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执行器
搜索文档
震裕科技拟21.1亿元投建人形机器人精密模组及零部件项目等
智通财经· 2025-10-28 01:16
投资计划 - 公司计划于2025年-2030年期间在宁海县投资建设精密部件制造装备及工艺装备和精密结构件、人形机器人精密模组及零部件项目,投资总额为人民币21.1亿元,分三期实施 [1] - 一期投资协议计划于近期和《战略合作协议》同步签署 [1] 现有业务与产品 - 公司在机器人赛道已形成三大系列产品为主的产品机构: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线性执行器以及灵巧手精密零部件 [1] - 公司已取得机器人相关产品的国内外客户小批量订单 [1] 财务影响与业务现状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营收约66亿元 [1] - 目前公司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占比极小 [1] - 项目建成后短期内公司收入结构预计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1]
震裕科技(300953.SZ)拟21.1亿元投建人形机器人精密模组及零部件项目等
智通财经网· 2025-10-28 01:08
投资计划 - 公司计划于2025年至2030年期间在宁海县投资建设精密部件制造装备及工艺装备和精密结构件、人形机器人精密模组及零部件项目 [1] - 项目投资总额为人民币21.1亿元,分三期实施 [1] - 一期投资协议计划于近期和《战略合作协议》同步签署 [1] 现有机器人业务 - 公司在机器人赛道已形成三大系列产品: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线性执行器以及灵巧手精密零部件 [1] - 公司已取得机器人相关产品的国内外客户小批量订单 [1] 财务与业务影响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营收约66亿元 [1] - 目前公司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占比极小 [1] - 项目建设需要一定周期,下游需求存在不确定性 [1] - 项目建成后短期内公司收入结构预计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1]
震裕科技计划在浙江宁海投建人形机器人精密模组等项目,江苏太仓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已终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7 22:19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注销全资子公司太仓范斯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及江苏范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终止在江苏太仓投资建设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项目 [1] - 终止太仓项目的实质是将驱动铁芯产能整体搬迁至苏州高新区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铁芯生产基地,旨在整合资源、提升运营效率 [5] - 江苏范斯特自设立以来未开展实质性业务,其主要资产为太仓范斯特100%股权,在太仓范斯特注销后,公司决定注销该子公司以优化资源配置 [5] 新投资计划 - 公司与宁海县投资促进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于2025年至2030年期间在宁海县投建精密部件制造装备及工艺装备和精密结构件、人形机器人精密模组及零部件项目,投资总额为21.1亿元,分三期实施 [1] - 一期项目为“年产100万套精密部件用制造装备及精密结构件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初步选址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占地约51.3亩 [2] - 二期项目为“年产100万套精密部件用工艺装备及精密结构件项目”,初步选址宁海县西店镇,占地约61.8亩 [2] - 三期项目为“年产100万套人形机器人精密模组及零部件制造”项目,初步选址西店镇新城,占地约100亩 [2] - 一期投资协议计划于近期签署,二期与三期项目正式投资协议初步计划于2026年签署 [2] 投资动因与业务现状 - 投资动因之一是应对现有业务饱和,公司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快速增长,现有配套制造装备、工艺装备及精密结构件的生产配套能力已趋于饱和,现有产能预计无法满足市场持续增长的需求 [2] - 投资动因之二是布局人形机器人新兴领域,公司目前在机器人赛道已形成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线性执行器以及灵巧手精密零部件三大系列产品,并已取得国内外客户小批量订单 [3] - 公司目前在人形机器人新产品研发及小批量交付上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为保证核心竞争力,急需在新兴领域储备及分批建设相关产能 [3]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主营业务营收约66亿元,目前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占比极小 [4] 项目审议与财务状况 - 人形机器人投资相关议案已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但尚需提交股东会审议批准 [1] - 公司将于11月12日召开2025年度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审议包括上述议案在内的多项议案 [1] - 本次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公司目前财务状况良好,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77亿元 [4]
震裕科技(300953.SZ):拟投资建设人形机器人精密模组及零部件项目等
格隆汇APP· 2025-10-27 21:58
投资计划概述 - 公司计划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于宁海县投资建设多个项目,总投资额为人民币21.1亿元 [1] - 投资项目分为三期,涵盖精密部件制造装备、工艺装备、精密结构件及人形机器人精密模组 [1] - 一期投资协议计划近期与《战略合作协议》同步签署 [1] 具体项目产能与选址 - 一期项目为“年产100万套精密部件用制造装备及精密结构件项目”,选址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占地约51.3亩 [1] - 二期项目为“年产100万套精密部件用工艺装备及精密结构件项目”,选址宁海县西店镇,占地约61.8亩 [1] - 三期项目为“年产100万套人形机器人精密模组及零部件制造项目”,选址西店镇新城,占地约100亩 [1] 战略发展目标 - 公司旨在把握市场增长机遇,扩大现有业务产能并建设新兴领域业务产能 [1] - 战略聚焦于抓住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业务领域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2] - 目标是实现模具、精密结构件业务、制造装备和工艺装备与机器人精密零部件业务的协同发展 [2] 机器人业务现状 - 公司在机器人赛道已形成三大系列产品: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线性执行器以及灵巧手精密零部件 [2] - 相关产品已取得国内外客户小批量订单,但当前业务收入占比极小 [2] - 公司目前在人形机器人新产品研发及小批量交付上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 [2] 产能建设紧迫性 - 为保证核心竞争力,公司急需在新兴领域储备及分批建设相关产能 [2] - 产能建设是为公司保持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2]
300953,布局人形机器人
中国基金报· 2025-10-27 20:28
投资计划 - 公司计划于2025年至2030年期间在宁海县投资建设人形机器人精密模组及零部件等项目 投资总额为人民币21.1亿元 [1] - 一期投资协议计划于近期和《战略合作协议》同步签署 [1] - 本次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公司财务状况良好 [2] 机器人业务现状 - 公司在机器人赛道已形成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线性执行器、灵巧手精密零部件三大系列产品 [2] - 上述产品已取得国内外客户小批量订单 但相关业务收入占比极小 [2] - 公司认为在人形机器人新产品研发和小批量交付上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 [2] 财务状况 - 2025年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93亿元 同比增长31.47% [1] - 2025年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12亿元 同比增长138.93% [1] 业务调整 - 公司同意注销全资子公司太仓范斯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及江苏范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拟终止在江苏太仓投资建设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项目 [4] - 公司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铁芯业务营业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产能利用率已接近饱和 [4] - 公司于2024年下半年在苏州高新区投资扩建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铁芯生产基地 计划将其建设成国内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生产基地 [4] - 该扩建项目将于近期完工 公司计划将太仓范斯特驱动电机铁芯产能整体搬迁至苏州高新区新生产基地 [4]
300953,布局人形机器人
中国基金报· 2025-10-27 20:24
人形机器人项目投资 - 公司计划于2025年至2030年间投资21.1亿元人民币建设人形机器人精密模组及零部件项目 [2] - 项目一期投资协议计划近期签署 投资总额为预估数 实际执行可能存在差距 [2][4] - 公司目前在机器人领域已形成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线性执行器、灵巧手精密零部件三大系列产品 并取得国内外客户小批量订单 [4] - 公司认为自身在人形机器人新产品研发和小批量交付上具备一定先发优势 为保持竞争力需储备和建设相关产能 [4] - 项目投资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 预计不会对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4] - 项目建设存在周期 下游需求有不确定性 机器人业务当前收入占比极小 短期内公司收入结构预计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4] - 项目建成初期可能存在产能利用率不足影响盈利的情况 但随产能利用率提升将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积极影响 [4] 公司近期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93亿元 同比增长31.47% [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12亿元 同比增长138.93% [2] 新能源汽车业务调整 - 公司决定注销全资子公司太仓范斯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及江苏范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终止在江苏太仓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项目 [6] - 终止原因为公司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铁芯业务营收和盈利能力提升 产能利用率已接近饱和 [6] - 公司已于2024年下半年在苏州高新区投资扩建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铁芯生产基地 计划建成国内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生产基地 [6] - 太仓范斯特的驱动电机铁芯产能将整体搬迁至苏州新基地 因此决定注销该子公司 [6] - 江苏范斯特自设立以来未开展实质性业务 其主要资产为太仓范斯特股权 故一并注销 [6] - 此次注销子公司有利于公司整合资源、减少管理层级、提升运营效率 [7]
豪掷21亿元 震裕科技押注人形机器人精密部件|速读公告
新浪财经· 2025-10-27 19:56
投资计划 - 公司计划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投资建设精密部件制造装备及工艺装备、精密结构件、人形机器人精密模组及零部件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1.1亿元 [1] - 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项目为“年产100万套精密部件用制造装备及精密结构件项目”,占地约51.3亩,总投资约7.5亿元 [1] - 二期项目为“年产100万套精密部件用工艺装备及精密结构件项目”,占地约61.8亩,三期项目为“年产100万套人形机器人精密模组及零部件制造”项目,占地约100亩 [2] 公司财务状况与资金来源 - 本次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2] - 公司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65.93亿元,净利润为4.12亿元,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4亿元,截至三季度末总资产120.35亿元 [2] 业务进展与市场地位 - 公司目前在人形机器人新产品研发及小批量交付上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 [2] - 公司在机器人赛道已形成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线性执行器以及灵巧手精密零部件三大系列产品,并已取得国内外客户小批量订单,但相关业务收入占比极小 [2] - 线性执行器模组及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已直接对接海外大客户,国内主要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基本实现批量供货、送样、技术交流等全覆盖,相关产品已得到国内外多个知名头部客户验证 [3]
北交所策略并购专题报告第九期:“精密传动+智能驱动”,鼎智科技收购赛仑特51%股权
开源证券· 2025-10-19 23:18
政策汇总及北交所并购新动态 - 自2024年起并购重组市场迎来积极信号,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等政策密集出台,确立以产业整合为核心的并购逻辑,推动审核机制向“小额快速”和“提高包容度”方向发展 [10] - 地方层面政策引导作用明显,多个省市加大对企业并购重组支持力度,地方国资成立并购基金步伐加快,并购重组成为提升资产证券化率的重要手段 [10] - 监管包容度提升使支付方式、融资渠道和定价机制更灵活,交易设计创新层出不穷,“首单”“首创”案例不断涌现,同时跨境并购政策鼓励上市公司拓展国际市场 [10] - 沪深市场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案例涌现,产业并购成为主流趋势,上市公司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战略合作与并购重组以强化产业协同效应 [11] - 北交所定位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企业,截至2025年10月19日共发生37家次重要投资并购事件 [1][20] - 北交所对外并购特点包括以强链补链为主要目标、现金并购为主要形式,并购趋势方向应重点关注同一集团内优质资源整合、新质生产力行业外延并购及“强链补链”扩张版图式并购 [18] 鼎智科技收购赛仑特案例详情 - 2025年9月13日鼎智科技拟现金10,082.19万元收购赛仑特51%股权,收购金额占鼎智科技2024年末资产总额和净资产比例分别为13.65%和15.11%,标的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占鼎智科技同期营业收入比例为30.29% [2][23][24] - 赛仑特深耕小模数齿轮行业及微型精密行星减速箱,专注替代同规格进口产品,产品应用于医疗器械、智能机器人、汽车零部件等领域,2024年营收6,775.39万元,净利润1,332.96万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400.73万元,净利润220.90万元 [3][30] - 鼎智科技专注于精密运动和智能控制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包括线性执行器、音圈电机等,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65%,毛利率为52.22%,研发费用率为9.81%,货币资金及短期投资合计3.46亿元 [3][44][46][52] - 收购后双方将形成“精密传动+智能驱动”全栈能力,通过“齿轮箱+电机+驱动”一体化设计实现系统集成,赛仑特产品与鼎智科技电机具备较强产业协同性,可满足客户对微特电机变速、控制精度等特殊要求 [2][23][55] - 业绩承诺方面,赛仑特2025-2028年目标扣非归母净利润孰低值分别不低于1,350万元、1,500万元、2,000万元及2,450万元,业绩承诺期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950万元 [2][29] 重要公告更新 - 铁大科技与相关方协商一致拟签署《远期股份认购协议的终止协议》,国子软件收购的规格智能于2025年10月9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4][58] - 鼎智科技法国控股子公司注册完成,股权结构为鼎智科技持股65%、MECAMOTEC持股20%、NETIVTECH LTD持股15%,经营范围包括机械及电气元件制造商的商业代理等 [58][59] - 新芝生物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原一致行动人协议有效期届满后由周芳、肖长锦、肖艺签署新协议,合计控制公司40,614,159股股份,占总股本比例44.3793% [58][59]
50亿订单为假,特斯拉Optimus量产在即为真量产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10-17 00:08
特斯拉Optimus市场动态 - 10月份机器人板块出现异常波动,特斯拉Optimus成为绝对主角,T链公司经历"过山车"式行情[2] - 10月15日出现关于三花智控的"假"利好小作文,称其获得特斯拉价值6.85亿美元(约50亿元)的Optimus线性执行器采购订单[2] - 该利好小作文实际为9月份旧闻的"出口转内销",最终被三花智控官方公告否认[3][5] - 不同于此前The Information发布的利空小作文,本次利好小作文仅来自X平台用户,缺乏公信力[7] 市场反应与影响 - 10月15日午后三花智控涨停,带动整个机器人板块和大盘上行,T链公司普遍上涨,出现多个涨停股[9] - 此次上涨间接证实T链新剑CD拿到了特斯拉灵巧手总成订单,量级在1000台或以上,且为包含丝杠、传感器、电机的总成订单[10] - 板块上涨证明三花智控的T链核心地位,以及其获得特斯拉大额采购订单的能力[10] 特斯拉Optimus产业链 - 已梳理近70家特斯拉Optimus产业链上市公司,包括T1、T2、准T链及潜在T链公司[9] - 核心执行器与关节总成供应商包括:拓普集团(线性执行器总成主力供应商)、三花智控(旋转关节总成核心供应商)[9] - 其他重要总成供应商包括:新泉股份(新增机器人关节总成)、均胜电子(已批量交付机器人后脑勺、颈部等多部件)[9] - 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包括:绿的谐波(微型谐波减速器供应商)、双环传动(RK2潜在核心供应商)[9] 四季度行业催化因素 - 特斯拉Optimus四季度催化事件密集:审厂、Optimus Gen3终稿、10月业绩交流会、11月股东大会等[10] - 审厂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多家近期审厂标的传来利好信息[11] - 其他企业也有重要进展:小米人形机器人利好消息发酵、小鹏人形机器人将发新品、优必选获大额订单[11] - 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本季度均有重大利好消息,已梳理30+家宇树链和40+家智元链公司[11] 智元机器人产业链布局 - 均普智能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宁波普智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涉及代工、代销和二次开发[12] - 均胜电子与智元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突破机器人"大脑"和"小脑"等软硬件核心技术[12] - 富临精工为智元提供电关节模组,并与多家公司合资实施人形机器人项目[12] - 蓝思科技已为智元交付数百台人形机器人整机,并提供关节模组、DCU控制器等核心组件[12]
马斯克向三花抛出6.85亿美元订单,中国成Optimus重要供应商
36氪· 2025-10-15 18:32
特斯拉Optimus商业化进程 - 特斯拉向供应商三花智控抛出6.85亿美元执行器订单,推动产业链相关公司股价上涨 [1] - 特斯拉已启动小批量测试装配,并明确2026年交付目标 [2] - 第二代Optimus关节灵活度提升40%,能耗降低25%,技术成熟度支撑商业化应用 [4] 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 若Optimus单价控制在2万美元以内,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百万台,对应千亿美元级营收 [4] - 到203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1000万台,人形机器人占比有望突破15% [5] - 若人形机器人家庭渗透率达10%,全球市场规模将超5万亿美元 [12] 核心产业链与关键部件 - Optimus全身需搭载28-40个关节模组,涉及线性执行器、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部件 [6] - 中国供应商在特斯拉机器人供应链中份额占比达70% [6] - 三花智控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相关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20%,毛利率维持在35%以上 [6] 供应链企业动态与产能 - 谐波减速器企业绿的谐波新建苏州工厂2026年投产,年产能将达50万台 [6] - 立讯精密提供的柔性装配线可实现30分钟内快速切换机器人型号生产 [11] - 埃夫特的视觉引导装配系统将装配精度提升至0.01毫米级别 [11] 技术架构与AI系统 - Optimus的AI系统需处理环境感知、运动控制和决策规划三大任务 [10] - 特斯拉采用自研D1芯片搭配英伟达Orin芯片作为计算平台,中国寒武纪MLU370-X8芯片功耗低15% [10] - Optimus采用与Autopilot同源神经网络架构,实现技术迁移与开发效率提升 [10] 商业化应用阶段规划 - 第一阶段(2026-2028年):主要应用于工业场景,执行重复性体力劳动 [12] - 第二阶段(2029-2031年):进入专业服务领域,如医疗护理、教育辅助 [12] - 第三阶段(2032年后):全面进入家庭场景,成为通用机器人 [13] 产业发展驱动因素 - 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制造业用工成本上升,机器人成为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重要方案 [5][7] - 特斯拉开发模块化装配系统,由协作机器人完成组装,未来生产成本有望呈指数级下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