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风险减量服务 [3] 风险减量服务实践 - 中国人保2024年实施风险减量工程累计降低社会面损失超10亿元,自主研发"巨灾安澜"平台集成9900万条风险数据 [4] - 中国人保通过"多灾因、多年期、多层次"保障体系在近40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提供保险保障 [4] - 平安产险自研"鹰眼系统"2024年发送灾害预警信息超105亿次,覆盖6700万客户 [4] - 专家认为保险公司通过风险评估和管理服务可减少灾害损失,降低赔付成本并提升社会恢复能力 [4] 风险减量服务挑战与改进 - 风险减量服务是保险业转型方向,但当前服务仍局限于传统领域如风险查勘和隐患排查 [5] - 深度服务如维护保养、监测分析等存在不足,科技投入力度不够导致效能待提升 [5] - 专家建议加强数据分析能力,利用大数据和AI精准评估风险,并开发创新型产品和服务模式 [5] 巨灾保险制度完善 - 巨灾保险责任扩展,新增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保障对象为城乡居民住宅及室内附属设施 [7] - 河北省2024年初落地全国首单全灾种、广覆盖、长周期的综合巨灾保险 [7] 巨灾债券发展 - 巨灾债券通过证券化将保险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弥补传统保险承保能力不足 [8] - 太平再保险在香港发行亚洲首支双风险、双触发机制巨灾债券 [8] - 巨灾债券多年期结构化设计可稳定保险公司预期,解决"不敢保"问题 [8]
含“科”量大增 中国平安2024年财报透露重要信号
凤凰网财经· 2025-03-25 21:13
公司战略与数字化 - 公司将"改革创新"作为2025年度经营方针的重要主题,全面数字化战略是首要任务 [1] - 2024年财报中"AI"出现27次,"数字化"出现40次,较2023年分别增长12.5%和5.3% [1] - 科技定位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支撑底座,核心功能是赋能业务 [2] - 公司拥有2.1万名科技开发人员和3000名科学家,累计申请专利55080项,AI领域获30项国际竞赛冠军 [3] 科技应用与成效 - AI驱动销售1364亿元,AI坐席服务量18.4亿次覆盖80%客服总量 [2] - 寿险实现93%保单秒级核保,闪赔占比56%,产险反欺诈智能化减损119.4亿元(同比+10.4%) [2][3] - 医疗健康领域AI模型群提升"平安家医"服务效能62%,积累3.2万亿文本语料和75亿图片语料 [3] - 自主研发"鹰眼系统DRS3.0"发出105.5亿次灾害预警,覆盖6734万客户 [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1.03万亿元(同比+12.6%),归母净利润1266.07亿元(同比+47.8%) [4] - 全年股息每股2.55元(同比+5%),现金分红比例37.9%,分红总额连续13年增长 [4] - 寿险新业务价值285.34亿元(同比+28.8%),13/25个月保单继续率分别提升3.6/3.9个百分点 [5] - 代理人渠道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长43.3%,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62.7% [6] - 产险业务净利润150.21亿元(同比+67.7%),综合成本率98.3%,车险连续14年行业第一 [6] 业务板块亮点 - 投资组合规模5.73万亿元(同比+21.4%),近10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5.1% [6] - 为240万小微企业提供220万亿元风险保障,服务6.9万家科技企业 [6] - 精英队伍达2.4万人,社区金融服务贡献寿险新业务价值18.7% [6] 管理层观点与市场表现 - 管理层认为股价仍被低估,2023年报后股价上涨超30% [7] - 公司强调数字化转型将巩固"四到"医养网络和"三专"服务工程领先地位 [3] - 开源大模型技术已应用于数字化经营、运营、管理、营销、服务五大体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