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TT S80显卡
icon
搜索文档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获批,国产GPU龙头启航资本新征程
新浪财经· 2025-10-31 17:40
2025年10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同意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摩尔线程")首 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同意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这家成立 仅五年的国产GPU领军企业,即将成为"国产GPU第一股",为A股市场注入硬科技动能。 硬核技术筑基,全功能GPU突破"卡脖子" 摩尔线程自2020年成立以来,以"全功能GPU"为核心战略,构建了覆盖芯片架构、AI计算、图形渲染、 科学计算的完整技术体系。其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实现单芯片支持AI加速、物理仿真、超高清编解码 等四大引擎,技术指标直逼国际头部企业。例如,MTT S80显卡单精度浮点算力接近英伟达RTX 3060,基于MTT S5000构建的千卡GPU集群效率超越同代系国外产品。截至2025年6月,公司已拥有453 项境内专利,覆盖处理器架构、驱动软件、算力集群等关键领域,形成技术护城河。 商业化提速,营收三年增十倍 财务数据显示,摩尔线程正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盈利。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0.46亿元跃升至4.3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0%;2025年上半年营收7.02亿元,超前三年总和。毛利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注册获批,新政赋能下科创板将迎「国产GPU第一股」
IPO早知道· 2025-10-30 19:04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科创板IPO注册申请于2025年10月30日获得批准,成为科创板"1+6"新政后高效完成注册的硬科技企业,并有望成为"国产GPU第一股" [2] - 公司成立于2020年,专注于全功能GPU的自主研发与设计,是国内高端AI芯片领域极为稀缺的领军企业 [2] - 公司基于完全自主研发的MUSA统一系统架构,实现了单芯片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和科学计算、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的技术突破 [2] - 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量产的全功能GPU厂商,产品在不同应用场景的适配性、兼容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4] 产品与技术发展 - 自2021年至2024年,公司每年推出一代GPU架构芯片,已推出"苏堤"、"春晓"、"曲院"、"平湖"四代芯片,并于2024年推出智能SoC芯片"长江" [3] - "苏堤"和"春晓"芯片主要用于专业图形加速及桌面图形加速产品,"曲院"和"平湖"主要用于AI智算产品,"长江"主要用于智能SoC产品 [4] - 公司产品在部分性能指标上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例如MTT S80显卡的单精度浮点算力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 [4] - 基于MTT S5000产品构建的千卡GPU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同等规模国外同代系GPU集群计算效率 [4] 财务表现与增长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这一营收规模已超过2022年至2024年营收之和 [4]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0.46亿元、1.24亿元和4.3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200%,三年累计营收约6.08亿元 [4]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70.08%大幅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9.14,体现了产品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的显著提升 [5] 行业前景与机遇 - 根据预测,2029年全球GPU市场规模将达到3.6万亿元,其中中国GPU市场规模将达1.36万亿元,占比将从2024年的30.8%提升至37.8% [5] - 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425.37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1.34万亿元,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5] - GPU是中国AI芯片市场中增长最快的板块之一,行业呈现出高速成长与国产替代的双重机遇 [5]
5年估值百亿,英伟达AMD大佬,抢夺“国产GPU第一股”
36氪· 2025-10-28 18:22
公司投资与市场表现 - 和而泰于2020年参与投资初创公司摩尔线程,但仅参与了早期两轮融资后未再跟投 [1][2] - 该笔投资在5年后显著提振和而泰股价,推动其股价在4天内出现3个涨停板,一年内上涨接近两倍 [3] - 摩尔线程已完成上市辅导,有望成为“国产GPU第一股”,沐曦股份同样完成过会,燧原科技和壁仞科技也在推进IPO,形成国产GPU热潮 [3] 核心团队背景 - 摩尔线程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14年,在其任内英伟达中国市占率从2008年不到50%提升至2020年80% [4][6][7] - 沐曦股份创始人陈维良曾任AMD上海公司高级总监十余年,主导完成15款高性能GPU产品流片与量产 [7] - 摩尔线程核心高管团队均来自英伟达,包括市场生态、GPU架构、销售等关键职位 [12][13][14][15][16][17] - 沐曦股份创始人陈维良创业时带走AMD两位核心高管彭莉和杨建,彭莉是AMD全球首位华人女科学家,杨建是AMD大中华区第一位科学家 [18][19][20] 公司发展历程与资本运作 - 摩尔线程2020年6月成立,12月获天使轮融资,百天内成长为独角兽,Pre-A轮融资额达数十亿元,不到300天推出首款GPU芯片 [8] - 摩尔线程IPO申请受理后88天完成过会,沐曦股份成立2个月即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两年半内经历七次增资八次股权转让 [9][10] - 2025年1-2月摩尔线程发生9笔股权转让,其中海松资本等机构股权转让价格达74元,显示上市前机构抢筹 [23] - IPO前摩尔线程融资估值达298.45亿元股东82家,沐曦股份估值210.71亿元股东124个 [25] - 天使轮股东沛县乾曜投资190万元,上市前持股市值达12.68亿元,投资回报667倍 [26]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沐曦股份产品矩阵覆盖AI训练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包括曦思N系列、曦云C系列和曦彩G系列GPU产品 [28] - 摩尔线程走全功能GPU路线,拥有消费级显卡、企业级专业图形加速卡、服务器智算卡及SoC产品,致力于成为“中国版英伟达” [28] - 摩尔线程已推出四代GPU架构芯片,夸娥千卡智算集群可支撑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MTT S80为首款支持DirectX 12的国产显卡 [28][29][30] - 摩尔线程推出自有MUSA架构,集成AI计算、图形渲染、科学计算、视频编解码四大引擎,并与英伟达CUDA生态兼容 [32] 财务表现与运营指标 - 沐曦股份营收从2022年42.64万元增长至2024年7.43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3.2亿元接近去年一半 [32] - 摩尔线程营收从2022年0.46亿元增长至2024年4.38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208.44%,2025年上半年营收7.02亿元超过去三年总和 [32] - 摩尔线程AI智算产品毛利率达90.7%,公司总毛利率从2023年26%上升至2024年71%,净亏损从2022年18.40亿元收窄至2025年上半年2.71亿元 [32] - 沐曦股份预计2025年1-9月营收同比增长437.36%至464.23%,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摩尔线程预计2027年实现盈利 [35] 市场地位与竞争态势 - 摩尔线程在国内GPU市场份额低于1%,MTT S80显卡对标英伟达2021年产品3060系列,在画面表现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36] - 摩尔线程营收高度依赖AI智算业务,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占比94.85%,凸显产品结构单一问题 [36] - 客户集中度极高,2025年上半年摩尔线程前五大客户贡献营收98.29%,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56.63%,沐曦股份前五大客户占比88% [37] - 2024年摩尔线程研发费用率高达310%,沐曦股份为121%,随着营收增长,研发费用率分别降至79%和68%,但仍处于高投入期 [39] 行业机遇与挑战 - AI产业处于发展早期,GPU芯片供不应求,沐曦股份2025年1-3月产销率达132% [39] - 国产GPU公司采用Fabless模式,未来发展需依赖中国产业链技术突破 [39] - 现阶段公司主要目标是抢占“国产自主可替代”市场机遇,与客户需求及同行赛跑是关键 [39][40]
3000万变3亿!这家传统企业押注88天闪电IPO项目,翻了10倍还不够
搜狐财经· 2025-10-18 00:51
公司核心投资与战略转型 - 2020年底,和而泰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于AI芯片初创公司摩尔线程,至2025年上半年,该投资账面价值已增至3.06亿元人民币,增值10倍 [1][3] - 摩尔线程采用自研MUSA架构,其MTT S80显卡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并成功在A股市场以88天完成IPO过会 [1][5] - 对摩尔线程的投资兼具财务投资与战略布局性质,旨在布局智能设备产业链上游的计算能力“发动机” [5] 关键收购与高毛利业务拓展 - 2018年,和而泰以6.24亿元人民币收购铖昌科技46.37%的控股权,进入微波毫米波射频T/R芯片领域 [6] - 铖昌科技的核心产品相控阵T/R芯片是相控阵雷达的关键部件,技术壁垒高,全球能做的企业屈指可数,毛利率达68% [8] - 作为对比,和而泰原有的家电智能控制器业务毛利率约为15%,竞争激烈 [8][11] 新业务财务贡献与业绩拉动 - 2025年上半年,铖昌科技的芯片业务贡献营收2.01亿元人民币,占和而泰总营收的3.69%,但贡献了13.14%的利润 [9] - 铖昌科技芯片销量2024年达109万颗,同比增长53%,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80% [9] - 在高毛利业务拉动下,和而泰2025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提升至19.13%,净利润达3.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65% [9] 未来战略布局与研发投入 - 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已开发出用于自动驾驶系统的方向盘离手检测控制产品,并布局智能座舱、能量管理、域控制及无人驾驶技术 [13] - 2025年9月,和而泰联合乐聚智能、东方精工成立机器人合资公司,控股60%,瞄准人形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掌握双目识别、机械臂控制等技术 [13] - 公司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0亿美元增长至1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13] - 为支持转型,和而泰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7.05%,达到3.09亿元人民币,研发费用率为5.67% [13] 行业背景与转型动因 - 传统制造业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激烈的困境,家电智能控制器业务毛利率常年维持在15%左右,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 [11] - 公司转型动因在于跳出红海竞争,通过投资和收购布局更高附加值的领域,以改善利润结构和提升资本市场竞争力 [11][12] - 公司战略并非放弃主业,而是通过“提前布局”产业链上下游高价值领域,实现从“卷价格”到“拼技术”的转变 [12][15]
大赚667倍,摩尔线程投资人赢麻了
华尔街见闻· 2025-10-13 18:30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程 - 摩尔线程是一家专注于全功能GPU的芯片设计公司,采用自研架构MUSA,并强调与英伟达CUDA生态的兼容性[7] - 公司科创板IPO申请于9月26日通过上市委会议审议并提交注册,从6月30日获受理到完成过会仅用时88天,远快于行业常见的200天左右[4] - 创始人张建中拥有丰富的GPU行业经验,曾在英伟达任职14年并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于2020年创立摩尔线程[4][7] 技术路线与产品布局 - 公司走“英伟达式”全功能GPU路线,产品覆盖消费类显卡、企业级专业图形加速卡、服务器智算卡和图形加速卡以及SoC产品[8] - 自研架构MUSA是国内少数支持FP4至FP64全精度计算的GPU架构,并通过独创工具实现英伟达CUDA代码的自动转换以降低用户切换成本[7] - MTT S80显卡的单精度浮点算力性能已接近英伟达RTX 3060水平,但整体性能与英伟达仍有差距[8]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为38.1亿元,近三年累计亏损超50亿元[8]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32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7.02亿元,超过2022至2024年营收总和[14] - AI智算产品成为核心收入来源,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达94.85%,其毛利率在2024年高达90.7%,带动公司总毛利率从2023年的26%升至2024年的71%[14] 融资历程与股东回报 - 公司在5年内完成7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百亿元,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深创投、红杉资本等众多国资和风投机构[10] - IPO发行前公司融资估值达298.45亿元,创始人张建中直接和间接控股36.36%,对应股权价值约107亿元[12] - 早期投资方沛县乾曜初始投资190.4762万元,目前持股价值约12.68亿元,投资回报约667倍[12] 市场地位与行业竞争 - 公司AI智算、图形加速及智能SoC产品在2024年于国内相应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均不足1%[16] - 公司被市场与寒武纪对比,寒武纪2024年营收为11.74亿元(约为摩尔线程的2.7倍),但市值已超5000亿元[14][15] - 国产GPU领域竞争加剧,燧原科技、壁仞科技、沐曦股份等其他“国产GPU四小龙”成员也在积极推进IPO进程[16]
科创板“1+6”新政推出百日 GPU龙头摩尔线程IPO过会
上海证券报· 2025-09-27 02:27
公司上市进展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于2025年9月26日通过上市委审议 [1] - 公司从受理到过会历时不足三个月 申请于2025年6月30日受理 9月5日更新招股书并回复首轮问询 9月18日回复二轮问询 [1] 政策环境支持 - 科创板2025年推出"1+6"系列深化改革政策 设立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 [2] - 新政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2] - 政策精准匹配硬科技企业轻资产重投入长周期高增长特性 为研发投入大高增长潜力行业提供关键支持 [2] 技术研发实力 - 公司选择全功能GPU技术路线 基于自研MUSA架构实现单芯片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科学计算超高清视频编解码 [2] - 通过MUSA社区开发者计划与摩尔学院构建自主开放生态 为开发者提供全套开发工具与技术支持 [2] - MTT S80显卡单精度浮点算力接近英伟达RTX 3060水平 [3] - 基于MTT S5000构建的千卡GPU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同等规模国外同代系GPU集群 [3] - 成为国内少数提供从FP8到FP64全计算精度支持的GPU厂商 [3] 产品应用领域 - 产品可应用于大模型训练推理数字孪生消费电子数字办公云计算等领域 [2] - 服务云计算数据中心智算中心建设能源制造等多个关键行业 [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呈现高速增长 2022年0.46亿元 2023年1.24亿元 2024年4.38亿元 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208.44% [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7.02亿元 已超过2022-2024三年营收总和 [3] - 亏损持续收窄 从2022年18.40亿元降至2024年14.92亿元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缩减至2.71亿元 [3] - 公司预计最早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3]
摩尔线程加速GPU自主可控进程 公司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4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27 01:00
公司IPO审核进展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于2025年9月26日获得上市委会议通过 [1] - 公司上市申请于2025年6月30日受理 从受理到过会不足三个月 [1][8] - 本次发行由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 竞天公诚和安永华明分别提供法律及审计服务 [1][2]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国内全功能GPU领军企业 选择高难度的全功能GPU技术路线 [3][4] - 基于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 实现单芯片架构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 图形渲染 物理仿真和科学计算 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的技术突破 [4] - 产品可应用于大模型训练推理 数字孪生 消费电子 数字办公 云计算等领域 服务云计算数据中心 智算中心建设 能源 制造等多个关键行业 [5] - 公司MTT S80显卡的单精度浮点算力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 基于MTT S5000产品构建的千卡GPU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同等规模国外同代系GPU集群计算效率 [7] - 公司是国内少数能够提供从FP8到FP64全计算精度支持的GPU厂商 也是国内率先推出支持DirectX 12图形加速引擎的国产GPU企业 [7] 公司研发与知识产权 - 报告期内 公司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43亿元 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5%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已获得453项境内专利 专利覆盖处理器架构设计 AI应用 驱动软件设计 GPU算力集群等关键技术领域 [5] - 公司通过MUSA社区开发者计划与摩尔学院 构建自主开放生态 为开发者提供全套开发工具与技术支持 [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 营业收入分别为0.46亿元 1.24亿元 4.38亿元 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208.44% [8]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7.02亿元 已超前三年营收总和 [8] - 毛利率从2022年的-70.08%提升至2024年的70.71% 2025年上半年高达69.14% [8] 行业政策环境 - 2025年证监会推出科创板"1+6"系列政策 设立科创成长层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等 [4][8] - 新政策精准匹配芯片设计等硬科技企业轻资产 重投入 周期长 高增长的特性需求 [4] - 摩尔线程IPO的快速推进体现科创板支持"硬科技"的属性定位 政策效应持续释放 [1][3][8]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不到三个月顺利过会:今日距“1+6”新政推出100天整
36氪· 2025-09-26 19:43
IPO进展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于9月26日获上交所审核通过 从6月30日获受理至过会历时不足三个月 [1] - 公司于9月5日更新招股书并披露审核问询回复 过会日恰逢证监会科创板新政发布满100天 [1] 业务定位与技术实力 - 公司成立于2020年 主营全功能GPU研发设计销售 专注AI 数字孪生 科学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领域 [1] - 是国内极少数兼顾图形渲染与AI计算的国产GPU企业 产品覆盖云到端全栈计算支持 [1] - 2021至2024年每年推出一代GPU架构芯片 已发布苏堤 春晓 曲院 平湖四代芯片 2024年新增智能SoC芯片长江 [2] - 产品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MTT S80单精度浮点算力接近英伟达RTX 3060 MTT S5000千卡集群效率超同代国外GPU [2] - 是国内唯一实现量产的全功能GPU厂商 产品在应用场景适配性 兼容性具突出优势 [3] 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2025年上半年营收7.02亿元 超过2022至2024年三年营收总和6.08亿元 [2] - 2022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0.46亿元 1.24亿元 4.38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超200% [2] - 增长源于产品矩阵持续丰富及市场需求释放 [2] 应用领域与行业前景 - 产品应用于大模型训练推理 数字孪生 消费电子 数字办公 云计算等领域 服务数据中心 智算中心 能源 制造等行业 [3] - GPU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自主可控成为科技自立自强关键环节 [3] -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9年全球GPU市场规模达3.6万亿元 中国占比从2024年30.8%提升至37.8%达1.36万亿元 [3] - 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从2024年1425.37亿元增长至2029年1.34万亿元 五年复合增长率超50% GPU为增长最快板块之一 [3] 技术趋势与竞争优势 - GPU应用从传统图形处理向AI计算 数字孪生 智能驾驶 元宇宙 具身智能等前沿场景扩展 [4] - 全功能GPU技术路线企业有望在多元场景实现产业化落地 为产业自主可控提供支撑 [4]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不到三个月顺利过会:今日距“1+6”新政推出100天整
IPO早知道· 2025-09-26 18:28
公司IPO进展 - 摩尔线程于9月26日科创板IPO首发上市获得通过 [2] - 公司IPO从6月30日获受理到9月26日过会历时不到三个月 [2] - 上交所对硬科技企业的大力支持,体现政策层面对人工智能和新质生产力的高度重视 [2]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成立于2020年,主要从事全功能GPU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2] - 公司是国内极少数兼顾图形渲染与AI计算的国产GPU公司 [2] - 自2021年至2024年,公司每年推出一代GPU架构芯片,已推出四代芯片及一款智能SoC芯片 [3] - 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量产的全功能GPU厂商 [4] - 产品已应用于大模型训练推理、数字孪生、消费电子、云计算等领域 [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规模已超2022年至2024年营收之和 [3]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0.46亿元、1.24亿元和4.3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200% [3] 产品性能与市场地位 - MTT S80显卡的单精度浮点算力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 [4] - 基于MTT S5000产品构建的千卡GPU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同等规模国外同代系GPU集群 [4] - 产品在不同应用场景的适配性、兼容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4] 行业前景与机遇 - 2029年全球GPU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6万亿元,中国GPU市场规模将达1.36万亿元 [4] - 中国GPU市场占比将从2024年的30.8%提升至2029年的37.8% [4] - 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425.37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1.34万亿元,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5] - GPU的应用场景加速向AI计算、数字孪生、智能驾驶、元宇宙等前沿场景拓展 [5] - 行业呈现高速成长与国产替代的双重机遇 [4]
“中国版英伟达”摩尔线程科创板IPO顺利过会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17:41
IPO与募资计划 - 公司于9月26日通过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会议 计划募资80亿元人民币[1] - 募集资金将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25.10亿元)、图形芯片研发项目(25.02亿元)、AI SoC芯片研发项目(19.82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10.06亿元)[8]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专注于GPU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已推出四代GPU架构 产品覆盖AI智算、云计算和个人智算等领域[1] - 基于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 实现单芯片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及超高清视频处理能力[2] - 主要产品包括S4000、S3000、S50板卡 S4000、S3000、S2000一体机以及集群产品 其中S3000板卡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接近200%[2] - 产品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MTT S80单精度浮点算力接近英伟达RTX 3060 MTT S5000构建的千卡集群效率超过国外同代系GPU集群[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023年1.24亿元 2024年4.38亿元 2025年上半年7.02亿元[3][4] - 净利润持续亏损但收窄:2023年亏损16.73亿元 2024年亏损14.92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2.71亿元[3][5] - 研发投入占比高: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5.57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79.33%[3][5] - 资产规模扩大: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70.22亿元 负债总额26.97亿元 资产负债率38.42%[5] 发展前景 - 预计最早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5] - 2025年AI智算和专业图形加速业务毛利率预测均达77% 2027年预计分别稳定在69%和71%[5] - AIPC及智能模组已于2025年上半年对外销售 SoC芯片面向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 预计2026年导入量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