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ltra

搜索文档
媒体视角 | 七大看点!沪市半年报“交卷”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9-03 11:08
核心业绩表现 - 沪市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68万亿元同比微降1.3% 净利润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1% 扣非净利润2.29万亿元同比增长0.7% [2]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6.1%和0.1% 显示季度间上升势头 [4] 行业结构性增长 - 制造业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9%和7.1% 占非银金融后整体比重达78%和50% [4] - 电子和通信等新兴产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5%和6.5% 近五年营收占制造业比重从39%提升至49% [4] - 集成电路行业营收2466.75亿元同比增长14% 净利润189.43亿元大幅增长57% [6] - 生物医药行业营收2511.09亿元同比增长1% 净利润318.62亿元增长14% 创新药企完成17款新药上市和20单出海交易 [6] - 消费行业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和2% 其中汽车行业营收增6% 家电行业净利润增10% [7] - 钢铁和机械设备行业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35%和21% [9] 创新与研发投入 - 沪市实体企业研发投入4326亿元同比增长1% 科创板研发投入841亿元增长6% 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达13% [4] - 半导体设备企业订单充足 9家芯片设计企业盈利同比翻倍 AI算力企业实现经营质量提升 [6] - 企业推进数字化改造 如煤机灯塔工厂生产效率提升200% 制品周转天数下降72.4% [9] 分红与现金流 - 408家公司宣告中期分红 现金分红总额55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5% 14家公司分红超百亿元 [4] - 实体企业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11万亿元同比增长32% 净利润现金含量达103%同比提升26.2个百分点 [4] 出口与国际化 - 830余家制造业公司实现海外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5% 民营企业贡献近七成海外收入 [11] - 盾构机龙头海外合同金额突破18亿元 客车出口数量同比增长52.4% 三元正极材料出口占全国总出口量57% [11] ETF市场发展 - 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占境内七成 5只产品规模超千亿元 股票ETF规模约2.6万亿元 [13] - 上半年新上市ETF96只募集788亿元 已超2024年全年 科创综指ETF规模近200亿元 [14] - 科创板推出7条新指数 指数总数达32条 ETF总规模2876亿元 科创50产品规模近2000亿元较年初增8% [14] 政策效应与并购活跃度 - 上半年新增资产重组378家次同比增长23% 重大资产重组55家次激增224% 交易金额超1600亿元 [16] - 科创板新增产业并购超130单 交易金额超400亿元 44单涉及重大资产重组 [16] - 科创板"1+6"政策新增受理15家IPO申请 32家科创成长层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7.79% [16]
影石创新半年报:研发费用翻倍!一份成长型企业的财报范本
梧桐树下V· 2025-09-01 17: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71亿元 同比增长51.17% 延续高速增长趋势 [1] - 归母净利润5.20亿元 同比微增0.25% 盈利增速阶段性放缓 [1] - 研发费用达5.62亿元 同比增幅100.35% 占2024年全年扣非净利润比例达59.41% [1][2][5]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41亿元 毛利率连续三年维持50%以上 [3] 增长轨迹与行业地位 - 2017年至2024年营收从1.59亿元增长至55.74亿元 7年规模增长超35倍 [2] - 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分化背景下仍保持50%以上增速 显著跑赢行业平均水平 [2] - 消费级产品实现营收31.59亿元 占总营收86.06% 旗舰产品X5登顶多国电商平台销量榜首 [7] 技术研发与专利布局 - 累计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998项 其中发明专利222项 [7] - 自主研发全景图像拼接、防抖、AI影像处理、计算摄影等核心技术 [6] - 软件+硬件协同技术架构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专属插件实现快速剪辑与色彩强化 [6] 产品战略与市场拓展 - 消费级产品采用"用户共创"模式 首创隐形自拍杆等功能契合市场需求 [9] - 专业级设备在企业级场景快速渗透 AI视频会议一体机获ISE 2025最佳展示奖 [8] - VR相机与激光雷达协同形成测绘方案 应用于电力巡检、建筑测绘等工业场景 [8] 无人机新业务布局 - 联合孵化无人机品牌"影翎Antigravity" 内置8K全景摄像头支持实时数据传输 [10][11] - 采用体感遥控器简化操作 瞄准传统无人机未满足的需求场景 [12] - 全球航拍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71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122亿美元 复合增速8% [12] - 计划2026年实现量产 打造继全景相机、运动相机后的第三增长引擎 [12] 行业发展趋势 - 全景相机因捕捉视角全面适配移动终端 在户外运动、远程医疗等领域渗透率提升 [6] - 智能影像设备竞争力从硬件转向"硬件+软件"协同 软件技术成厂商必争之地 [6] - 行业巨头大疆入局全景相机领域 有望共同做大市场蛋糕 [11]
沪市公司“期中考”发挥稳定 “消费+科技”重塑增长动能
上海证券报· 2025-09-01 08:36
在"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下,汽车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广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城汽 车等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近30%,赛力斯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1%,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 17万辆。家电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0%,海信视像引领行业大屏化趋势,在全渠道百英寸及以上市场 中,零售量与零售额占有率分别达41.65%和48.66%,蝉联全国第一。 8月31日,上交所发布沪市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综述。截至8月31日,逾2280家沪市公司完成半年报披 露,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68万亿元,同比微降1.3%;实现净利润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扣 非后净利润2.29万亿元,同比增长0.7%。 总体来看,随着增量政策效应加力释放,消费筑基、科技引领的增长动能日渐清晰。沪市上市公司高质 量发展正在起承转合间,呈现更加均衡和更可持续的新格局。 科技、消费助推业绩增长 二季度重拾升势 今年上半年,沪市公司整体业绩逐步改善,营收同比微降,但净利润同比有所上升。从第二季度经营数 据来看,沪市公司边际修复态势明显,季度间保持上升势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 6.1%、0.1%。 分行业看,制 ...
沪市公司“期中考”稳定发挥 “消费+科技”重塑增长动能
上海证券报· 2025-08-31 21:05
整体业绩表现 - 截至8月31日逾2280家沪市公司完成半年报披露 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68万亿元同比微降1.3% 实现净利润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1% 扣非净利润2.29万亿元同比增长0.7%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6.1%和0.1% 呈现边际修复态势 [2] - 408家沪市公司宣告中期分红 现金分红总额达555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2%和5% 14家公司分红金额超百亿元 [4] 行业表现分析 - 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9%和7.1% 增长值占剔除非银金融后整体比重分别为78%和50% [2] - 电子、通信、医药生物、轨交设备等新兴产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5%和6.5% 近五年新兴产业营收占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比重从39%增长至49% 利润占比从33%增长至50% [2] - 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等消费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和2% [2] - 汽车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 广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近30% 赛力斯净利润同比增长81% 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17万辆 [3] - 家电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0% 海信视像在全渠道百吋及以上市场中零售量与零售额占有率分别达41.65%和48.66% [3] - 集成电路公司达138家 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2466.75亿元同比增长14% 净利润合计189.43亿元同比增长57% [4] - 生物医药企业合计营收2511.09亿元同比增长1% 净利润318.62亿元同比增长14% [4]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实体企业研发投入合计4326亿元同比增长1% 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总额841亿元同比增长6% 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13% [5] - 中芯国际、华虹公司等头部晶圆制造企业保持满产运行 瑞芯微、泰凌微等9家芯片设计企业盈利同比翻倍 [5] - 寒武纪成功实现三季度连续盈利 海光信息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 [6] - 创新药企业上半年共推进17款1类新药国内获批上市 完成20单出海BD交易 潜在交易总金额超264亿美元 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上半年收入突破百亿元 [6] - 宝钢股份汽车板、硅钢等高端产品占比超60% 纽威股份在核能、海洋工程等高端领域实现多项里程碑 业绩增长30% [6] - 华友钴业三元正极材料出口量占中国三元正极总出口量的57% 爱旭股份在瑞士、捷克、英国等市场取得市占率领先地位 [6] 消费领域表现 - 东鹏饮料电解质饮料收入同比增长214% 茶饮料和咖啡等新品类快速增长 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36%和37% [3] - 影石创新营业收入增长51% 上海电影上半年累计实现院线票房22.12亿元同比增长26% 市场份额提升至7.57% [3] 并购重组动态 - 上半年沪市新增资产重组单数达378家次同比增长23% 其中重大资产重组新增55家次同比增长224% 合计交易金额超1600亿元 [7] - 国泰君安吸并海通证券交易完成 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通过注册 恒力重工注入松发股份完成交割 [7] - 中国神华收购控股股东旗下煤炭电力资产 瀚蓝环境私有化港股公司粤丰环保已交割 至正股份跨境换股收购AAMI过会 内蒙华电收购股东风电资产 [7] -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新增产业并购超130单 已披露交易金额超400亿元 44单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或发行证券 [8] - 芯联集成发行股份购买芯联越州交易注册生效并完成标的过户 [8] - 科创板"1+6"政策新增受理15家企业IPO申请 其中4家系未盈利企业 1家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获得受理 2家前期已申报企业获得注册生效 [8]
七大看点!沪市半年报“交卷”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渐成新引擎
证券时报· 2025-08-31 20:44
整体业绩表现 - 沪市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68万亿元同比微降1.3% 净利润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1% 扣非净利润2.29万亿元同比增长0.7%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6.1%和0.1% 显示季度间上升势头 [2] 制造业与新兴产业 - 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9%和7.1% 占整体比重分别为78%和50% [2] - 电子和通信等新兴产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5%和6.5% [2] - 近五年新兴产业营收占制造业比重从39%增长至49% 利润占比从33%增长至50% [2] 集成电路与生物医药 - 138家集成电路公司营收合计2466.75亿元同比增长14% 净利润189.43亿元同比增长57% [3] - 9家芯片设计企业盈利同比翻倍 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保持满产运行 [3] - 生物医药企业营收2511.09亿元同比增长1% 净利润318.62亿元同比增长14% 创新药企业推进17款新药上市并完成20单出海交易 [3] 消费行业 - 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行业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和2% [4] - 汽车行业营收同比增长6% 家电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0% 海尔智家净利润同比增长16% [4] - 旅游景区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8% 祥源文旅净利润同比增长54% [4] 传统产业升级 - 钢铁和机械设备行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35%和21% [6] - 中创智领生产效率提升200% 制品周转天数下降72.4% [6] - 宇通客车业绩同比增长16% 君正集团业绩同比增长27% [6] 外贸出口 - 830余家制造业公司海外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5% [7] - 民营企业海外收入规模突破7400亿元同比增长6% 贡献近七成海外收入 [7] - 铁建重工上半年合同金额突破18亿元 金龙汽车出口客车数量同比增长52.4% [7] 研发与分红 - 沪市实体企业研发投入4326亿元同比增长1% 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841亿元同比增长6% 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13% [2] - 408家公司宣告中期分红 现金分红总额5552亿元同比增长5% 14家公司分红金额超百亿元 [2] ETF市场 - 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 股票ETF规模约2.6万亿元 债券ETF规模约4500亿元 [8] - 今年以来资金净流入超3500亿元 新上市ETF共96只募集规模788亿元 [8] - 科创板已上市ETF共93只总规模2876亿元 科创50指数产品规模近2000亿元较年初增长8% [8] 政策与并购 - 上半年新增资产重组378家次同比增长23% 重大资产重组55家次同比增长224% 交易金额超1600亿元 [9] - 科创板新增产业并购超130单 披露交易金额超400亿元 [9] - 科创板"1+6"政策新增受理15家IPO申请 其中4家未盈利企业 [9]
七大看点!沪市半年报“交卷”
证券时报· 2025-08-31 20:29
整体业绩表现 - 沪市公司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68万亿元 同比微降1.3% 净利润2.39万亿元 同比增长1.1% 扣非后净利润2.29万亿元 同比增长0.7%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6.1%和0.1% 保持上升势头 [1] 制造业与新兴产业 - 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9%和7.1% 占剔除非银金融后整体比重分别为78%和50% [1] - 电子和通信等新兴产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5%和6.5% [1] - 近五年新兴产业营收占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比重从39%增长至49% 利润占比从33%增长至50% [1] 分红与研发投入 - 408家沪市公司宣告中期分红 现金分红总额达555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2%和5% 其中14家公司分红金额超百亿元 [2] - 沪市实体企业研发投入合计4326亿元 同比增长1% [2] - 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总额841亿元 同比增长6% 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13% [2] - 实体企业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11万亿元 同比增长32% 净利润现金含量达103% 同比提升26.2个百分点 [2] 集成电路产业 - 138家集成电路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2466.75亿元 净利润合计189.4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4%和57% [3] - 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等头部晶圆制造企业保持满产运行 中微公司等半导体设备企业订单充足 [3] - 瑞芯微和泰凌微等9家芯片设计企业盈利同比翻倍 [3] - 寒武纪成功实现三季度连续盈利拐点 [3] 生物医药产业 - 沪市生物医药企业上半年合计营收2511.09亿元 净利润318.62亿元 同比增长1%和14% [3] - 创新药企业共推进17款1类新药国内获批上市 完成20单出海BD交易 潜在交易总金额超264亿美元 [3] 消费行业 - 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等消费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和2% [4] - 汽车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 家电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0% 海尔智家净利润同比增长16% [4] - 影石创新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51% [4] - 旅游景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8% 祥源文旅净利润同比增长54% [4] 传统产业升级 - 钢铁和机械设备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35%和21% [6] - 中创智领生产效率提升200% 制品周转天数下降72.4% [6] - 九州通数字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 [6] - 宇通客车业绩同比增长16% 君正集团业绩同比增长27% [6] 外贸出口 - 830余家沪市制造业公司合计实现海外收入1.1万亿元 同比增长5% [7] - 民营企业海外收入规模突破7400亿元 同比增长6% 贡献全部海外收入近七成 [7] - 铁建重工上半年合同金额突破18亿元 [7] - 金龙汽车出口客车数量同比增长52.4% [7] - 华友钴业三元正极材料出口量占中国总出口量的57% 超高镍9系产品出货量占比提升至六成以上 [7] ETF市场发展 - 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 境内占比超七成 5只产品规模超千亿元 [8] - 股票ETF规模约2.6万亿元 债券ETF规模约4500亿元 [8] - 今年以来资金净流入超3500亿元 [8] - 上半年新上市ETF共96只 募集规模合计788亿元 [8] - 50只宽基ETF上市 包含16只科创综指ETF 规模合计近200亿元 [8] - 8只上证180ETF上市 规模合计超220亿元 [8] - 科创板已上市ETF共93只 总规模达2876亿元 [8] - 科创50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近2000亿元 较年初增长超8% [8] - 中长期投资者对科创板ETF配置规模超400亿元 [8] 政策与并购 - 上半年沪市新增资产重组单数达378家次 同比增长23% [9] - 重大资产重组新增55家次 同比增长224% 合计交易金额超1600亿元 [9] - 科创板新增产业并购超130单 已披露交易金额超400亿元 [9] - 44单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或发行证券 交易数超过"科创板八条"发布前各年之和的2倍 [9] - 科创板新增受理15家企业IPO申请 其中4家系未盈利企业 [9] - 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企业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7.79% 净利润大幅减亏71.23亿元 [10]
七大看点!沪市半年报“交卷”
证券时报· 2025-08-31 20:26
沪市公司今年上半年成绩单出炉! 8月31日晚,上交所发布消息称,截至8月30日,沪市上市公司完成2025年半年报披露。上半年,沪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68万亿元,同比微降1.3%; 净利润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1%;扣非后净利润2.29万亿元,同比增长0.7%。 可见,随着增量政策效应加力释放,消费筑基、科技引领的增长动能日渐清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正在起承转合间呈现更加均衡和更可持续的新格局。 业绩增长向新向实 沪市生物医药企业今年上半年合计营收2511.09亿元,净利润318.62亿元,同比增长1%、14%。据悉,沪市创新药企业上半年共推进17款1类新药国内获批 上市,完成20单出海BD交易,潜在交易总金额超264亿美元。 消费扩容提质 消费潜能持续释放,沪市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消费行业公司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2%,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沪市汽车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家电行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海尔智家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6%。 沪市公司季度间保持上升势头,今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6.1%、0.1%。 ...
影石创新跌破1300亿市值背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13: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6.7亿元,同比增长51.2% [2] - 归母净利润5.2亿元,同比微增0.3%,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2] - 毛利率51.22%,较2024年全年52.20%下降0.98个百分点 [3][6] - 净利率14.16%,较2024年17.85%下降3.69个百分点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41亿元,同比大幅减少60.22% [7] 费用结构变化 - 销售费用6.28亿元,同比增长75.46%,费用率达17.10% [4][6] - 研发投入5.62亿元,同比增长100%,费用率提升至15.30% [4][6] - 营业成本17.91亿元,同比增长58.38%,增幅超过营收增速 [7] 业务构成分析 - 消费级全景相机收入31.6亿元,同比增长53.8%,占总营收86.1% [6] - 专业级全景相机收入0.11亿元,同比下滑14.5% [6] - 存货规模接近15亿元,同比增长49.96% [7] 战略转型举措 - 推出全景无人机品牌"影翎Antigravity"开启公测,瞄准万亿级无人机市场 [4][19][20] - 规划推出自有无人机品牌和第三方联合孵化品牌双线布局 [20] - 发布GO Ultra新品,售价2598元起,性能提升但重量增加至53克 [8] 市场竞争环境 - 大疆发布8K全景相机Osmo 360直接对标X系列,9月拟推Osmo Nano对标GO系列 [7] - 光子跃迁、光智时空Looki等初创企业获融资使赛道竞争加剧 [7] - 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10.32%,2033年规模超130亿美元 [20] 资本市场表现 - 上市后市值从700亿飙涨至1400亿,动态市盈率达130倍 [2][3] - 宣布无人机计划后连续两天20%涨停,市值一度突破1400亿元 [21] - 8月29日股价大跌8.48%,市值蒸发119亿元至1292亿元 [2] 行业地位与挑战 - 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占率达67.2%,接近行业天花板 [19] - 当前高估值已超出传统相机业务范畴,依赖无人机业务想象空间 [21] - 无人机业务尚未产生实际收入,面临短期业绩压力与中长期不确定性 [6][20]
营收增57.17% 影石创新上市首份成绩单彰显全景相机龙头韧性
中国经营报· 2025-08-30 04:3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6.71亿元,同比增长51.17% [2][4] - 归母净利润5.2亿元,同比微增0.25% [2][4]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8.38%,销售费用同比上涨75.46%,管理费用增长52.32% [4] 研发投入与战略布局 - 研发费用同比翻倍,占营收比例达15.3%,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公司处于高强度投入周期,短期高研发费用率为战略规划结果 [5] - 推出全景相机X5、GO Ultra、Flow2Pro手持云台等新品,并计划推出自有及联合品牌全景无人机 [4][7] 业务拓展与行业定位 - 从地面影像向空中影像拓展,全景无人机成为新增长极 [5][7] - 五年前已规划无人机项目并申请相关专利,定位"全场景空间影像"战略 [7] - 全景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 A1"开启全球公测,重量低于249g并强调全景拍摄功能 [7][8] 核心竞争力 - 软硬件一体化能力为核心优势,AI剪辑技术大幅降低用户后期制作门槛 [8] - 与供应链深度协作(如弘景光电、东莞能率、立讯精密),实现年3-5款新品迭代速度 [9] - 累计全景相机销量突破数百万台,远超行业初期预期的年销量几万台 [6] 市场前景与行业认知 - 智能影像行业天花板取决于产品解决用户痛点的能力及跨圈层渗透能力 [6] - 公司认为市场容量可能扩大,不同企业可开发差异化产品 [6] - 无人机业务有望形成第二增长曲线,拓展能力边界 [7]
21特写|影石创新的“焦虑”:新战场能否撑起1200亿市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9:00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51.2%至36.7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仅微增0.3%至5.2亿元 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1] - 公司通过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00%至5.62亿元)和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5.46%至6.28亿元)寻求突破 但短期利润承压 [2] - 公司战略重心转向无人机领域 以突破全景相机市场天花板 股价因无人机题材稀缺性一度推高至1400亿元市值 [2][6][7] 财务表现 - 营收36.7亿元(同比+51.2%) 归母净利润5.2亿元(同比+0.3%) [1] - 销售费用率17.10%(同比+2.37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占比营收15.30%(同比+3.75个百分点) [2][3] - 毛利率51.2% 低于2023年55.90%及2024年52.21% [3] - 营业成本17.91亿元(同比+58.38%) 存货15亿元(同比+49.96%)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41亿元(同比-60.22%) [4] 业务构成 - 消费级全景相机收入31.6亿元(同比+53.8%) 专业级全景相机收入0.11亿元(同比-14.5%) [3] - 推出新品X5/Ace Pro 2/GO Ultra(售价2598元起) 但产品策略向高性能倾斜 牺牲部分轻量化特性 [6] - 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占率67.2% 面临全球市场规模50.3亿元的天花板压力 [6] 竞争环境 - 大疆发布8K全景相机Osmo 360对标公司X系列 并计划推出运动相机Osmo Nano对标GO系列 [4] - 光子跃迁、光智时空Looki等初创企业获融资 智能影像赛道竞争加剧 [5] 无人机战略布局 - 推出全景无人机品牌"影翎Antigravity"开启公测 规划自有品牌及第三方合作品牌 [7] - 无人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10.32% 2033年市场规模超130亿美元 [7] - 当前无人机业务未产生实际收入 但股价因预期连续两日20%涨停 市值最高突破1400亿元 [7] 市场反应 - 半年报发布次日股价大跌8.48% 总市值跌破1300亿元 [2] - 动态市盈率130倍 市场估值已超出传统相机业务范畴 反映对无人机业务的预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