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头显

搜索文档
歌尔股份 - A_需求提前释放推动 2025 年第二季度业绩强劲;对 2026 年增长催化剂的预期合理
2025-09-01 00:21
公司分析 **涉及公司**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Goertek Inc - A) 股票代码 002241 SZ 002241 CH [1] **核心财务表现与预测**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表现强劲 经常性净利润达到7.41亿元人民币 环比增长154% 超出摩根大通预期30% [7] * 收入环比增长30% 毛利率环比提升1.9个百分点至13.4% [7] * 2024年全年调整后每股收益(EPS)为0.76元人民币 2025年预测上调至0.93元人民币(原为0.89元) 2026年预测上调至1.12元人民币(原为1.08元) [1] * 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为941.43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6.7% 但2026年将强劲增长28.1%至1205.59亿元人民币 [10]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0% [11] **业绩驱动因素与增长点** * 第二季度业绩超预期源于订单前置 因关税担忧 苹果产品和Meta VR头显的订单提前 [7] * 增长动力包括产品组合改善和更好的利用率(UTR) [7] * 2026年增长预期得到以下支持:在AI眼镜项目上获得份额增益及出货量增长 下一代游戏主机可能于2026年下半年推出 以及在新AirPods项目上可能获得份额增益 [7] * 2025年上半年资本支出同比增长45% 主要用于2025年下半年及以后的新项目 [7] **收购与整合** * 公司于7月23日收购了Mega Precision和Channel Well的100%股权 这两家公司2024年总收入约91亿港元 为行业领先企业提供金属精密零部件 [7] * 此次收购是垂直整合的一部分 旨在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7] **利润率与估值** * 尽管新项目(如低利润率的游戏主机)可能稀释利润率 但预计2026年利润仍将同比增长20% [7] * 当前基于2026年6月目标价26.5元人民币的估值对应22倍前瞻市盈率 与同行平均水平一致 [12] * 近期股价从4月低点反弹超过60% 超越申万电子指数19个百分点 摩根大通认为利好因素已基本被市场消化 [7] **风险因素** * 上行风险包括VR需求超预期以及新开发业务的表现 [21] * 下行风险包括市场份额丢失 苹果声学项目平均售价(ASP)下降 VR/AR产品需求不确定性 以及新项目导致利润率低于预期 [21] 行业分析 **所属行业** * 科技(Technology)行业 [1] **同业比较与估值** * 同业公司包括立讯精密(002475 SZ) 环旭电子(601231 SS) 东山精密(002384 SZ) 华勤技术(603296 SS) 传音控股(688036 SS) 水晶光电(002273 SZ) [17] * 同业平均前瞻市盈率(2025E)为24.4倍 (2026E)为20.0倍 [17] * 同业2024-2027年预计每股收益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4% [17] **风格因子暴露** * 公司的量化风格因子当前排名:价值(52%) 增长(54%) 动量(76%) 质量(60%) 低波动(64%) ESG(18%) [3]
中国科技50强榜单发布,潍坊这家企业上榜
齐鲁晚报网· 2025-08-25 18:28
2025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 - 山东共有3家企业上榜 其中歌尔股份为潍坊企业[1] - 歌尔股份客户覆盖消费电子 汽车电子 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 并在全球中高端VR头显产品出货量排名第一[1] - 歌尔股份凭借精密制造 智能穿戴 声学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成为科技巨头产品落地的重要环节[1] 上榜企业名单(部分) - 腾讯科技 比亚迪 字节跳动 宇树科技 大疆创新等15家企业入选[3] - 万华化学 澜起科技 亨通集团 伯恩光学 神州信息等14家企业入选[4] - 路石机器人 新能安科技 利亚德 先导科技 华大基因等15家企业入选[5] - 玻色量子作为独立企业入选榜单[6]
ABeam|中国科技趋势2025系列篇之4——沉浸式互动的新革命
搜狐财经· 2025-07-14 22:55
沉浸式互动技术发展 - 沉浸式互动通过多模态交互创造身临其境的虚拟环境,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头戴式显示器,2021年元宇宙概念推动全球头显设备出货量首次突破千万台 [2] - 2023年Apple Vision Pro推出标志着空间计算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厂商如PICO、小派科技在头显设备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 [2] - 2024年VR大空间通过文化IP融合成为线下娱乐新形式,应用边界持续扩展 [2] 扩展现实(XR)技术核心 - XR技术涵盖VR、AR、MR,通过虚拟与现实融合提升用户体验 [4] - 显示技术升级路径:玻璃基板→单晶硅基板屏幕,传统光学→Pancake超短焦技术 [7] - 芯片技术向高算力、低功耗专用化发展,交互技术从手柄转向多模态(手势、眼动追踪、脑机接口) [7] - 声学技术从立体声升级至6DoF空间音频,实现多感官同步 [7][8] 行业应用实践 娱乐领域 - 全球VR平台内容总数突破2.1万款,年增2600款,线下VR大空间项目超百个投入运营 [11] - 游戏以头显适配为主,直播侧重虚拟演唱会,影视推出VR版内容,社交平台开发虚拟空间如百度沉浸式App [12] 体育领域 - XR应用于运动健身、竞技训练、沉浸观赛,2023年杭州亚运会采用XR观赛平台实现多屏同看与裸眼3D [13][14] - VR模拟极端训练场景,AR叠加实时数据提升观赛体验,体能测试通过虚拟环境优化训练计划 [16] 文旅领域 - XR技术用于景区导览、文化演艺、文遗保护,本土文化IP数字化"活化"构建可互动体验模式 [17] 工业领域 - 覆盖研发设计(数字孪生降成本)、运维巡检(AR眼镜远程协作)、设备管理(系统集成实现信息闭环) [20] 技术趋势 - 生成式AI推动3D内容高效生产,自动生成模型提升几何精度与材质渲染,重构生产流程 [21][23] - 脑机接口突破交互局限性,实现"意识驱动"操作,与XR融合增强沉浸体验 [24] - 空间计算结合高精度传感器与边缘云,推动虚实交互从封闭虚拟世界走向开放物理世界 [25][27]
新职业观察|编织历史与科技经纬 他们让文物在光影中“活”起来
央视网· 2025-06-24 05:58
博物馆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7046家 [1] - 2024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4.3万个 接待观众14.91亿人次 同比增长15.5% [1] - 数字文博展兴起 通过光影技术活化文物 掀起文博热潮 [1] 数字化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 - 南京博物院采用3D建模 激光扫描技术为文物制作数字分身 [3] - 数字策展人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将动态展品搬进展厅 [3] - 典型案例:对宽1.92米 长3.8米的《坤舆万国全图》进行数字化呈现 [3] 数字策展工作模式 - 需要计算机专业背景 技术员转型为数字化策展人 [3] - 跨领域协作模式 涉及多专业团队反复沟通协调 [5] - 项目周期较长 《坤舆万国全图》数字化项目筹备近1年 [5] VR技术在展览中的创新应用 - 通过VR设备实现时空穿越体验 展示九重天图 天地仪图等场景 [7] - 复现消失的历史遗迹如大报恩寺塔 [7] - 计划于7月10日正式上线VR大展 [9] 数字文博的社会价值 - 数字化手段打开"时空胶囊" 构建可触达的数字文化图谱 [9] - 每个数字展品具有独特性 创造全新观展体验 [11] - 实现文物资源的社会化触达 [11]
2025年全球AR设备出货量增长将超四成 高于VR设备增长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9 08:14
全球XR显示器出货量预测 - 2025年全球XR(AR/VR)显示器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6% [1] - AR设备增速达42% 远高于VR设备2.5%的增长率 [1] - 增长动力来自新型AR智能眼镜 支持AI功能应用而非仅媒体消费 [1] 2024年XR设备市场表现 - 2024年XR显示面板出货量大幅下滑 因库存清理和商业计划调整 [1] - Meta Quest3S采用单块LCD面板设计 进一步导致面板出货下降 [1] - 2025年预期增长仅为部分复苏 出货量仍低于2023年水平 [1] 显示技术市场份额 - LCD主导VR显示技术 2025年占比87% 覆盖从入门级到高端设备 [1] - AR领域硅基OLED份额预计降至75% 为MicroLED和LCoS技术让出空间 [1] - Meta和Google展示MicroLED智能眼镜 但未公布商业化计划 [1] 2026年市场展望 - 2026年AR显示面板出货量预计增长38% VR增长2.1% [2] -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带来不确定性 若贸易战持续预测值可能下调 [2]
美的公布机器人‘上岗’计划,年薪36万美元的VR教练才是真 BOSS
搜狐财经· 2025-05-07 09:51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赛道在2025年达到高潮,美的自研类人形机器人将于5月入驻湖北荆州洗衣机工厂,承担机器运维、设备检测、搬运货物等任务,下半年还将拓展至商业导览、制作咖啡等服务[1] - 人形机器人市场热度显著提升,宇树机器人春晚表演、网红与机器人斗舞、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等事件引发广泛关注[1] - 美国《时代》周刊将人形机器人评为"2024年最伟大的发明之一",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该领域融资突破40亿元,融资事件超30起,TrendForce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人形机器人本体产值将超45亿元[3] 科技巨头布局动态 - 特斯拉Optimus进展迅猛,2025年Q1展示试生产线,计划年底前扩大部署至更多工厂,马斯克预计年底数千台Optimus投入使用,未来4-5年年产量突破百万台[4][6] - 联想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具备自然交互能力,搭载自研乐享超级智能体,可实现打招呼、比心、握手等动作[6] - 百度联手优必选探索"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投资智元机器人,腾讯投资乐聚、优必选并研发GPTs大模型,阿里通过投资AI大模型公司间接布局机器人生态[8] - 数字华夏推出全球首款双形态人形机器人星行侠P01,支持10种方言及国际语言,提供定制化外观和手部模块[8] 技术突破与训练方法 - 特斯拉采用VR训练室加速Optimus开发,通过VR头显、传感器等设备1:1复刻人类动作,实现低延迟精确控制[11] - 特斯拉招聘VR系统工程师,年薪10.4万至36万美元,显示对VR训练的高度重视[13] - Meta探索VR/AR在机器人训练中的应用,佐治亚理工学院利用Meta Project Aria眼镜显著减少机器人远程操作数据量,提升训练效率[13] - VR训练成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被比作"数字操场",可能决定行业竞争格局[15] 市场前景与行业影响 -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快速扩展,涵盖工业制造、家庭服务、特种作业等领域,潜在市场空间巨大[10] - 行业竞争不仅是技术角力,更将影响全球智能制造未来格局,先发企业可能主导未来十年科技浪潮[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