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7nm
icon
搜索文档
AI需求强劲!台积电Q2净利润暴增近61%,创下历史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7-17 14:53
今日,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商台积电公布第二季度业绩。 得益于AI需求激增,台积电当季实现净利润3983亿元台币,创下历史新高。 净利润的同比增幅近61%,并超出市场预期的3764.2亿元台币,延续了自2021年以来连续超预期的势头。 业绩公布后,台积电在目前的美股夜盘市场拉升涨2.9%,报244.5美元。 近期,新易盛等个股业绩大增,使得CPO等AI硬件板块表现活跃。 如今,台积电又发布了如此亮眼的业绩,有望进一步点燃AI硬件板块的行情。 业绩超预期 具体来看,台积电二季度的营收为9337.9亿新台币,同比增长38.6%,分析师预期9312.4亿新台币。 净利润3982.7亿新台币,同比增长60.7%,预期3778.6亿新台币,创下历史新高。 稀释每股收益为15.36元新台币。 | | 2Q25 | 2Q25 | 1Q | | --- | --- | --- | --- | | (In NT$ billions unless otherwise noted) | | Guidance | | | Net Revenue (US$ billions) | 30.07 | 28.4-29.2 | 25. | | ...
TSMC(TSM)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7-17 14:00
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为933.79亿新台币,同比增长11.3%[6] - 第二季度净利润为398.27亿新台币,同比增长10.2%[6] - 每股收益(EPS)为15.36新台币,同比增长10.2%[6] - 第二季度毛利率为58.6%,较第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6] - 2025年第二季度的总资产为7006.35亿新台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7.1%[17] - 2025年第二季度的自由现金流为199.85亿新台币,较第一季度显著增长[20] - 2025年第二季度的现金及市场证券总额为2634.43亿新台币,占总资产的37.6%[17] 用户数据与技术 - 2025年第二季度的7nm及以下技术收入占比为74%[8] - 其中5nm和3nm分别占36%和24%[8] 未来展望 - 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收入将在318亿至330亿美元之间[21] - 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毛利率将在55.5%至57.5%之间,营业利润率将在45.5%至47.5%之间[21]
摩根士丹利:台积电-依据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买入;增持评级
摩根· 2025-07-15 09:58
July 13, 2025 09:00 PM GMT TSMC | Asia Pacific Buy into the 2Q25 print; OW 2Q25 preliminary revenue beat in USD: TSMC just reported June sales and its 2Q25 preliminary revenue of NT$933bn was up 11% Q/Q in TWD. Using NT$31.5 as an average FX rate, 2Q USD revenue of US$29.6bn is up 16% Q/Q, which is above 2Q guidance of US$28.4-29.2bn and our +15% Q/Q estimate. From our recent semi field trip, we learned that 3-4% of revenue growth in 2Q25 could be from order pull- in ahead of tariffs. See Exhibit 1 for our ...
TSM Likely to Beat Q2 Earnings Estimates: Buy, Hold or Sell the Stock?
ZACKS· 2025-07-14 22:36
Key Takeaways TSM is expected to post Q2 EPS of $2.37, up 60.1% year over year, with revenues projected to rise 44.3%. Growth is driven by AI demand, leadership in 3nm/5nm chip tech, and expansion into HPC and smartphones. Despite soaring 16.7% YTD, TSM trades at a lower P/E than peers like NVDA, AMD and AVGO.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TSM) is likely to beat expectations when it reports second-quarter 2025 results before the market opens on July 17.The Zacks Consensus Estimate for se ...
Prediction: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Stock Is the Safest AI Chip Bet
The Motley Fool· 2025-07-14 00:4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SM 0.24%) may not desig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chips, but it's a company that every AI chipmaker relies on. The AI giants rely on TSMC to manufacture their number-crunching chip designs. That's why TSMC is the safest long-term play in the AI infrastructure space.Let's look at what makes the company so special.The foundry leaderTSMC is the world's most advanced semiconductor foundry, and it counts the world's leading chip designers among its top customers, includin ...
被逼转型的晶圆代工巨头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3 09:13
行业格局变化 - 二线晶圆代工厂曾选择专注成熟制程(12nm/28nm及以上)以规避先进制程的高投入风险,但当前面临中国厂商价格战和客户流失的冲击 [1][2] - 成熟制程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90%降至2024年70%,联电2024年资本支出压缩至18亿美元,而中芯国际维持70亿美元高投入 [8][9] - 联电与格芯考虑合并以应对市场压力,可能形成横跨亚美的代工巨头,在成熟制程领域挑战台积电 [5][6] 战略转向 - 联电评估开发6nm制程并与英特尔合作建厂,目标2027年前投产AI/汽车芯片,采用"轻资产合作模式"分摊50亿美元高成本 [4][11] - 格芯释放重返先进制程信号,探索AI芯片代工机会,但尚未明确重启7nm以下节点 [4] - 成熟制程厂商转向源于中国大陆厂商崛起(如中芯国际市值超联电)及28/40nm价格战挤压利润空间 [8][9] 技术挑战 - 6nm工艺需EUV设备(单台1.8亿美元)且ASML产能有限,DUV设备多次曝光会推高综合成本 [11] - 重启先进制程需重建技术团队和供应链,面临人才短缺和良率爬坡难题,相当于"从零再创业" [13] - 联电现有客户(高通/联发科等)多使用28nm以上工艺,迁移至6nm需突破价格/交期/生态等多重门槛 [12] 其他厂商策略 - 世界先进布局第三代半导体(SiC/GaN),力积电发展3D堆叠技术,茂矽专注工控/车用定制化市场 [15][16] - Tower半导体坚持特色工艺(SiGe/RFCMOS),X-FAB深耕车规认证工艺,均避开同质化竞争 [17] - 台积电推进"Foundry 2.0"战略整合封装/测试,2025Q1市场份额达35.3%领跑AI/HPC需求 [27][28] 三大厂商动态 - 英特尔18A制程面临战略调整,可能转向14A工艺并承担数亿美元减记损失,量产延至2025下半年 [20][21] - 三星推迟1.4nm量产至2029年(原计划2027),聚焦提升2nm工艺完善度和4/5/8nm产能利用率 [25][26] - 台积电3nm/5nm和CoWoS封装驱动增长,但面临地缘审查和市场增速放缓压力 [27][28]
10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产出一批重大成果
长江日报· 2025-05-30 08:48
碳化硅晶圆量产突破 - 湖北省首片量产碳化硅晶圆在武汉下线 填补省内高端碳化硅器件制造空白 [1] - 武汉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把握科技革命机遇 [1]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武汉大学复杂生命体代谢与调控全国重点实验室目标建成国际领先研究中心 聚焦代谢调控与疾病防治前沿科学 [4] - 武汉市全国重点实验室达41家(牵头29家 全国第三) 在探月工程 卫星导航 新材料等领域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并应用于国产航母 北斗系统 [4] - 汉江国家实验室加速建设 湖北实验室5项成果入选省亮点科技成果 武创院创新单元总数达89家 [4] 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展 - 灏存科技实现人形机器人动作转角精度0.001度 动作延迟低于3毫秒 其"数字神经"技术亮相光博会 [6] - 智擎机器人通过孵化器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市场化产品(如"天狗""魔方") 库柏特科技 AI超声机器人 格蓝若人形机器人等企业取得突破 [7] - 武汉市将出台人形机器人产业支持政策 推动其成为经济重要增长极 并逐步形成全国创新高地 [7] 产业创新实验室成果 - 高档数控系统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研发全球首台AI数控系统 实现加工决策自主优化与智能机床工程样机研制 [11] - 星地融合通信实验室主导ITU国际标准 研制北斗深度融合方案 抢占空天信息产业制高点 [11] - 10家产业创新实验室集聚89家单位 3300余名科研人员 投入80亿元研发资金 产出手机直连卫星天线 7nm自动驾驶芯片等产品 [12] - 下一步重点攻关量子科技 人形机器人 脑机接口等领域 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产业链科技创新 [12]
关于小米造芯这件事,我们只说三个点
36氪· 2025-05-21 08:20
小米芯片研发历程 - 小米2014至2017年研发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后转型自研"小芯片" [1] - 2021年重新立项研发SoC"大芯片",即将发布采用第二代3nm制程的玄戒O1 [4] 行业对玄戒O1的争议焦点 - 争议集中在是否算"自研芯片",因CPU/GPU疑似采用ARM公版架构(Cortex-X925/A725/A520及Immortalis-G925/DXT72-2304) [9] - 行业普遍使用公版架构(如联发科天玑、紫光展锐、瑞芯微),且自研需对指令集/缓存/功能模块深度定制 [11][18][19] - SoC自研不仅限于CPU/GPU,ISP/NPU/DPU等模块同样关键,厂商常从这些部分切入自研 [21] 先进制程使用合规性 - 玄戒O1采用台积电N3E或三星3nm GAA制程,符合美国管制条件(晶体管数低于350亿且无HBM) [22][28][30] - 台积电生产属中国自主芯片,国家博物馆曾将华为麒麟980列为国产芯片案例 [24] - 其他国产芯片厂商(芯驰科技/蔚来/联想)同样使用4nm-5nm先进制程 [32] 研发投入与行业对比 - 小米累计投入135亿元研发玄戒O1,低于OPPO哲库科技宣称的3年500亿预算 [33] - 紫光展锐2019年以"上亿美元"投入研发出5G平台春藤510,联发科2024年全年研发成本约202亿元 [37][39] - 半导体行业通过代理流片可能降低报表端研发成本披露 [39] 行业技术现状 - 3nm制程芯片晶体管密度约2亿/平方毫米,主流旗舰SoC(如苹果A18 Pro/骁龙8至尊版)晶体管数在200亿-250亿 [30] - 国产芯片厂商广泛采用ARM/Imagination授权架构(如摩尔线程S80基于Imagination BXT) [12][14]
第四代博越L正式上市 重新定义10万元级燃油SUV价值标准
证券日报网· 2025-05-14 13:03
产品发布 - 吉利汽车在杭州富春江畔举办第四代博越L上市活动,标志着该SUV车型正式进入市场[1] - 新车共推出5个版型,现金补贴后限时价区间为9.29万元至11.99万元[4] 产品设计 - 新车将中国传统文化山河气韵融入汽车设计,实现美学突破[4] - 车身尺寸为4730mm×1910mm×1710mm,轴距2785mm,提供越级空间体验[5] - 后排采用纯平地板设计,座椅放倒后可形成1.9米大床空间[5] 动力性能 - 基于CMA全球豪华架构打造,提供2.0TD+7DCT和1.5TD+7DCT两种动力组合[4] - 百公里加速7.4秒,支持92号汽油[4] - 搭载GEEA 3.0电子电气架构与星睿AI技术矩阵,实现智能驾控三大突破[4] 智能系统 - 搭载7nm"龍鹰一号"芯片,拥有16G+128G存储空间[5] - 全系标配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配备15.4英寸2.5K超高清全面屏[5] - 支持四音区语音交互、无界云空间、Flyme Link手车互联等功能[5] 安全性能 - 配备8大被动安全和16大主动安全功能[5] - 车身扭转刚度达32000N·m/deg,采用笼式车身结构[5] - 新增开门预警、变道辅助等四大功能解决视野盲区问题[5] 市场表现 - 博越系列已热销全球60多个国家,全球总销量突破200万辆[6] - 第四代博越L实现全方位升级,重新定义10万元级燃油SUV价值标准[6]
第四代博越L:传统燃油车破局智能时代的“价值锚点”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4 10:41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竞争格局 - 第四代博越L以9.99万-12.69万元定价区间及限时价9.29万-11.99万元上市,前两月销量突破4万辆,证明传统燃油车在电动化浪潮中仍具竞争力 [2] - 全球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热情回归理性,部分用户因充电设施不足、续航焦虑等问题重新关注传统动力车型 [11] - 超过八成消费者认为价格战不影响购车决策,更愿为品质可靠、驾乘舒适的产品支付合理溢价 [11] 产品设计与市场定位 - 第四代博越L采用"山河气韵"美学设计,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车辆构造,如前脸镀铬饰条"百川归海"造型及尾灯呼吸式灯光设计 [5] - 车身配色如琥珀金、松露灰等经精密工艺调试,直接影响消费者第一印象 [5] - 座舱水岸涟漪面板结合声学结构设计,优化车内声场,实现功能与美学的融合 [7] 技术架构与性能表现 - 吉利CMA架构为第四代博越L提供高度集成化、模块化支撑,确保设计创意精准实现 [8] - 搭载Drive-E 2.0TD发动机与7DCT动力组合,平衡动力输出与燃油经济性 [12] - 整车高强度钢使用比例超70%,车身扭转刚度达32000N·m/deg,配备16项L2级辅助驾驶系统 [17] 智能化配置与用户体验 - 配备Flyme Auto智能座舱、车规级7nm龙鹰一号芯片、25.6英寸AR HUD及L2级辅助驾驶系统 [14] - 智能座舱重点优化操作流畅性与响应速度,界面简洁直观 [17] 行业影响与商业模式 - 第四代博越L推动智能技术普及,深化平台正向开发模式,实现"规模化制造中可控利润率再平衡" [18] - 依托吉利完整产业体系,实现每辆车销售即盈利的良性模式,重构传统燃油车商业逻辑 [18] - 博越家族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第四代车型前两月销量达4万辆,平均每2.5分钟交付一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