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化学工程范式变革呼唤创新合作
科技日报· 2025-07-15 18:19
行业地位与规模 - 中国是全球化工和医药产品的最大生产国,约占50%的全球市场份额 [1] - 中国在过程工程、化学工程和医药工程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1] - 中国化工行业产值世界第一,占世界化工总产值超过40% [3] 会议背景与意义 - 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暨第21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体现国际社会对中国化工行业的高度认可 [1] - 会议主题为"迎接全球挑战的化学工程范式变革",探讨化工未来发展方向 [2] - 来自全球6大洲66个国家的近5000位顶尖科学家、行业领袖、企业精英参会 [1] 行业发展趋势 - 化工行业正在进入新的"蝶变"期,需要迎接和创造新的范式变革 [2] - 能源革命和绿色革命给化工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2] - 中国在基础化工材料、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处于世界前列 [3] 国际合作与投资 - 德国化工行业不断加大对华投资,中德已形成良好合作关系,例如巴斯夫公司每年对中国投资几十亿美元 [3] - 新项目在可持续化工生产、氢能技术等领域不断涌现 [3] - 全球化工领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促进知识共享、协同攻关 [2] 技术突破与前沿 - 中国在高纯化学品制造和检测等领域存在薄弱环节,需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持 [3] - 会议是推动中国化工行业拥抱前沿技术、实现范式变革的重要契机 [3] - 产学研深度协同将推动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3]
科学家观测到大质量黑洞合并事件
科技日报· 2025-07-15 18:19
黑洞合并事件GW231123 - LIGO于2023年11月23日捕捉到破纪录的黑洞合并事件GW231123,涉及质量分别为140倍和100倍太阳的黑洞合并,产生225倍太阳质量的超级黑洞 [1] - 此次事件挑战现有恒星演化理论,科学家推测这两个黑洞可能由更早时期的小型黑洞合并形成 [1] - 此前最重黑洞合并纪录是2021年GW190521事件,最终黑洞质量为140倍太阳质量 [1] LIGO-Virgo-KAGRA合作组织进展 - LIGO于2015年首次探测到引力波,随后与意大利"处女座"和日本神冈探测器组成LVK合作组织 [1] - 在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的第四次观测运行中,科学家记录到200多次黑洞合并事件 [1] - 自2015年以来累计观测到约300次黑洞合并 [1] 科学意义与技术挑战 - 此次合并事件中黑洞自转速度接近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测极限,对探测技术和理论模型提出严峻挑战 [2] - LIGO执行主任指出引力波是研究黑洞本质的独特窗口 [2] - 研究团队预计需数年时间完全解析该复杂信号,正在改进分析方法和理论模型 [2] 学术交流计划 - 该发现将于2025年7月14日至18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第24届广义相对论与引力国际会议上正式发布 [2] - 科学界或将围绕黑洞形成机制展开新一轮讨论 [2]
【科技日报】解读“大脑宇宙”的“天书”
科技日报· 2025-07-15 09:16
脑图谱研究突破 - 中国科学家团队完成10项脑图谱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神经元》等国际期刊,巩固了在介观脑图谱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2] - 研究团队由30多家科研机构超300人组成,采用"大兵团"作战模式推进"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 [2] - 成果覆盖爬行类、鸟类、啮齿类、非人灵长类和人类等关键物种,整合转录组、联接组等多模态数据 [6] 关键技术进展 - 全球首次绘制猕猴前额叶皮层单细胞分辨率全脑联接图谱,发现灵长类神经联接模式比小鼠更精简高效 [7][17] - 开发112种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工具集,实现灵长类大脑特定细胞类型的精准标记和功能调控 [15][25] - 采用单核RNA测序和空间转录组学方法,对227750个猕猴屏状核细胞进行分析,识别出48种细胞类型 [12] 跨物种研究成果 - 绘制龟、斑胸草雀、鸽、小鼠、猕猴五大羊膜动物130万个脑细胞的高精度演化图谱,跨越3.2亿年脑进化史 [3] - 构建鸟类和乌龟全脑最精细单细胞图谱,揭示爬行类、鸟类与哺乳类大脑细胞类型的保守性与多样性演化规律 [23] - 绘制小鼠全脑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图谱,全球首次整合非编码RNA时空数据,优化脑区划分 [19] 临床应用突破 - 全球首次绘制人脑海马单细胞分辨率空间转录组图谱,为阿尔茨海默症研究提供新工具 [4][24] - 绘制小鼠脑出血后超急性期至恢复期的时空动态分子图谱,为精准诊疗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22] - 开发灵长类大脑神经细胞特异性研究工具集,为脑疾病精准靶向治疗带来新突破口 [4][25] 国际合作进展 - 筹建"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联合法国、腾讯等8个研究机构92位科研人员开展合作 [8][31] - 发布首个猕猴单细胞精度脑投射图谱数据库,建立全球开放共享的脑图谱研究平台 [9][32] - 计划2025年完成小鼠、2035年完成猕猴的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绘制 [8]
婴儿型庞贝病有望“一针治本”
科技日报· 2025-07-15 09:13
庞贝病概述 - 庞贝病是一种发病率为四万分之一至三百万分之一的罕见且致命的遗传性疾病,可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和运动障碍,201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罕见病目录》[1] - 庞贝病又称糖原累积病Ⅱ型,是由于缺乏酸性α-葡糖苷酶导致糖原在溶酶体内贮积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尤以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受累最为严重[2] - 婴儿型庞贝病是庞贝病的两大类型之一,主要累及骨骼肌和心肌,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病情进展迅速,若无有效治疗,患者常会于1岁左右死于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2] 传统疗法局限性 - 酶替代疗法虽在某种程度上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状况,但却无法根治疾病,且存在局限性[1] - 酶替代疗法难以透过血脑屏障,无法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长期应用可能导致患儿出现智力障碍、行为异常等[3] - 酶替代疗法需要每2周应用一次,长期治疗费用高昂,部分患者可能产生抗体,从而降低疗效或引发过敏反应[3] 基因疗法突破 - 基因疗法被视为潜在的治愈性方案,可以通过载体递送正常的GAA基因,从根本上恢复GAA酶的合成[4] - GC301注射液以重组腺相关病毒9型(AAV9)为载体,递送密码子优化的人源GAA基因,AAV9病毒载体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和低免疫原性[4] - 研究中4名不足6月龄的婴儿型庞贝病患者接受单次静脉注射GC301,3名患儿在52周观察期内达到了独坐和独站、扶走的运动发育里程碑,心脏功能有所改善[5] 研究评价与行业影响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发社论指出,这是庞贝病"这一复杂且致残疾病治疗的重要里程碑"[5] -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指出,GC301注射液推动我国基因治疗产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5] - 若GC301注射液能够获批,将成为全球首款针对婴儿型庞贝病的基因治疗药物,填补现有疗法空白[6] 未来研究方向 - 未来可进一步探索GC301注射液在庞贝病的另一类型——晚发型患者中的应用,覆盖更广泛人群[7] - 团队将进一步优化载体设计,降低免疫原性,同时针对不同基因型的患者探索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7] - GC301注射液正在进行Ⅰ—Ⅱ期临床试验,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样本量,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观察长期安全性和持久疗效[6]
高技术产品出口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
科技日报· 2025-07-15 09:13
高技术产品出口表现 - 高技术产品出口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上半年增长9 2% [1][2] - 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上半年出口增长61 5% [1] - 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超过两成,仪器仪表出口增长14 7% [2] - 自主品牌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比重达32 4%,较去年同期提升1 2个百分点 [2] 机电产品与绿色能源出口 - 机电产品出口7 8万亿元,增长9 5% [2] - 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 [2] - 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2 7% [2] - 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超过两成 [1] 外贸总量与质量提升 - 进出口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10万亿元以上,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加6000多亿元 [1] - 外贸企业持续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1] - 出口平稳增长,底气来自完备的产业体系,动力来自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2]
智慧气象筑起“防护网”,果农吃下“定心丸”
科技日报· 2025-07-15 09:13
智慧气象在苹果产业的应用 -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果农因花期冻害在2018-2020年损失超过100万元[1] - 2021年起智慧气象监测设备显著改善防灾能力 保障果农收益[1] - 志丹县苹果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面积相当于6个标准足球场 采用现代化种植方式[1] - 志丹县属于苹果种植"黄金气候带" 但低温/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频发[1] - 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的低温天气对苹果花期危害最大[1] 气象监测技术细节 - "苹安天气"微信小程序提供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降水六项关键指标[2] - 气象数据每5分钟更新一次 实现分区域/分灾种/分时段精准防灾[2] - 果园部署"便捷式温湿果园智能监测仪" 扫描二维码可实时查看温湿度[3] - 延安市共布设1670个温湿监测仪和475套六要素监测站 形成4公里网格化监测[3] - 监测精度从5℃提升至0.5℃ 通过物联网实时传输数据[3] 产业经济效益 - 2024年志丹县苹果产量同比增长2.9万吨(增长率13.4%)[3] - 2024年志丹县苹果产值增加1.72亿元(增长率13.3%)[3] - 吴起县2015年以来共出现9次冰雹天气 2020年最多达4次[3] - 冰雹灾害导致苹果价格从3元/斤暴跌至0.5元/斤[4] 防灾技术升级 - 延安市建成X波段天气雷达一部[4] - 完成15个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装备建设及自动化改造[4] - 自动化防雹系统可自动调整高炮射击方向和高度[4] - 自动化防雹相比人工操作显著提升作业安全性[4] 产业发展前景 - 科技保障帮助延安果农摆脱"望天收"困境[5] - 智慧气象推动苹果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5]
糖尿病精准分型新模型问世
科技日报· 2025-07-15 09:13
糖尿病分型诊断模型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联合国际团队开发出适用于中国人群的1型糖尿病遗传风险评分模型C-GRS 该成果发表于《糖尿病学》[1] - 传统分型方法依赖临床特征如发病年龄 BMI 但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中约三分之二为成人发病 且存在非典型表现如起病缓慢 体重超重[1] - 约四分之一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不携带可检测的胰岛自身抗体 增加分型难度[1] 模型构建与验证 - 团队基于超2000例1型糖尿病患者 10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00例健康人群基因组数据构建C-GRS[2] - 模型已在香港超过2万例糖尿病患者中完成验证 初步数据显示每100名患者中可多识别20至40位1型糖尿病个体[2] 临床应用与未来计划 - 将在全国80余家三甲医院招募3000名新诊断患者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评估模型应用价值[2] - 未来技术有望识别1型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并预测风险程度 团队计划结合环境变量构建综合预测模型[2]
上半年我国科技金融政策成效显著
科技日报· 2025-07-15 09:13
科技金融政策成效 - 截至5月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签约合同金额达1.74万亿元 是2024年末1.9倍 [1]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发放余额6140亿元 累计支持1.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 [1] - 为3983个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1] 债券市场创新举措 - 债券市场"科技板"自5月推出至6月30日 共有288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6000亿元 [2] - 银行间市场发行超4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既促进新兴产业培育 又支持传统产业技术升级 [2]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通过再贷款资金与政府机构共同提供增信支持 [2] 科技贷款增长态势 - 5月末科技贷款同比增长12% 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3] - 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1.6%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8.8% 均高于整体贷款增速 [3] - 银行间市场27家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53.5亿元 其中5家民营机构获得风险分担工具增信 [2] 政策实施效果 - 科技创新债券实现三方面政策效果:债券期限更长 发行成本更低 有效促进创新资本形成 [2] - 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明显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3] - 人民银行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推动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展 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 [3]
人工智能时代统计学将绽放异彩
科技日报· 2025-07-15 08:59
统计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应用 - 统计学广泛应用于商业、医学、工程、社会科学等领域,数据科学即"统计学+应用场景" [1] - 人工智能面临算法模型可解释性不足、框架安全漏洞、数据标注不规范等挑战 [1] - 统计学可从数据不确定性中归纳稳定、可解释的算法,提升模型可靠性 [2] 统计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 人工智能应用偏工程化,需统计学确保算法在医学、建筑工程等领域的稳定性 [1] - 人类仍需掌握程序运行逻辑,统计学在纠错和问题定义中发挥关键作用 [2] - 近25%的学术报告主题涉及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显示学科交叉趋势 [1] 统计学人才培养与发展 - 统计与数据科学专业供不应求,需提升高校培养能力并留住人才 [2] - 中国作者在国际顶级统计期刊的发表份额位居世界第二,学科发展迅速 [2] - 全国统计与数据科学联合会议国际化显著,15%参会学者来自国外 [2] 行业活动与产学研合作 - 第三届全国统计与数据科学联合会议吸引21国专家,举办600多场学术报告 [1] - 组委会计划加强工业界联系,推动学科与应用创新融合 [2]
基因编辑技术让家蚕性别由雌变雄
科技日报· 2025-07-15 08:59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 - 西南大学童晓玲教授课题组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实现家蚕从雌性向雄性的性别逆转 [1][2] - 该技术精准靶向Bmdsx基因的雌特异性外显子剪接位点 诱导单碱基突变破坏剪接供体/受体位点 强制雌性个体跳过E3和E4外显子 [2] - 经过基因编辑的雌性家蚕在成虫阶段表现出雄性特征 包括8节腹部 抱握器等生殖器官 以及完整的精囊和输精管 能产生精子 [2] 技术应用前景 - 该技术打破了昆虫性别由染色体决定的固有模式 为经济昆虫育种开辟了新路径 [1] - 雄蚕具有抗逆性强 产丝质量高 料丝转化率高等优势 培育全雄蚕品种可推动蚕丝产业发展 [1][2] - 该技术也适用于蚊子 棉铃虫和褐飞虱等害虫 为开发新型害虫控制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2] 研究意义 - 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害虫管理科学》发表 标志着家蚕性别控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2] - 该研究首次实现了家蚕的完全性别逆转 解决了以往研究未能突破的技术难题 [1] - 发现多种害虫的"性别开关"基因有类似拼接规则 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