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虎嗅
icon
搜索文档
眼下,如何破局?
虎嗅· 2025-07-22 17:05
战略定义与选择 - 战略本质是占领关键地方,需明确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体现取舍思维 [2] - 大赛道适合大企业,如水泥占建材行业GDP70%,年收入超万亿;小企业可选专精特新领域 [2][3] - 战略无统一标准,需结合外部环境、企业状况和领导者价值观制定 [3] 企业管理核心 - 管理本质是激发员工积极性,关键在于把握人心和人性 [4] - 董事长三大职责:战略决策(需反复权衡)、选人用人(先事后人转向先人后事)、文化布道(统一战略理解) [5][6][7] - 大企业病根源在于效率下降,中小企业也需避免官僚主义和部门割裂 [9][10] 领导力特质 - 东方领导需具备方向感、亲和力、责任心和决断力,强调集体主义与团队文化 [12] - 东西方管理差异:西方重制度与个性,东方重和谐与包容,需相互借鉴融合 [12][13] - 破除谷仓效应方法包括开放式办公、跨部门培训和轮岗制度 [15][16][17] 企业治理机制 - 现代治理核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美的案例显示职业经理人制度成功关键在制衡 [20][21][22] - 治理缺失导致企业风险,需学习《公司法》等基础法规,避免一人决策 [22] - 共享机制将员工视为人力资本而非成本,如华为全员持股实现财散人聚 [18][19] 经营与管理区分 - 经营是做正确的事(开源/效益),管理是正确地做事(节流/效率) [23] - 当前企业主要矛盾从管理效率转向经营决策,领导者需聚焦战略而非过度管理 [24][25] - 定价是经营核心,忽视定价导致内卷,需建立专业定价体系而非依赖销售员 [31][32][33] 行业竞争与创新 - 解决内卷三路径:并购重组提高集中度(如水泥行业整合)、行业自律、创新差异化 [26][27][28] - 产品需细分(如酱油100种)、高端化(如奇瑞捷途对标路虎价格)以获取溢价 [28][29] - 竞争需把握度,过度低价导致行业衰退,合理通胀率(3%)利于可持续发展 [34][35][36] 企业创新策略 - 持续性创新与颠覆性创新需并行,如传统车企同时发展燃油车和新能源车 [39][40][42] - 创新团队应分立,避免思维冲突(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团队分开) [43] - 企业家需具备哲商思维,平衡短期生存与长期转型 [37][42]
我们在美国一路向北,所见全是这家“穷鬼超市”
虎嗅· 2025-07-22 16:09
公司分析 - Dollar General在美国的门店数量已超过20000家,是沃尔玛门店数的4倍多,也高于星巴克与麦当劳的全美门店 [17] - 过去一年平均每天新增1.67家店铺,选址策略精准瞄准"零售沙漠"地区 [17] - 每家门店面积约7400平方英尺,SKU控制在1万件以内,主要以干货食品、清洁用品和低价生活必需品为主 [22][23] - 平均每家门店员工不超过10人,劳动力成本极度压缩 [24] - 2025年第一季度净销售额同比增长5.3%达104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提升5.5%达5.761亿美元 [29] 行业分析 - 约有75%的美国人口住在距离Dollar General 5英里以内的范围内 [19] - 在西弗吉尼亚州等山区州,有不少县城有4家以上的Dollar General同时营业 [20] - 德克萨斯州截至2025年初有近2000家门店,有效填补了零售网络的空白 [20] - 2024年超40%的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家庭选择部分采购转向折扣零售渠道 [29] - 2024年第二季度美国"有计划囤货行为"同比增长了11% [33] 商业模式 - 采用"便宜、近、够用"的模式,在通货膨胀压力下稳固了其"日常必需店"的地位 [26] - 推出DG Market与Popshelf等子品牌,增加冷藏食品、家庭用品等 [30] - "日常低价+定期清仓"机制契合了人们的避险式消费心理 [32]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Dollar Tree、Family Dollar、Walmart、Target、Aldi等 [36] - Dollar Tree凭借16000多家门店和"一元商品"战略为最直接竞争者 [38] 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3.919亿美元,同比增长7.9% [29] - 稀释每股收益达到1.78美元,同比增长7.9% [29] - 第一季度经营现金流同比大增27.6%至8.472亿美元 [29] - Aldi成为美国25%家庭的选择,顾客基数较六年前增长超过一倍 [38] - Aldi计划2025年在美国新开225家门店,到2028年底将新增800家门店 [38]
盘点一下00后吃到的时代红利
虎嗅· 2025-07-22 15:49
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觉得2018年之前和2018年之后是N个世界,2018年之后,每一年都"当惊世界殊"。 前天去会晤了一位比我大两届的学长,我俩都比较喜欢搞长篇大论,一口气从中午侃到了晚上。虽然有诸多观点分歧,但我俩达成了一个共识——靠努力 能决定的东西很少,起码努力的作用远远比不上你的出生年份。 我学长认为:2018年之前和2018年之后是两个世界。 但我们也达成了另一个共识,虽然00后年轻人的发展权越来越拉胯,但生存权得到了史无前例的保障。虽然你可能会混得比较穷,但你不会负债。出生晚 错过了很多时代红利,但也避开了最大的坑——房地产。如果早出生几年的话,会遇到一种越努力越不幸的窘境,不努力还没什么,要是一努力把首付凑 出来了,赶上2021年左右的高位接盘,现在已经把首付跌出去了,接下来的贷款还不能不还。 但如果是年龄小于等于我的人,傻子都能看出来房价以后还会降。2021年左右高位接盘的人吃到了时代黑利,这件事不怪他们,因为那个时候主流思想就 是房价会一直涨,属于"时代局限性"。但如果是我的同龄人犯了这个错误,属实是德匹下,思配苦,也正是因为思配苦群体的广泛存在,导致"房子是用 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大 ...
别再建孵化器了,要不试试黑客屋?
虎嗅· 2025-07-22 15:28
黑客屋现象概述 - 黑客屋是AI时代的新型认知协作单元,介于生活、工作与研究之间的混合体,可能成为智能时代的最小创新单位[2][3] - 旧金山脑谷的爆发推动黑客屋成为系统性现象,高密度技术人才供给、高房租压力与高容错文化、城市空间肌理适配是三大成因[9][10][11] - 硅谷可识别的活跃黑客屋超过35个,非正式网络中存在100+个,部分采用Airbnb式流动合住模式进行短期密集开发[18] 知名黑客屋案例 - AGI House Hillsborough:价值6000万美元的豪宅,由前谷歌大脑研究员与OpenAI早期成员创立,聚集OpenAI、Anthropic研究员及风投机构合伙人,成为资本中转器[21][22][23][27] - AGI House旧金山:由同一创始人从Hillsborough迁至双峰社区,培养谷歌云、xAI联合创始人等支持者,目标建立全球社区网络实现技术科学使命[28][29][30][31] 创新生态重塑机制 - **信任机制**:通过共居观察筛选人才,超越简历与面试,适合0→1阶段创业团队[35] - **认知同步**:厨房会议、客厅头脑风暴实现隐性知识无缝传递,尤其适合AI领域新问题建构[36][37] - **资本整合**:VC将黑客屋作为项目生成器,采用"空间即基金"模式,用社区决定投资[38][39][40] - **知识溢出**:非正式培训功能促进技术、商业、伦理交叉,帮助工程师向创始人身份转化[40][41][42] 中国市场的启示 - 黑客屋应作为城市规划的新型孵化机制,需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协作网络生成,打通从共居实验室到公司总部的成长路径[46][48][49] - 政策需转向"场景运营者",配置资源给活跃认知节点,将"认知密度"纳入创新关键词[50][51][52]
多模态都是假的:最强模型数不清手指、认不出雷碧
虎嗅· 2025-07-22 15:21
因为最近接了个图像相关AI项目,在看各种视觉AI相关文章,过程中看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AI们数不清六根手指,这事没那么简单。 一时兴起马上用上了我最强的GPT模型,结果一不小心忘了传图片,却不想提前暴露了意图: 于是在AI几乎清楚意图的情况下,我上传了图片: 果不其然,他还是给出了标准答案:这张图里是一只自然张开的手掌,可以清楚地看到 5根手指。 在这个情况下,我追问了一个:你确定?AI再次识别我的意图,但依旧给出了错误的回答: 而后无论我怎么调戏,AI就是不为所动: 所以这是为什么呢? 一、所谓多模态 事实上在2年前,业内也有很多号称多模态的模型,其实他连训练都没做,其本质是OCR,并且还挺好用的。 PS:另一方面,声音的数据样本获取成本低一些,量大管饱 但到视觉这里就比较尴尬了,不懂行的同学可能真的以为模型能看见东西,事实上模型什么都看不见! 对于模型来说,图像是二维空间数据,加上颜色通道后会更复杂一点,比如: 一张 224x224 的彩色图 → 形状为 [224, 224, 3] 的张量,包含 150528 个数值(0-255)。 如果需要模型(AI)能识别他的话,就需要做进一步处理,将数字化的图像转 ...
英国全是速冻货的穷鬼超市,开进中国就专供中产了?
虎嗅· 2025-07-22 14:54
英国冷冻食品超市Iceland在华业务分析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反馈 - 公司以"英国品牌"和"留学生钟爱"作为核心宣传点,但实际70%商品为国产同款,三成自有商品价格高于英国本土[4][9] - 目标客群定位中产阶层,但产品缺乏差异化优势,消费者评价"用中产价格卖穷鬼食物"[7][21] - 6800平方米门店仅600个SKU,远低于普通商超1-1.5万SKU的标准,采用爆品策略但选品单一[29][30] 产品策略与价格体系 - 冷冻食品占比超60%,主打"冻品专家"概念,但缺乏健康升级产品,仍以传统冷冻披萨、炸鸡为主[19][30] - 价格体系失衡:9.9元临期披萨常断货,59.5元半成品披萨、79元薯条等主力商品缺乏竞争力[34][35] - 混搭国产商品如东来顺、正大鸡块等试图本土化,但与大润发同款商品无价格优势[37] 商业模式创新 - 线下门店实为"带零售功能的直播基地",周中封闭直播,周末开放主要为直播间采集素材[40][42] - 与首旅集团、门头沟政府合作,承担招商引资职能,仅30%商品为Iceland自营[43][44] - 开通60多个社交媒体账号,但抖音直播间观众仅19人,小红书爆品冰淇淋销量仅14份[49] 行业竞争格局 - 对比山姆/盒马:缺乏国际化选品和供应链爆款能力,未能提供"中产体验感"[28][38] - 即时零售冲击:30分钟配送服务削弱冷冻食品囤货需求,价格敏感度上升[51][52] - 同类竞争者涌现:Albert Wang主打有机概念,奥乐齐通过90%自有品牌实现性价比[55][56] 中产消费趋势 - 中产消费需求从"便捷便宜"转向"营养丰盛",更关注情绪价值和差异化体验[23][26] - 会员制超市加速扩张,山姆2025年计划新增8家门店,奥乐齐向长三角扩张[57] - 消费降级趋势下,中产对价格敏感度提升,"中产超市"概念面临重新定义[58][61]
约束,AI创造力的真正源泉
虎嗅· 2025-07-22 14:40
AI创造力的本质 - AI的创造力并非源于"无所不知"的数据训练 而是源于其"一知半解"的技术缺陷 这些缺陷成为创意火花的秘密引擎 [3] - 生成式AI的创造力核心来自架构中的两个底层约束:局部性和平移等变性 而非对概念的"高阶理解" [4][8] - AI缺乏人类的"功能固着"认知偏误 这种"无知"反而使其能突破常规思维限制 [5] AI创造力的技术原理 - 局部性原则:AI模型一次只能聚焦于极小图像区块 通过组合无数局部特征而非复制完整对象来生成内容 [8] - 平移等变性原则:AI在不同位置运用相同规则处理相同结构 确保生成内容的逻辑一致性 [8] - 两项原则共同作用 使AI的"拼贴"式创作既新颖又符合现实规律 [10] 提升AI创造力的方法论 - 战略性地设计具有特定"创造性缺陷"的架构 而非单纯追求模型规模 [13] - 采用"信息差"训练法 通过控制数据输入类型迫使AI进行非常规组合 [13] - 将提示词工程转化为"约束的艺术" 通过精确限制激发创新突破 [13][15] 行业启示 - AI模型设计理念需转变:从追求完美复现人脑转向善用"不完美"特性 [17] - 创新重点从数据规模转向"智慧约束"的设计能力 [17] - 研究"最优约束尺度"和AI独特认知范式可能成为未来关键方向 [19]
年年“史上最热”,我们距离气候难民有多远?
虎嗅· 2025-07-22 12:03
6月以来,全球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热浪肆虐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负面影响。西亚、中亚、北非等地日最高气温超过40℃的天数达到10—20 天;西班牙南部局地气温一度突破46℃,截至7月19日,该国已有1180人死于高温相关疾病[1]。 此外,今年1月,美国中部遭遇风暴袭击,官方对近6000万人发布了冬季警报[2];同年春季,英国又经历极端干旱,仅4个月内野火就达115起,2025年或 成为该国野火灾害最严重的年份[3]。 (洪水过后的利比亚德尔纳图源:联合国难民署) 这一系列极端天气,是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构成现实威胁的缩影。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日益频繁的持续高温、干旱、降水等极端天气,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 升,不仅带来更多自然灾害,也令部分地区不再适宜人类居住,迫使人们迁移甚至流离失所,"气候难民"由此出现。 世界银行2021年发布的风潮(Groundswell)更新版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正成为全球人口迁移的重要推手。到2050年,全球六大地区或将有约2.16亿人被迫 迁移[4],他们的命运,正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 严峻的现实,让"气候难民"问题不容忽视 过去一年,多个气候指标持续刷新纪录。 世界气 ...
即时零售的后手
虎嗅· 2025-07-22 11:49
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高调进军外卖业务并杀入旅游市场 同时阿里将饿了么和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并宣布500亿补贴闪购业务 [1] - 电商平台从传统B2C、C2C模式演变为货架电商和直播电商 拼多多凭借社交元素崛起 京东面临沦为行业老三的压力 [4] - 美团首次参与京东主导的"618"大促 两大平台相互入侵对方优势领域 本地生活与电商业务边界逐渐模糊 [1][4] 商业模式演变 - 即时零售概念兴起 定义为30分钟送达万物 但目前消费场景仍不清晰 需求未定型 [6] - 电商物流模式分为点到点配送和仓配体系 京东凭借自建仓配体系实现次日达 但维持成本极高 [10][11][14] - 外卖配送采用闭环O2O模式 与电商物流存在本质差异 强调全流程时效控制而非规模经济 [15][16][19] 供应链创新 - 美团推进闪电仓和浣熊食堂项目 试图构建即时零售专用仓配体系 [23][29] - 超级中央厨房概念提出 通过集中化食品加工和无人机配送颠覆传统外卖模式 [31][33] - 京东可能改造电商配送体系用于外卖 如提前锁定需求 延长配送时效至两小时 [24] 消费趋势 - 即时零售主要场景为日常补货(68.1%) 省事省力(62%) 寻求优惠(54.9%)和居家应急(52.6%) [34] - 消费场景从购买向使用延伸 未来可能实现"即用即买"模式 颠覆传统商业逻辑 [52][53] - 定制化需求增长 阿里早期提出的C2B模式可能重新获得发展机遇 [54][55] 技术应用 - 低空经济发展可能为无人机配送创造基础设施条件 [33] - AI技术有望成为个人生活流管家 阿里在AI布局领先但缺乏个人入口 [64] - 通义千问登陆苹果设备 显示阿里在AI个人化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64] 企业战略 - 京东通过进军高频业务寻求突破 避免在电商领域被边缘化 [4][6] - 阿里进行"1+6+N"组织重组 本地生活业务被纳入六大板块 飞猪被划入N板块 [3] - 美团从外卖向即时零售扩展 试图复制京东在电商领域的成功路径 [23]
挥别雷军,九号电动车赢麻了
虎嗅· 2025-07-22 09:46
小米与九号公司动态 - 小米近期推出SUV YU7、折叠屏旗舰MIX Flip2、AI智能眼镜等多款产品,其中YU7发布3分钟斩获20万订单,次日股价上涨8%创历史新高[1][2] - 九号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收51亿元(同比+99.52%),净利润4.56亿元;2024全年营收141.96亿元,归母净利润10.84亿元均创历史新高[4] - 雷军早期通过小米和顺为资本向九号公司投资8000余万美元,助力其收购Segway并成为平衡车领域全球霸主[12][14][16] 九号公司发展历程 - 2012年成立初期通过明星效应推广平衡车产品,2014年加入小米生态链,2015年通过小米平台售出10万台平衡车(单价1999元),2017-2019年小米渠道收入占比超50%[11][12][17] - 2020年上市后启动"去小米化",2023年小米定制产品分销收入占比降至4.3%,2025年一季度小米持股比例低于5%退出重要股东行列[21] - 通过收购Segway获得400多项专利,产品线从平衡车扩展至电动滑板车、智能两轮车、割草机器人等[23] 智能化战略与市场表现 - 2019年推出智能电动两轮车C/E系列,主打感应解锁等差异化功能,2020年销量破10万台,2024年达260万台[25][27] - 2023年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九号在5000元以上中高端市场销量第一,7000元以上高端市场份额超50%[29] - 智能化问题频发:黑猫投诉平台累计3900余条投诉,涉及蓝牙连接、减震效果、动力不足等问题[30][31][32] 市场竞争与增量挖掘 - 2024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销量同比下降9%至5000万辆,行业竞争加剧[35] - 销售费用大幅增加:2023年一季度1.71亿元,2024年一季度2.43亿元,2025年一季度达4.18亿元[37] - 产品策略:2024年5月推出Q系列女性车型,搭载RideyFUN智驾系统实现导航/通话等功能[39][40] - 海外布局:海外收入占比40%(雅迪不足10%),主攻欧美高端市场但受关税制约,计划通过本地化团队开拓东南亚市场[4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