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搜索文档
以日为鉴
虎嗅· 2025-10-23 05:27
居民储蓄行为与风险偏好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存款总额增加12.73万亿元,其中9月单月暴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扭转了前两个月的少增趋势[1] - 当前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05%至0.2%,定期存款利率约为1%,但居民仍选择增加存款,显示出低风险偏好[1] - 日本居民在“失落的三十年”中面临长期低利率和资产荒,风险偏好明显降低,更多持有货币和存款,截至2024年底金融资产中现金存款占比达50.9%[2][17] 日本股市表现与驱动因素 - 日经225指数从2009年3月的7054点历史低点上涨至2025年10月9日的48580.44点,期间持有相关ETF的年均复合收益率可超10%[2] - 日本央行是日经指数上涨的重要外部推动力,其持有的ETF账面价值相当于东证主板市场总市值的7%左右,甚至成为众多日本企业的最大股东[3] - 日经225指数的每股盈利从2012年的442.1日元增长至2023年的1214.4日元,增幅达172.7%,远高于同期市盈率17.4%的增幅,表明盈利驱动是主要动力[15] - 日本上市公司分红总额在2023年达到近16万亿日元历史新高,2024年股票回购额创历史新高达到16.81万亿日元[8] 日本股市结构演变 - 日经225指数编制方式为价格加权,核心成分从2010年前的银行和公用事业公司转变为“科技高端制造+消费创新”,占比分别达到近50%和23.1%[8] - 东京威力科创在30年间回报率达4564%,10年回报率达2511%;爱德万测试30年回报率达2364%,10年回报率达1610%[10] - 东证所推动优胜劣汰,计划到2028年下半年将东证指数成分股数量减少4成至约1200家,经营不善公司被推动退市或私有化[7] 中国资本市场与ETF发展 - 中国ETF市场规模在2025年已突破5万亿元,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ETF市场,但相比美国约12万亿美元的规模仍有空间[31] - 个人投资者在ETF中的持有比例从2014年的不足20%提升至2023年末的44.3%,2025年股票型ETF的持有比例已上升至47%以上[31] - 2024年00后投资者数量同比激增212%,Z世代投资者占比在2025年达到35%,对ETF的接受度远超传统主动基金[31] 沪深300指数结构与比较 - 沪深300指数由沪深交易所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300只A股组成,金融地产权重最高占比超20%,工业和主要消费分别占比约15%至20%[23] - 指数经历“去地产化”和“科技权重上升”的结构演变,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等“新经济”板块权重显著提升但未形成结构性主导力量[23]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0.16%,净利同比增长2.54%,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3.36,处于历史61.79%分位水平[25][28]
一文讲透Agent的底层逻辑
虎嗅· 2025-10-22 22:47
AI Agent核心观点 - AI Agent能力的质变关键不在于底层大模型智力的增长,而在于围绕模型设计的有效"认知流程" [3] - 行业对Agent存在两种认知误区:过度神秘化或过度简化,导致沟通成本很高 [1][2] - 从Chatbot到Agent的进化是从"优雅的文本统计模仿"转向"可靠的行动派"的本质转变 [47][52] Agent能力演进阶段 - 阶段一原生天才:对应基础API调用,一次性黑盒生成答案,无法保证可靠性 [20] - 阶段二思考者:引入思维链(CoT)流程,将复杂任务分解为线性推理子任务,降低幻觉概率 [22] - 阶段三细心人:通过自我反思(Reflexion)框架实现"先行动、再复盘、后修正"的迭代流程,在HumanEval代码生成任务上达到91%准确率,超越GPT-4的80%记录 [25][26] - 阶段四战略家:具备规划能力,将宏大目标分解为逻辑清晰的子任务清单,提升执行效率和确定性 [29] - 阶段五学者:通过ReAct框架实现思考->行动->观察循环,将AI从封闭大脑转变为能与现实世界互动的行动者 [31][34][38] 流程驱动的三重价值 - 结构价值:用规划(Planning)和思维链(CoT)等流程为AI思考建立逻辑脚手架,对抗思维混沌 [56][59] - 迭代价值:通过反思(Reflection)和总结(Summarization)流程为记忆打造压缩算法,实现长期记忆演化 [61][64] - 交互价值:通过工具使用(Tool Use)连接现实世界,确保获取真实质量而非高质量幻觉 [65][67] 理论基础与科学原理 - 控制论视角:Agent工作流程对应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反馈机制实现从开环到闭环的进化 [74][78][84] - 信息论视角:Agent工作是通过行动获取信息进行熵减的过程,系统性地消除不确定性 [86][90][91] - 两个理论共同为Agent框架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提供坚实科学基石 [94] 开发者角色转变 - 从"提示词工程师"转变为"Agent流程架构师",核心价值体现在思考结构、记忆机制和世界交互范式的设计上 [72][98][99] - 新角色三大核心职责:设计AI思考流程、赋能AI行动工具、构建AI决策上下文 [100][101][102] - 行业竞争力核心从模型参数大小转向智能流程优劣,LLM应用未来取决于流程设计 [96] 性能工程与架构演进 - 架构选型与剪枝:对简单场景使用LLM内置工具调用范式,降低token消耗和延迟 [106] - 并行化执行:通过异步I/O实现并行工具调用,将总耗时从"所有任务耗时之和"缩短为"最长任务耗时" [106] - 模型特化与路由:采用混合模型策略,轻量模型处理高频任务,重量模型处理复杂推理 [115] - 高效记忆架构:设计精准的记忆检索机制,以最低Token成本注入最关键信息 [115] 前沿架构探索方向 - 认知调度中心:实现智能工作流编排,如Anthropic的"Skills"功能允许模型自主选择、组合并调用多个工具 [108] - 规约驱动分层架构:通过技术规约(Specification)实现多Agent可靠协作,进化为可追溯的现代软件工程 [109] - 即时代码生成:让Agent从"使用工具"进化到"创造工具",通过CodeAct等框架动态生成代码扩展能力边界 [110]
用AI出卷子的老师,已经触及底线了
虎嗅· 2025-10-22 21:50
AI在教育领域的不当应用案例 - 安徽六校联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疑似AI创作的伪宋诗,署名为抗金名将李纲的《斑竹管笔》,但查无此诗且风格与作者真实作品不符[3][12][13][15] -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出现疑似AI创作的伪唐诗《秋江别友》,作者署名为历史上不存在的诗人王晦之[19][22] - 辽宁某联考试卷阅读理解文章《茶》的写作风格被指深得AI真传[26] - 25年天津中考某区模拟卷大阅读文章被指由AI生成,内容人物脸谱化、情节老套[29] AI生成内容对教育测量的负面影响 - 试卷将AI生成作品错误定性为唐诗/宋诗并张冠李戴作者,构成事实性错误[33] - 语文考试考查文本解读分析能力的目标落空,学生无法对虚构诗歌分析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35][36] - 教育测量学原理被违背,考试无法有效量化学生学习进度和水平[34] - 学生被迫分析AI生成内容,导致考试沦为对出题人意图的揣测[36][37] 教育工作者使用AI的驱动因素与监管缺失 - 教师面临上课、学术、论文、培训、比赛等多重任务压力,将AI作为快速生成题目的工具[43][44] - 部分学校强制要求教学创新,禁止照搬旧题,促使教师使用AI生成新题目[44] - 尽管教育部《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明确禁止教师直接使用AI生成考试试题[47] - AI赋能教育的口号在落地执行中变形,导致滥用现象[48] AI在教育领域的潜在正向应用模式 - 将AI生成的答案作为材料让学生进行点评和分析[50] - 利用AI生成历史人物的智能体,以第一人称视角生动讲述生平[51]
差评为什么不能得到尊重?
虎嗅· 2025-10-22 21:43
电商平台评价体系现状 - 电商平台评论区呈现高度同质化,大部分产品显示为100%好评或98%好评,真实差评因卖家介入而被处理或删除 [1][13] - 当前的评论区功能已偏离其初衷,更像是一种鼓励购买的“种草”行为,而非提供全面的产品信息 [13][14] 平台算法对商家的影响 - 电商平台搜索排序算法将“卖家评分”和“好评率”作为核心权重,差评会拉低店铺DSR和产品整体评分,导致搜索排名下降 [7][8] - 评分低的店铺和产品会失去首页推荐等免费流量,导致曝光率大幅下降,严重时平台会限制店铺运营或冻结功能 [9][10] - 平台对大型促销活动设有好评率硬性门槛,差评过多会导致商家无法参与双十一、618等高流量活动 [11] - 当产品平均评分低于平台最低标准,系统会进行搜索降权或屏蔽,相当于产品被“下架” [12] 商家应对策略与潜在问题 - 商家面临巨大的好评率压力,会采取各种方式联系差评用户,包括通过电话直接沟通,请求删除差评 [1][3] - 商家能够精准获取差评用户的联系方式,存在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平台监管存在漏洞 [3][5] - 差评机制可能被部分用户滥用,成为敲诈品牌的手段,通过故意给差评来索取红包或礼品 [4] 评价体系的反思与建议 - 现有的好评/差评二分法模式存在弊端,它鼓励卖家不遗余力地获取好评,例如通过返现5元等方式诱导用户 [16] - 理想的评论机制应摒弃好差评思维,允许用户自由评论,让市场自行筛选信息,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产品情况 [15] - 平台在虚假信息泛滥的背景下,面临如何让评论区回归真实、干净的尴尬议题 [17]
经营的本质是什么?
虎嗅· 2025-10-22 21:24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穿越周期的能力根本上取决于其组织能力而非外部环境,组织是决定公司在周期上行或下行中表现的关键内部变量[1][2][45][47] - 通过将周期(外部性)和组织(内部性)作为横纵轴线构建四象限模型,可以清晰展示不同公司在震荡时代的典型表现[3][6][45] 四象限模型分析:周期上行 + 组织进化 - 蜜雪冰城通过重构商业模式实现低价与高利润并存,其核心是卖原材料而非赚加盟费,拥有最低开店成本及100%自产自销的供应链,毛利率和净利率在新茶饮行业位居前列,收入相当于同赛道2-4名总和[10][11][12][13] - 泡泡玛特成功押注K型分化上端并通过出海实现全球化组织力,其“零售娱乐化”模式能适应情绪的潮汐效应,确保公司始终留在牌桌并有机会抽中好牌[14][15][16] 四象限模型分析:周期下行 + 组织进化 - 瓶子星球(江小白母公司)在传统酒业萎缩周期中通过战略转型找到第二曲线,2019年锚定“新酒饮”战略并学习丹纳赫DBS模式实施JOS系统工程,实现连续21个月增长[20][21][22][23][24] - 美的通过“去家族化”和信奉组织大于个人的理念改造为科技生态公司,十年间市值从不足千亿增长5倍至5000亿以上,同期格力市值不足其一半且营收仅为美的40%[26][27][28] 四象限模型分析:周期上行 + 组织退化 - 娃哈哈因组织以“老厂长”为中心而无法制度化移交管理权,在瓶装水行业上行周期中因接班问题浪费时机,凸显个人凌驾于组织的弊端[30][31][32] - 李宁在品牌重塑战略中判断屡屡失误,包括年轻化方案、定价策略及单品牌路线,市值较2021年高点缩水80%以上,为本土四大运动品牌中下滑最快,创始人频繁复出显示系统失灵[34][35][36] 四象限模型分析:周期下行 + 组织退化 - 康师傅面对外卖市场替代及高铁普及导致的方便面需求年均减少10亿份的下行周期,采取涨价、守旧产品及收缩成本策略失效,在底线市场被反超[39][40][41] - 三只松鼠作为“淘品牌”未能适应流量见顶周期,代工轻资产模式导致品控风险,2022年因315事件损失25亿营收,出现增收不增利,将零食第一股地位让予盐津铺子[42][43]
OpenAI要让AI替代“初级投行员工”
虎嗅· 2025-10-22 21:24
项目概况与人员构成 - 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正在进行一项代号为"Mercury"的秘密项目,旨在训练AI模型掌握金融建模等核心技能 [1] - 项目已招募超过100名具有华尔街背景的前投资银行员工,参与者来自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团等顶尖金融机构 [1][2] - 参与者阵容还包括来自Brookfield Corp、Mubadala Investment Co、Evercore Inc和KKR & Co等知名投资机构的人才,以及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在读MBA学生 [2] 项目运作模式与薪酬 - 项目以合同工形式运作,参与者时薪为150美元,并获得了其帮助创建的AI的早期使用权 [1] - 参与者被要求每周提交一个金融模型,任务包括用简单语言编写提示,并在微软Excel程序中构建模型 [2] - 项目申请流程自动化程度高,包括与AI聊天机器人进行的约20分钟面试、财务报表知识测试及建模能力测试,几乎没有人为干预 [3] 训练目标与行业背景 - 项目目标是"教导"AI像一名初级银行家一样工作,处理如构建复杂的并购模型、根据要求反复修改PPT演示文稿等任务 [1][4] - 训练重点在于让AI学会投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例如模型或演示文稿中美元符号对齐等微小格式错误 [5] - 生成式AI目前被视为"聪明但粗心的分析师",能迅速产出看似合理的模型但往往会出错或出现"幻觉" [5] 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 项目直接目标是让AI替代初级员工的工作,引发对投资银行传统学徒制模式未来的深刻质疑 [6] - 华尔街数十年来依赖于金字塔结构,初级分析师通过处理基础工作学习技能,最优秀者晋升为高级银行家 [6] - 行业分析师项目流动率一直很高,许多人在工作两年后便选择离开,投身于创业或其他行业 [6] OpenAI的商业化战略 - 项目是OpenAI将强大AI技术转化为实用商业工具战略重心的体现,目标服务于金融、咨询、法律等各行业 [1][7] - 作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创公司之一,OpenAI尚未实现盈利,将AI能力应用于特定行业、解决具体业务痛点被视为实现收入增长和长期发展的关键路径 [7] - OpenAI的雄心不止于通用的聊天机器人,而是要打造能够深度嵌入企业工作流程的专业级AI工具 [7]
从2000元一斤到60元一斤,法国顶级食材,被中国打成了“白菜价”?
虎嗅· 2025-10-22 21:05
鹅肝价格变动 - 法国鹅肝曾达到每斤2000元人民币的高价 [1] - 中国安徽省某县城将鹅肝价格降至每斤60元人民币以下 [1] 中国对顶级食材价格的影响 - 行业存在将多种顶级食材价格显著降低的现象 [1]
20分钟读懂AI史上最重要的一篇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虎嗅· 2025-10-22 21:05
行业技术发展 - Transformer架构于2017年通过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首次提出,彻底改变了人工智能的技术路径 [1] - 该架构推动了全球AI领域的“军备竞赛”,并催生了包括OpenAI在内的行业巨头迅速崛起 [1] 核心技术解析 - Transformer的核心思想源自注意力机制,涉及Q/K/V、多头注意力、位置编码以及Decoder的mask机制等关键概念 [1] - 该技术实现了从逐字生成文本的功能,其原理可通过基础数学概念理解 [1] 行业人才动态 - 提出Transformer架构的8位论文作者均已离开Google并投身创业 [1] - 这些创始人在创业过程中创造了惊人的财富传奇 [1]
当一个人大哲学硕士,35岁决定去荒原远征
虎嗅· 2025-10-22 20:58
书籍出版信息 - 书籍《荒野寻马》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及后浪/后浪文学出版,预计于2025年6月发行 [5] 作者背景与职业经历 - 作者依蔓为1987年出生女性,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具备七年哲学专业学习背景 [10][27] - 职业经历包括在上海从事编辑、撰稿及项目管理等工作,时长七年 [33] - 曾在北京国企就职,处理行政事务、撰写报告材料,并获得北京户口,后于29岁时辞职 [64][68] 内容创作与个人发展 - 作品《荒野寻马》记录作者从2022年至2024年间多次前往荒野地区的经历,包括中俄边境恩和草原、蒙古森林、西班牙北部村庄及蒙俄边境查坦部落等 [3] - 创作动机源于对“优绩主义”规则下个人身份认同的反思,旨在探索自我重建与内心秩序 [2][3][78] - 作者通过荒野旅行获得对“好”的标准的重新定义,强调自然环境中个人价值的解放与自我接纳 [17][55][75] 市场与行业动态 - 作品属于非虚构文学类别,聚焦个人成长与自然主题,反映当代读者对心理健康与生活哲学的关注 [3][17] - 作者在内容创作领域持续活跃,计划继续探索与自然相关的主题,如北极及海洋地区,并进行写作 [79]
重资产的轻包装:新加坡国资诉蔚来背后的矛盾螺旋
虎嗅· 2025-10-22 20:33
案件核心与争议焦点 - 新加坡主权基金GIC于2025年8月在美国起诉蔚来汽车,指控其进行“证券欺诈”[1][3] - 争议核心并非汽车产品或技术,而是关于蔚来对其电池公司蔚能的“控制权”与“财务边界”[2][5] - GIC指控蔚来通过BaaS模式和复杂集团架构隐藏对蔚能的实质控制,从而通过财务技术调整虚增营收,误导投资人并造成重大投资损失[3] - 诉讼论点可追溯至2022年做空机构灰熊发布的做空报告以及同年蔚来遭遇的投资者集体诉讼[4][31] BaaS商业模式分析 - BaaS模式允许车主仅购买车身,电池资产则由蔚能持有并出租给车主,车主按月支付租金[11] - 模式初衷包括减轻蔚来资产负担、吸引资本进入能源网络、降低车主购车成本、提高用户粘性以及为蔚能带来良好现金流[12][13] - 包括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在内的多家顶级投行公开表示不支持灰熊的指控,认为做空报告是对BaaS商业模式的“严重误解”[14] - BaaS模式本质是将重资产剥离和出表以实现财务优化,这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是常见策略,并非诉讼挑战的重点[15][18] 会计并表与控制权认定 - 争议焦点在于蔚来对蔚能是否达到实质性控制,从而需要根据美国会计准则进行财务并表[6][22][24] - 控制权的认定不取决于持股比例,而在于“控制权的实质”,包括对关键经营活动的决策权和主要经济利益的享有权[9][23][26] - 根据US GAAP对可变利益实体的规定,判断并表需依据两个维度:权力和经济利益,即谁决定关键经营活动以及谁享受大部分经济利益并承担主要风险[25][26][27] - 如果蔚能被判定为需并表,蔚来的营业收入将需要颠覆性重新评估,其财务情况与市场估值将重塑[30] 行业参考案例与模式对比 - 通信行业案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国内运营商将塔资源剥离至“中国铁塔”,实现资产剥离-出表-专业化运营-回租模式,治理结构与风险收益分配明确[20] - 航空业案例:各大航空公司通过售后回租方式剥离飞机资产以改善资产负债表,合同期限与租赁责任严格披露[20] - 能源业案例:壳牌、BP等通过SPV管理油气资产,但SPV拥有独立管理人、外部融资与清晰治理边界[20] - 这些案例表明资产剥离本身并非问题,模糊的控制权边界才是风险所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