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

搜索文档
扰乱航运市场,阻塞能源供应,美伊博弈推高全球贸易“危险溢价”
环球时报· 2025-06-24 05:38
能源市场影响 - 国际油价在不到两周内上涨约10%,布伦特原油价格周一早盘上涨逾5%至每桶81美元以上,后回落至80美元以下 [3] - 欧洲柴油基准价格自6月12日以来上涨近15%,柴油期货较原油溢价突破每桶20美元,柴油占欧洲油品需求的44% [3] - 中东地区柴油出口量达83.1万桶/日,占全球海路进口柴油总量的17%,北美市场柴油价格已开始上涨 [4] - 摩根大通预测若霍尔木兹海峡遭打击,油价可能飙升至每桶120-130美元 [7] 航运供应链风险 - 霍尔木兹海峡日均运输原油2000万桶,占全球液态石油产品用量的1/5,被壳牌CEO称为"世界能源运输的动脉" [4] - 集装箱船货运平均即期费用较上月上涨55%,中东至日本大型油轮运费上涨148%,LNG运输船运费上涨33% [6] - 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风险达30%,可能导致航运中断数周或数月,胡塞武装对红海和亚丁湾的威胁也在增加 [6] - 经霍尔木兹海峡运输的原油24%运往韩日,LNG超80%销往亚洲市场,供应链中断将推高日韩等国通胀 [8] 区域贸易格局变化 - 欧洲去年精炼燃料进口量超120万桶/日,已转向中东和亚洲进口柴油以替代俄罗斯供应 [3] - 伊朗原油出口依赖霍尔木兹海峡,荷兰国际集团认为其立即封锁海峡可能性不大 [8] - 冲突导致航空运营成本增加,风险保费飙升推高地区保险成本,海上贸易面临直接中断风险 [5]
美国汽车关税下,韩日车企在美库存即将见底
环球时报· 2025-06-24 05:38
全球汽车行业涨价趋势 - 日本丰田汽车计划下个月在美国市场将丰田品牌汽车价格平均提高270美元 [1] - 三菱汽车宣布在美销售的汽车价格平均上调2.1% [1] - 斯巴鲁从6月份发货的产品开始上调价格 [1] 日本车企应对策略 - 日本车企计划暂时消化美国高额关税带来的成本 [3] - 丰田带头涨价可能促使其他犹豫观望的品牌跟进 [3] 韩国车企现状 - 现代汽车集团在美销售的整车中65%依赖进口 起亚同样面临高进口依赖 [4] - 现代与起亚承受的关税压力高于本田(35%)、丰田(51%)及雷诺-日产-三菱联盟(53%) [4] - 现代汽车美国库存可支撑约3个月 起亚库存可维持约2个月(截至4月份数据) [4] - 现代汽车美国年生产能力约37万辆 起亚为34万辆 两家公司目标年产能达80万辆 [4] 现代汽车价格策略 - 现代汽车将原定6月2日结束的"价格冻结期限"延长至7月7日 [3] - 彭博社报道现代考虑在美销售车型价格平均上调1% 但公司否认涨价说法 [3]
日本讨论成立“国家造船厂”,由政府主导建设和装备造船厂
环球时报· 2025-06-24 05:38
日本政府重振造船业提案 - 日本自民党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本部提交提案,要求今秋前制定包含具体支援措施、实施时间表及预计公私部门投资规模的造船业振兴计划 [1] - 提案核心为"国家造船厂"构想,拟由政府新建/收购造船设施后委托私营运营,依据《防卫生产基础强化法》和《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提供支持 [1] - 计划将船体列为"特定重要物资"以获取财政援助,强化供应链,预计需1万亿日元(约490亿元人民币)投资,政府考虑设立专项基金并纳入2025财年补充预算 [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日本造船业从业人数5年内减少超1万人,2024年降至7.1万人(含外籍劳工) [2] - 全球市场份额从90年代50%跌至当前10%,2024年5月新船订单量同比暴跌48%至88.41万总吨 [3] - 行业面临劳动力短缺、基础设施老化问题,产能萎缩导致市场份额落后于中韩 [2][3] 国际合作与战略目标 - 提案强调与美欧合作,包括技术协作及在日本船厂维修美军舰艇 [2] - 日美正筹备设立造船业振兴基金以吸引投资 [3] - 日本造船工业会提出2030年夺取20%全球市场份额的目标 [3] 行业风险预警 - 丹麦船舶金融公司报告显示,若无法获得大量新订单,日本船厂产能利用率或从2024年50%骤降至2027年20%,威胁工业产出与技术工人保留 [3]
在中俄文学中“阅读四季”
环球时报· 2025-06-23 07:08
中俄文学交流活动 - 活动由环球时报社与俄罗斯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旨在通过中俄文学对话搭建人文交流新平台 [1][2] - 活动邀请中俄知名作家、翻译家及文化界人士参与,包括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吉狄马加、俄罗斯翻译研究院院长叶夫盖尼·列兹尼琴科等 [2] - 现场发起中俄青年阅读倡议,号召两国青年以书为媒转化文学智慧为实践力量 [2] 中俄文学互译与出版 - 中国每年翻译出版俄罗斯文学作品约200部,俄罗斯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累计超400部(2014-2023年) [12][15] - 2024年俄罗斯出版中国文学作品达150部,其中网络文学占比超60% [15] - 数字出版领域快速发展,俄语和汉语图书在线阅读平台逐年增加 [7] 中俄文化合作项目 - 2026年俄罗斯将作为主宾国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推动出版领域合作 [5] - 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在俄创票房佳绩,新版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在中国上演 [4] - 中国定期参加莫斯科国际图书展览会,俄罗斯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5] 文学影响与历史脉络 - 普希金诗歌深刻影响中国当代诗歌,中国诗人吉狄马加在俄出版4本诗集 [10][12] - 中俄文学外交有150多年历史,1759年《赵氏孤儿》在圣彼得堡译介为起点 [12] - 俄罗斯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比中国译介俄作品早约百年,但五四运动后中国实现"弯道超车" [12] 文学与文化产业联动 - 文学、戏剧、影视及游戏版权贸易构成中俄经贸往来的文化基石 [15] - 俄罗斯作家奥特罗申科表示其小说中文译本有助于连接世界文学遗产 [15] - 天津泥人张彩塑传承人张宇认为文学与传统工艺均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创新 [15]
原油价格大涨,以伊紧张局势牵动全球经济
环球时报· 2025-06-23 07:08
地缘政治对原油市场的影响 - 美国原油价格一周内上涨约10% 布伦特原油期货自6月10日累计上涨18%至79.04美元/桶(近5个月高点)[3] - 霍尔木兹海峡通航风险导致超大型油轮租赁价格翻倍 波斯湾至中国航线日租金从2万美元飙升至4.8万美元[3] - 摩根大通预测霍尔木兹海峡封锁可能推动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桶 牛津大学研报警告极端情况下或达130美元/桶[3] - 全球30%海运原油和20%液化天然气依赖霍尔木兹海峡 亚洲市场(尤其印度、印尼)受冲击更显著[3] 能源衍生品及区域市场分化 - 欧洲柴油相对原油溢价飙升60% 航空燃油溢价上升45% 均创15个月新高[4] - 美国作为能源净出口国受影响较小 但油价每涨10美元将推高通胀0.3%-0.4%[4] - 欧洲近期增加美国液化天然气进口 降低对中东依赖[4] 资本市场资产异动 - 国际金价预期明年或涨18%至4000美元/盎司 但冲突爆发后实际下跌2%[4] - 美国银行指出地缘冲突非黄金长期驱动力 政府赤字影响更关键[4] - 各国央行3月底以来抛售480亿美元美债 黄金储备占比仅3.5%显示增持空间[5] 金融市场连锁反应 - 美国股票基金单周净流出184.3亿美元(3个月最大规模) 主因以伊局势叠加关税担忧[5] - 美元指数走势复杂化 短期或获避险支撑 长期地位可能削弱(参照阿富汗、伊拉克案例)[5]
日本怒了?美政府要求日方增军费,日本取消与美“2+2”会谈
环球时报· 2025-06-23 07:01
日美国防开支分歧 - 美国政府要求日本将国防开支从GDP的1.8%提升至3.5%,此前曾提出3%的要求 [1][2] - 日本目前国防开支占GDP比例为1.8%,远低于美国的3% [1] - 五角大楼三号官员科尔比提出3.5%的新要求,引发东京不满 [2] - 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确表示其他国家不能决定日本的国防预算 [2] 日美"2+2"会谈取消 - 日本取消原定7月1日在华盛顿举行的日美"2+2"会谈 [1][2] - 会谈取消直接原因是美国提高国防开支要求 [2] - 日本政府将此次会谈视为"高度优先事项",取消决定显示对双边关系现状感到不安 [5] - 取消决定部分考虑7月20日参议院选举的政治风险 [5] 美国对亚洲盟友的施压 - 美国要求亚洲盟友国防开支跟上欧洲国家水平 [4] - 美防长赫格塞思建议亚洲盟友以欧洲国家为榜样,将国防开支提至GDP的5% [2] - 五角大楼发言人声称亚太盟友应迅速行动应对中国军事建设和朝鲜核威胁 [4] 日美其他领域摩擦 - 特朗普政府对日本举起关税大棒,双方关税谈判"前景不明" [5][6] - 美方设定暂缓"对等关税"的截止日期为7月9日 [6] - 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已6次赴美协商 [6] 日本国内政治形势 - 石破茂内阁支持率从37%降至32.5%,不支持率升至50.9% [7] - 7月参议院选举执政联盟获得过半席位前景不乐观 [7] - 东京都议会选举被视为参院选举前哨战,结果将影响选举势头 [7]
就任新加坡总理后,黄循财首访中国
环球时报· 2025-06-23 07:01
中新双边关系 -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自6月22日起对中国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此行将到访北京和天津 [1] - 今年适逢新中建交35周年,黄总理此次访问将重申新中两国持续加强双边关系的共同承诺 [1] - 黄循财5月就职后将中国作为东盟外首访国家,充分体现了对发展中新关系的高度重视 [1] - 新加坡与中国于1990年建立外交关系,并于2023年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 [3] 高层交往与历史合作 - 自2011年从政以来,除新冠疫情期间外,黄循财几乎每年都会访问中国 [3] - 黄循财此前担任过与中国相关的职务包括新加坡—四川贸易与投资委员会联合主席,还曾在担任国家发展部长期间负责监督天津生态城项目 [3] - 新加坡一直重视通过定期的高层接触保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始终强劲且互利互惠 [4] - 新中合作促成了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和新中(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这三个政府间项目 [4] 经济与新兴领域合作 - 新加坡是中国在东盟的重要经贸伙伴,中国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 [6] - 双方可以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及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开展合作 [6] - 新加坡是亚太金融科技中心,金融监管经验丰富,双方在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等方面沟通合作前景较广 [7] 国际与地区议题 - 黄循财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重点阐述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体系的重要性 [5] - 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都明确表示,不愿在中美竞争中选边站队 [5] - 双方还可以就南海问题等地区和平与安全议题深入沟通 [7]
意大利新规:打足球裁判视同袭警,施暴者或面临牢狱之灾
环球时报· 2025-06-23 07:01
意大利足球裁判法律保护升级 - 意大利政府修改刑法 将足球裁判纳入与警察同等的法律保护范畴 施暴者可能面临监禁等严厉刑罚 [1] - 新法令明确规定 针对裁判的推搡、击打或威胁行为将受到更严格制裁 量刑标准与袭警行为看齐 [1] - 意大利体育部长表示 这一调整是对"体育忠诚与共享精神"的捍卫 暴力行为将被即刻惩处包括牢狱之灾 [1] 裁判暴力事件背景 - 2024年12月意甲裁判集体在脸颊涂抹黑色印记 抗议日益增多的辱骂与袭击行为 [2] - 19岁青年裁判迭戈·阿尔丰泽蒂在西西里执裁时遭遇袭击 随后被邀请至罗马德比现场以示声援 [2] - 佩鲁贾附近一场丙级比赛中 裁判因冲突导致肘部骨折 这类案例促使意大利裁判协会与政府展开数月协商 [2] 法律变革意义 - 意大利司法部副部长强调 新规实施后针对裁判的暴力行为将被毫不拖延地追责 刑期绝非空谈 [1] - 新规标志着意大利足坛对裁判保护议题的态度从象征性抗议转向实质性立法 [1] - 意大利裁判协会主席表示 新规不仅是对法律条文的更新 更是对"足球运动社会根基"的捍卫 [2]
【环时深度】首都圈单极集中加剧,日韩困扰
环球时报· 2025-06-23 06:55
日本东京都市圈单极集中现象 - 日本政府计划在2027财年前通过企业总部迁移在东京以外创造1万个工作岗位,作为"地方创生2.0"政策的一部分 [1] - 东京都市圈占日本国土面积3.6%,但人口达3711.5万(占全国1/3),2024年净流入13.5万人且连续3年增长 [3] - 东京集中了日本50%的资本超10亿日元企业总部(约3000家)和75%的在日外企总部,有效求职倍率达1.78(全国平均1.31) [4] 韩国首都圈资源集中现状 - 韩国首都圈(首尔/京畿道/仁川)占全国面积12%,但聚集50.7%人口(2601万),青年(15-34岁)占净流入人口的78.5% [5] - 首都圈贡献全国52.5%GDP和58.5%就业岗位,集中度达美国10倍,72.3%出口额(6836亿美元)源自该区域 [6] - 首都圈拥有35%的韩国大学(113所),但2023年招收40.9%新生(18.3万),显示教育资源虹吸效应 [6] 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影响 - 日本40个一级行政区出现人口净流出,广岛(-1.07万)、爱知县(-7292人)流失最严重,东京总和生育率跌破0.99 [7] - 韩国51个地区被列为"高风险消失地区",公寓租金每涨10%导致总和生育率下降0.01,非首都圈青年流入率降1%则生育率降0.03 [8][9] - 韩国非首都圈缺乏女性职业发展岗位,首都圈居住成本(如首尔最低时薪1163日元vs全国1054日元)加剧生育压力 [4][8] 政策应对措施 - 日本推行"多极集中"策略,发展区域核心城市替代单极集中,爱媛县通过移住博览会等吸引人口但2023年仅迁入6910人(未达目标) [10][11] - 韩国建议在非首都圈建设"据点城市",迁移公共机构及社会基础设施,并差异化实施首都圈(增加公租房)与非首都圈(创造青年/女性岗位)的生育政策 [11][12]
美欧谈判倒计时,关税僵局仍未破
环球时报· 2025-06-23 06:55
美欧非关税贸易协议草案 - 协议草案涵盖欧盟《数字市场法》、碳边境关税、国防采购和关键矿物协调等内容,但未涉及关税问题 [3] - 美欧将就《数字市场法》实施展开对话,美方寻求为苹果和Meta等科技公司争取豁免权 [3] - 协议草案涉及环保政策协调,包括欧洲碳边境调整机制的设计和实施,美国产品将享受一年豁免 [4] - 美国对欧洲的能源出口将免受欧盟甲烷规则约束 [4] 美欧贸易争端焦点 - 美国可能对欧盟征收20%的"对等关税",以及对汽车和钢铁等特定行业的更高关税 [3] - 欧盟拟议的报复性关税未在协议文本中详细说明 [3] - 美国要求包括与鱼类出口配额有关的措施和非对等的关税相关举措,许多关税可能保留 [5] - 特朗普批评欧盟对美国设置的贸易壁垒,称欧盟成立是为了"压榨"美国 [5] 欧盟内部立场分歧 - 欧盟内部对反制措施存在分歧,法国希望"对等报复",意大利和匈牙利等国希望继续谈判 [6] - 德国经济与能源部长表示当前冲突每天给德国经济造成数百万欧元损失,希望尽快达成协议 [7] - 欧盟提出将配额作为过渡措施,逐步在汽车、工业品和非敏感农产品方面实现"零对零"关税 [7]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目标是在7月9日前达成协议,否则将采取反制措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