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FWEEKLY

搜索文档
最新LP梳理(三):今年,活跃的市级引导基金在哪儿?
FOFWEEKLY· 2025-06-10 18:06
地市级引导基金整体概览 - 截至2025年4月,全国地市级引导基金总数达584支,累计注册资本1.69万亿元 [13] - 设立高峰期分两个阶段:2015-2017年(双创政策驱动)和2021-2023年(十四五规划推动) [14] - 华东地区数量占比47%(246支),华中15%(79支),华南12%(65支) [16] - 资金规模上华东占比47%(6649亿元),华南17%(2622亿元),华中15%(2272亿元) [17] 区域分布与产业特征 - 近5年新设基金集中于长三角周边城市(南宁、南通、无锡、苏州) [21] - 返投倍数均值从2018年1.8倍降至2025年1.2倍以下,政策灵活性提升 [23] - 先进制造占主导地位,医疗健康为第二大配置领域,新能源与智能制造热度显著 [25] 核心优势与运作机制 - **差异化政策工具**:政府出资20%-30%撬动1:3至1:5社会资本,设置容错机制 [8] - **精准产业扶持**:60%-70%资金强制返投本地,配套超额收益让渡、劣后兜底等分层让利机制 [9] - **高效决策体系**:战略性项目审批时效压缩至24-72小时,建立智能预审+模块化尽调机制 [10] - **全周期服务**:覆盖天使投资到并购退出,提供政府背书、产业链对接及人才补贴等配套支持 [11] 典型基金案例(2021年后设立) - **江苏南通高端装备产业专项母基金**:2025年3月设立,规模20亿元 [29] - **江苏南京先进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2025年2月设立,规模50亿元 [29] - **南宁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期母基金**:2022年8月设立,规模100亿元 [33] - **长沙市产业发展母基金**:2023年5月设立,规模300亿元 [33] 行业趋势与GP合作逻辑 - 采用"链长制+基金"模式培育链主企业,重点突破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领域 [14] - GP需平衡政策红利与市场化运作,优先选择产业匹配度高、条款灵活的区域 [7] - 基金通过回购、转让、IPO等多渠道退出,平均退出周期缩短30%以上 [11]
长三角数智文化产业基金成立
FOFWEEKLY· 2025-06-10 18:06
长三角数智文化产业基金成立 - 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30亿元,资金来源和投资地域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 [1] - 以文化科技融合为核心,重点布局数字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数字化相关领域 [1] - 上海地区企业牵头发起,包括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等 [1] - 已有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安徽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甬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参与组建 [1] 上海文化科技产业布局 - 上海已构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计划重点发力"文化+AI" [1] - 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进一步融合 [1] 其他行业动态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3]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盛大启幕 [3] - 上市公司热衷做并购基金 [3]
这只母基金最高出资70%,存续期延长至2040年
FOFWEEKLY· 2025-06-09 17:20
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调整 - 引导基金对并购母基金出资比例上限从原有标准提升至50% 对券商类并购母基金出资比例上限提升至70% [1] - 引导基金通过社会资本杠杆作用 确保在项目端出资比例不超过50% [1] - 母基金对单一企业投资额限制为不超过基金资产总值20% 并购重组类母基金豁免此限制 [1] - 引导基金存续期限从原定年限延长至2040年 [2] 配套活动与行业动态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工作已启动 [3]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将聚焦中国资本力量整合 [3] - 《2025中国CVC影响力报告》提出独角兽企业"新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3] - 《LP全景报告2024》揭示当前活跃出资的有限合伙人群体特征 [3]
目标规模50亿,湖北临空型产业投资基金完成注册
FOFWEEKLY· 2025-06-09 17:20
湖北省低空经济基金成立 - 湖北孝感临空型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完成工商注册 目标规模50亿元 首期规模20亿元 由长江创投旗下汇盟团队、高诚澴锋管理公司与孝感市临空创新投资集团联合设立 [1] - 该基金作为湖北省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群重要增量 将完善低空经济全链条资本布局 重点聚焦无人机制造、航空物流、飞行培训等关键细分赛道 [1] - 基金将通过战略投资与资源整合方式 深度遴选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潜力的优质企业 助力突破成长瓶颈 [1] 基金运作规划 - 长江创投基金管理团队将以该基金为纽带 搭建高效产融对接平台 发挥资本运作与产业投资专业优势 [1] - 通过精准投资与专业赋能协同发力 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商业模式迭代 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 [1] - 目标是构建更具韧性与活力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体系 助力湖北省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1]
2025投资人真心话:这活,真不好干!
FOFWEEKLY· 2025-06-09 17:20
行业现状与格局 - 中国股权投资行业25年发展历程中,注册机构数量峰值达3万家,当前存活且符合市场化运作条件的民营机构仅约100家[4][5] - 机构按规模划分为:微型(5-9人/0-2亿管理规模)、小型(10-15人/2-5亿)、中型(15-30人/5-30亿)、中大(30-50人/30亿+)、大型(80人+/100亿+),其中2010年前成立的机构占据规模优势[6] - 民营GP主要集中于小微规模,管理规模超百亿的凤毛麟角,10亿以上单只基金募集由混合所有制和国资GP主导[7] 投资阶段与估值问题 - 民营小微GP核心战场在种子/天使/A轮前阶段,需高强度主动挖掘水下项目[7] - 早小类项目投前估值集中在3000万-1.2亿区间,首轮估值过高易导致后续融资困境,70%并购交易估值在5000万-1.5亿区间[9][10] - 国资GP主导B轮后投资,更关注一二级市场估值差和利润,收入增速与估值不匹配的项目面临接续难题[10] 资金结构与募投矛盾 - 市场呈现"跟投机构资金过剩,领投机构募资困难"现象,国资LP偏好跟投决策[12] - 地方国资成为主要出资方,资金具备强烈区域属性,要求GP承担返投、产业招引等非纯粹投资职能[20] - 纯财务GP在地方募资中竞争力下降,需绑定上市公司产业资源或深耕特定区域[23] 退出机制与行业痛点 - IPO仍是股权投资核心退出路径,缺乏流动性导致回购诉讼激增,创业者失信风险上升[18] - 科创贷适合成长期企业(估值2-3亿+/有利润),与股权投资形成互补但无法替代早期融资[15][16] - 并购退出路径受高估值阻碍,零部件/细分软件领域天花板有限,需调整估值预期[22] 生存策略与发展方向 - 小微GP需聚焦长期赛道建立能力圈,如集成电路/AI/消费等细分领域[23] - 选择产业高地作为根据地,与地方政府形成深度绑定,区域化作战成主流[24] - 避开短期热门赛道,布局港股消费IPO等长周期领域,构建产业链资源网络[27] 行业趋势预测 - 2030年前民营机构数量或减少90%,纯民资小微GP将成"濒危物种"[7][26] - 美国风险投资集中to C/to B终端应用的模式或在中国复制,产业资本主导零部件领域投资[22] - 存活下来的民营小微GP将作为科创神经末梢,承担早期项目挖掘的关键角色[27]
一周快讯丨浦口区高质量发展母基金招GP;盐城首支S基金诞生;300亿并购基金来了
FOFWEEKLY· 2025-06-08 12:12
母基金设立动态 - 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扬州等地本周宣布设立或招募GP的母基金,聚焦机器人、新能源、集成电路、新材料、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 [1] - 深圳、南京、天津等地本周宣布设立或完成注册的基金主要投资生物药械、智慧医疗、高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等赛道 [1] - 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宣布设立,目标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100亿元 [2] 常州金坛区产业创新发展母基金 - 总规模100亿元,首期30亿元,采用"母基金+子基金"运作模式 [3] - 投资领域涵盖新能源、新基建、新能源汽车、新医药、新智能等"五新产业" [3] - 申报子基金需与金坛重点发展产业方向相契合,具备清晰投资策略 [3] 浦口区高质量发展母基金 - 重点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农业科技等战略新兴产业 [4] - 母基金认缴出资不超过子基金认缴规模的30%,管理机构认缴出资不低于1% [5] 上海国资母基金投资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第二批子基金遴选结果公布,共17只子基金入选 [6] - 集成电路2只、生物医药10只、人工智能5只,拟投资金额41.5亿元,基金总规模241.5亿元 [6] 中关村母基金投资 - 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拟出资5支子基金,管理机构包括国科投资、美团龙珠等 [7] - 三期总规模已达200亿元,打造覆盖全产业体系的基金谱系 [8] 杭州高新区科技创新产业基金 - 2025年度计划组建产业投资基金1只,知识产权基金1只 [9] - 产业基金聚焦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五大方向 [9] - 知识产权基金支持区内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生态建设 [9] 扬州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 总规模15亿元,聚焦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等领域 [10] - 母基金出资比例不超过子基金总规模的30%,返投要求不低于出资额1倍 [10] 东大医工融合产业专项子基金 - 基金规模不超过3亿元,主要投向医工融合与生物医药相关产业 [11] - 全部资金投资于南京生物医药谷项目,"东大系"项目占比不低于50% [12] 盐城市S基金 - 盐城共创接力股权投资基金完成登记,为盐城市首支S基金 [13] - 聚焦科技、医疗等领域成长期、成熟期优质企业及基金份额 [14] 太保战新并购基金 - 中国太保发布总规模500亿元基金,包括300亿元战新并购基金和200亿元私募证券基金 [15] - 战新并购基金首期100亿元,聚焦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5] 弘晖南京天使基金 - 规模3亿人民币,专注于生物药械赛道,投早投小 [17] - 获得南京市地方引导基金、地方国资及四家知名产业投资人支持 [17] 深圳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基金 - 出资额14.4亿元,主要出资人包括深圳市引导基金、福田引导基金等 [19] - 目标到2026年深圳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 [19] 广西防城港市QFLP基金 - 广西柳工华晟创业投资基金完成登记,总规模5亿元,首关1亿元 [20] - 重点投向大健康、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 前海鼎晖深港共投基金 - 前海首支以"深港共投"为特色的基金,聚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高端制造等 [21] - 形成深港资金投资联动,在前海实现产业落地 [21] 天津集成电路基金 - 天津芯火集成电路创业投资基金完成备案,为天津市首支集成电路领域专项基金 [22] - 聚焦集成电路中小微创新创业者种子期、天使轮投资 [22] 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 政府投资基金可采取母子基金或直投项目方式进行投资 [23] - 绩效考核重点关注政策目标实现情况,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23] 朝希资本二期人民币主基金 - 完成7亿首关,产业LP占比接近六成,老LP复投比例约50% [25][26]
一纸新规,炸出一级市场的管理费焦虑
FOFWEEKLY· 2025-06-06 18:01
核心观点 - 广东省财政厅发布的《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首次以政策文件形式明确要求管理费应建立在"实投实收"和"有绩效才有收入"基础上,颠覆了传统"认缴即收取"的模式 [3] - 新规本质上是政府LP对GP"募而不投""投而不管""管而不退"现象的制度性反制,标志着GP-LP利益结构的重新界定 [3][7] - 管理费机制从GP的"生存线"转变为LP检验GP价值创造能力的"试金石",行业传统"2-20"收费范式进入重估阶段 [13][15] - 争议背后反映一级市场在宏观收缩背景下原有GP-LP契约结构的系统性重构,需要建立能穿越周期的新行业机制 [23][24] 管理费模式变革 - 新规要求管理费从收益或利息中支付,原则上不得在本金列支,未产生收益时可预支但需后续补回 [3] - 与传统"认缴即收费"模式相比,新规强调"有绩效才有收入",直接冲击GP依赖管理费维持运营的商业模式 [3][5] - 政府LP通过该政策实现从"冤大头"向"精明投资人"转型,旨在遏制财政资金低效沉淀 [13][20] 行业争议焦点 - LP方认为新规是对GP不作为的合理纠偏,指出部分GP存在"投不如募,募不如管"的怪现象 [9] - GP方反驳称新规忽视VC/PE行业高失败率、长周期特性,可能迫使机构放弃长期主义转向短期项目 [9][14] - 混合型基金面临LP条款协调难题,政府LP与其他市场化LP在管理费支付标准上可能产生冲突 [15] 国际经验与改革方向 - 全球市场管理费机制呈现"再定价"趋势,黑石等头部机构主动降费至1.25%,超额收益分成降至12.5% [17] - 新型"净投资资产计费"模式仅对实际投出资金收费,但可能引发人为延长持有期的扭曲激励 [18] - 公募基金试点"浮动管理费"模式,管理费与业绩表现挂钩,为私募领域提供第三种路径参考 [19] 结构性影响 - 新规可能改变行业行为逻辑,促使GP优先选择能快速产生利息的项目,对早期硬科技投资形成挤出效应 [10][14] - 行业面临"劣币驱逐良币"风险,真正坚持长期布局的机构可能因现金流压力被迫退出 [14][23] - 管理费争议本质是GP能力边界的重新定义,要求机构提升资源协同、产业理解等穿越周期能力 [24][25] 制度设计建议 - 理想机制应基于GP过往表现、团队能力等多维度灵活定价,而非简单"绩效挂钩" [11][20] - 需构建能容纳长期绩效波动、兼顾投入与结果的动态费用结构,设置管理费上下限和评估周期 [19][20] - 管理费应回归"运营预算"本质,通过LPAC等监督机制确保透明合理,而非单纯视为GP利润 [20]
盐城市首支S基金落地
FOFWEEKLY· 2025-06-06 18:01
盐城共创接力股权投资基金成立 - 盐城市首支S基金完成登记 由黄海金控集团旗下盐城市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中保投资、联想控股等机构共同出资设立 [1] - 基金采用"项目+子基金"模式 重点投向科技、医疗领域成长期及成熟期企业的二手份额 定位为"耐心资本"支持本地科技企业发展 [1] - 该基金将强化黄海金控的基金生态体系 加速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联动 [1] 黄海金控集团战略规划 - 未来将整合综合金融服务资源 加强与政府部门、产业园区及头部机构的项目信息共享机制 [1] - 持续优化基金生态布局 推动基金运作与产业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聚焦科技创新领域 [1] 行业动态 - 2025年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母基金年度论坛筹备中 [3] - 《2025中国CVC影响力报告》提出独角兽企业"新双轮驱动"模式 《LP全景报告2024》披露活跃出资方数据 [3]
朝希资本二期人民币主基金完成7亿首关,以产业与市场化LP为主
FOFWEEKLY· 2025-06-06 18:01
基金募集与LP结构 - 朝希资本二期人民币主基金首关签约规模达7亿元,延续一期超9亿元的募集规模,显示管理规模与能力稳步提升[1] - 本期基金LP结构保持高度产业化与市场化特征,产业LP占比近60%,其余由市场头部母基金、国资平台及金融机构构成,老LP复投比例约50%[1] - 基石投资人苏州基金继续加码,新增中方财团、东吴创投、中信建投资本等投资平台,产业LP包括迈为股份、阿特斯、正泰电器等上市公司及海辰储能等集团[1] 投资策略与布局 - 二期基金聚焦能源与科技赛道,沿新型材料、高端装备、终端产品、创新服务及应用场景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技术创新实力强的未来龙头企业[1] - 投资方法论结合能源与科技双重视角,以市场需求为原点,结合突破性技术及产业化拐点前瞻布局,重点投资企业高增长与确定性增长阶段[2] - 退出策略不依赖IPO单一路径,发挥产业资本议价优势,一期主基金已全部投出,二期储备数十个项目并即将完成多笔投资[2] 公司发展历程与生态成果 - 自2015年成立以来累计资产管理规模达70亿元,布局超40家产业链企业,培育5家独角兽、12家准独角兽及27家"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3] - 生态企业涵盖细分赛道龙头,如海辰储能、正泰新能、麦田能源、拉普拉斯(688726 SH)、双元科技(688623 SH)等[3] - 构建金字塔产业生态:底层为产业集团LP及合作伙伴,上层为被投企业,成立产业支持中心整合资源强化生态协同[4][5] 行业趋势与认知 - 全球零碳共识推动能源转型,能源与科技相互催化,AI、空天等颠覆性产业为能源领域带来新机遇[2] - 能源与科技交叉创新影响现代科技范式,电力电子等产业发展催生更多科技应用场景[2]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盛大启幕:汇聚中国力量!
FOFWEEKLY· 2025-06-05 18:01
全球经济与中国产业变革 - 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分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力量成为推动全球资本流动与产业升级的关键变量 [1] - 母基金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和"放大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引导长期资本配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2025年是中国企业和中国资产崛起的一年,中国在六代机、造船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正追近甚至反超美国 [1]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 - 论坛将于2025年9月4-6日在厦门召开,主题为探索母基金如何激活"长期资本+产业资本+创新资本"的乘数效应 [3] - 论坛集合国内千余家国家级母基金、地方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金融机构、产业CVC、市场化母基金及家族办公室等LP和GP机构 [11] - 活动亮点包括LPXGP对接晚宴、企业参访+产业生态圈闭门会、潜在独角兽项目交流专场等 [12][13][14] 行业报告与榜单发布 - 《LP全景报告2025》将发布,详细分析政策型LP、金融机构LP、产业型LP等五类机构LP的出资现状和特点 [15]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榜单发布,探索软实力理论对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应用实践 [16] 福建及厦门市场表现 - 2024年全国基金备案规模同比下降19.6%,但福建规模逆势增长32%至1488.95亿元,厦门贡献主要增量 [17][19] - 福建政府引导基金通过"拨改投"试点和矩阵式布局(目标规模1300亿元),重点投向新材料、半导体等领域 [20] - 厦门2024年备案规模增速达60%(713.32亿元),"拨改投"政策和两岸融合基金成为重要引擎 [20] - 福建产业资本深度参与,2024年上半年产业出资方认缴金额达74.54亿元,较2023年全年增长300% [20] 投资趋势与案例 - 2024年福建投资金额248.86亿元,较2023年微增6.5%,单笔投资金额从9651万元增至1.42亿元,显示资本向中后期优质项目集中 [21] - 福建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2024年厦门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产业对接会签约14个项目(金额128.7亿元) [21] - 福建早期投资占比提升,2024年上半年创业基金占比超70%,较2020年提升21个百分点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