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尔街见闻
icon
搜索文档
字节跳动:将按照中国法律要求推进相关工作,让TikTok美国公司继续服务好广大美国用户。(上证报)
华尔街见闻· 2025-09-20 00:40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 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字节跳动:将按照中国法律要求推进相关工作,让TikTok美国公司继续服务好广大美国用户。(上证 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
新任美联储理事Miran:9月点阵图里的低利率预期是我给出的。我不认为关税会造成任何实质性的通胀。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将带来反通胀效果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23:08
货币政策观点 - 新任美联储理事Miran表示9月点阵图中的低利率预期由其给出 [1] - 不认为关税会造成任何实质性通胀 [1] - 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将带来反通胀效果 [1]
谁有可能接盘GE医疗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23:03
一直以来,GE医疗是GPS三巨头中较为深度拥抱中国市场的厂商。(GPS三巨头:GE医疗、飞利浦、 西门子医疗) 有市场消息称,GE医疗正在考虑出售其中国业务的股份,潜在交易可能对中国资产的估值达数十亿美 元。 对此,GE医疗(中国)向信风回应称:"我们不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之 一,我们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病患和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这或许超出了市场预期。 早在2023年,GE医疗(中国)便宣布战略升级为"全面国产、无界创新、合作共赢",在无锡、天津、 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均建立生产基地,其中北京基地已经成为其全球最大的影像设备制造基地。 不仅如此,GE医疗在中国销售的产品95%以上实现了国产。例如GE医疗(中国)磁共振成像(MR) 的核心零部件超导磁体供应商便是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但受到招采执行节奏放缓以及联影医疗(688271.SH)、万东医疗(600055.SH)等国内厂商的崛起, GE医疗(中国)确实遭遇一定的挑战。 2025年上半年,GE医疗中国地区的收入为11.56亿元,同比下滑了2%,占比在1成左右。 近期,GE医疗管理层在摩根士丹利第23届全球医疗健康大 ...
美国众议院投票,已经有足够多票数批准共和党提出的临时开支草案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22:50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美国众议院投票,已经有足够多票数批准共和党提出的临时开支草案。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 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
OpenAI计划在备份服务器方面开支1000亿美元。(The Information)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22:04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本仅包含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不包含任何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实质性信息。因此,无法提取并总结新闻的核心观点或关键要点。
命运的转折点,2025年英伟达入股英特尔=1997年微软入股苹果?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21:45
对于英伟达而言,这是一次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而对于正努力重振昔日辉煌的英特尔来说,获得行业新霸主的公开背书,为其一度前景不明的 晶圆代工业务注入了急需的信誉与动能。 此举被视为可能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关键一步。尽管市场对英特尔能否复制苹果的复兴奇迹仍存分歧,但这一历史性的合作无疑为投资者 评估英特尔的未来价值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这家老牌巨头的"第二幕"拉开了序幕。 历史的相似一幕:巨头驰援昔日王者 英伟达对英特尔的一笔高达5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正在华尔街引发一场关于历史重演的激烈讨论。市场观察人士将此举与1997年微软驰援濒临破 产的苹果相提并论,认为这可能标志着陷入困境的芯片巨头英特尔迎来命运的转折点。 最新动态显示,英伟达通过这笔投资将成为英特尔最大的股东之一。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个人电脑(PC)和数据中心领域共同开发芯片,旨 在将英伟达领先的图形处理器(GPU)与英特尔的中央处理器(CPU)及封装技术深度结合。 将目光转回2025年。英特尔曾是芯片领域的王者,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顶峰时期市值一度超过5000亿美元。 然而,在经历近二十年的战略失误后,其如今的市值仅约1400亿美元,昔日的市场主 ...
OpenAI与立讯精密达成硬件制造协议,计划在2026年末或2027年初推出首款设备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21:44
硬件制造合作 - 与立讯精密达成至少一款设备组装合同 [1][3] - 与歌尔股份接洽扬声器模块等组件供应合作 [1][3] - 计划2026年末或2027年初发布首批设备包括无屏智能音箱、眼镜、数字录音笔及可穿戴胸针 [1][3] 人才招募策略 - 2024年从苹果招募超过20名消费硬件领域员工 远超2023年几乎零招募及2022年约10人 [1][5] - 新员工涵盖硬件工程师、用户界面设计师、可穿戴设备及摄像头音频工程等多领域 [1] - 通过高薪酬策略吸引人才 部分股票授予超过100万美元 [6] 供应链利用 - 利用苹果数十年建立的中国供应链网络支持硬件制造计划 [3] - 合作厂商立讯精密为iPhone和AirPods主要代工厂 歌尔股份为AirPods、HomePods及Apple Watch代工厂 [1][3] 市场竞争挑战 - 硬件市场面临亚马逊等巨头及新兴公司挑战 历史显示难以撼动苹果硬件主导地位 [4] - 新型AI设备目前销售情况不佳 例如Humane公司AI胸针产品评价不佳后被惠普以1.16亿美元收购并停售 [4] - 若AI成为未来设备决定性特征 OpenAI凭借技术领先地位可能获得关键优势 [4] 组织架构调整 - 首席硬件官Tang Tan为苹果25年老员工 主导人才招募 [1] - 团队新增苹果人机界面设计总监Cyrus Daniel Irani 其曾参与开发Siri彩色波形动画响应 [5] - 制造设计专家Matt Theobald及Apple Watch硬件高管Erik de Jong等近17年经验人员加入 [6] 合作关系动态 - 人才争夺可能使OpenAI与苹果合作关系复杂化 双方2024年已在Siri集成和Image Playground应用展开合作 [2] - 苹果取消中美制造供应链会议 因高管需防止更多员工跳槽至OpenAI [6]
腾势鏖战40万级SUV红海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21:25
核心观点 - 2026款腾势N9以加量不加价策略焕新上市 售价区间保持38 98万至44 98万元 全系标配配置大幅扩容 旨在强化大型新能源SUV市场竞争力[2][4] - 腾势N9作为品牌旗舰SUV 面临激烈市场竞争 需通过技术升级与配置提升巩固豪华定位[2][4][7] 市场竞争格局 - 大型SUV市场竞争白热化 理想L9与问界M9等车型已占据40万至60万元价格带家庭用户市场[2] - 乐道与吉利等品牌将大尺寸SUV价格下探至30万元以下 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3] - 行业普遍聚焦大车型因政策优惠与更高毛利空间 李斌指出大车优先策略可提升盈利能力[2] 产品配置升级 - 新增4款双色车身与1款单色车身选项 内饰新增金山棕配色 强化豪华外观设计[4] - 全系标配易三方技术平台 云辇-A智能车身控制系统 天神之眼B辅助驾驶激光版及插混专用2 0T发动机[4][6] - 搭载定眩智能防晕车系统 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 下车泊入等智能功能 后续通过OTA升级推送[4][6] 技术性能表现 - 易三方技术平台实现高速爆胎稳定性控制与冰雪路面防滑 鱼钩测试时速提升至210km/h 高速爆胎测试速度达180km/h[4] - 百公里加速3 9秒 CLTC纯电续航230公里 综合续航1330公里 车身长度5258mm下最小转弯半径4 65米[5] - 云辇-A系统配合路面预瞄2 0可动态调整悬架 减少颠簸 提升驾乘舒适性[6] 销量表现与战略意义 - 腾势N9上市后销量从峰值近5000辆回落至2000辆左右 与竞争对手存在差距[2] - 腾势品牌依赖D9车型支撑销量 需通过N9等车型获得市场认可以稳定豪华定位[7] - 旗舰SUV的市场表现对品牌战略地位具有重要影响[8]
报道:OpenAI已与立讯精密达成协议,共同生产未来的OpenAI设备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21:19
公司业务动态 - 立讯精密获得至少一款OpenAI设备组装合同 [1] - 歌尔股份与OpenAI接洽 可能为其未来产品供应扬声器模块等组件 [1] - 歌尔股份当前业务包括组装AirPods、HomePods和Apple Watch [1] 产业链合作 - OpenAI同时与两家苹果供应链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1] - 立讯精密直接获得OpenAI设备组装订单 [1] - 歌尔股份以组件供应商身份参与OpenAI供应链 [1]
美银Hartnett:“美股七姐妹”估值泡沫远未见顶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20:50
美股七姐妹估值泡沫分析 - 美股七姐妹估值泡沫尚未触顶 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1] - 当前科技股热潮的估值与涨幅均未达到历史峰值水平[1] - 该组合成为当今最佳的泡沫代理指标[1] 历史泡沫对比表现 - 历史上十次大型股市泡沫中资产价格从底部到顶峰平均涨幅达244%[3] - 美股七姐妹自2023年3月低点以来累计涨幅为223% 仍低于历史均值[3] - 历史泡沫破裂时追踪市盈率通常达58倍 股价较200日移动平均线高出29%[3] - 当前美股七姐妹追踪市盈率为39倍 股价仅比200日移动平均线高出20%[3] 市场驱动因素 - 积极的宏观经济背景支撑科技股持续走高[4] - 市场对人工智能持续狂热成为关键助推器[4] - 对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的预期提供顺风环境[4] - 标普500信息技术指数自今年4月低点以来已飙升56%[4] 投资者行为与策略建议 - 做多美股七姐妹连续第二个月被视为最拥挤交易 获得42%受访者认同[5] - 泡沫往往短暂且高度集中 类似2000年互联网泡沫顶峰时期科技板块六个月内飙升61%的现象[5] - 建议采用杠铃式策略 在持有大型科技股同时配置不良价值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