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搜索文档
暴跌超2200亿!李宁,业绩失速
商业洞察· 2025-04-06 16:03
李宁2024年财报及业绩分析 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财报显示营收增速放缓至3.9%,净利润同比下降5.5%,净利润率收窄至10.5%,为七年来最低盈利预期[3][5] - 2025年业绩指引悲观,预计收入同比持平,净利率进一步下滑至高单位数(2024年为10.5%)[3][12] - 股价表现疲软,2024年财报披露后累计跌幅超22%,2021年9月至今市值蒸发超2200亿港元[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86.76亿元(+3.9%),毛利141.56亿元(+6.0%),净利润30.13亿元(-5.5%)[5] - 净利润下滑主因投资性房地产减值亏损3.33亿元[6] - 毛利率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至49.4%,优于特步国际和361度但逊于安踏体育[8] - 安踏体育同期营收增速13.6%,净利润增长超50%至169.89亿元,显著高于公司表现[7] 业务运营 - 线下渠道收缩:直营收入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日均客流量下滑10%-20%,篮球品类流水大幅下降21%[10] - 库存压力:全渠道库存同比增加高单位数,存货周转天数拉长1天至64天[10] - 门店战略调整:2024年净减少83家门店至7585家,主品牌店铺减少123家[16] 行业竞争与战略 - 管理层强调"稳健经营"优先于规模扩张,避免通过低价策略牺牲盈利能力[8][15] - 浦银国际指出公司销售趋势在国产品牌中较弱,激进费用投入效果待验证[3] - 华西证券预计2025年收入增长"低单位数",净利率继续承压[16]
关税大战后,美国人把中国电视买断货
商业洞察· 2025-04-06 16:03
对等关税的计算方式 - 对等关税的定义是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彼此征收的关税税率相等,即美国对贸易伙伴征收与其相同的关税税率 [5] - 美国对中国加征34%的对等关税,这是在原有20.8%平均关税基础上累计加征的结果 [6][7] - 美国对华平均关税税率已高达74.8%,远高于中国对美国21.1%的实际有效平均关税 [8][9] 关税差额的计算逻辑 - 关税差额的计算基于贸易逆差与出口总额的比例,公式为(贸易逆差/出口总额)÷2 [18][19][23] - 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5246亿美元,进口1636亿美元,贸易逆差达3610亿美元 [14][15] - 美国对印尼的贸易逆差为179亿美元,出口额为280亿美元,按公式计算对等关税税率为32% [21][22] 基础关税与例外情况 - 针对贸易顺差或零出口国家,美国设置了10%的基础关税作为保底税率 [27] - 基础关税不叠加,若对等关税税率高于10%,则不再额外征收基础关税 [28] - 该计算方式被批评为"荒谬",甚至导致美国财政官员计划辞职 [32] 美国市场的反应 - 美国消费者在关税政策出台前疯狂抢购中国商品,包括电视机、充电宝、耳机等 [37][38][40] - 中国商品因质量可靠且性价比高,即使涨价后仍被美国消费者优先选择 [35][45] - 美国制造业难以替代中国商品,越南、印度等国的工业品质量无法与中国竞争 [46]
全网断货!天猫10亿级大店倒闭
商业洞察· 2025-04-05 15:57
核心观点 - 博乐达与瑞志公司的商业纠纷揭示了代运营模式中利益分配失衡和控制权争夺的问题,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和市场份额下降[3][14] - 双方合作初期形成"技术封喉+渠道锁喉"的双头共生模式,但后期因协议漏洞和权力分配问题引发冲突[7][8] - 纠纷对双方造成双输局面,博乐达可能损失超过50%的院线渠道收入,瑞志公司则面临解散[17] - 代运营行业普遍存在人力成本高、服务复杂度升级等问题,需要动态股权架构和分阶段授权模式来规避风险[22][25] 十年携手,一朝翻脸 - 2013年医学博士吕绍祥与商业新贵钟锦璐合作,共同开拓超分子水杨酸技术市场[5] - 瑞志公司凭借70%股权掌控渠道,博乐达拥有超分子水杨酸专利技术,形成双头共生模式[7] - 2018年合作模式调整,瑞志转让30%股权换取中国市场无限期独家经营权[8] - 2021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覆盖3000多家医院及医美机构,线上销售占比提升至50%[8] - 协议存在漏洞:未设置业绩对赌条款、核心专利共享机制缺失[8] - 2024年吕绍祥指控瑞志"窃取商业机密"并单方面终止合作,导致瑞志运营瘫痪[8] 信任崩塌,多米诺骨牌效应凸显 - 纠纷公开后微博话题阅读量72小时破12亿,负面评论占比达63%[16] - 天猫旗舰店搜索指数暴跌82%,核心产品三七精华月销从23万瓶跌至不足2万瓶[16] - 消费者对供应链稳定性产生质疑,动摇品牌"科学循证"定位[16] - 博乐达可能损失超过50%的院线渠道收入,需重建供应链和销售渠道[17] - 法律争议焦点:2018年协议中"无限期独家经营权"的法律效力及单方面解约的合法性[18] 行业警钟,代运营模式的"死亡螺旋" - 中小型代运营企业人力成本占比普遍在20%-35%,头部企业人员密度高40%-60%[22] - 代运营服务复杂度升级,岗位需求从5-8个职能模块增至12-15个[23] - 品牌方与代运营方权力失衡容易导致战略分歧,需实现动态平衡[25] - 建议采用分阶段授权模式和"去中心化"运营策略[25] - 动态股权模式可规避风险,如初期代运营方占股40%,销售额每增长10亿元重新协商股权[25]
39 人被捕!字节大换血
商业洞察· 2025-04-05 15:57
以下文章来源于电商最前线 ,作者钱游 电商最前线 . 200 万+电商资讯平台,行业热点趋势早知道。 作者: 钱游 来源: 电商最前线(ID:dszqx361) 假货横行?粉丝注水?花钱就能上热搜? 宇宙厂终于不忍了,公开"审判"39人。 就在3月31日 ,抖音集团发布《2024年下半年反舞弊通报》。 让一众供应商、MCN机构、广告公司瑟瑟发抖, 图源:抖音集团 通报显示,2024年全年,集团已将39名涉嫌违法犯罪人员移送司法机关,23家合作方被列 入"永不合作主体清单"。 其中,2024年下半年,有17人因商业贿赂、职务侵占等舞弊行为被移送司法处理。 抖音集团强调,对腐败、贿赂"零容忍"。员工一经查实涉案,立即辞退,永不录用。 调查过程中,若发现合作方行贿或与员工合谋牟利,该合作方将被永久拉黑,抖音不再接受其 服务或产品。 集团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配合司法机关调查,追究涉案人员法律责任。 对此,有网友表示: "看来花钱就能买热搜是真的..." "那些坐在关键岗位上的人,对依附于他们的中小企业来说,就是活生生的甲方爸爸" "招标采购、广告投放之类的肥肉部门,该盯的盯、该查的查、该杀一儆百的绝不手软" 图源:小 ...
新能源车十大谣言:背后的资本游戏与行业真相
商业洞察· 2025-04-04 17:31
新能源车十大谣言 - 新能源车全生命周期污染比油车更严重是谣言 数据显示新能源车碳排放比燃油车低26%-68% 且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占比已超40% 电池材料回收率超99% [7][10] - 开电车辐射大是谣言 实测辐射值仅0.3-1.0微特斯拉 远低于国标100微特斯拉的安全限值 不及电吹风的十分之一 [11][13] - 充电服务费即将取消是谣言 国家电网明确从未发布此类政策 服务费占运营商收入的70% 取消将导致充电网络瘫痪 [15][17] - 电车电池3年必报废是谣言 磷酸铁锂电池实测循环寿命达6000次 可支撑30年使用 网约车实测50万公里后电池衰减仅15% [19][21] - 新能源车自燃率是油车十倍是谣言 2025年数据显示新能源车起火概率0.0018% 低于燃油车的0.015% 且80%以上可被BMS提前监测拦截 [22][25] - 续航虚标成行业潜规则是谣言 问题在于宣传话术混淆"理论最大值"与"日常值" 消费者更需警惕车企通过OTA"锁电"变相降低续航 [26][28] - 智能驾驶是智商税是谣言 搭载NOA系统的车辆事故率比人类驾驶低45% AEB自动刹车减少追尾风险75% 问题在于责任界定不清 [29][31] - 海外封杀中国电车说明技术不行是谣言 欧美提高关税恰因中国电车太强 中国掌控全球76%电池产能和90%正极材料供应 [32] - 车企用降价减配割韭菜是谣言 消费者需警惕"软件阉割" 如将座椅加热等功能设为付费订阅 硬件预埋却软件锁定 [33][34] - 国家补贴退坡新能源大势已去是谣言 2023年国补退出后市场反而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的省份达23个 [35][37] 谣言背后的利益链 - 新能源汽车行业谣言背后是多方利益主体交织的复杂链条 黑公关成本不到技术研发的1% 却能拖慢对手销量增速3%-5% [39][40] - 资本市场做空势力也在推波助澜 2024年某美国机构发布"中国电车数据造假"报告导致相关股票单日蒸发千亿市值 事后发现该机构持有大量传统车企看涨期权 [41] 消费者破局指南 - 消费者需穿透数据迷雾 关注续航从600km到800km的质变 自燃率从0.01%到0.002%的跨越等真实技术跃迁 [43] - 需解剖商业话术 如查看"终身质保"的免责条款 追问"续航1000km"的测试条件 [43] - 建议加入车主社群 分享真实续航、充电桩兼容性等数据 用群体智慧对抗信息不对称 [48]
市值蒸发超90%,被虐到降价求活:电驴界的“爱马仕”,败给了野心
商业洞察· 2025-04-04 17:31
以下文章来源于快刀财经 ,作者快刀财经编辑部 快刀财经 . 欢迎关注这个洞察商业真相的公号。快刀财经,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 作者:朱末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在两轮电动车的江湖里,一直流传着"南雅迪、北爱玛"的传说,但除了这两者之外,还曾有 个"另类"凭借一己之力,将整个市场搅得天翻地覆。 它就是小牛,凭借出色的颜值,以及一系列的产品创新,小牛成为中高端"小电驴"厂商的代 表,人称"电驴界爱马仕"。 小牛电动的成绩有多彪悍?成立仅4年就跑进了纳斯达克,被资本市场认可的速度之快,足以 羡煞一众前辈,要知道,比小牛电动早18年进入两轮电动车市场的雅迪,等了20年才挂牌上 市,另一家老牌厂商爱玛,则苦等了22年。 上市后,小牛电动的股价更是涨幅惊人,在2021年冲到了53.38美元的最高点,总市值为41亿 美元。不但如此,这一年,小牛电动的业绩也创了历史新高,营收高达37.05亿元,同比增长 51.56%;净利润达2.26亿元,同比增长33.9%,年销量突破百万辆。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小牛电动逐渐后劲不足,2022年及2023年连续两年销 量 ...
首次!四大直辖市,人口无一增长!
商业洞察· 2025-04-03 17:23
核心观点 - 中国四大直辖市2024年集体陷入人口困境,北京、上海、重庆常住人口减少,天津零增长,无一实现正增长[6][7][8] - 重点城市人口增量整体放缓,深圳以19.94万人增量位居榜首,但相比历史年均70万增量显著下降[10][12][13] - 直辖市人口变化呈现分化:京沪因主动控制人口规模而减少,津渝则因产业结构问题导致竞争力不足[16][17][18][26][33] - 重庆人口减少主要受农村人口外流和成都虹吸效应影响,2024年通过产业增长和人才政策使人口降幅收窄[42][43][49][56][59] 直辖市人口现状 - 北京2024年末常住人口2183.2万人,减少2.6万人,连续多年负增长[7][14][20] - 上海2480.26万人,减少7.19万人,为公布数据城市中减少最多[7][14] - 重庆3190.47万人,减少0.96万人,较2023年21.91万降幅大幅收窄[7][42][59] - 天津1364万人零增长,过去四年累计减少22.6万人[8][14][23] 重点城市人口增量排名 - 深圳1798.95万人(+19.94万)和广州1897.8万人(+15.1万)增量居前二[10][11] - 合肥1000.2万人(+14.9万)、长沙1061.7万人(+10.39万)、南昌667.04万人(+10.22万)位列三至五名[10] - 四大一线城市分化明显:广深增加,京沪减少[11] 京沪人口减少原因 - 主动设定人口天花板,北京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企业和高校外迁[18][19][21] - 若不进行控制,京沪凭借教育和产业资源优势本应保持强劲人口吸引力[21] 天津人口困境分析 - 产业结构老旧,石油化工产业利润占比达49.1%,而四大新兴产业合计不足20%[29][30][31] - 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长期低于15%,远低于深圳(58.4%)和苏州(37.4%)[32] - 自然人口持续负增长,2024年出生率4.99‰ vs 死亡率6.96‰[34][35] - "海河英才"计划已引进超50万人才,但未能完全抵消产业调整带来的人口流失[36][39][40] 重庆人口变化解析 - 农村人口占比高(2024年乡村888.98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35666元仅为广州一半[44][45][47][49] - 成都虹吸效应显著,七普显示31.99万重庆人口流向成都[50][51][53] - 2024年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26.7%,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增90.5%带动GDP增长5.7%[56][57] - 自然人口减少9.2万但常住人口仅降0.96万,显示8.24万外省人口净流入[62][63][64] 历史对比与趋势 - 深圳2010-2020年均增70万人 vs 2024年19.94万,广州年均60万 vs 15.1万,显示整体增速放缓[12][13] - 七普后四年(2021-2024)仅四大直辖市人口负增长,其他重点城市均保持累计正增长[14]
暴跌1000亿美元,马斯克要离职了!
商业洞察· 2025-04-03 17:23
财经三分钟 . 以下文章来源于财经三分钟 ,作者杨瑞 4 亿中产财经资讯平台,专注深度财经商业报道。由财经媒体人杨瑞团队执笔,出品《广州租售同 权》、《北京学区房多校划片》、《国家抢占人工智能制高点》等多篇千万级刷屏文章。 作者:杨瑞 来源: 财经三分钟 ( ID:qgq 1818 ) 另据央视新闻3日报道,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当日宣布国家 紧急状态,以提高美国的竞争优势,保护美国主权,并加强美国国家和经济安全。 毫无疑问,对等关税政策将冲击全球供应链,加剧经济不确定性。 一场新的全球经济贸易大战即将打响! 01 美国"对等关税"大棒砸向全球, 特朗普太"疯狂"了!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终于要落地了! 据新华社4月3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2日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 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 什么是"对等关税"? 所谓"对等关税",并非简单的税率数字游戏,而是有着复杂的三层内涵。 在国家层面,其逻辑简单粗暴:若某国对美国商品征收100%的关税,美国便会以牙还牙,对该 国商品也征收100%的关税,追求一 ...
蒙牛,“大爆雷”!
商业洞察· 2025-04-02 17:29
作者:子成 来源: 销售与管理Plus(ID:Marketing360) 当蒙牛乳业 2024年财报数字出炉时,整个乳业圈倒吸一口凉气! 全年净利润同比暴跌近 98%,仅剩1.05亿元 , 相当于每天只赚28万多,创下近8年最差纪 录。 为何利润会突然暴跌,是因为两笔历史收购: 一个是 2019年买 回来的澳洲乳企贝拉米;另 一个是现代牧业。 蒙牛对之前收购的这两家公司, 计提了大额的一次性 减值损失约 48亿 ,所以导致了利润的 下滑。 2019年,蒙牛以超过70亿元的高溢价收购澳洲奶粉品牌贝拉米,彼时张灯结彩的庆功宴上, 没人想到这会是噩梦的开始。这家曾年销10亿的明星企业,在被收入囊中后迅速陨落,如今对 蒙牛的业绩影响约为39.814亿。 同样的剧本在现代牧业身上重演。这家被分两次斥资 50 亿港元收购的原奶供应商,因原奶价 格暴跌导致生物资产减值,让蒙牛背上8.271亿的亏损。 加上此前雅士利、多美滋等收购案,蒙牛这真是, 买一路赔一路。 事实上,不论是现代牧业,还是贝拉米,都曾被蒙牛寄予厚望。 前者作为中国最大的原奶供应商之一,在蒙牛入股之时,被认为是蒙牛加强对上游产业链控制 的战略之举;后者则寄托 ...
暴跌1000亿美元,马斯克要离职了!
商业洞察· 2025-04-02 17:29
以下文章来源于财经三分钟 ,作者杨瑞 财经三分钟 . 4 亿中产财经资讯平台,专注深度财经商业报道。由财经媒体人杨瑞团队执笔,出品《广州租售同 权》、《北京学区房多校划片》、《国家抢占人工智能制高点》等多篇千万级刷屏文章。 作者:杨瑞 来源: 财经三分钟 ( ID:qgq 1818 ) 埃隆・马斯克的财富版图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 从2024年12月那令人瞩目的4864亿美元巅峰,到2025年3月陡然滑落至3946亿美元,短短数 月间,近10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了。 这一缩水幅度,超过了全球大部分国家的GDP总量,意味着许多国家一年辛勤创造的财富总和, 都比不上马斯克在这几个月里的财富损失。 至此,有媒体报道,马斯克要辞职了。看来和政治走得太近,对商人来说似乎不是明智的选择。 ▲ 图源:极目新闻 01 一部分人坚信,政治因素是特斯拉困境的罪魁祸首。马斯克频繁插足美国政治,引发了一系列连 锁反应。 从"神话"到现实的坠落, 特斯拉的日子不好过了! 特斯拉曾经的销售神话已然破碎。 在美国市场,这个特斯拉长期以来的重要阵地,2025年2月的销量数据同比下降5%的销量,看 似数字并不惊人,但连续四个季度在加州等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