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ED驱动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杰华特:收购新港海岸!
是说芯语· 2025-09-02 08:00
收购交易概况 - 杰华特联合建达合伙、汇杰合伙以4.18亿元总价收购新港海岸66.25%股权,其中杰华特直接出资1.26亿元受让20%股份,并通过关联基金间接持股实现合计掌控35.37%股权及董事委派权 [1][6] 战略协同价值 - 杰华特作为模拟芯片设计龙头,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具备多品类产品矩阵,但信号链芯片存在短板,尤其缺乏高速接口、时钟芯片等高端领域竞争力 [3] - 新港海岸专注于高速数模混合IC设计,核心产品包括PCIe 5.0/6.0时钟芯片、112G SerDes接口芯片及车规级CAN FD控制器,其技术可填补杰华特战略空白 [4] - 双方技术形成"电源+信号"全套解决方案能力,适用于AI服务器电源模组、车载中央计算单元等场景,具备显著竞争优势 [4][6] 技术优势与市场应用 - 新港海岸112G SerDes IP传输速率较主流56G技术提升一倍,功耗降低30%,超低抖动时钟发生器相位噪声指标达-150dBc/Hz@100kHz,满足GPU高速数据传输时序要求 [7] - 联合开发计划覆盖PC及服务器高速接口产品,切入华为鲲鹏、海光信息等国产服务器芯片供应链,车规级芯片通过AEC-Q100认证,有望进入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7] 市场空间与估值分析 - 新港海岸整体估值约6.31亿元,对应2024年预计营收的市销率约8倍,低于行业平均10-12倍水平 [8] - 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突破600亿美元,相关接口芯片需求增速超50%,中国大陆先进封装领域资本开支2025年预计增长50%以上 [8]
一周A股IPO观察:排队299家,节卡股份上会临停
搜狐财经· 2025-08-11 18:49
IPO排队企业情况 - 截至8月10日,IPO排队企业总数299家,其中沪主板29家、科创板36家、深主板26家、创业板29家、北交所179家 [1] - 各板块审核进度:沪主板问询阶段22家、通过1家;科创板问询31家、中止1家、提交注册3家;深主板问询16家、通过5家、提交注册2家;创业板问询26家、通过3家;北交所问询143家、通过5家、中止24家、提交注册7家 [2] 新增上市企业情况 - 8月4日至8月10日新增3家上市公司:汉桑科技(创业板)、天富龙(沪主板)、酉立智能(北交所) [3] - 汉桑科技首日收盘价82.89元,涨幅186.72%,成交额20.48亿元,换手率81.70%,主营高端音频产品研发制造 [4] - 天富龙首日收盘价56.80元,涨幅140.68%,成交额19.71亿元,换手率81.54%,主营纤维材料研发生产 [4][5] - 酉立智能首日收盘价83.22元,涨幅246.89%,成交额7.32亿元,换手率77.21%,专注光伏支架零部件研发 [5] 新增辅导备案企业情况 - 8月4日至8月10日新增8家辅导备案企业,包括集创北方(显示芯片)、幺麻子食品(调味品)、昌德新材(资源综合利用)、济人药业(中药)等 [6] - 辅导机构分布:中信建投(2家)、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国金证券、东莞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各1家 [7] - 细分领域覆盖集成电路设计(集创北方)、调味食品(幺麻子)、中药研发(济人药业)、光电设备(元立光电)等 [7][8][9] 证监会上会情况 - 3家企业过会:中诚智信(工程咨询)、丰倍生物(废弃油脂综合利用)、南特金属(精密机械零部件) [9][10][11][15] - 1家企业取消上会:节卡机器人(协作机器人) [9][13] - 过会企业技术亮点包括BIM服务(中诚智信)、生物柴油产业链(丰倍生物)、空调压缩机零部件(南特金属) [10][11][15] 证监会同意注册情况 - 2家企业获注册批文:必贝特医药(肿瘤创新药)、大明电子(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16][17][18] - 必贝特专注First-in-Class药物研发,大明电子覆盖全系列汽车车身电子电器产品 [17][18] 交易所终止审核情况 - 温多利遮阳材料终止IPO,主营功能性遮阳材料,产品应用于建筑遮阳领域 [20][21]
显示芯片龙头集创北方开启辅导,拟闯科创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19:29
IPO计划与进展 - 公司已报送科创板上市辅导备案 辅导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1] - 拟申请科创板IPO 有望在年内完成辅导并提交注册申请[2] - 曾于2022年6月申报科创板IPO并于2023年3月主动撤回[6] 公司业务与产品 - 采用Fabless模式生产全品类显示芯片 产品覆盖显示驱动芯片 OLED显示驱动芯片 电源管理芯片 LED驱动芯片[1] - 推出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 车规级显示芯片 SoC芯片等集成化模组产品[1] - 自主设计生产的车载Mini LED直显驱动芯片及车载TDDI显示驱动芯片已实现量产上车[4] - 在LED控制芯片 车载显示芯片 OLED触控显示一体化芯片和AI画质处理SoC芯片领域广泛涉足[4] 市场地位与客户 - 客户覆盖京东方 TCL华星 惠科 天马等面板制造企业及洲明 利亚德 艾比森等LED显示龙头企业[3] - 产品进入三星 LG VIVO 小米等国际终端品牌供应链[3] - 全球智能手机LCD DDIC市占率18.8%位列第一 大尺寸显示器DDIC中国大陆市占率17.6%位列第一[3] - LED显示驱动芯片全球市占率超45% 2019-2024年连续五年全球第一[3] 技术认证与项目应用 - 荣获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管理体系最高等级ASIL-D证书[4] - 产品应用于北京冬奥会 卡塔尔世界杯 拉斯维加斯MSG Sphere球形巨幕等重大项目和赛事[4] - 大阪世博会多个国家馆及官方场所采用公司显示驱动方案[4] 行业环境与估值 - 2021年E轮融资后估值达320亿元[1] - 显示芯片市场回暖 DDIC价格自底部反弹10%-20%[6] - 面板厂稼动率回升 TV及车载显示需求回暖[6] - 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允许未盈利企业挂牌 芯片研发纳入优先支持范畴[7] - 本土半导体企业迎来上市潮 包括长鑫存储 上海超硅 摩尔线程等企业[7]
必易微(688045):24年业绩实现减亏,多领域开花赋能未来
华安证券· 2025-04-30 17: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必易微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约6.9亿元,同比增长约19.0%;归母净利润约 - 0.2亿元,减亏近190万元;Q4实现营业收入约2.1亿元,同比增长约35.9%,环比增长约22.7%;归母净利润约0.03亿元,同比增长约167.7%,环比增长约132.8%;业绩减亏归因于优化产品结构,多领域市场份额提升 [6] - 受益端侧All数据中心等多应用爆发,公司各项业务高速增长,AC - DC、LED驱动、DC - DC、电机驱动等业务均有显著增长 [7][8]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0万/4000万/7800万元,对比此前预期,2025年利润下调,2026年净利润预期上调,对应PE为269/63/32x [9] 相关目录总结 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690|840|1039|1219| |收入同比(%)|19.0%|22.1%|23.7%|17.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7|9|40|78| |净利润同比(%)|10.0%|153.8%|329.0%|95.8%| |毛利率(%)|25.9%|27.4%|28.4%|29.0%| |ROE(%)|-1.3%|0.7%|2.8%|5.2%| |每股收益(元)|-0.25|0.13|0.57|1.11| |P/E|/|268.89|62.69|32.02| |P/B|1.63|1.82|1.77|1.68| |EV/EBITDA|-31.26|80.55|21.41|11.90|[12]
闻泰科技(600745.SH):Q1净利润暴增82%!业绩点燃市场信心,功率半导体龙头或迎"戴维斯双击"
格隆汇· 2025-04-29 13:2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82.29% [1] - 2024年营业收入735.98亿元,同比增长20.23%,其中半导体业务收入147.15亿元 [2] - 2025年第一季度半导体业务营收37.11亿元,同比增长8.40%,经营性净利润同比增长65.14%,毛利率同比上升超过7个百分点 [2] - 半导体业务全年毛利率达37.47%,实现净利润22.97亿元 [2] 半导体业务亮点 - 半导体业务整体出货量创近三年来季度新高 [2] - 陆续推出多款第三代半导体及模拟芯片产品,包括1200V SiC MOSFET、增强型GaN FET等 [3] - 逻辑IC出货量仅次于德州仪器(TI)排名全球第二 [3] - 模拟和逻辑IC产品线收入同比增长20%,收入占比超过17% [3] - 2025年预计超过200多颗模拟芯片料号实现量产 [5] 战略布局 - 逐步出售产品集成业务,全面聚焦半导体业务 [1] - "功率向模拟、低压向高压"战略推动模拟芯片国产化提速 [3] - 加快模拟芯片料号的车规认证和客户导入,结合2.5万全球客户资源优势 [5] - 投资2亿美元研发下一代宽禁带半导体产品(WBG),并在汉堡工厂建立生产基础设施 [8] 行业机遇 - AI数据中心和服务器需求推动氮化镓器件、高密度电源管理芯片等产品增长 [6] - 成功打入全球顶尖AI服务器和AI PC ODM厂商供应链体系 [6] - 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旺盛,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增速超出市场预期 [6] - 在头部新能源汽车客户及服务器ODM客户中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7] 供应链发展 - 上海临港12英寸车规级晶圆厂2024年完成车规认证,开始实现车规级晶圆量产 [8] - 本土化生产优化成本结构,支持中国汽车芯片本土化制造 [8] - "国内+海外"双供应链布局实现风险可控与市场穿透 [8] 资金回笼与转型 - 已回笼资金近37亿元,用于出清产品集成业务 [9] - 全面转型"纯半导体公司",完成从"消费电子周期股"向"硬核芯片成长股"的价值定位跃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