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1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品高股份增资4亿绑定江原科技,深耕国产算力股票涨停!
巨潮资讯· 2025-11-22 17:03
11月21日,品高股份股票开盘涨停20%封板,直至收盘未开板,总市值55.42亿元。 根据公司公告,品高股份控股股东北京尚高以36.817元/股的价格,向江原科技旗下的两家合伙企业— 江原聚芯和江原创芯协议转让公司12%的股权。这一转让价格较公告日前一交易日收盘价40.85元折价 约9.8%,交易总金额达4.99亿元。交易完成后,北京尚高的持股比例从41.77%降至29.77%,但仍为公司 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此次股权转让并非简单的股东减持,而是品高股份与江原科技 战略合作的深度绑定。在股权转让的同时,品高股份宣布向江原科技增资4亿元,按照24.19亿元的江原 科技整体投前估值计算,增资完成后,品高股份预计合计持有江原科技15.4182%股权。 11月20日,品高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北京市尚高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与江原聚芯、江原创芯分 别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合计转让公司无限售流通股1356.66万股,占总股本的12%。与此同时,品高股 份宣布将向江原科技增资4亿元,增资完成后预计持有江原科技15.4182%股权。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品 高股份与国产算力芯片企业江原科技从业务合作走向了资本深度绑 ...
罕见资本接力,大股东解禁日反向“输血”,品高股份 4 亿急攻 AI 算力
钛媒体APP· 2025-11-21 19:16
资本运作事件 - 控股股东北京尚高在首发限售股解禁当日(11月20日)即通过协议转让出售公司12%股份,转让价格为36.817元/股(较前一日股价折价8.88%),套现总额4.99亿元 [2][3] - 套现所得资金中的3.6亿元于当日以无息借款形式提供给上市公司,用于向AI芯片公司江原科技增资4亿元,形成“套现-借款-增资”的资金闭环 [2][3] - 此次股份受让方江原创芯和江原聚芯的实控人为江原科技实控人李瑛,此次交易本质上是围绕同一标的的关联交易 [4][5] 品高股份财务状况与主业压力 - 公司2024年营收5.2亿元,同比减少4.81%,亏损6405万元,同比下滑499% [6] - 云计算行业竞争加剧,公司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导致毛利率持续下滑,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41.39%、38.46%、35.35% [5] -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仅6808万元,资金面紧张 [6] - 公司主营云计算和行业信息化业务,客户集中于政府事业单位、大型国企等 [5] 投资标的江原科技概况 - 江原科技成立于2022年11月,专注于国产AI芯片研发,目前尚未盈利 [5][7] - 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000万元,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4,663.28万元 [4] - 此次品高股份增资对应的江原科技投前估值为24.139亿元,较今年年初估值已上浮40% [7] - 江原科技第一代芯片产品D1已完成流片,算力卡产品D10已批量应用,第二代产品T800预计2026年流片量产 [9] 双方合作与战略意图 - 品高股份此前已持有江原科技1.4024%股份,此次增资后预计合计持股比例将升至15.4182% [5] - 双方于2024年11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品高股份成为江原科技产品一级代理商及境外销售独家代理商(合作期限2025-2027年),并承诺每年至少采购2000片产品 [9] - 2025年7月,双方联合发布了“品原AI一体机”系列产品 [9] - 加码投资恰逢江原科技首款AI芯片完成流片的关键节点,公司旨在绑定热门标的以追赶AI算力赛道红利 [5][6]
马斯克向三花抛出6.85亿美元订单,中国成Optimus重要供应商
36氪· 2025-10-15 18:32
特斯拉Optimus商业化进程 - 特斯拉向供应商三花智控抛出6.85亿美元执行器订单,推动产业链相关公司股价上涨 [1] - 特斯拉已启动小批量测试装配,并明确2026年交付目标 [2] - 第二代Optimus关节灵活度提升40%,能耗降低25%,技术成熟度支撑商业化应用 [4] 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 若Optimus单价控制在2万美元以内,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百万台,对应千亿美元级营收 [4] - 到203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1000万台,人形机器人占比有望突破15% [5] - 若人形机器人家庭渗透率达10%,全球市场规模将超5万亿美元 [12] 核心产业链与关键部件 - Optimus全身需搭载28-40个关节模组,涉及线性执行器、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部件 [6] - 中国供应商在特斯拉机器人供应链中份额占比达70% [6] - 三花智控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相关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20%,毛利率维持在35%以上 [6] 供应链企业动态与产能 - 谐波减速器企业绿的谐波新建苏州工厂2026年投产,年产能将达50万台 [6] - 立讯精密提供的柔性装配线可实现30分钟内快速切换机器人型号生产 [11] - 埃夫特的视觉引导装配系统将装配精度提升至0.01毫米级别 [11] 技术架构与AI系统 - Optimus的AI系统需处理环境感知、运动控制和决策规划三大任务 [10] - 特斯拉采用自研D1芯片搭配英伟达Orin芯片作为计算平台,中国寒武纪MLU370-X8芯片功耗低15% [10] - Optimus采用与Autopilot同源神经网络架构,实现技术迁移与开发效率提升 [10] 商业化应用阶段规划 - 第一阶段(2026-2028年):主要应用于工业场景,执行重复性体力劳动 [12] - 第二阶段(2029-2031年):进入专业服务领域,如医疗护理、教育辅助 [12] - 第三阶段(2032年后):全面进入家庭场景,成为通用机器人 [13] 产业发展驱动因素 - 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制造业用工成本上升,机器人成为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重要方案 [5][7] - 特斯拉开发模块化装配系统,由协作机器人完成组装,未来生产成本有望呈指数级下降 [11]
马斯克吹嘘自研智驾芯片:史诗般的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08 09:01
特斯拉AI芯片路线图更新 - 埃隆·马斯克透露特斯拉AI5和AI6芯片细节,称AI5为"史诗级芯片",AI6有望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AI芯片"[1] - 特斯拉整合硅片路线图,从两种芯片架构减少到一种,集中所有硅片人才开发单一芯片[1] - 特斯拉于今年夏初放弃Dojo超级计算机平台,将所有芯片资源集中用于AI5和AI6开发[1] AI5和AI6芯片技术规格与应用 - AI5针对参数数量低于约2500亿的模型,将成为"同类最佳的推理芯片",提供无与伦比的成本效益和每瓦性能[2] - AI6性能更上一层楼,具体规格未详细披露[2] - 这些芯片采用"融合架构",为汽车和数据中心的推理以及模型训练提供支持[1] - 特斯拉汽车目前使用由三星制造的定制SoC AI4芯片,作为全自动驾驶(监督式)软件的核心[4] - AI5将由台积电代工,首先在台湾生产,随后在亚利桑那州工厂生产,预计2026年底开始量产[4] - 特斯拉与三星达成价值165亿美元的协议,从2026年开始生产AI6芯片[4][8] - 三星正在准备其德克萨斯州泰勒工厂以满足特斯拉需求,马斯克计划亲自参观以"加快进度"[4] 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终止 - 特斯拉决定关闭Dojo超级计算机平台,并在2025年8月解散相关团队[6][8] - Dojo负责人Peter Bannon离开公司,约20名员工离职创办人工智能芯片和基础设施公司DensityAI[8] - 马斯克称Dojo 2是"进化的死胡同",所有路径都将汇聚到AI6[8] - 特斯拉曾考虑基于Dojo创建新商业模式,摩根士丹利预测Dojo可能为特斯拉市值增加5000亿美元[16] - 特斯拉在Dojo项目上已投入3.14亿美元,原计划总投资5亿美元[17] 计算架构战略转移 - 特斯拉从自力更生的Dojo硬件转向依赖合作伙伴进行芯片开发[7] - 特斯拉目前主要依赖英伟达GPU训练人工智能,但经常难以获得稳定供应[15] - 特斯拉推广Cortex超级集群,用于FSD和Optimus视频训练,拥有"海量存储空间"[7]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在德克萨斯州超级工厂拥有67000块H100 GPU和16000块H200 GPU[18] - 特斯拉仍计划在布法罗投资5亿美元建造超级计算机,但不会是Dojo[19] 全自动驾驶技术路线 - 特斯拉采用纯视觉方法,仅依靠摄像头捕捉视觉数据,使用先进神经网络处理数据[9] - FSD系统已应用于数十万辆特斯拉汽车,可以执行部分自动驾驶任务,但仍需要驾驶员保持注意力集中[6] - 特斯拉收集数百万英里视频片段用于训练FSD,数据越多越接近完全自动驾驶[9][10] - 一些专家认为向模型输入更多数据的蛮力方法可能存在经济约束和数据质量限制[10]
马斯克对内动刀,超算团队整合,全力投向智驾芯片研发
36氪· 2025-08-15 20:05
AI组织架构调整 - 特斯拉将原Dojo团队芯片硬件工程人员并入自动驾驶硬件部门 由Aaron Rodgers领导 [2] - 芯片软件团队由Ashok Elluswamy负责 聚焦AI算法优化与软件集成 [2] - 固件与安全方向由Silvio Brugada负责 专注于自动驾驶系统与硬件安全协议开发 [8] - 重组强化研发资源集中度 提升跨团队协作效率 但伴随人才流失 约20名前资深工程师加入初创公司DensityAI [8] 计算基础设施转型 - Dojo项目终止 转向全新超级计算集群Cortex [2] - Cortex部署于得克萨斯州超级工厂 初期配备超过10万颗英伟达H100和H200芯片 [2] - 2025年5月启动Cortex 2.0建设 采用专门设计计算架构 已部署超过5万块GPU [4] - 计算集群使用成熟英伟达芯片 自定义需求高领域则自研AI芯片 [17] 芯片战略转变 - 从全栈自研训练芯片转向统一架构"训推一体"芯片战略 [11] - Dojo项目存在研发资源分散 功耗散热设计复杂 高制造成本等技术运营挑战 [11] - 与三星合作开发AI5/AI6芯片采用3nm工艺 在性能 能效与供应链安全性方面更具潜力 [11]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FSD系统完成580公里长途演示 从旧金山到洛杉矶耗时7小时无人工接管 [13] - 计划2025年9月推出FSD更新版本 模型参数规模预计扩大10倍 [13] - Robotaxi项目在奥斯汀测试范围覆盖市区至80公里外区域 计划2025年9月向公众开放服务 [14] - 在加州湾区测试范围包括Monterey和San Jose等地 计划2025年内获得加州全面运营许可 [16] 历史项目背景 - Dojo项目2019年启动 旨在开发面向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的专用芯片系统 [9] - 2021年发布D1芯片 采用台积电7nm工艺 集成逾500亿晶体管 算力达362TFLOPS 功耗约400W [9] - 2024年第三季度起公开场合减少Dojo提及 转向关注Cortex计算集群 [11]
特斯拉重大重组:Dojo团队分散到多部门,大批骨干跳槽
36氪· 2025-08-14 19:49
公司战略调整 - 特斯拉解散Dojo项目后对原团队人员进行重组 大部分整合至自动驾驶部门或选择离职 [2] - 原Dojo团队研发人员主要流向Robotaxi 人形机器人领域及自动驾驶硬件研发 [3] - 公司战略从全栈自研转向专注于自动驾驶核心创新和模型开发 [8] 人才流向 - 软件开发人员向AI软件副总裁Ashok Elluswamy汇报 负责无人驾驶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AI研发 [5] - 半导体工程师被分配至自动驾驶硬件团队 开发AI5芯片 向Aaron Rodgers汇报 [8] - 约20名技术骨干加入初创公司DensityAI 该公司由前特斯拉AI负责人Ganesh Venkataramanan创立 [12][14] 项目背景与终止原因 - Dojo项目自2021年推出D1芯片后研发停滞 Dojo2芯片性能未达预期且难以量产 [21] - 公司曾投资5亿美元建造Dojo 但每年需几十亿美元维持竞争力 面临财务压力 [23] - 马斯克表示资源分散用于两种芯片设计不合理 新一代AI6芯片在推理和训练性能上更优 [25] 历史与愿景 - Dojo项目2019年提出 旨在打造利用视频数据进行无人监管训练的超级计算机 [18] - 2021年发布7nm制程D1芯片 推动公司市值增长5000亿美元 [20] - 原计划通过Dojo提供AI计算服务 拓展收入来源 实现从电动车公司向AI技术公司转型 [21] 技术整合 - 马斯克提出将Dojo3与AI6芯片融合 可能以集成AI6 SoC的形式延续 [25] - 公司去年起减少提及Dojo 转向奥斯汀总部新建的Cortex计算机集群 [16]
特斯拉Dojo超算团队突然解散,20人骨干被老领导打包带走
36氪· 2025-08-08 15:00
特斯拉Dojo团队解散事件 - 特斯拉突然宣布解散Dojo超级计算机团队,该团队曾被寄予"为公司市值增加5000亿美元"的厚望 [1] - 消息公布后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小幅下跌 [1] - 前Dojo负责人Ganesh Venkataramanan已创立DensityAI,约20名前团队成员加入 [3] - 有爆料称Dojo负责人持有相关专利权且拒绝特斯拉继续使用 [3] Dojo项目发展历程 - 2019年马斯克首次提及Dojo作为AI训练超级计算机 [6] - 2021年发布自研7nm D1芯片,成为Dojo核心动力源 [6] - 2022-2023年马斯克称Dojo是"不太可能成功的赌注"但"值得一试" [8] - 2024年计划投资超10亿美元推进D2芯片研发与生产 [8] - 2025年财报不再提及Dojo,转向新超级计算集群Cortex [8] 技术路线调整 - 放弃自研芯片为主的发展路线,转为依赖英伟达、AMD等外部供应商 [8] - 与三星电子合作保障AI半导体供应 [8] - xAI在田纳西州建成"Colossus"超级计算中心 [9] - 亚特兰大数据中心配备价值7亿美元AI硬件(X分配4.42亿,xAI分配2.58亿) [9] 核心人员变动 - 创始人Ganesh Venkataramanan因D2芯片未达预期于2023年11月离职 [12] - 继任者Peter Bannon(前苹果A5芯片负责人)随团队解散离职 [13] - 骨干成员Eric Quinnell离职时透露Dojo集群算力达15 EFLOPS,团队规模约150人 [15] - 擎天柱项目主管Milan Kovac、软件工程副总裁David Lau等关键岗位人才流失 [16][18] 行业竞争格局 - DensityAI将研发汽车行业AI数据中心芯片/硬件/软件,成为特斯拉潜在竞争对手 [15] - 特斯拉原Dojo员工被重新分配至其他数据中心和计算项目 [15]
特斯拉Dojo超算团队突然解散!20人骨干被老领导打包带走
量子位· 2025-08-08 12:06
核心观点 - 特斯拉突然解散Dojo超级计算机团队,该项目曾被寄予"为公司市值增加5000亿"的厚望[1] - 团队解散后股价盘后小幅下跌,约20名前成员加入前负责人新创立的DensityAI[2][5] - 前负责人持有Dojo专利权且拒绝特斯拉继续使用,导致项目彻底终止[6][7] Dojo项目发展历程 - **技术布局**:2021年AI Day发布自研7nm D1芯片作为核心,2024年提出与英伟达双轨并行并计划投资超10亿美元[12][14][15] - **战略转向**:2025年财报不再提及Dojo,重点转向新超级计算集群Cortex,增加对英伟达、AMD等外部供应商依赖[16] - **算力规模**:团队解散前Dojo集群算力达15 EFLOPS,团队规模约150人[30] 核心人员变动 - **创始人离职**:原负责人Ganesh Venkataramanan(AMD前15年CPU专家)因D2芯片未达预期于2023年离职,后创立DensityAI[20][21][23] - **继任者更迭**:Peter Bannon(苹果A5芯片负责人)接任后随团队解散离职,骨干Eric Quinnell转投Tranium公司[24][25][26][27][29] - **人才流失**:约20名前Dojo成员加入DensityAI,其余分配至其他项目,DensityAI成为潜在竞争对手[31][32] 资源调整背景 - **成本考量**:xAI在亚特兰大数据中心投入7亿美元AI硬件(4.42亿分配给X,2.58亿给xAI),Dojo解散或为优化财务压力[8][9][18] - **其他项目影响**:同期擎天柱项目主管、软件工程副总裁等关键岗位人才流失[33][34][36]
突发,特斯拉解散Dojo团队
是说芯语· 2025-08-08 08:02
特斯拉Dojo项目终止 - 特斯拉将解散Dojo超级计算机团队,项目负责人Peter Bannon离职,剩余约20名员工转投新公司DensityAI,其他成员调往内部数据中心项目[1] - 公司计划转向依赖外部技术合作伙伴,包括Nvidia、AMD的计算芯片和三星的芯片制造[2] - 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此前已暗示战略转型,称Dojo可能不会长期推进,未来技术将融合合作伙伴方案[3][4] 战略转型与外部合作 - 公司与三星达成165亿美元协议,确保至2033年的AI半导体供应,计划利用德州工厂生产下一代AI6芯片以多元化供应链[3] - 2024年预计采购Nvidia硬件价值30-40亿美元,占AI总投入的三分之二,同时内部AI推理计算机和传感器研发占另一半预算[24] - 新建超级计算机集群Cortex由约5万块Nvidia H100 GPU组成,加速FSD V13开发,累计AI相关资本支出达50亿美元[31][32] Dojo项目历史回顾 - 2019年首次披露Dojo为训练FSD神经网络的超级计算机,承诺车辆硬件支持未来软件升级[8][9] - 2021年发布D1芯片和3000块芯片组成的AI集群,计划2023年完成7个Exapod集群建设[13][16] - 2023年投入超10亿美元扩大Dojo规模,但马斯克称其为"不太可能的赌注",同时依赖Nvidia补充算力[17][20][21] 技术迭代与算力发展 - 下一代D2训练模块采用单晶片设计,取代多芯片连接方案[22] - 2024年预测算力达100 exaflops,实际部署Cortex集群后训练能力从4万提升至9万H100 GPU等效[19][27] - 当前车辆硬件或无法支持下一代AI模型参数5倍增长,需升级推理计算机[25] 市场竞争与人才流动 - 2025年面临核心人才流失,包括Optimus工程主管、软件副总裁等高管离职[3] - 新创公司DensityAI由前Dojo负责人及特斯拉员工组建,专注AI数据中心芯片研发[2] - 电动汽车销量下滑背景下,投资者关注自动驾驶技术突破以维持竞争力[3][7]
特斯拉,超详细解读Dojo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08 09:16
特斯拉Dojo处理器技术 - 特斯拉开发了Stress工具,可在不使核心离线的情况下检测Dojo处理器和集群中的静默数据损坏(SDC)核心,防止数周训练成果被毁[1] - Dojo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两款晶圆级处理器之一,单个晶圆级处理器包含8,850个核心,采用台积电InFO_SoW技术封装[1][5] - 每个训练块包含25个D1芯片,每个D1芯片有354个64位RISC-V内核,支持4 TB/s片外带宽,整个训练块提供10 TB/s定向带宽[5] 静默数据损坏挑战与解决方案 - Dojo处理器电流消耗达18,000安培,功耗15,000瓦,加剧了SDC风险,单个错误可能导致数周AI训练失败[3] - 初始采用差分模糊测试技术,后改进为每个核心分配0.5 MB随机指令有效载荷,内部交换数据测试4.4 GB指令,效率显著提升[7] - 通过XOR运算将寄存器值集成到SRAM区域,缺陷核心识别率提高10倍,且不影响性能[7] 多层级故障检测能力 - Stress工具可在训练块(12个模块组成)、机柜和集群级别运行,从数百万核心中识别故障核心[9] - 大多数缺陷在1-100 GB指令执行后被发现(耗时几秒至几分钟),难检测缺陷需1,000 GB以上指令(耗时数小时)[9] - 工具轻量级运行,仅禁用故障核心,D1芯片可容忍少数核心禁用而不影响功能[9] 技术延伸与行业影响 - Stress工具发现并修复了设计级缺陷和低级软件问题,缺陷率与Google/Meta相当[11] - 计划将方法扩展至硅片投产前测试阶段,并研究硬件老化导致的性能下降[13] - 台积电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公司采用其SoIC-SoW晶圆级设计技术[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