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系统

搜索文档
“科技减损+再保补位” 我国巨灾保险体系更具韧性
金融时报· 2025-09-10 14:27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暴雨洪涝、台风、地震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多发,对社会经济稳定与民 生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上市险企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为了应对严峻挑战,保险业积极发挥风险分散与损失补 偿的核心功能,推动建设更具韧性与抗风险性的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 保、中国再保等上市险企从技术赋能风险减量与优化再保机制建设两大核心维度发力,通过数字化工具 强化前端风险防控,以专业化机制夯实后端保险保障,深度融入国家巨灾治理体系,为筑牢社会经济安 全防线探索新路径。 科技赋能 巨灾风险减量见实效 对灾害天气尤为敏感的农险业务,风险减量服务更有针对性。太保产险不断完善"保防减救赔"农业 保险大灾应对机制和组织保障体系,创新"太保e农险"数智运营服务体系,综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 联网等新技术加强风险减量管理。上半年,公司风险减量服务触达20.6万户次农户。 优化再保险机制 筑牢后端保障 再保险作为保险业的"安全阀",是分散巨灾风险、稳定行业经营的关键机制。今年以来,上市险企 通过调整再保合约结构、加强国内外市场协同、强化技术支撑等方式,完善"比例+超赔"的巨灾保障体 系,既提升自身应对 ...
平安产险福建分公司:阅兵观礼 从钢铁方阵激发风险守护共鸣
中金在线· 2025-09-03 20:38
公司活动与员工反响 - 平安产险福建分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观看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直播 现场多次自发响起掌声 [1][3] - 90后员工代表施丽敏表示通过阅兵感受到国家强大和当代责任 强调守护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3] - 00后员工代表孙浩天从阅兵中理解团队精神 认为保险服务需前后线配合才能打好攻坚战 [3] 企业文化与使命连接 - 员工通过阅兵将抗战精神与保险服务相连接 强化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 [3] - 车险部党员代表叶力华认为抗战老兵用生命守护国家 保险人的使命是用专业守护千家万户平安 责任相通 [3] - 公司党委书记曹旭指出抗战精神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以专业创造价值并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 [3] 科技赋能与服务优化 - 团体事业群党员代表陈建军从新型装备方队坚定科技赋能保险信念 提及公司使用鹰眼系统通过数值模拟和机器学习预测自然灾害 实践科技强险 [3] - 理赔条线党员代表赵佳明受阅兵精准无误启示 提出理赔服务需追求标准化专业化 快速响应精准服务守护客户信任 [3] - 阅兵观礼后员工更坚定职业使命 在无硝烟战场上对客户需求响应更迅速 服务更真诚 抗战精神在日常服务中绽放新光芒 [5]
平安“鹰眼”15年蝶变:从自然灾害预警工具,到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13:27
公司动态 - 中国平安在深圳举办"平安大讲堂·科技赋能风险减量"活动,展示"鹰眼"系统成果 [1] - 公司正式发布"鹰眼"系统海外版EagleX,是国内直保公司首个对外发布的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1][6] - 平安产险依托"鹰眼"系统构建覆盖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理赔的全周期风险管理体系 [1] 系统功能与数据 - "鹰眼"系统2025年上半年预警25.9万场自然灾害,发出42.6亿条预警信息,覆盖6400万客户 [1] - 系统部署1.4万套物联网监测设备,服务超5000家企业 [1] - 系统3.0版本可识别24种自然灾害风险,并扩展至13类安全场景的7×24小时监测 [4][6] - 2025年台风"蝴蝶"期间推送预警信息超570万次,覆盖310万客户,发放5781套防灾物资 [4][5] - 主汛期以来累计推送6.13亿次灾害预警,覆盖6182万个人客户和260万企业客户 [8] 技术升级 - 系统从1.0版本的风险地图功能发展到3.0版本的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 [3][4] - 2.0阶段实现三大突破:数据种类提升3.8倍、数据量级提升1.7万倍,自研20+大模型 [3] - 3.0版本引入物联网技术和AI算法,实现AI驱动的风险巡查和隐患预测 [6][9] - 系统融合人工智能、时空大数据引擎、气象灾害模型、卫星监测等多项技术 [8] - 最新上线"未来72小时洪水实时预报"功能,水平空间精度达30米 [9] 行业趋势 - 财产保险行业持续深化风险减量服务,推动从被动理赔向主动预防转型 [2] - 保险业正使用AI、物联网等技术主动介入风险各阶段,降低事故发生频度和烈度 [10] - 2024年保险新"国九条"明确支持改进风险减量服务,健全应急机制 [11] - 行业从传统车险、财产险扩展到农业保险、责任险、巨灾保险等新兴领域 [11] 战略规划 - 平安产险将全面深化AI战略部署,以"鹰眼"系统为核心重塑风险管理范式 [2] - 公司致力于构建全流程、全险种、全客群的风险减量服务体系 [11] - 推动从"赔"到"陪"的转变,延长保险价值链条 [11] - 加速推进"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圈建设 [11]
平安“鹰眼”上线十五周年: 深度应用AI技术,发布“EagleX”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中金在线· 2025-08-12 08:36
鹰眼系统核心功能与成果 - 自主研发的风险减量智能服务平台"鹰眼系统"集成人工智能、时空大数据引擎、气象灾害模型等技术,2025年上半年预警25.9万场自然灾害,推送42.6亿条预警信息,覆盖6400万客户,部署1.4万套物联网设备服务5000家企业 [1] - 系统历经1.0至3.0版本迭代:1.0实现风险地图数字化,2.0推出72小时自然灾害预警及巨灾管理,3.0扩展至意外事故风险管理并引入物联网技术 [2] - 3.0版本可识别24种自然灾害,2025年台风"蝴蝶"登陆期间推送570万次预警,覆盖310万客户,线下发放5781套防灾物资 [3] EagleX海外版发布与案例 - 推出国内首个直保公司全球风险管理平台EagleX,首期上线风险地图、灾害预警、卫星监控功能,支持"一带一路"项目 [1] - 在巴基斯坦水电站项目中应用卫星遥感与InSAR技术监测山体形变,实现强降雨引发滑坡时的零伤亡 [4] 技术应用与创新 - 融合AIoT设备监测与大模型技术,部署60余种物联设备感知100余种数据,实现AI驱动的风险巡查与隐患预测 [7] - 基于PingAnGPT大模型实现意健险理赔全流程自动化,最快达分钟级;车险图像定损精准度95% [7] - 洪水预警功能空间精度达30米,集成机器学习与水动力模型,最长可提前10天预报 [6] 农业与安全生产管理 - 农灾板块提供预测、分析、估损工具,2025年上半年帮助减损2000万元,应灾时效提升25% [3] - 在深圳为3000家餐饮企业部署燃气监测设备,实现7*24小时泄漏风险干预 [3] 智能化战略与生态建设 - 发起"智能体工程"推进全面智能化,2024年AI生成营销素材超720万个 [8] - 构建"保险+科技+风险减量服务"模式,延长保险价值链至全生命周期服务 [8]
保险科技“出海”!中国平安推EagleX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南方都市报· 2025-08-06 22:39
行业背景与政策驱动 - 全国进入主汛期 强降雨和台风频发 风险防控成为保险机构核心任务 [1] - 保险行业向"风险减量"方向转型 国务院文件明确支持改进风险减量服务和支持防灾减灾救灾 [1] - 行业探索构建"保险+科技+服务"的新型防护体系 [1] 鹰眼系统核心功能 - 系统识别24种自然灾害风险 包括地震台风暴雨等 配备专业风控工程师团队进行一线干预 [5] - 通过物联网设备提供企业全天候风险实时监控和预警服务 [5] - 农业减灾板块具备农灾预测灾情分析区间估损三大工具 2025年上半年帮助各省减损2000万元 灾害应对效率提升25% [5] 技术架构与创新应用 - 融合人工智能时空大数据引擎气象灾害模型卫星雷达监测等多项技术 [7] - 洪水预警功能采用机器学习算法 集成精细化降雨预报模型与高性能水动力模型 最长可提前10天预报洪水风险 [7] - 应用多源降雨数据产品算法融合 生成高空间分辨率预报数据 [7] 运营数据与系统演进 - 2025年上半年预警25.9万场自然灾害 发送42.6亿条预警信息 提供超10万次线下服务 [3] - 覆盖6400万企业和个人客户 部署1.4万套物联网监测设备 服务超5000家企业安全生产 [3] - 系统历经十五年发展 从1.0版本迭代至3.0版本 从自然灾害预警工具升级为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3] 国际化拓展与案例成果 - 发布海外版EagleX平台 首期上线风险地图灾害预警卫星监控三大功能 [7][8] - 为"一带一路"沿线提供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服务 包括风险评估灾害预警和理赔固证 [8] - 在巴基斯坦水电站项目中应用卫星遥感与InSAR沉降监测技术 成功预警山体形变隐患 在强降雨引发的滑坡中实现零伤亡 [8]
中国平安深度应用AI技术 发布“EagleX”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证券日报网· 2025-08-06 21:45
鹰眼系统技术成果 - 公司自主研发的风险减量智能服务平台"鹰眼系统"融合人工智能、时空大数据引擎、气象灾害模型等多项创新技术 [1] - 2025年上半年鹰眼系统在全国范围内预警25.9万场自然灾害,发出预警信息42.6亿条,线下服务超10万次,覆盖6400万客户 [1] - 系统部署1.4万套物联网监测设备,为超过5000家企业提供安全生产保障 [1] - 系统已识别24种自然灾害风险,包括地震、台风、暴雨等 [2] - 项目团队已发表专业会议论文2篇,取得3项软件著作权,申请专利30余项 [3] 系统迭代与功能升级 - 鹰眼系统从1.0版本迭代至3.0版本,从自然灾害预警工具升级为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2] - 2025年6月台风"蝴蝶"登陆海南期间,系统推送预警信息超570万次,覆盖310万车险、农险、财产险客户 [2] - 系统海外版EagleX首期上线风险地图、灾害预警、卫星监控三大功能 [1] - EagleX创新应用卫星遥感与InSAR沉降监测技术,实现施工区山体形变实时监测 [3] 技术应用与创新模式 - 公司建立"保险+科技+风险减量服务"模式,运用AI、大数据、卫星遥感等前沿技术 [2] - 系统实现从"人防"到"人防+技防"的转变,为风险减量注入新动能 [3] - 基于PingAnGPT大模型底座,公司实现意健险理赔全流程自动化,最快达分钟级 [4] - 公司推进"智能体工程",加速实现营销、运营、服务、经营、管理全面智能化 [4] 国际化拓展 - EagleX是国内直保公司首个对外发布的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1] - 系统服务能力从国内拓展至全球,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1][3] - 以巴基斯坦水电站项目为例,系统成功实现强降雨引发滑坡中的零伤亡 [3]
风雨无情,产险有爱!平安产险江苏分公司用速度与温度筑牢防汛保障网
江南时报· 2025-07-31 10:57
台风应对措施 - 公司启动大灾应急响应机制,成立专项应急处理小组,部署防御台风各项工作,明确"社会关注类"定级标准,建立"双通道"信息直报机制 [1] - 联动行业启动大灾互认机制,构建"防-查-救-赔"全流程互认体系,实现水淹信息同步、施救共享、劝导共认 [3] - 运用"鹰眼"系统对重点客户进行线上线下双重预警,共发出预警信息9.6万条 [4] 客户分类防护 - 面向农险客户通过"爱农宝"APP推送实时台风路径、风速,成立突击队协助农户疏通排水沟、加固大棚 [6] - 针对车险用户在24小时内完成156处水淹黑点路段摸排,配备沙袋与自动排污泵,调集抽水车和拖车待命 [6] 行业协同机制 - 建立"双通道"信息直报机制,打破行业壁垒实现高效协同 [3] - 通过大灾互认机制整合各家机构力量,为抢险救援奠定基础 [3] 灾前预警系统 - 动态监测气象数据,运用"鹰眼"系统实现精准预警 [4] - 通过APP推送实时台风信息确保农户全覆盖 [6] 重点区域排查 - 完成156处水淹黑点路段线下摸排,重点排查易水淹小区 [6] - 在高危路段提前布防,协调合作网点转移车辆设备 [6]
平安产险福建分公司积极迎战台风“蝴蝶”
中金在线· 2025-06-16 11:42
台风应对措施 - 公司启动大灾应急预案,围绕"防、救、赔"部署人力物力,并借助科技提升风险减量服务效能[1] - 通过自主研发的鹰眼系统实时追踪台风动态,结合低洼防涝地图多渠道推送预警信息及防灾提示[1] - 截至6月13日16时,已累计发布预警信息和防灾指引逾500万次[1] 客户服务与风险排查 - 通过微信、短信、电话引导客户做好防风、防雨、防水淹应急处置措施,提醒下载APP方便自助理赔[1] - 专业风控队伍线下走访高风险企业、易涝社区,排查风险隐患,赠送防灾物资,出具防灾防损建议书[1] - 深入农田果园帮助农企农户疏通沟渠,防止渍害发生[1] 组织与协调 - 开辟多种信息交流通道实时汇报防台防汛进展,总经理室成员亲自坐镇统筹调度[2] - 全体人员严阵以待,以专业与高效帮助客户抵御灾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 汛期出行提示 - 建议密切关注暴雨、大风等预警,避免到危险地带,暴雨天气尽可能避免驾车外出[3] - 雨天驾车需提前了解路况,注意警戒标识,绕开积水路段,低档慢速通行并打开"双闪"[3] - 车辆涉水熄火后切勿再次启动发动机,应尽快将车拖到安全地方或拨打求救电话[3]
小散工程防灾减灾的背后:AI重塑风险减量新范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14:55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建筑施工领域近70%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限额以下工程,主要事故场景是高坠 [3] - 小散工程存在基数大、造价低、工期短、人员队伍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3] - 传统风险减量工作依赖人工查勘,效率低下,一天仅能完成一个项目查勘 [13] - 公司构建"保险+科技+服务"模式,建立大湾区风险减量创新协同中心,形成风险共担、资源整合、数据联动的制度性安排 [3][6] 技术应用与创新 - 采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线设备和激光雷达实现对工地风险的全面监控 [10] - 部署AI摄像头结合专家复核提升风险识别准确性,建立日常通报和定期沟通机制 [10] - 创新"AI三级安全管理"模式:实时识别风险→远程干预→现场巡检 [10] - 自主搭建鹰眼系统,2024年累计预警台风暴雨等灾害41.1万场,发出预警信息105.5亿次 [14] 运营成果与数据 - 试运营期间实现22类风险隐患AI预警超3700次,远程干预445次,现场处置128次 [12] - AI机器人智能拨打电话和推送短信超170次进行风险警示 [12] - 服务覆盖高危制造业、建筑施工等行业超160万个生产经营单位 [7] - 联合20余家外部单位共建创新中心,包括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 [9] 政策背景与战略 - 应急管理部等七部门发布新修订《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新增"事故预防服务"章节 [6] - 党的二十大提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3] - 公司立足区域特色,探索"政府指导、保险赋能、科技驱动、社会协同"的多元治理路径 [6] - 构建"953"AI科技底座:9大数据库、5大实验室、3家科技子公司 [14]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险企如何助力防灾减损、风险减量?
北京商报· 2025-05-11 20:48
防灾减灾与保险业发展 - 全国防灾减灾日临近,防灾减灾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保险业在风险减量服务、巨灾保险和科技防灾方面持续探索 [1] - 气候变化加剧和极端天气频发背景下,保险业需加强科技应用提升监测能力并降低风险 [1] "防重于赔"理念深化 - 保险业在灾害防范中的作用日益受关注,《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健全保险体系和发展巨灾保险 [3] - 保险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防重于赔"理念不断深化,"新国十条"提出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和改进风险减量服务 [3] - 监管方案鼓励财险公司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风险减量服务 [3] 风险减量服务实践 - 中国人保2024年实施风险减量工程累计降低社会面损失超10亿元,自主研发"巨灾安澜"平台集成9900万条风险数据 [4] - 中国人保通过"多灾因、多年期、多层次"保障体系在近40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提供保险保障 [4] - 平安产险自研"鹰眼系统"2024年发送灾害预警信息超105亿次,覆盖6700万客户 [4] - 专家认为保险公司通过风险评估和管理服务可减少灾害损失,降低赔付成本并提升社会恢复能力 [4] 风险减量服务挑战与改进 - 风险减量服务是保险业转型方向,但当前服务仍局限于传统领域如风险查勘和隐患排查 [5] - 深度服务如维护保养、监测分析等存在不足,科技投入力度不够导致效能待提升 [5] - 专家建议加强数据分析能力,利用大数据和AI精准评估风险,并开发创新型产品和服务模式 [5] 巨灾保险制度完善 - 巨灾保险责任扩展,新增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保障对象为城乡居民住宅及室内附属设施 [7] - 河北省2024年初落地全国首单全灾种、广覆盖、长周期的综合巨灾保险 [7] 巨灾债券发展 - 巨灾债券通过证券化将保险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弥补传统保险承保能力不足 [8] - 太平再保险在香港发行亚洲首支双风险、双触发机制巨灾债券 [8] - 巨灾债券多年期结构化设计可稳定保险公司预期,解决"不敢保"问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