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经营报
icon
搜索文档
闻泰科技董事会“换血” 或旨在聚焦半导体业务
中国经营报· 2025-07-16 16:06
核心管理层调整 - 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秋红、董事兼副总裁董波涛等4名董高监集体辞职,新团队接棒 [2] - 新提名董事杨沐、庄伟、沈新佳均来自安世半导体,强化半导体领域专业决策能力 [2][7] - 辞职高管多具有ODM业务背景,缺乏半导体运营经验,接任者具有年轻化趋势 [4][7] 战略转型进展 - 公司拟转让产品集成业务资产,战略重心全面转向半导体 [4] - 境内核心资产已完成工商变更或资产转移,印度、香港及印尼资产交割进行中 [8] - 管理层调整标志着公司彻底转向半导体,成为纯半导体IDM标的 [6][9] 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9亿-5.85亿元,同比增长178%-317% [2][9] - 扣非净利润预计2.6亿-3.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2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9]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半导体业务需求回暖、降本增效及供应链优化 [9] 业务发展 - 半导体业务已成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安世半导体为全球车用功率器件龙头 [4][10] - 产品集成业务因被列入实体清单导致订单减少,但通过降本增效收窄亏损 [9] - 未来将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及半导体国产化趋势 [10][11] 行业环境 - 国际巨头在高端车规芯片领域占据60%以上份额,公司需突破技术壁垒 [11] - 地缘因素影响尚未完全消除,需灵活应对全球供应链不稳定 [11] - AI发展将加速半导体市场增长,公司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10][11]
反内卷!银行也出手了
中国经营报· 2025-07-16 16:03
汽车金融生态调整 - 汽车价格战加剧导致经销商利润被压缩,"反内卷"成为行业共识 [1] - 多地叫停银行车贷"高息高返"政策,汽车金融生态经历深刻调整 [1] - 行业呼吁金融机构优化服务政策,简化审批流程,丰富金融产品供给,规范保险市场秩序 [1] 金融机构角色转变 - 金融机构需承担价值共创者角色,既是受益者也是推动者 [1] - 需改进产品设计重建消费者信任,针对行业痛点开发新工具 [1] - 建议优化库存融资、丰富新能源车专属金融产品,赋能产业链发展 [1] 金融政策优化方向 - 金融部门将结合国家促消费、以旧换新政策,研究更具适配性的措施 [2] - 避免"一刀切"政策,需深化与主机厂、经销集团联动,动态评估经销商经营情况 [2] - 推动建立行业白名单制度,引导资金精准灌溉合规经营企业 [2] 业务模式创新 - 银行应探索联合金融服务模式,支持主机厂与供应商联合创新活动 [3] - 主机厂与供应商联合研发活动风险较小,可为银行带来增量业务 [3] - 经销商经营压力缓解需依赖主机厂和供应商协商 [3] 银行合作模式重构 - 银行摒弃高返佣刺激销售的畸形机制,签订自律公约合理确定佣金比率 [4] - 发展供应链金融,基于多维度数据提供无抵押循环额度信贷支持 [4] - 强化联合营销,利用银行客户资源引流,举办联合活动提升销量 [4] 金融服务转型 - 从单向信贷支持转向全链条金融解决方案,实现"一店一策"精准信贷投放 [4][5] - 从标准产品供给转向场景化金融创新,推出订单融资+消费分期组合产品 [4][5] - 针对新能源车、二手车开发专属金融方案,如延长电池质保期的分期产品 [5]
企业贷款利率下降
中国经营报· 2025-07-16 07:50
企业贷款利率下降趋势 - 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 3%,同比降低45个基点 [1][3] - 部分地区银行白名单企业信用贷款利率低于3%,抵押贷利率低至约2% [1][3] - 华东地区银行抵押贷利率近期最低达2 3%,额度最高1000万元 [3] - 多家银行推出年化利率3%及以下的经营贷产品,叠加优惠后利率可低至2 6% [3] 政策推动融资成本下行 - 央行实施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保持流动性充裕并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2] - 货币政策工具综合运用,强化利率政策执行监督,引导信贷结构优化 [2] -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持续,财政政策与金融体系协同支持实体经济回升 [5][6] 未来利率走势预期 - 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或为国内政策提供更大空间,企业贷款利率或稳中有降 [4] -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仍存,需政策精准发力巩固调控成果 [4] - 央行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推动信贷投放以扩大内需和提升服务质效 [6] 银行应对策略 - 银行需推进战略管理变革,重点应对净息差收窄压力 [4] - 通过精准定位、特色化增值服务及精细化定价管理保持利息净收入增长 [4] - 投行与资管业务创新及数字化转型为非息收入增长提供支撑 [4] 企业融资环境优化 - 贷款利率降低有利于企业发展,但需加强监管避免资金空转套利 [4] - 信贷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特征,社融增速高位支撑实体经济 [5]
破除二手车流通“梗阻” 多地推进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举措
中国经营报· 2025-07-16 07:40
政策支持与行业改革 - 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支持第三方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发展 [1] - 自2025年初以来,商务部等8部门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文件,已有山西、广东、陕西、湖北、河南、四川、北京等地政府推进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 [1] - "反向开票"政策由购买方向销售方开具发票,帮助二手车企业减少税费和时间成本,被视为打通二手车交易税务链条的关键性技术改革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1-6月二手车累计交易量957.01万辆,同比增长1.99%,累计交易金额6232.38亿元 [2] - 2024年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1961.42万辆,交易金额12852.05亿元,同比增长6.52%,均创历史新高 [2] - 二手车市场发展逻辑正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经销公司占比逐年上升,新车经销商集团加大二手车业务布局 [2] 行业挑战与问题 - 新车市场价格竞争加剧使二手车商经营压力陡增,行业整体利润率持续下滑 [3] - 行业诚信体系不完善,存在隐瞒车况、虚假宣传等失信行为,车况不透明和交易成本高成为顽疾 [3] - 二手车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发展滞后,无法满足消费者快速增长的需求变化 [3] 行业生态重塑 - 多地政府鼓励二手车经营主体申请成为经销商,建立库存管理制度、车辆检测报告制度等 [6] - 经销模式通过持有车源、承担销售主体责任,提升交易透明度,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与规范化管理 [6] - 部分二手车企业转型经销模式后,与保险、检测、金融等第三方平台合作,建立一体化体系,销售毛利率有所提升 [6] 诚信体系建设 - 政府提出加强汽车领域信息共享,支持第三方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发展,打造车况透明、诚信交易的行业自律环境 [5] - 行业协会、二手车商等推动建立二手车认证标准、全国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确保车况信息真实准确 [5] - "经纪"转"经销"成为行业改革重点方向,旨在改变"以信息差获利"的传统经纪模式 [5]
激辩2025:中国汽车人的“破局”方法论 ——直击中国汽车论坛现场
中国经营报· 2025-07-15 22:30
行业动态与趋势 - 汽车行业"反内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主流车企加强自律并采取实质性举措维护供应链稳定和供应商利益 [1] - 2025中国汽车论坛以"提质向新,智赢未来"为主题在上海举行,聚焦行业转型升级与全球竞争力构建 [2] - 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规模跨越1000万辆门槛,保有量占比达10%,2025年销量预计达1600万辆,新车销售占比有望首次超过50% [2][3] - 行业正经历电动化加速和人工智能兴起带来的结构调整,迈向"换道赛车"的下半场 [3] 供应链与竞争环境 - 工信部发布《供应链账期举报机制》,宝马等车企承诺缩短对供应商的付款账期以维护公平竞争 [1] - 行业呼吁回归良性竞争轨道,通过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构建长期竞争力,而非依赖短期恶性竞争手段 [9] - 长期主义强调对品质的坚守、创新倡导和用户价值挖掘,而非被短期市场波动左右 [9] -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指出中欧在绿色低碳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目标上高度契合,呼吁更多对话与开放透明 [9] 技术创新与市场策略 - 地平线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orizon SuperDrive(HSD)已能处理复杂交通场景,将于今年实现量产 [11] - 汽车之家启动战略焕新,依托AI技术赋能五大汽车消费场景,助力厂商出海 [12] - 车企通过向内降本增效、向外产能出海寻求破局,应对"明增暗降"的市场态势 [12] 行业合作与未来发展 - 深化企业间合作,创新合作方式,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塑造中国汽车产业良好形象 [2] - 宝马倡导自由贸易和技术路线开放,加强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协同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11] - 论坛设置多个热点议题,包括品牌建设、ESG、AI创新、动力电池发展等,全面探讨行业未来 [12]
多元主体发力科创融资 探路“无人区”培育独角兽
中国经营报· 2025-07-15 22:05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全球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在合肥启用,20亿元"科创贷"对国盾量子滚动支持 [1] - 国产大飞机C919带动多个供应商及航空产业链公司登陆科创板 [1] - 药明生物一款抗体新药获得8.3亿元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 [1] - 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重点支持商业银行、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1] - 截至7月15日,债市科技板下科创债已发行506只,发行规模达7023.78亿元 [5] 中国科技创新现状 - 中国科技创新已从跟随模仿进入引领创新的"无人区",华为全栈自研和DeepSeek在AI领域的突破是例证 [2]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总量居世界第二 [2] - 华为2024年研发经费1797亿元,占总营收20.8%,远超高技术企业3%的认定标准 [3] -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构建技术研发、产业培育、人才培养"三位一体"体系,中国科学家数量约150万人 [4] 债市科技板的优势与作用 - 债市科技板匹配科技创新特征,支持私募股权机构和创投机构投早、投小 [5] - 提供配套政策提高市场活跃度,推动评级机构优化评级符号 [5] - 鼓励债券条款灵活设计,融合股权和债权优势 [5] - 2024年科创债发行主体九成为国企,新政后民营企业和公众企业占比接近20% [6] - 行业分布从传统行业转向非银金融、公用事业、银行、有色金属、化工和硬件设备等 [6] 投资者参与渠道 - 普通投资者可通过交易所竞价交易系统参与网上发行的债券认购 [6] - 专业投资者(金融净资产300万元以上)可投资AAA级公募债 [6] - 科技投资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特性,科创债平均发行利率2% [6]
北京汽车王昊:品牌建设需坚持长期主义,摒弃“流量主义”
中国经营报· 2025-07-15 22:00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北京汽车定位为"中国越野车的发明者",拥有67年历史积淀,曾打造BJ212等经典车型并多次参与国家盛事 [2] - 面临市场声量小、品牌知名度低的挑战,提出"五个转型"战略推动从传统硬派越野向大众市场迈进 [2] - 目标是通过技术革新和用户转型,让越野车"从'小众品'向'大众品'转型",扩大客户圈层至泛越野及城市SUV用户 [5] 市场现状与机遇 - 2020-2025Q1硬派越野在SUV中占比仅1.82%-2.91%,仍属小众市场 [2] - 相比发达国家,国内硬派越野市场成长空间显著 [3] - 自主品牌如长城、北汽正推动"越野平权",并向轻越野和新能源方向拓展 [4] 产品与技术转型 - 通过"将硬派越野'做软'"推出更智能、省油的泛越野车型,降低用户门槛 [5] - BJ40增程版和BJ60雷霆采用增程技术,实现1200公里超长续航,兼顾越野与城市通勤需求 [5] - BJ40增程版纯电续航达153公里,优化城市使用体验,实现"一车多用" [6] - 电动化转型解决传统越野车大排量燃油痛点,通过增程技术平衡环保与性能 [5] 用户运营与品牌建设 - 从"生产型"转向"用户型"企业,高管直接运营视频号与用户互动,3个月内走访20余家经销商并沟通100多位用户 [6][7] - 品牌建设强调"长期主义",需通过持续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赢得用户信赖,参考国际百年车企经验 [7] - 用户共创被视为品牌建设核心,鼓励用户自发分享用车故事,认为真实用户声音比厂商流量投放更有效 [7] - 新媒体营销需围绕用户需求而非炒作流量,强调"产品和服务是品牌根基" [7] 行业趋势与竞争 - 新能源技术正在重新定义越野SUV,自主品牌通过电动化、轻越野等创新打破传统边界 [4][5] - 国际品牌经验表明,长期稳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是品牌建设关键,中国品牌出海需遵循同样逻辑 [7]
Agentic AI爆发落地前夜 业界聚焦模型和成本挑战
中国经营报· 2025-07-15 17:51
Agentic AI市场前景 - Agentic AI被Gartner列为2025年十大技术趋势之首,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138.1亿美元,2032年跃升至140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39.3% [1] - 全球科技巨头正在投入巨资推动Agentic AI技术演进,行业认为当前处于Agentic AI爆发前夜 [1] - 财富500强企业中75%关键工作负载仍部署在本地,显示AI Agent未来落地空间巨大 [7] 技术驱动因素 - 大模型能力快速提升、MCP和A2A协同协议出现、基础设施成本大幅降低构成Agentic AI三大驱动力 [1] - MCP协议被视为"AI世界的USB-C通用接口",可标准化连接企业内部资源,已在亚马逊等企业实际应用 [3] - 推理成本降低得益于芯片升级(通用/专用GPU、自研芯片)、模型蒸馏(成本降500%)、智能提示路由等技术优化 [6] 企业应用价值 - Agentic AI可提升员工生产效率、优化业务运营、赋能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 [3] - AI Agent已从孤立算法工具进化为能自主获取服务/数据/上下文的智能实体 [3] - 技术层面需选择AI就绪基础设施、打破数据孤岛、制定明确执行策略 [4] 落地挑战 - 商业化路径不明朗,收益未达成本规模,金融/高风险场景存在监管和可靠性隐患 [5] - 当前多数项目处于早期试点阶段,大规模落地案例有限 [5] - 模型成本高度不一致,专业化复杂模型价格仍高昂,使用成本可能超过基础设施成本 [7] 实施建议 - 管理层面需明确顶层设计,优化机制和人才,做好信息化准备 [4] - 模型选择应注重灵活性,根据工作负载和用例匹配最优方案 [6] - 需客观预期价值创造能力,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和技术栈 [4]
刚上市一年 知名进口肾病药供应不足
中国经营报· 2025-07-15 17:39
药品供应问题 - 布地奈德肠溶胶囊出现全国性断货现象,患者面临高温天气寻药困难 [2] - 断货主因是2025年1月该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用药量激增,但生产方美国Patheon药业产能受限 [2][3] - 公司2024年2月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扩产申请,目前处于技术审评阶段,恢复供应时间未明确 [2] - 北京多家医院药房及电商平台均无库存 [2] 公司背景与产品 - 云顶新耀成立于2017年,港股上市代码01952HK,当前市值约236亿港元 [3] - 核心商业化产品包括布地奈德肠溶胶囊、依拉环素、依曲莫德,覆盖肾病、感染及自身免疫疾病领域 [3] - 布地奈德肠溶胶囊为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2024年5月国内获批,11月被纳入2024版国家医保目录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收入达7.07亿元,同比暴涨461%,驱动因素为依拉环素销售增长及布地奈德上市 [4] - 同期净亏损10.41亿元,主要源于上半年mRNA新冠疫苗相关无形资产一次性减值 [4] 患者应对建议 - 公司建议患者优先联系药店登记需求,或通过主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2]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国家统计局:消费是增长主动力
中国经营报· 2025-07-15 17:28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环比增长1.1% [2]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172亿元(+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9050亿元(+5.3%),第三产业增加值390314亿元(+5.5%) [2] - GDP增速较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调查失业率维持在5.0%-5.4%区间,6月CPI同比增长0.1%,核心CPI回升至0.7% [3] 消费市场分析 - 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5%),二季度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 [4] -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商品零售额增长5.1%,升级类消费中体育用品类(+22.2%)、金银珠宝类(+11.3%)表现突出 [4]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30.7%)、文化办公用品(+25.4%)、通讯器材(+24.1%)、家具类(+22.9%)零售额增速显著 [4] 新兴消费趋势 - 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智能家电保持两位数增长,"悦己消费"和个性化消费模式涌现 [4] - 免签政策推动"五一""端午"假期入境外国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2.7%、59.4%,带动国内消费 [5] - 下半年消费政策将持续加力,补贴措施陆续出台,预计消费市场将延续良好态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