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基因编辑技术让家蚕性别由雌变雄
科技日报· 2025-07-15 08:59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 - 西南大学童晓玲教授课题组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实现家蚕从雌性向雄性的性别逆转 [1][2] - 该技术精准靶向Bmdsx基因的雌特异性外显子剪接位点 诱导单碱基突变破坏剪接供体/受体位点 强制雌性个体跳过E3和E4外显子 [2] - 经过基因编辑的雌性家蚕在成虫阶段表现出雄性特征 包括8节腹部 抱握器等生殖器官 以及完整的精囊和输精管 能产生精子 [2] 技术应用前景 - 该技术打破了昆虫性别由染色体决定的固有模式 为经济昆虫育种开辟了新路径 [1] - 雄蚕具有抗逆性强 产丝质量高 料丝转化率高等优势 培育全雄蚕品种可推动蚕丝产业发展 [1][2] - 该技术也适用于蚊子 棉铃虫和褐飞虱等害虫 为开发新型害虫控制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2] 研究意义 - 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害虫管理科学》发表 标志着家蚕性别控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2] - 该研究首次实现了家蚕的完全性别逆转 解决了以往研究未能突破的技术难题 [1] - 发现多种害虫的"性别开关"基因有类似拼接规则 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2]
在青藏高原抢救“植物界大熊猫”
科技日报· 2025-07-15 08:54
青藏高原濒危植物研究 - 久治绿绒蒿数量仅1000余株,比大熊猫更稀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1] - 科研团队通过样地监测收集气象和土壤数据,以弥补现有气象数据精度不足的问题 [1] - 种群测序重点关注遗传负荷和有害突变,这些因素影响久治绿绒蒿的遗传多样性 [1]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 - 华福花总数不足600株,历史低海拔居群已消失 [2] - 青海省首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包括久治绿绒蒿、华福花和祁连獐牙菜 [2] - 华福花种子大小约为米粒三分之一,蕴藏地球演变密码 [2] 种质资源保存与科研平台 - 青藏高原国家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5000多份生物种质资源,被称为"诺亚方舟" [2] - 资源库由种质保藏中心、种质研发中心和种质信息数据中心构成 [2] - 该资源库被列入青海省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2] 野外考察与科研挑战 - 阿尔金山考察发现新疆植物新记录种三脉梅花草,被誉为高原生态环境"晴雨表" [3] - 科研团队在阿尔金山面临熊、狼等自然威胁,仍需补充本底资料 [3] - 高海拔地区野外调查和样本整理工作对科研人员要求极高 [4]
近期多地遭受热浪“烤”验,专家表示——副热带高压“惹的祸”,公众须防护
科技日报· 2025-07-15 08:43
高温天气概况 - 自7月初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遭遇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高温热浪 黄淮、江淮、江汉、江南等地高温日数普遍达5-8天 部分地区持续9-12天 [1] - 截至7月13日共有15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突破当地7月历史高温纪录 山东东部、江苏中北部15个站点打破建站以来历史高温纪录 [1] 高温成因分析 -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稳定维持导致气流下沉增温 是此轮高温的核心原因 [1] - 北方高温由大陆高压主导 表现为干热气团下沉 6月前后常见 气温可达37-38℃ 副热带高压北抬后形成桑拿天 [2] - 今年副热带高压北跳快且西伸 覆盖范围扩大至河南等地 导致京津冀主汛期天气提前出现 [2] 未来天气预测 - 未来10天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汉及陕西关中等地将持续4-7天35℃以上高温 15-16日达峰值39-42℃ [3] - 15-17日四川盆地、江淮、江南、华南将出现阶段性高温 南方因湿度高体感温度显著超过实际气温 [3] - 预计21日起高温明显缓解 [3] 高温区域特征 - 北方高温以晴晒炙烤为主 南方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呈现闷蒸感 [3]
新能源汽车要全面提质、“智”赢未来
科技日报· 2025-07-15 08:43
汽车产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1500万辆 [1]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40% [1] - 多项经济指标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1] 行业发展趋势 - 电动化加速全球汽车产业结构调整 [1] - 人工智能兴起推动行业进入"换道赛车"下半场 [1] - 智能化技术集成应用在新能源汽车载体上快速发展 [2] 企业战略与竞争 - 智能汽车品牌和科技生态企业通过算法创新、硬件升级和数据积累脱颖而出 [2] - 用户需求转向情感化和个性化,汽车成为移动伙伴 [2] - 行业需从价格驱动转向价值驱动,聚焦技术创新、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 [2] 行业领导观点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强调汽车工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 [1] - 广汽集团提出产品定义需满足用户情感需求和情绪价值 [2] - 奇瑞汽车强调品牌建设、创新管理和质量服务升级的重要性 [2]
AI助机器人调整步态适应复杂环境
科技日报· 2025-07-15 07:42
技术突破 - 英国利兹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AI系统 使四足机器人获得类似猫狗的环境适应能力 能在陌生地形中自主调整步态实现智能导航 [1] - 新AI系统从猫狗马等四足动物获取灵感 融入其调整步态以节省能量保持平衡应对威胁的生存智慧 [1] - 机器人"克拉伦斯"仅用9小时掌握多种步态切换技巧 远快于幼年动物数周的学习周期 [1] 系统功能 - AI系统赋予机器人生物本能 能模仿动物小跑奔跑跳跃等动作 并根据地形实时决策应对未知环境 [1] - 机器人在不平坦木材松散木屑杂草丛生植被等复杂地形中均能灵活调整步态 [1] - 系统实现三大创新:集成动物运动三大关键组成部分(步态过渡策略步态程序记忆自实时调整) 实现虚拟训练到现实应用直接转化 赋予机器人自主决策能力无需人工干预 [1] 应用前景 - 该技术有望在灾害救援太空探索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核泄漏等危险环境中替代人类执行任务 [2] - 未来将开发跳跃攀爬等更复杂动态技能 最终目标是打造像生物一样灵活的人形机器人 [2]
德企展示乘用车底盘新技术
科技日报· 2025-07-15 07:40
行业趋势 - 电动汽车、软件定义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推动智能互联执行器在底盘功能中的应用[1] -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现实,新型中央控制器或域控制器整合制动、转向和减震等关键底盘功能[1] - 线控技术产业化加速,制动和转向系统无需机械连接即可运行[1] 公司技术展示 - 采埃孚在2025年底盘技术日上通过测试车辆和量产车型展示新底盘技术,包括蔚来ET9车型的线控转向系统[1] - 蔚来ET9成为中国市场首款量产搭载采埃孚全线控转向系统的汽车[1] 技术解决方案 - 采埃孚推出线控X-by-wire技术、线控制动解决方案、主动和半主动减震系统[2] - cubiX软件平台通过统一控制逻辑协调纵向、横向和垂直动力学组件,缩短开发时间[2] - 下一代智能底盘传感器测量三维加速度,数据用于解锁新功能并实时监控底盘组件状况[2] - 车辆云连接传输数据并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满足全新驾驶功能需求[2]
AI制造“替身” 人类如何看待生命?
科技日报· 2025-07-15 07:38
人工智能(AI)正悄然改写人们对生命长度与记忆边界的认知。在现实世界,AI被用于开发抗衰老疗 法、模拟细胞重编程;而在数字世界,它让逝者的声音与影像得以"留存",甚至能构建持续互动的"数 字替身"。 当AI能够"延长生命""留住回忆",人们将面对一个全新问题:什么才是生命的终点?在科技赋能下,如 何平衡真实的怀念与适度的放手? AI能打破寿命极限吗 《大众机械》杂志报道称,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达里奥·阿莫迪认为,强大的 AI可将科学发现提速10倍,将50年—100年的生物进展压缩为5年—10年,可治愈大多数疾病,并将人 类寿命延长到150岁。他称AI已帮助筛选出多种候选药物,其中一些在动物实验中将寿命延长了25%至 50%。AI不仅能预测哪些分子组合最可能延寿,还能针对个体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在医学与生物技术领域,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正借助AI加速延年益寿的探索步伐。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美国初创公司Retro生物科技与OpenAI合作,开发了一个定制化AI模型,可 设计抗衰老蛋白,使普通细胞暂时转化为干细胞,从而实现细胞的"逆龄"生长。该公司已筹资10亿美 元,推进3款延 ...
海洋经济:下一个10万亿有多远
科技日报· 2025-07-15 07:34
海洋经济规模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包括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等 [1] - 海洋经济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方向,政策红利加速聚集 [1] 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 - 浙江舟山LHD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将发电成本降低40%,技术达世界前列 [1] - 上海交付全球最大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2024年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达216.7亿元 [2] - 北京发布国内首款海洋大模型"瀚海智语",AI技术广泛应用于海况预报、深海养殖等领域 [2] - 深远海养殖平台、深海探测装备等新兴装备推动经济活动向深远海域拓展 [2]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 - 高端船舶订单暴涨57.1%,LNG运输船和豪华邮轮国产化率突破60% [3] - 一季度新增风电装机同比激增41.6%,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技术抢占制高点 [3]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海洋制造业增加值达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30% [6] 区域海洋经济特色 - 南部海洋经济圈(广东)聚焦未来产业,如海洋生物基因库、深海可燃冰开采装备等 [3] - 东部海洋经济圈(上海)围绕船舶制造、航运服务、海洋旅游三大支柱产业 [3] - 北部海洋经济圈(山东)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占全国38%,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交付量占全国近80% [3] 科技驱动与产业转型 - 广东连续7年投入近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海洋产业创新,突破281项关键技术,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16.8% [5] - 智能化养殖技术推动海洋渔业从"近海捕捞"转向"深远海养殖",渔获产值达3000万元/年 [4][6] - 传统港口转型为无人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智慧港口,船舶通过LNG动力、氢燃料电池实现绿色转型 [6] 科技短板与未来方向 - 深海探测、海底通信、高端海工装备等领域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 [8] - 辽宁将海洋经济列为重点领域,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18% [8] - 深圳规划围绕海洋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依托11万家涉海企业构建创新网络 [8]
检验检测机构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突破93%
科技日报· 2025-07-15 07:34
行业概况 - 检验检测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对产品、材料、设备或服务等特定对象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特性进行检查、测试、验证 [1] - 2024年全国检验检测行业营收达4875 97亿元,同比增长4 41%,保持良性增长势头 [1] - 平均每家机构营收增加51 51万元,平均每份报告营收增加110 89元,表明机构和报告的"含金量"明显提升 [1] 新兴领域发展 - 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持续增长 [1] - 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机构6025家,行业占比11 36%,为全国企业平均占比的14 95倍 [1] - 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的机构1500家,行业占比2 83%,为全国企业平均占比的11 32倍 [1] 技术设备创新 - 截至2024年底,检验检测机构共有仪器设备1067 01万台套,其中国产仪器设备992 51万台套,同比增长4 11% [2] - 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创新高,数量占比突破93%,体现核心检测设备自主研发能力显著增强 [2] 未来发展方向 - 市场监管总局将积极适应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趋势,组织开展检验检测数字化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 [2] - 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做优做强 [2]
核能行业须实现业务流程贯通
科技日报· 2025-07-14 16:23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答题",对于核能行业来说也不例外。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人工智能与核能呈现双向融合发展态势。一方面,核能行业积极推动 数智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工程设计研发、工程建造、智能运维、智能决策等方面;另一方 面,核能作为低碳清洁、安全稳定的能源,也越来越受到人工智能算力行业的青睐。 术,可实时分析和预测核电站运行数据,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从而有效降低事故风险,保障核电站 安全运行。 融合应用任重道远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核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多年创新、积累、迭代,以大数 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核心的数字信息技术正加速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也为核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提供了丰富技术工具。"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 长王炳华说。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核能行业数字化转型正由各环节、单业务层次应用,向跨业务、跨企业流通贯通与 融合应用迈进。 转型成果不断涌现 王炳华介绍,"十四五"以来,核能行业企业进一步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创新成果不断孕育、诞生、爆 发。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