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

搜索文档
9家上调4家下调中小银行最新信用评级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8-05 02:43
联合资信出具的跟踪评级报告认为,汉口银行增资扩股后,国有法人持股比例进一步提升,政府支持意 愿增强使其主营业务发展能够借助国有股东背景,在客户渠道等方面获得一定优势。 此外,绍兴银行作为国有控股地方性城商行,去年亦完成了重大股权转让,国有股东持股合计占比由 57.47%提升至66.94%,股权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其主体评级获上调至AAA。 中小银行最新评级结果陆续出炉。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最近两个月内,已有合计9家中小银行主体信用评级获上调,包括7家城商行和2 家资产规模靠前的农商行。从评级上调的原因来看,上述银行普遍受益于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改革化 险、强化资本实力等举措赢得了评级认可。另外,多家银行还完成了大规模增资扩股,并获得地方国资 增持。 与此同时,年内合计有4家小型农商行主体评级被下调,另有多家中小银行评级报告延迟披露,均为年 报未公布,但具体原因各不相同。按照要求,有债券存续的商业银行,评级机构应当每年至少向市场公 布一次定期跟踪评级报告,且应在其年报发布截止日期3个月内出具。 政府支持力度推动评级上调 在对中小银行评级的过程中,资本实力与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往往被评级机构纳入重要考量。其中,多 ...
时报观察 持续释放内生动力 提升中国资产韧性
证券时报· 2025-08-05 02:43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影响 - 7月美国非农就业增长放缓 劳工部大幅下修5月和6月新增非农就业数据 劳动力市场显著降温 [1] - 数据公布当日美股三大指数下挫 美元指数单日大跌逾100点 黄金价格突破3300美元/盎司 [1] 中国资产表现 - 8月4日A股、港股主要指数稳中有升 走出独立行情 [1]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5月、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2] 中国资产韧性原因 - 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以我为主"导向明确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 统筹短期稳增长与中长期结构优化 [1]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 新消费亮点频现 新产业加速成长 新动能澎湃迸发 [1] - 中国资产低估值 经济政策空间广阔 科技创新潜力大 与全球资本"多元配置"趋势形成共振 [2] 外资机构动向 - 外资机构密集调研上市公司 唱多并持续上调中国股票评级 [1] - 高盛年内多次上调中国主要股指目标点位 维持"超配"立场 [1]
【发展之道】 金融“国补”:从“输血”到“造血”的政策升级
证券时报· 2025-08-05 02:42
政策核心机制 - 四大行通过贴息政策构建"杠杆传导"机制,财政资金不直接补贴个人或企业,而是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撬动银行信贷流入消费与服务业 [1] - 消费者10万元贷款每年可节省2000元利息,降低大宗消费门槛 [1] - 服务业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节省资金可用于设备更新或员工培训,提升供给质量 [1] 经济痛点解决 - 消费端针对居民"不敢多花"问题,通过贴息为"敢消费"兜底,缓解教育、医疗、养老等刚性支出压力 [2] - 供给端解决服务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行简化流程、精准投放,金融活水流向社区小餐馆、街道养老院等末梢 [2] 经济循环重塑 - 政策形成"消费升级—供给优化—再消费"正向循环,例如社区小餐馆通过贴息贷款改造可吸引回头客并带动周边人气 [2] - 银行角色从被动配合转向主动参与,贴息模式实现"政银双赢",银行吸引优质客群并扩大信贷规模,同时提升普惠金融品牌形象 [2] 宏观工具创新 - 政策验证财政与金融协同中"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通过利率上限和穿透式监管确保资金高效使用 [3] - 探索"精准滴灌"政策工具箱,为未来经济周期波动应对提供参考,避免"大水漫灌"式刺激 [3] 长期生态建设 - 金融"国补"从一次性政策转向常态化机制,贴息成为调节经济循环的常规工具 [3] - 政策推动消费信心与供给活力同频共振,培育更健康、更有韧性的经济生态 [3]
调整资产结构 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证券时报· 2025-08-05 02:42
银行业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践与成效 - 银行业通过调整资产结构聚焦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及数字五大领域,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 - 国有大行带头攻坚,工商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3 1万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普惠贷款余额2 9万亿元 [1] 中小银行在"五篇大文章"中的差异化表现 - 桂林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01 13亿元,同比增长超30% [2] - 上海农商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1150亿元,同比增长24 29% [2] - 徽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接近1160亿元,同比增长超40%,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1500亿元 [2] - 中原银行绿色信贷余额417 59亿元,同比增长超20%,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突破900亿元 [2] 银行业在数据与业务层面面临的挑战 - 宁波银行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505 44亿元,低于A股城商行均值 [3] - 平安银行2024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下降 [3] - 国内银行信息科技投入占比普遍低于国际大行,2024年仅4家银行投入占比超5%,个别不足3%,而花旗集团2023年占比达11 61% [3] - 养老金融领域产品创新不足,第三支柱发展缓慢,银行需提升产品吸引力 [3] 银行业数据治理与业务发展建议 - 行业存在数据口径不一、命名不规范问题,需统一标准以提升考核客观性 [4] - 大银行需避免"偏科",均衡发展科技、普惠等领域 [3] - 中小银行应先深耕特色领域再适度拓展,形成与大银行的互补格局 [3] 行业整体进展与未来方向 - 银行业在金融"五篇大文章"推进中成效初显,但资产结构调整、业务均衡发展和数据治理仍需持续优化 [4]
AI驱动EDA行业并购浪潮双向奔赴提质增效正当时
证券时报· 2025-08-05 02:41
行业并购动态 - EDA行业最大并购案落地,新思科技以350亿美元收购Ansys,创行业历史纪录 [1] - Ansys在仿真软件领域市场份额达42%,收购后新思科技潜在市场规模扩大1.5倍 [1] - 2024年3月Cadence以12.4亿美元收购BETA CAE Systems,10月西门子EDA以106亿美元收购Altair Engineering [2] 技术融合趋势 - 仿真环节因依赖算法与AI结合度高,AI大算力硬件推动仿真领域扩展 [1] - EDA行业从设计工艺协同优化(DTCO)转向系统技术联合优化(STCO),需实现芯片到整机系统的协同 [3] - HBM技术采用3D堆叠封装提升内存带宽,支撑高端算力芯片需求 [4][5] AI与EDA双向赋能 - 国际EDA企业AI融合三大方向:AI驱动工具、生成式AI芯片设计、AI与数字孪生架构 [6] - 新思科技推出全栈式AI工具套件Synopsys.ai,Cadence提供生成式AI解决方案,西门子EDA应用AI于良率提升等环节 [6] - 国产厂商探索AI在EDA多场景应用,利用EDA工具修正AI大模型"幻觉",形成闭环优化系统 [7] 市场拓展方向 - EDA企业将仿真能力向汽车、航天等非半导体领域迁移,客户群体覆盖高端制造业 [2] - 行业收购版图从半导体设计扩展至整体电子系统解决方案,系统模拟需求显著增加 [2] 未来发展预测 - EDA全流程智能化趋势明确,工程师角色转向决策者 [8] - 跨尺度协同工具链将解决芯片系统-设计-制造断层问题 [8] - 新工艺、新材料等技术创新持续推动EDA革新 [8]
瑞可达提示股价异常波动人形机器人小批量供货
证券时报· 2025-08-05 02:39
公司动态 - 公司人形机器人产品已开始小批量供货,预计2025年该业务板块销售收入约1000万元,占2024年营业收入比例为0.41% [2] - 公司股票交易连续3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30%,8月4日收盘价67.2元/股,涨幅4.84%,换手率18.7%,成交额25.97亿元 [2]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到1.71亿元,同比增长132.44%至163.22% [3] - 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未发生重大变化 [2] 业务发展 - 公司是专业从事连接器产品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备光、电、微波、流体、数据连接器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 [2] - 未来发展重点包括:通信6G和AI数据中心产品预研和产业化、汽车智能化车载高速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海外客户拓展及工厂设立、人形机器人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前瞻性研究 [3] - 公司新领域业务拓展初见成效,海外工厂订单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3] 行业前景 - 全球连接器行业需求稳步上升,中国地区技术迭代和需求规模增长使连接器市场前景广阔 [3] - 公司将扩展AI与数据中心、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应用领域 [3] 业绩驱动因素 - 各项业务稳步增长带动订单量持续增加 [3] - 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生产自动化提升产品竞争力并降低成本 [3] - 海外工厂运营能力持续提升 [3]
【时尚经济】 情绪价值的经济价值
证券时报· 2025-08-05 02:39
品牌情绪价值的重要性 - 品牌情绪价值是品牌突围的关键因素,可口可乐、耐克、肯德基、麦当劳等消费巨头已操作多年 [1] - 2024年众多品牌倒闭或注销数量创14年来新高,正确洞察消费者心理成为品牌需攻克的第一关 [1] - 消费者行为案例显示,星巴克顾客转投Manner因其环保优惠,三顿半咖啡通过特调饮品满足消费者文艺孤独感 [1] 情绪价值的经济表现 - 消费者愿意为积极的情绪体验支付溢价,品牌溢价本质是情绪价值的稳定预期 [2] - 盲盒经济是情绪价值的典型案例,Labubu盲盒普通款炒至2800元,隐藏款达4600元,联名款超30000元,限量款拍卖价82万元 [2] - 泡泡玛特凭借盲盒营销市值突破3000亿港币,证明情绪价值在消费市场的强大变现能力 [2] 体验消费与线下经济 - 日本实体零售业通过体验消费转型,消费者从物质需求转向精神层面追求 [3] - 日本农产品营销策略包括按颗卖草莓、苹果印祝福语、果园认养等,消费者购买的是精致生活标签 [3] - 农田变剧场、稻田种梵高名画、果园开放采摘等体验活动,让游客为故事买单 [3] 社交媒体与情绪消费 - 虚拟商品如"0.01元拥有爱因斯坦的脑子"走红,成为年轻人情绪释放的出口 [3] - 抖音解压玩具话题播放量达438亿次,捏捏乐、减压魔方等产品通过多巴胺刺激缓解压力 [4] - 电子木鱼、塔罗牌等玄学商品成为年轻人心理寄托,"谷子"周边商品从二次元走向大众,排队打卡"谷子店"成为潮流 [4] 情绪价值的商业前景 - 情绪价值作为新兴消费驱动力,重塑消费者价值观,满足精神层面需求 [4] - 情绪价值为企业开拓新商业思路,带来新经济增长点,未来深入挖掘其潜力将成为商业发展重要方向 [4]
西藏天路减持中国电建实现投资收益4575万元
证券时报· 2025-08-05 02:39
西藏天路减持中国电建股份 - 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系统累计出售中国电建2500万股 累计成交金额1.84亿元 不含手续费和税费 [2] - 减持后仍持有中国电建4177万股 以8月4日收盘价估算对应市值2.7亿元 [2] - 本次减持成交均价7.35元/股 过去20个交易日中国电建股票均价6.84元/股 8月4日收盘价6.46元/股 [2] - 减持成交金额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归母净资产的4.78% 确认投资净收益约4575.01万元 影响当期净利润约4575.01万元 [2]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亏损1.04亿元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7700万元至1.15亿元 [2] 减持背景与目的 - 减持是在2023年10月获董事会授权 授权董事长择机出售2024年半年度报告中列示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3] - 减持目的是进一步整合公司资产结构 聚焦主责主业 [3] - 2022年12月16日公司以6.44元/股认购中国电建非公开发行的6677.02万股股票 最初投资成本达4.3亿元 截至2024年6月底期末账面价值3.37亿元 [3] 行业与市场表现 - 7月以来西藏天路股价大涨104% 中国电建股价大涨33% [2][4] - 公司多次公告称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4] - 机构看好"十五五"期间水电站、运河、跨海大桥等大基建潜力 [4] - 大湾区正在修建3条跨海通道 预计2025年至2028年陆续建成 长三角方向沪甬跨海通道总里程约70km 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 [4] - 大型基建项目开启预计将提振区域水泥、民爆、防水、减水剂、混凝土等基建材料需求 [4]
启动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申报中国船舶中国重工8月13日起停牌
证券时报· 2025-08-05 02:38
吸收合并进展 -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同步启动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实施 股票将于8月13日停牌 中国重工将停牌直至终止上市 [2] - 中国船舶通过发行A股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交易已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7月18日完成审批 [2] - 此前临时股东大会上两家公司均有股东投出有效反对票 持续持有反对权利股票并履行申报程序的股东可行使现金选择权 [2] 现金选择权安排 -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行权价格为30 02元/股 中国重工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4 03元/股 [2] - 中国船舶申报期间为8月13日至15日的9:30—11:30和13:00—15:00 中国重工申报期间为8月13日9:00—15:00 [2] - 中国重工8月4日收盘价4 68元/股较行权价溢价16 13% 中国船舶收盘价34 04元/股较行权价溢价13 39% [3] 复牌及股份转换 - 中国船舶股票将在刊登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申报结果公告当日复牌 [3] - 中国重工股票8月13日起停牌至终止上市 未申报现金选择权的A股股东所持股份将按比例转换为中国船舶A股股份 [3] 历史案例参考 -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前履行异议股东行权安排 但最终无股东申报行使现金选择权 [4] - 两家券商从明确异议股东安排到吸收合并完成历时近两个月 海通证券A股于3月4日终止上市 [4] 法律依据 - 根据《公司法》规定 合并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请求公司按合理价格收购股权 该制度旨在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3]
增值税利差“闪冲”结束 债市投资回归基本面
证券时报· 2025-08-05 02:34
国债增值税政策影响 - 恢复征收增值税导致存量债券(老券)相对于新发债券(新券)具有短期优势 上周五债市出现显著波动 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一度下行至1.68% 最终回到1.7%之上 [1] - 机构认为这种冲击是短期的 不会影响债市的中长期走势 [1] 新老债券利差 - 新券征收增值税后 各类机构可能倾向于持有老券 新券发行时可能提供利率补偿 导致新老债券之间出现利差 [2] - 新老国债之间的利差可能达5至10个基点(BP) 新券收益率的上行幅度可能大于老券的下行幅度 [2] - 以10年期国债为例 假定票面利率为1.7% 自营类账户按6%税率征税影响为10BP 资管产品按3%税率征税影响为5BP左右 [2] - 新老政府债券及金融债收益率将出现5至10BP利差 信用债相对利率债和金融债的性价比会提升 信用利差会出现一定幅度压缩 [2] 机构差异影响 - 政策变化对不同机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银行等资金机构需缴纳6.34%增值税 资管产品需缴纳3.26%增值税 [3] - 商业银行税负增加最多 基金理财等非法人产品次之 [3] - 金融机构自营账户适用税率约6% 公募基金等资管机构适用税率约3% 会进一步强化公募基金相对税收优势 [3] - 可能带动更多银行委外资金通过公募基金投资债券 [3] 债市长期走势 - 债市长期走向仍然由基本面决定 [4] - 税率较高的配置盘对于老券的抢筹可能驱动其利率下滑 老券短期内可能存在一波交易性行情 [4] - 随着老券被定价到位 税收政策的影响可能趋于中性 债券市场可能仍然面临扰动 [4] - 新发债券利率会高于当前老券收益率 但不会决定债市的中长期走势 [4] - 基本面、资金面和配置需求对债市仍有支撑 但市场波动性可能进一步放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