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搜索文档
港股最大造假?4000名投资者血本无归
商业洞察· 2025-10-31 17:41
以下文章来源于融中财经 ,作者王涛 融中财经 . 中国领先的股权投资与产业投资媒体平台。聚焦报道中国新经济发展和创新投资全产业链。通过全媒体 资讯平台、品牌活动、研究服务、专家咨询、投资顾问等业务,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提供一站式专 业服务。 作者: 王涛 来源: 融中财经 光环之下,未必都是真金。 -------------------------------- 停牌超过 500 天后,"早筛第一股"美誉的诺辉健康迎来了退市的结局。 10月27日 9 时,联交所正式取消其上市地位,曾被称为"癌症早筛第一股"的光环逐渐黯淡。 从备受追捧到财务疑云,再到内部纷争,诺辉健康在四年多时间里演绎了一段从高峰跌落的商业故 事,如今资本之旅已走向终点。 2023 年 8 月,一份来自做空机构 CapitalWatch 的报告突如袭来,直指诺辉健康通过向经销商压 货以及确认超过有效期的产品为收入的方式, 2022 年虚增常卫清超 3 亿元收入。 做空报告揭露,诺辉健康 2022 年实际销售额可能仅为 7695 万元,与其公布的 7.65 亿元相差近 9 倍。 CapitalWatch 在报告中直言,诺辉健康通过压货维护整个 ...
某官媒对2025年的神预判,让人直冒冷汗…
商业洞察· 2025-10-31 17:41
核心观点 -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中国顶级纸媒,凭借深度内容和精准趋势判断,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阅读体验和独立思考价值 [28][33][41] - 该杂志通过跨领域深度报道和前瞻性经济预测,建立了强大的读者信任度和品牌影响力,订阅量年均增长10% [122] - 公司推出限时促销活动,原价780元的52期杂志现价549元,降价幅度达230元,并赠送价值88元的特刊 [47][48][49] 内容特色 - 覆盖热点新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元领域,每期100多页内容,全年52期提供系统化知识体系 [36][42][49] - 设有"投资物语"栏目分析经济趋势和理财策略,"数字"栏目提供行业数据洞察潜在商机 [73][77] - 通过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保证内容真实性,如殷墟博物馆报道耗时1个月深入现场 [103][107] 历史业绩 - 2003年非典期间预测中国经济将爆发,2007年预警泡沫经济并规避2008年金融危机 [4][5] - 2022年末预测房价将下降40%,2025年楼市实际回归2016年水平 [7] - 三次关键预测为读者创造经济机遇或规避重大损失,验证其分析准确性 [14] 读者群体 - 读者涵盖公务员、企业经营者、文化界人士及普通家庭,部分用户连续订阅10年以上 [16][17] - 作家余华、歌手李健等公众人物认可其内容深度,称其提供"高于时代流俗的复杂性" [20][39] - 家庭用户可通过共同阅读建立交流场景,提升碎片时间价值 [44][68] 市场竞争 - 在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中持续位居榜首,证明优质内容对抗算法推荐的能力 [122] - 坚持记者实地采编模式,与快餐式内容形成差异化,如追踪儿童卡牌游戏背后的社交焦虑 [114][117] - 采用全彩印刷和疏朗排版提升阅读体验,字号设计适配老年读者 [131][138]
掀翻广东!汽车第一省,易主了
商业洞察· 2025-10-31 17:41
以下文章来源于城市财经 ,作者余飞 城市财经 . 2024年,广东省全年汽车产量570.74万辆,位居第一,且是断层式领先,产量是排在第二的安徽 的两倍多。 安徽,汽车产量第一大省 在所有的产业争夺中,汽车产业最具吸引力,因为它足以改变城运。 从这个角度来看,属于安徽新一轮省运和合肥新一轮城运,正在到来。 因为,安徽的汽车产量今年已经超越广东,登上了全国汽车产量第一省宝座,而安徽去年的产量就 已经位居全国第二。 所有人可能都难以想象,安徽能够取代广东。 坐标深圳!以数据说话,剖析城市产业、经济与楼市! 在今年之前,广东在全国汽车第一省宝座上,已经坐了9年。 作者: 余飞 来源:城市财经 -------------------------------- 安徽第二,重庆、江苏紧随其后,产量都在200万辆之上。 01 | 12 | - 29 | 110.84 | | --- | --- | --- | | 13 | 河北省 | 95.04 | | 14 | 三百 | 88.96 | | 15 | 辽宁 | 82.92 | | 16 | 天津 | 81.98 | | 17 | 河南 | 80.60 | | 18 | ...
20 年磨一剑!比亚迪东京车展放大招,海外市场要发力了!
商业洞察· 2025-10-30 17:23
2025东京车展上,比亚迪的亮相格外亮眼,全球首发日本定制版K-EV BYD RACCO,还带来首款插混车型海狮06DM-i,明确了"纯电 +混动"双线布局,这波操作正印证了海外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比亚迪的海外征程,给中国品牌树立了好榜样:立足本土、精准创新,才能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海外不再是补充,而是核心增长极,这 种深耕细作的出海模式,正是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底气所在。 比亚迪全球首发为日本市场定制的 K- EV BYD RACCO 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在发布会上致辞 商用车方面,纯电卡车T35和多款电动巴士亮相,而它早已是日本电动巴士市占率第一的品牌。目前比亚迪在日本已有66家销售据点,渠 道稳步扩张。 比亚迪亮相 2025 东京车展 今年是比亚迪进入日本市场20周年,这次以"ONE BYD"为主题,乘用车、商用车双展台齐发力。 乘用车端,元PLUS、海豚等热门车型悉数到场,仰望U9也来撑场,未来还计划2027年前布局7-8款车型; 比亚迪 商用车展台,展出 全球首发 的 纯电卡车 T35 、 J6 living car 概念车 等车型 从2015年深耕日本商用车,到2022年进军乘用车, ...
山姆“爆雷”,3亿中产天塌了
商业洞察· 2025-10-30 17:23
首席品牌观察 . 300万消费品牌媒体,快消行业记录者与观察者!聚焦快消与新消费,关注消费趋势与变化 作者: 王晖 以下文章来源于首席品牌观察 ,作者王晖 来源: 首席品牌观察 "走,去山姆抢购!" -------------------------------- 曾几何时,周末去山姆会员店采购成了中产家庭的生活仪式。 260元的年费门槛,反而成了身份的象征。手握山姆会员卡,意味着你懂得生活,追求品质。 但今年的山姆,似乎变了味。 社交媒体上, "山姆翻车"的话题频频刷屏,曾经的品质代言人,如今却成了消费者投诉的重灾 区。 01 安全失守 山姆最近的品控问题,触及了消费者最敏感的两根神经—— 儿童安全与食品安全。 今年 10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两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揭开了山姆儿童产品的安全隐患。 一款FILA牌滑板车因"用于包装或玩具中的塑料袋或塑料薄膜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被判定为不合 格,可能导致儿童窒息风险。 更令人震惊的是,山姆在收到检验报告后未提出异议,也未申请复检 ,仿佛对这一问题早已心知肚 明。 同样在儿童产品上 "翻车"的,还有山姆销售的兰精天丝儿童被三件套。该产品在抽检中被发现"印 花面 ...
茅台高层地震
商业洞察· 2025-10-30 17:23
人事变动概述 - 茅台集团于10月25日宣布重大人事调整,张德芹不再担任董事长,由贵州省能源局局长陈华接任[2] - 此次换帅距离张德芹2024年4月底上任仅一年半时间,是公司五年内的第四次董事长更迭[2] - 张德芹是内部成长起来的董事长,曾在茅台工作二十多年,被业内评价为“懂茅台、懂白酒”[2] 张德芹的治理风格与举措 - 上任后将质量视为重中之重,提出产量、效益、速度均需服从质量的原则[10] - 首要工作之一是安抚经销商,表态“经销商是茅台的家人”,并推动厂商同心[10] - 渠道重心发生变化,2024年批发代理渠道营收同比增长19.73%,增速反超直销,且国内经销商数量自2018年以来首次出现净增长,2024年末达2143家,全年净增63家[10] - 叫停冰淇淋等跨界业务,将更多精力聚焦白酒主业,战略上选择主动收缩非核心业务[11] - 2024年下半年提出“三个转型”:客群转型(瞄准新兴产业从业者)、场景转型(开发商务消费及亲友聚会场景)、服务转型(从卖产品向卖生活方式转变)[12] 价格与市场表现 - 张德芹任期内采取多项挺价动作,包括暂停部分产品申购和发货[14] - 公司于2024年9月宣布上市23年来首次注销式回购,拟以30亿元至60亿元回购股份,截至2025年7月底已累计回购345.17万股,支付总金额53亿元[14][15] - 飞天茅台价格出现显著下跌,2025年10月25日原箱价格降至1755元/瓶,较2024年4月30日的2780元/瓶大幅下降,市场担忧其跌破1499元官方指导价[18] - 公司股价持续下跌,截至2025年10月24日报1450元/股,较张德芹上任时下跌超10%,市值缩水超3000亿元[18] 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41.44亿元,同比增长15.66%;净利润862.28亿元,同比增长15.38%[20] - 2025年下调年度业绩目标增速至9%,上半年营业收入893.89亿元,同比增长9.10%;净利润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与目标相符[20] 新任董事长面临的挑战 - 新任董事长陈华出身能源系统,此前长期在贵州能源体系工作[4][22] - 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稳定茅台价格和市场消费,并需在战略上做出清晰规划[23] - 行业处于深度调整周期,需平衡顺应市场环境主动降速与完成业绩考核的双重要求,是非行业出身管理者面临的现实挑战[24]
中产女性不买单,又一暴利行业崩塌
商业洞察· 2025-10-29 17:29
行业整体状况 - 消费医疗行业曾被视为暴利且混乱的生意 一度出现“牙茅”“医美茅”“疫苗茅”等知名企业 [4] - 受行业竞争和消费观念变化影响 医美板块四年未走出结构性调整阴霾 全行业面临生存焦虑 [4] - 2025年上半年 63%的医美机构营收出现下滑 实现增长的机构比例仅为14% [32] - 行业竞争白热化 价格战激烈 利润越来越薄 转型困难 [32][33][35] 爱美客公司分析 - 公司动态市盈率从2021年巅峰时的300多倍大幅回落至30倍左右 [4] - 截至10月27日 公司总市值约500亿元 较巅峰时期跌去约1200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63亿元 同比下降17.9% 归母净利润约4.44亿元 同比下降15.87% 为近5年来首降 [30] - 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收12.99亿元 同比下降21.59% 归母净利润7.89亿元 同比下降29.57% [31] - 公司营收增速在2024年已显疲态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仅5.33%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2% 远低于2023年47.08%的增速 [32] - 公司频繁跨界寻找新增长点 包括切入毛发医疗领域推出米诺地尔 并获得首个化妆品新原料备案 [5] 艾塑菲代理权争夺战 - 争夺核心是韩国REGEN公司生产的童颜针艾塑菲 该产品单支售价达2万元 [11] - 江苏吴中年报披露 2024年艾塑菲在中国销售额达3.26亿元 2025年一季度为1.13亿元 [11] - 2025年3月 爱美客斥资1.9亿美元(13.86亿元)收购韩国REGEN公司85%的股权 上市公司最终持股59.5% [17] - 收购后 爱美客旗下韩国子公司REGEN向原中国大陆独家代理商达透医疗(江苏吴中控股孙公司)发出《解约函》 [8][16] - 爱美客指控达透医疗违约转让独家经销业务给其控股股东吴中美学 [8][17] - 江苏吴中否认指控 并指出爱美客在收购时曾公开承诺“现阶段不会在中国市场自行销售艾塑菲” [36] - 双方纠纷已分别由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深圳国际仲裁院立案受理 [8][10] 爱美客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公司前身北京英之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04年成立 2005年改名爱美客 [21][22] - 2009年推出首款自主研发产品“逸美” 是国内首款获Ⅲ类医疗器械证的玻尿酸 [23] - 2009年至2019年为公司高速发展期 产品毛利率均在90%以上 营收从2016年1.41亿增长至2019年5.58亿 年复合增长率超40% [24] - 2020年9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市值一度突破千亿 获“医美茅台”称号 [25] - 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主打“再生”的“濡白天使”产品 [25] - 至2023年 公司总资产飙升至68.52亿元 在透明质酸填充剂、肉毒素等领域站稳脚跟 [28] 市场环境变化与挑战 - 医美市场渗透率不高 主力消费群体集中于一二级大城市的中产女性 [33] - 近年来中产女性消费力下降 医美项目消费趋于谨慎 [33] - 渠道增量消失 价格战激烈 依靠爆品盈利的时代已结束 [33] - 收购REGEN可补强公司在聚乳酸再生材料领域的技术 并利用其全球分销网络打开出海大门 [28]
5300亿!中国新首富,爆了
商业洞察· 2025-10-29 17:29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胡润百富榜显示企业家数量与财富总值均实现显著增长,上榜企业家数量达1434位,较去年增加340位,增幅31%,总财富接近30万亿元,较去年增长42% [2][7] - 榜单结构变化反映了中国经济向新质生产力转型的趋势,前100名中60%的企业家具有新质生产力特质,财富增长领先者集中于新能源、人工智能、消费电子等领域 [11][12] - 新消费领域成为财富创造的重要引擎,催生了多位新晋千亿级富豪,显示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与创新力 [8][9] 2025胡润百富榜总体情况 - 共有1434位个人财富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家上榜,较去年增加340位,增幅高达31% [2] - 上榜企业家总财富接近30万亿元,较去年增长42% [2] - 财富超过千亿级的企业家增加15位,达到41位,十亿美金级企业家突破千位,增至1021位 [7] - 376位新面孔登上今年胡润百富榜,数量为去年的7倍,新面孔主要来自工业产品、大健康和消费品行业 [7][8] 富豪排名与财富变化 - 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财富比去年增长1900亿元,以5300亿元的财富第四次成为中国首富 [1][2] - 小米创始人雷军财富一年暴增1960亿元,以3260亿元财富位列第五,成为今年“增长王” [1][11] -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财富增长1500亿元,以4650亿元保持第三 [11] -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财富增长1200亿元,以4700亿元位列第二 [11] - 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财富增长1480亿元,以1800亿元财富位列第18名 [11] 地域与商帮分布 - 上海以152位上榜者位列第一,较去年增加40位 [7] - 深圳以147位上榜者位列第二,较去年增加39位 [7] - 北京以146位上榜者位列第三,较去年增加31位,这是北京时隔十多年首次被上海和深圳超越 [7] - 浙商包揽前十名中的四席,粤商占三席 [7] 新消费领域表现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财富增长1545亿元,增幅高达562%,成为新任河南首富 [9] - 集换式卡牌龙头卡游的李奇斌、齐燕夫妇以600亿元财富首次上榜即跻身前100名,公司2024年营收达100.5亿元,调整后净利润高达44亿元 [9] - 现制茶饮赛道多位创始人因企业上市首次登榜:古茗创始人王云安财富185亿元,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财富135亿元,沪上阿姨创始人单卫钧夫妇财富95亿元 [9] - 老铺黄金的徐高明、徐东波父子以695亿元财富成为今年新人之首,美妆赛道毛戈平夫妇以205亿元财富首次上榜 [9]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新能源、人工智能、消费电子等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领域企业家排名显著上升 [11] - 按照目前增长速度,中国有望在五年内诞生首位万亿级企业家,甚至最快三年内实现,千亿级企业家数量或将在同期突破百位 [13]
高薪神话破灭,这个最火的专业,要凉了?
商业洞察· 2025-10-28 17:28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谷趋势Trend ,作者耳东几 智谷趋势Trend . 新中产的首席财富顾问 作者:耳东几 来源: 智谷趋势Trend 计 算机专业 ,居然不香了。 -------------------------------- 曾经," 学计算机,进大厂,拿高薪 ",是无数家庭坚信的铁律。 可是近几年,事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01 你知道,去年中国有多少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吗? 前瞻经济学人给出了一个数据——近70万,而202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79万, 相当于每 16个毕业生中,就有一名是计算机类专业出身。 智联招聘报告显示,过去三年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从8192元降至7639元,薪资排名 也从第二到跌出前十。类似的变化,也出现在软件工程专业。 甚至在河北省公布的就业状况相对较差的专业名单中,软件工程赫然在列——该专业的初次去向落 实率、失业率、待业率总体处在全省落后水平。 | 河北省就业状况相对较差专业名单(24个) | | | --- | --- | | "三率"全部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调查反馈"情况反映较差。 | | | 应用心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舞蹈字 | 社 ...
广东老板靠“山寨”饮料起家,一年狂揽百亿
商业洞察· 2025-10-28 17:28
公司近期发展与财务表现 - 公司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以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3]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85亿元增长至158.3亿元,年均增速显著[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实现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3]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公司市值达1567亿元[3]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战略 - 创始人林木勤通过成本控制和洞察消费者需求,带领公司从年产值不足2000万元的国营厂发展壮大[9][10] - 公司内部将增长视为最大战略,强调增长战略已深入员工骨子里[4] - 公司股东评价林木勤和公司风格务实[4] - 创始人保持警醒,习惯通过观察服务区垃圾桶中的空瓶来了解产品情况[4] 产品多元化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推出补水啦、东鹏大咖等新产品以减少对核心大单品东鹏特饮的依赖[4] - 2025年上半年,新产品补水啦实现营收14.93亿元[4] - 公司通过赴港上市为全球化市场铺路,但目前海外收入占比仅0.2%[6] - 在核心出海市场东南亚,公司面临红牛、魔爪等国际品牌的先发优势[6] 差异化竞争与市场扩张 - 2009年,公司推出采用带防尘盖PET塑料瓶包装的东鹏特饮,定价为红牛的一半,主打下沉市场[10] - 市场推广初期聚焦广东东莞,定下在东莞市场营收过亿元后再向外扩张的目标[12] - 2013年公司开始全国化扩张,签约谢霆锋为代言人并在央视投放广告[14] - 针对南北方消费差异,公司在北方市场推出500毫升大瓶装产品,成功打开局面[15] - 2016年竞争对手红牛爆发商标之争,为公司提供了市场突围机会[15] 市场份额与渠道建设 - 2012年至2021年间,中国红牛市场份额从82.1%降至53.3%,而东鹏特饮市场份额从4.7%增至16.7%[17] - 按销量计,公司自2021年起连续4年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0%增长到2024年的26.3%[1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全国拥有超3200家经销商,超420万家终端销售网点[18] 数字化战略与运营 - 公司自2015年开始营销数字化创新,推出“一物一码”对产品进行精细化管理[20] - 数字化系统使管理层能实时查看进销存、动销、开箱、开瓶等关键数据[21] - 创始人称公司的数字化可能是中国饮料企业中最好的,能比一般企业快一两个月了解市场情况[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