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 SBD

搜索文档
长飞先进:武汉SiC基地已投产,年产能达36万片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5-29 10:42
碳化硅行业动态 - 多家企业参与编制《2025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和《2025碳化硅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书》[1] -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首片碳化硅晶圆下线 标志总投资超200亿元的项目正式投产[2][4] - 武汉基地设计年产36万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 达产后可满足144万辆新能源车需求[4][6]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建设进展 - 项目自2023年9月开工 厂房建设耗时不到10个月 创造百亿级项目新速度[4] - 基地配备6/8英寸兼容设备 建成全自动化天车搬运工厂(Auto3)[6] - 1.2万平方米车间仅需20多人 首款芯片良率达97%国际先进水平[6] 长飞先进业务布局 - 具备碳化硅全产业链能力 覆盖外延生长到模块封测各环节[7] - 拥有国内一流6英寸产线 产品覆盖工业级到车规级全系列[7] - 已与全球头部车企合作 下月将上车测试碳化硅芯片[6] 产业链协同效应 - 带动20多家设备厂商和上下游企业在周边布局[6] - 与九峰山实验室、华工科技开展多领域研发合作[6] - 近10款碳化硅芯片正在验证 未来数月将量产交付[6]
新增2条8英寸SiC产线,有望年底通线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5-22 13:58
碳化硅行业动态 - 天科合达、天岳先进、同光股份等18家企业确认参编《2025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及《2025碳化硅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书》[1] - 国内外新增2条8英寸SiC产线:株洲中车8英寸SiC晶圆线预计2025年底拉通[2],新加坡A*Star将建设8英寸碳化硅晶圆开放式研发线[4][6] 株洲中车碳化硅业务进展 - 现有6英寸SiC芯片产线年产能达2.5万片[3] - 技术布局覆盖第三代至第五代SiC产品:第三代精细平面栅产品已定型,第四代沟槽栅达行业先进水平,第五代技术完成布局[3] - 产品矩阵包括3300V高压平面栅SiC MOSFET、1200V精细平面栅SiC MOSFET等,性能指标对标国际龙头企业[3] - 应用领域涵盖新能源汽车、光伏、充电桩等,其中SiC SBD已在光伏领域批量供货[3] - 新能源车用C-Power 220s产品处于整车厂送样验证阶段,2025年有望实现SiC MOSFET主驱批量出货[3] 新加坡8英寸SiC研发平台 - 由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微电子研究所打造,定位为全球首条8英寸SiC工业级开放式研发线[8] - 重点服务电动汽车、射频设备和5G通信系统领域[8] - 已吸引WaferLead等本地初创公司参与,通过集中化研发加速创新进程[8]
*ST华微: 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2 18:21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5,760.82万元,同比增长18.13% [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73.39万元,同比增长246.45% [13] - 主营业务毛利率26.34%,同比增加2.7个百分点 [1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4亿元,同比下降34.67% [21] 产品研发与技术突破 - 完成SiC SBD和SiC MOSFET全系列产品开发 [7] - 推进IPM模块、IGBT及功率模块、超结MOS等产品升级 [6] - 采用LEDIT、SILVACO等仿真设计工具优化器件结构 [6] - 研发投入1.25亿元,占营业收入6.07% [19] 市场拓展与客户服务 - 重点拓展新能源汽车、光伏、工业控制等新兴领域 [5] - 与多家行业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5]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29.09% [16] - 优化订单供货模式,缩短交付周期 [9] 生产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 半导体分立器件产量68.28亿只,同比增长9.43% [16] - 严格筛选供应商并进行定期评估 [8] - 推进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增强芯片制造能力 [11] - 应用ERP系统优化企业资源管理 [12] 行业发展趋势 - 功率半导体在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需求增长 [28] - 国家政策支持半导体科技自主可控与国产化替代 [28] - 新能源汽车仍是功率半导体主要增长点 [29] - 预计2024-2026年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稳步提升 [52] 公司发展战略 - 聚焦功率半导体研发及规模化生产 [30] - 推进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基地项目建设 [30] - 加速高端领域国产化替代 [30] - 打造从材料制备到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 [31]
扬杰科技(300373):25Q1净利润同比高增 SICMOS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50
2025年一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9亿元,同比增长18.90%,环比下降1.90% [1] - 归母净利润2.73亿元,同比增长51.22%,环比下降18.11% [1] - 扣非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35.32%,环比下降15.05% [1] - 毛利率34.60%,同比提升6.93pcts,净利率17.10%,同比提升3.65pcts [2]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70%,消费电子领域营收同比增长超27% [2] - 越南工厂投产带动海外订单攀升,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近40% [2] - 成本领先战略显效,工艺优化与供应链管理推动降本增效 [2] -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21%/4.98%/6.42%/-1.22%,同比变动-0.46/+0.06/-0.25/+1.10pcts [2] 半导体行业与SiC技术进展 - 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温和复苏,工业及消费电子领域营收同比增长超20% [3] - SiC芯片工厂完成升级,650V/1200V SiC SBD产品迭代至第四代,SiC MOS产品迭代至第三代 [3] - 1200V SiC MOS平台比导通电阻降至3.33mΩ·cm²以下,FOM值达3060mΩ·nC以下 [3] - 新增FJ/62mm/Easy Pack等SiC模块产品,覆盖AI服务器/新能源车/光伏/充电桩等领域 [3] 汽车电子业务突破 - 建成车规功率模块产线,年产能16.8万只,攻克银烧结/Pin针焊接等关键技术 [4] - 开发750V/950A IGBT模块、1200V/2.0mΩ SiC模块等产品 [4] - 车载模块获多家Tier1及车企测试合作意向,计划2025年Q4验证国产主驱SiC模块 [4] - 2025年Q1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同比增速维持70%以上,多模块渗透率持续提升 [4]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0/14.56/16.80亿元,EPS为2.28/2.68/3.09元/股 [5]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将驱动汽车电子需求增长,车规业务有望持续受益 [5]
2条SiC生产线投产在即,年产能超3万片!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4-25 17:54
行业动态 - "电动交通&数字能源SiC技术应用及供应链升级大会"将于5月15日在上海举办,三菱电机、意法半导体、Wolfspeed等行业领军企业将出席 [1][23][25] - 会议聚焦碳化硅技术产业化进程中的核心挑战与创新突破,设置数字能源和电动交通两大主题研讨会 [23][25] - 会议开设碳化硅与数字能源解决方案专题展区,目前已开放报名渠道 [23][25][32] 茂硅公司动态 - 茂硅预计6月底完成碳化硅制程产线建设,下半年试量产,月产能达3000片 [2][3] - 公司计划根据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生产规模,使SiC成为6吋厂主力业务 [3] - 茂硅自2023年6月起打造SiC制程平台,建立SiC功率晶体管代工能力,2024-2025年上半年主要处于筹备阶段 [4] - 公司成立于1987年,早期为DRAM制造商,2003年转型为专业晶圆代工公司,聚焦功率半导体和电源管理IC [6][7] - 茂硅6英寸晶圆厂月产能约5.1万片,2021年总产能达62.4万片,晶圆制造营收约6713万美元 [8] 谱析光晶公司动态 - 谱析光晶SiC生产线预计6月正式启用,将建成集研发实验室与生产线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10] - 公司成立于2020年,具备SiC SBD和650V-1700V SiC MOSFET量产能力,采用创新封装工艺 [11] - 2023年营收8000万元,在手订单3亿元,预期2024年营收超2亿元,计划今年申报IPO [14] - 公司已完成5轮融资,与绿能芯创、乾晶半导体签订5年4.5亿元意向订单 [15] - "第三代半导体芯片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亿元 [17] 鬃晶科技公司动态 - 鬃晶科技《高纯碳化硅晶体及设备生产项目》签约落地崇福镇产业园区 [20] - 公司成立于2023年6月,前身为郑州鬃晶科技,已申请4项专利,技术集中在碳化硅晶体生长领域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