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网

搜索文档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城市供热行业竞争格局(附竞争梯队、市场集中度等)
前瞻网· 2025-06-15 15:29
中国城市供热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上市公司包括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大唐发电等,根据供热业务营收分为三个竞争梯队:第一梯队(营收50亿元以上)包括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大唐发电;第二梯队(营收20-50亿元)包括物产环能、上海电力、福能股份等;第三梯队(营收不足20亿元)包括协鑫能源、华电能源、京能电力等 [1] 企业入场进程 - 行业最早由事业单位运营,后转为市场化竞争,企业按注册资本和进入时机划分:早期进入企业如协鑫能源(1992年成立,注册资本16亿元)、宁波能源(1995年成立,注册资本超11亿元);中期进入企业如联美股份(1999年成立,注册资本22.88亿元);较晚进入企业如春城热力(2017年成立,注册资本4.6亿元) [3] - 先进入企业如廊坊发展、天罡仪表等主要吸引本土投资者,在当地市场竞争力较强 [3] 市场集中度 - 行业集中度较低,2024年CR3为6.54%,CR5为7.34%,CR10为9.49%,主要因供热主体分散且区域性强 [4] -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和落后产能淘汰,行业资源将进一步整合 [4] 企业布局及竞争力 - 京能热力和瑞纳智能为纯城市供热企业,京能热力100%布局华北,瑞纳智能47.72%业务在华北 [5] - 华电国际、大唐发电供热业务规模较大,上海电力售热业务集中于上海地区,惠天热电主要服务于辽宁 [8] - 京能电力供热业务占比9.05%,华北地区布局36.43%,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清洁供热;上海电力供热业务占比5.18%,上海地区布局34.78%,拥有国内最大燃气热电联供机组;金房能源供热业务占比92.16%,北京地区布局67.04%,定位节能环保技术型企业;惠天热电100%布局辽宁,为东北地区最大集中供热企业 [10] 行业竞争状态 - 行业在政策推动下前景良好,但进入壁垒高(需大量固定资产和技术投入),退出成本也较高 [13] - 除“国家队”外,新能源和热电领域企业凭借经营模式和客户保有量具备优势,中小企业在低端市场竞争激烈 [13] - 清洁能源普及和技术进步可能加大替代品威胁 [13]
2025年全球包装发展现状分析:包装可持续是当前发展重点
前瞻网· 2025-06-13 13:09
全球包装行业发展阶段 - 全球包装行业经历了萌芽阶段(天然材料如树叶贝壳)、成长阶段(1950年后规范化标准化)和发展阶段(材料功能多样化)[1] - 当前处于应用需求扩大、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阶段,电子商务推动包装需求扩张,行业竞争集中于大集团企业间[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2021年全球包装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8%突破万亿美元,2024年预计达1.22万亿美元[3] 细分市场结构 - 纸和纸板包装占据最大市场份额(2024年占比35%),塑料包装次之(33.39%)[4] - 瓦楞纸板、折叠纸箱等纸包装在奢侈品、药品、饮料等领域增长最快[4] 区域市场格局 - 欧洲主导全球绿色包装市场(2024年占比40%),受益于环保法规和消费者需求[6][8] - 亚太地区绿色包装占比29%,中国、日本、韩国技术研发和东南亚需求增长推动发展[8] 未来趋势 - 定制化包装:数字印刷技术推动个性化设计[12] - 可持续技术:植物基塑料、可降解材料需求增长,食品饮料行业为主要应用领域[12] - 智能包装:集成传感器/RFID/二维码实现产品追溯,温控包装在医药食品领域重要性提升[12] - 亚太地区增长强劲:中产阶级扩张、电商兴起推动包装需求[12]
2025年全球物联网芯片发展现状分析:全球物联网芯片行业市场规模将近5000亿美元
前瞻网· 2025-06-12 12:24
全球物联网芯片行业发展现状 - 全球物联网芯片呈现多样化、专业化发展趋势,从早期简单数据收集传输发展到高度集成、智能安全的芯片,5G、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将推动未来更大突破[1] - 行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80-1999年探索期(RFID技术兴起)、2000-2010年成熟期(云计算赋能)、2010-2020年创新期(4G/NB-IoT技术驱动)、2020年后爆发期(疫情催生场景专业化芯片)[3]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4948.91亿美元,同比增长6%,消费电子和楼宇自动化是主要驱动力,智能交通和可穿戴设备将带来增量需求[4] 市场竞争格局 - 蜂窝物联网芯片市场高度集中,前10厂商份额超98%,高通位居第一,中国企业占据6席(紫光展锐、翱捷科技等),合计份额达55%以上[7] - 行业头部企业包括英特尔(美国)、高通(美国)、意法半导体(瑞士)等,通过并购合作扩大市场份额,英特尔凭借云计算和智能设备支持能力占据市场首位[9] 技术演进方向 - 芯片技术持续进步,先进工艺推动集成度提升,实现小型化/低功耗/高性能,催生可穿戴芯片、车规级芯片、工业芯片等专业化产品[3] - 未来将重点发展专用MCU和SoC设计,满足不同物联网场景的定制化需求[11]
【干货】2025年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6-12 11:10
行业产业链 - 餐饮配送机器人产业链分为上游零部件和软件系统、中游生产制造、下游应用领域 上游包括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等硬件以及操作系统、语音交互、图像识别等软件 中游为机器人生产环节 下游覆盖餐饮、酒店等场景 [1] - 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包括寒武纪、商汤科技、ABB、Intel等 软件系统企业有天奇股份、科大讯飞、广州联胜等 中游生产企业有穿山甲机器人、普渡科技、擎朗智能等 下游应用企业包括肯德基、麦当劳、海底捞等连锁餐饮及维也纳、汉庭等酒店 [2] 区域分布 - 产业链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山东、北京等省市 其中江苏和广东集中较多中游研发生产企业 江苏有穿山甲机器人、九号公司、优地机器人等 广东有普渡科技、映博智能、澳博信息等 [3][5] 企业业绩 - 中游上市企业包括九号公司、亿嘉和、科沃斯 科沃斯2024年服务机器人业务营收33.97亿元 毛利率44.8% 2023年产量264.47万台 九号公司2024年服务机器人业务营收9.8亿元 毛利率52.58% 产量21.86万台 亿嘉和2024H1服务机器人业务营收0.81亿元 毛利率51.17% 2023年产量2317台 [7][8] - 非上市企业中 穿山甲机器人拥有100多项自主专利 产品适用于火锅店、高端餐厅等场景 普渡科技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产品销往60多国 累计销量数万台 擎朗智能广泛应用于餐饮、酒店、医疗场景 连续四年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 [7] 企业技术布局 - 穿山甲机器人拥有58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发明公布、20项外观设计、11项发明授权 产品包括餐宝、艾米、飞毛腿等系列 [9] - 普渡科技拥有624项实用新型专利、148项发明授权、365项发明公布、147项外观设计 产品包括欢乐送、贝拉等系列 [9] - 擎朗智能拥有639项实用新型专利、341项发明公布、192项发明授权、157项外观设计 产品包括T10、T8、T3、T9等系列 [9] 最新动态 - 亿嘉和2025年4月与华为云合作 在具身智能领域开展技术协同、场景应用和市场拓展 [11] - 穿山甲机器人2024年12月发布飞毛腿外卖配送机器人 集成3D激光雷达、机械臂视觉模块等技术 计划2025年4月小批量投放 [11] - 普渡科技2025年3月发布类人形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闪电亚Arm" 适用于酒店、餐饮、医疗等场景 [11] - 擎朗智能2025年3月发布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R1" 可完成点单-配送-收餐等闭环任务 搭载11项多模态传感器 [11]
【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铝型材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事件、产业基金和兼并重组等)
前瞻网· 2025-06-12 10:09
铝型材行业投融资规模 - 2011-2024年行业投融资事件波动变化,2023年达顶峰,全年6起事件,金额22.71亿元,其中俄铝对文丰新材料战略投资19.11亿元 [1] - 2024年热度略降,全年5起事件,金额5.01亿元;2025年前5个月已发生2起,金额0.4亿元 [1] 铝型材行业投融资轮次 - 投融资轮次以战略投资为主,反映行业通过并购、重组进行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延伸的趋势 [3] - 行业进入成熟阶段,投资机构倾向于支持成熟商业模式和稳定市场地位的企业 [3] 铝型材行业投融资区域分布 - 江苏和广东融资企业最多,截至2025年5月江苏8起、广东3起;山东、安徽、浙江各2起 [5] - 江苏和广东产业链完整,市场环境成熟,金融资源丰富,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 [5] 铝型材行业投融资方向 - 主要投融资方向聚焦高性能合金,代表性事件包括威拉里A轮融资近亿人民币、裕航特种合金B轮融资等 [7][8] 铝型材行业投资主体 - 投资主体以资本类机构为主,占比89%,如华鼎投资、十月资本;实业类占比11%,如广东鸿图、俄铝 [8] 铝型材行业产业投资基金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搜索显示20家铝材相关私募基金,如广西广投铝基材料股权投资基金、重庆御隆瑞驰铝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 [11][12][14] 铝型材行业兼并重组 - 中游企业横向收购扩大规模为主流,如中国铝业收购青岛轻金属100%股权、巴陵节能收购双利铝业100%股权 [15] - 少数纵向收购案例,如物产中大收购舜言精密、科创新源收购舜言精密55%股权 [15] 铝型材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总结 - 投融资集中在江苏、广东,以资本类机构为主;兼并重组以中游横向收购为主 [16]
2025年中国润滑油配套产业分析:基础油产能扩张期结束,润滑油添加剂产量持续增长
前瞻网· 2025-06-11 15:38
润滑油基本成分结构 - 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 基础油决定润滑油基本性质 添加剂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不足并赋予新性能 [1] 中国基础油总产能变化 - 2020-2024年中国基础油产能稳步发展 2024年底总产能达2182万吨/年 复合增长率1% [3] - 新增产能趋向大型化 工艺转向二类基础油或二类+基础油以及三类基础油 [3] - 2024年基础油产能增速下降 主要因剔除无效产能 如漯河市牛润能源有限公司、哈密绿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长期未开工的再生油装置 [3] 中国基础油产能区域分布 - 2024年华东地区基础油产能883万吨 占比40% 是国内基础油主要消费地和分布区域 [5] - 华东地区具备良好水运及陆运条件 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 上下游产业链多数选址华东 [5] 中国润滑油添加剂供需情况 - 国内润滑油添加剂产量从2015年58.3万吨增长至2022年87.8万吨 复合年均增长率6.02% [8] - 2022年润滑油添加剂表观消费量约95.04万吨 2015-2022年年均复合增速2.24% [8] - 2024年润滑油添加剂产量和消费量预计分别为98.7万吨和99.35万吨 [8] 配套产业布局对润滑油行业发展影响 - 基础油质量与供应稳定性直接影响润滑油性能和成本 近年来国内基础油产量增长 进口依赖度降低 有助于稳定成本和保障生产 [10] - 润滑油添加剂通过改善性能提高附加值 是差异化竞争关键 国内添加剂行业技术突破加快国产替代进程 降低对外资品牌依赖 [10]
【干货】2025年稀土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6-11 14:11
稀土产业链全景 - 稀土产业链上游为耐火原料制造行业,包括矾土、菱镁矿等无机非金属矿物原料开采、冶炼与加工行业 [1] - 稀土从资源开发到应用主要分为开采、冶炼、分离、加工等步骤,最终产品包括单一稀土金属、混合稀土金属、稀土氧化物 [1] - 稀土金属及氧化物可进一步加工成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合金材料和稀土储氢等多种下游材料 [1] - 稀土回收已成为稀土产业链重要一环,国家积极推动稀土回收利用 [1] - 中国稀土开采、冶炼实行总量控制,由四大集团完成,上游和中游参与者仅为这四大集团 [3] - 稀土产业链下游精密加工代表性企业包括中科三环、领益智造、安泰科技、银河磁体等 [3] - 稀土回收代表性企业包括华宏科技、南方稀土 [3] 稀土产业区域分布 - 中国稀土相关企业共1071家,主要分布在江西、浙江、内蒙古、陕西地区 [5] - 江西省稀土企业数量达197家,排名第一,该省稀土金属矿采选行业企业数量占比全国16.4% [5] - 浙江省稀土企业105家排名第二,其中稀有稀土金属压延加工企业占比94% [5] - 内蒙古代表性企业有包钢股份和北方稀土 [7] - 北京代表性企业主要有中科三环、有研新材和北矿科技等 [7] - 江西代表性企业主要有中国稀土、金力永磁等 [7] - 广东主要代表性企业有宜安科技、奔朗新材等 [7] 稀土产业园区分布 - 中国规模以上稀土产业园区共17个,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福建、江西、山东、四川和宁夏 [9] - 内蒙古稀土产业园区数量最多,共有10个 [9]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低空物流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政策助推行业快速发展”
前瞻网· 2025-06-11 13:21
低空物流行业政策发展历程 - 低空物流属于低空经济应用领域之一,其政策发展历程跟随低空经济产业相关的宏观政策发展 "八五"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航行系统和空中管制系统的建设,增加干线和支线的空运能力 "十四五"计划提出要推动内河高等级航道扩能升级,稳步建设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 [1] 国家层面政策汇总及解读 -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提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引擎 无人机产业是"十四五"期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3] - 截至2025年国家层面已出台多项支持类、指导类和规范类政策 包括《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要求2025年电动通航飞机投入商业应用 eVTOL实现试点运行 [4][5] -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对无人机全生命周期进行规范 按照重量、飞行高度等指标将无人机分为5个类别 实施差异化监管 [4] - 《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提出分阶段目标 2025年基本建立无人驾驶航空管理体系 2030年建成有人无人运行体系 2035年探索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行 [5] 重点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 提供国家级战略支持 引导社会资源向低空物流领域集聚 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9] - 推动基础设施完善 构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运营效率 [9] -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加速技术突破和应用拓展 推动无人机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研发投入 [9]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 - 规范市场秩序 对无人机设计生产到运行使用进行全链条管理 提高行业整体运营水平 [11] - 促进空域管理改革 120米以下非管制空域为微型、轻型、小型无人机提供自由飞行空间 提升物流配送时效性 [11] - 推动技术创新 企业为满足合规要求将提升无人机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 [11] 各省市层面政策汇总及解读 - 广东省计划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3000亿元 培育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探索组建专项基金支持低空产业发展 [13] - 上海市目标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达500亿元以上 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和商业应用高地 [13] - 江苏省提出2030年低空经济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极 推进低空制造产业链建设 [13] - 湖北省目标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四川省计划2027年建成20个通用机场和100个以上垂直起降点 [14] - 天津市宁河区目标2026年落地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企业突破60家 辽宁省沈阳市计划2026年产业规模达30亿元 [14]
2025年中国多模态大模型行业硬件现状 AI芯片和AI服务器的需求在多模态大模型影响下加速增长【组图】
前瞻网· 2025-06-11 13:17
AI芯片市场 - AI芯片定义宽泛,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芯片均可称为AI芯片,目前尚无严格标准[1] - AI芯片分类方式包括按技术架构、功能和应用场景三种[1] - 2024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达1688亿元,同比增长40%[5] - 国内AI芯片企业竞争集中在少数企业,代表企业包括华为海思、寒武纪、地平线等[7] - 华为海思昇腾系列芯片已服务智能能源、金融、城市、制造等多个行业[8] - 寒武纪思元系列芯片面向智慧工厂、无人机、机器人、零售等领域[8] - 地平线征程系列和旭日系列芯片赋能奥迪、博世、比亚迪等汽车厂商[8] AI服务器市场 - AI服务器由DRAM、GPU、加速芯片等组成,可分为训练型和推理型[3] - 常见计算模块结构为CPU+多块GPU组合模式[3] - 多模态大模型推动AI服务器需求增长,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达115亿美元[9][10] -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134亿美元,2022-2027年复合增长率22%[10] - 多模态大模型处理图片视频等数据使算力需求激增[9] - AI服务器技术创新包括先进芯片技术、算法优化和架构设计[9] - 应用场景从自动驾驶扩展到智能制造等行业[9]
2025年全球建筑节能行业发展现状 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费及碳排放比重下降【组图】
前瞻网· 2025-06-11 12:28
全球建筑节能行业发展历程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简单的物理隔热时代,加强隔热成为基本规则[1] - 20世纪中旬出现季节性能源储存系统,60年代热负荷数据处理方法被广泛采用[1] -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推动可持续建筑发展,"低热量住宅"和"零能耗屋"概念出现[1] - 20世纪80年代技术进步催生首个"智能建筑"[1] - 20世纪90年代德国建成首座能源自主住宅[1] - 21世纪初至今进入零能耗建筑时代,关注智能电网和Plus能源建筑[1] 全球建筑节能行业市场规模 - 2017-2023年全球建筑节能投资规模总体增长,2018年因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下滑,2023年降至2437亿美元[4] - 2022年建筑物可再生能源占比仅6%,2030年目标需提升至18%,年均复合增速需超15%[4] - 按15%增速测算,2024年全球建筑节能投资规模约2803亿美元[4] 全球建筑行业能源消费及碳排放 - 2022年建筑行业能源消费占全球34%,二氧化碳排放占37%[5] - 2023年建筑物能源消耗占比降至28%,碳排放占比降至26%,是唯一碳排放下降的行业[5][7] - 联合国报告预测到2035年建筑行业将占全球减排潜力11%,相当于4.2 Gt CO₂e避免排放[5] 全球建筑能源消耗分布 - 2022年全球建筑能源消耗达132EJ,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可再生能源规模小[8] - 2023年能源消耗降至130EJ,占全球能源需求32%[8] - 2023年建筑化石燃料使用量大幅下降,天然气消费降超4%,电力需求占比升至37%[8] 全球建筑碳排放细分份额 - 2023年住宅建筑间接碳排放占比10%(降1%),非住宅建筑和制造过程碳排放各占8%(均降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