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

搜索文档
孙正义,又被骗了
投资界· 2025-05-29 15:28
一个荒诞AI骗局。 作者 I 王露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这也许是孙正义投资生涯最无语的一次遭遇。 最近,知名AI独角兽Buil d e r正式申请破产,引发轰动。这是自Cha tGPT面世以来,全球 AI初创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倒闭事件。 要 知 道 , Bu il de r 成 立 于 2016 年 , 比 Ch a tGPT 面 世 还 要 早 六 年 。 创 始 人 Sa c hi n De v Dug g a l来自印度,誓用AI改变编程。一路融资火爆,估值达1 5亿美元(约合10 8亿元人 民币),集结了孙正义的软银集团、微软、卡塔尔投资局等赫赫有名的投资人。 然而没想到,所谓的人工智能无代码编程,背后是印度程序员"扮演AI "手写代码。只有 人工,没有智能。 看似荒诞,却真真切切发生了。向来喜欢All i n AI的孙正义,再次为一个骗局买单。 一个百亿AI独角兽破产 坑了软银和微软 这个魔幻故事要从一个印度小伙说起。 可以说,凭借超乎寻常的商业直觉,Du g g a l早在Ope nAI将人工智能技术推向主流之前, 就预见到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商业格局。 Bu il d e r的核心卖 ...
500亿,一个超级国资诞生
投资界· 2025-05-29 15:28
珠海科技集团成立 - 珠海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于5月28日正式揭牌,注册规模达500亿元,整合了华发集团和格力集团两大珠海龙头国企[2][4] - 公司致力于打造珠海科技产业发展核心平台,采用"科技投资+产业运营+园区支撑"三位一体发展模式[4] - 华发集团持股60%,格力金投持股40%,珠海市国资委仍为实际控制人[5] - 公司已累计投资约2000家科创企业,其中上市或过会企业近200家[6] 战略布局与投资方向 - 构建"天使/VC+PE+母基金"全周期多元化投资体系,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5] - 战略参控股30余家实体企业,控股方正科技、光库科技等7家上市公司[6] - 投资图谱包括智谱华章、智元机器人等前沿领域企业,以及壁仞科技、跃昉科技等技术攻坚者[6] 国资整合趋势 - 珠海近期加快国资国企整合节奏,包括大横琴集团与珠光集团整合、海投公司划转至华发集团等[8] - 上海科创集团与上海国投公司联合重组,形成超级国资平台,设立规模1000亿的三大先导母基金[8][9] - 长沙、郑州、江苏等地也相继成立或计划组建新的国资平台[9] - 国资整合旨在集中资源到优势企业,提高效率,引导资源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9]
一个暴富神话消失
投资界· 2025-05-29 15:2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跨境电商行业过去十年的草莽掘金时代结束,暴富神话退潮,商家销量普遍降至高峰期三分之一[1] - 美国取消中国商品"小额免税"政策导致关税飙升,高度依赖直邮小包模式的中国玩家受直接冲击[1] - 欧盟拟对入境小包裹征费,政策不确定性成为行业新常态[1] - TEMU、SHEIN等平台被迫从依赖免税小单和极致低价的模式转型[1] 政策影响与市场反应 - 美国2025年4月取消800美元以下中国商品免税待遇,包裹需缴纳120%或每件100美元关税[5] - 关税政策导致亚马逊近1000种商品平均涨价30%,如充电宝从110美元涨至135美元[6] - TEMU成为首个停止从中国直接向美国发货的平台,美国站全托管商品大规模下架[8] - 中美经贸会谈后关税从120%降至54%,TEMU随即通知商家准备恢复全托管业务[8][9]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从2018年的238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38万亿元,五年增长10倍[17] - 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17] - 美国小额免税政策(800美元门槛)曾是TEMU等平台扩张的关键助推器[18] - TEMU两年内超越eBay成为全球访问量第二的电商网站,2024年GMV预计超500亿美元[19] 商业模式演变 - TEMU首创"全托管模式"消除商家运营门槛,仅需供货即可[22] - 全托管模式使商家丧失定价权,催生兼具灵活性的"半托管模式"[24] - TEMU推出Y2新模式支持国内直发美国,履约时效延长至14个工作日[31] - 各大平台将招商重点转向半托管模式,速卖通、SHEIN等纷纷跟进[25] 市场格局变化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中国至美国集装箱预订量七天内激增277%[27] - 中小微企业及低价卖家可能被迫退出美国市场,品牌化卖家将获更多份额[28] - TEMU流量明显向半托管商家倾斜,全托管模式受冲击[29] - TEMU降低美国商家入驻门槛,并拓展欧洲、中东等新市场以降低风险[31]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将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32] - 欧洲市场预计将贡献TEMU全球份额的35-40%,可能超越北美[32] - 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从低价出口转向品牌化高附加值策略[32] - 跨境电商门槛提高,行业进入关注盈利性增长的新阶段[32]
今天,欧洲最大VC基金诞生
投资界· 2025-05-28 14:41
凯辉基金募资与战略布局 - 凯辉创新基金三期完成最终关账,规模达10亿美元,成为欧盟有史以来最大AI专项基金及欧洲最大风险投资基金 [2] - 基金聚焦AI在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重点覆盖数字医疗、金融科技、消费、出行与能源四大产业,投资区域包括中国、东南亚、欧洲及北美 [2] - 单笔投资金额范围为500万至8000万美元,具备领投、联合领投及持续加注能力 [6] 基金LP与产业资源 - LP阵容包括赛诺菲、道达尔能源、法雷奥、法国巴黎银行保险等全球产业龙头,复投率较高 [5] - 凯辉与近30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形成跨区域产业生态网络,推动初创企业与传统企业深度合作 [7][9] 投资逻辑与差异化 - 区别于主流AI投资人关注基础设施或模型层,凯辉专注于AI在具体行业的应用,支持早期及成长期项目 [5][6] - 基金已投资15家高成长企业,如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星海图」、生成式AI短视频「奥创光年」等 [7] 全球化与跨境协同 - 凯辉基金创始人蔡明泼强调"本地创新,全球落地",助力中国企业拓展欧美市场及海外企业进入中国 [2][9] - 基金累计管理规模超70亿欧元,足迹覆盖全球五大洲,构建独特的全球投资平台 [9] 中国市场布局 - 凯辉在中国投资拼多多、元气森林、京东物流等明星企业,2017年起布局人民币基金,2024年完成人民币成长基金二期近30亿元终关 [10] - 2024年联手欧莱雅、赛诺菲在上海落地新基金,强化中国本土市场深耕 [11] 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的兴趣 - 欧洲资金对中国投资兴趣达3年来最高水平,桥水基金、高盛等机构增持阿里巴巴、京东等中国资产 [13] - 港股中国资产如宁德时代、蜜雪冰城IPO吸引国际顶级长线投资者认购,外资机构持续看好中国科技崛起 [14]
刘强东,投了稚晖君
投资界· 2025-05-28 14:41
智元机器人融资动态 - 智元机器人完成新一轮融资,京东、上海具身智能基金成为新股东,红杉中国、上汽投资、TCL创投等老股东追投 [1] - 此次融资属于B轮系列之一,腾讯和京东对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的首次出手均给到智元机器人 [4] - 上海具身智能基金首笔对外投资投向智元机器人,该基金目标规模10亿元,首关5.6亿元 [4] - 公司注册资本增加约217.86万元,京东科技和上海具身智创各获得61.8909万元注册资本 [3] 创始人背景与团队 - 创始人彭志辉(稚晖君)为华为前"天才少年",B站科技圈KOL,拥有270万粉丝 [1][4] - 联合创始人包括上海交大教授闫维新,华为前副总裁邓泰华任董事长兼CEO [5] - 公司团队具备跨界背景,创始人早期在B站发布机器人相关视频积累技术影响力 [4][5]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公司产品线涵盖远征、Genie和灵犀三条主线,2025年1月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量产下线 [5] - 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及灵犀X2,加速技术商业化 [5] - 远征A1商业化将首先应用于工业智造领域,与汽车公司、3C制造商接触 [7] 投资方阵容与战略逻辑 - 财务股东包括高瓴创投、红杉中国、百度风投等,产业及国资方涵盖上汽、比亚迪、腾讯等 [7] - 产业投资方看重机器人在工业制造的应用潜力,车企投资旨在布局人形机器人供应链 [7][8] - 高瓴创投和奇绩创坛在种子轮即支持,早期介入时市场尚未形成"具身智能"概念 [8] 资本规划与行业竞争 - 公司已启动IPO筹备,开始招聘证券事务主管推进上市流程 [8] - 人形机器人行业竞争加剧,宇树机器人等同行也在快速推进IPO [9] - 公司强调对投资机构的选择标准,倾向专业、有品牌影响力的市场化基金 [8]
消失的ATM机
投资界· 2025-05-28 14:41
ATM机数量锐减 - 截至2024年末中国ATM机具数量为80.27万台,较2019年峰值109.77万台减少29.5万台,降幅达26.87% [4][7][8] - 2024年ATM机数量较上年减少4.28万台,每万人拥有量降至5.70台,同比下降4.83% [8] - 2019-2024年ATM数量持续下降,分别为109.77万/101.39万/94.78万/89.59万/84.55万/80.27万台 [8] 移动支付替代效应 - 2024年电子支付业务量达3016.68亿笔,较2019年2233.88亿笔增长35.04% [9] - 2024年电子支付金额3426.99万亿元,较2019年2607.04万亿元增长31.45% [9] - 消费者支付习惯改变导致ATM使用频率大幅降低,维护成本高企 [8][9] 银行业务调整 - 超50家银行近一年关闭无卡存取款、扫码存取款等业务 [5] - 招商银行2025年4月将全面停止ATM扫码存款服务 [5] - 银行ATM已成低效资产,运营成本高且收益低 [9] ATM厂商转型 - 二手ATM机价格跌至3000-5000元/台,回收价约5万元/台 [13] - 御银股份2024年营收6687.47万元同比下降4.55%,净利润1090.69万元同比下降29.40% [16] - 御银股份专用设备制造收入占比降至10%,转向产业园运营 [17] 特殊场景需求 - 外卡取现服务需求显现,苏州银行2024年累计交易597笔金额146.79万元 [10] - 浙商银行配备适老版ATM机优化老年用户操作体验 [11] - 专家建议ATM应向综合性服务工具转变,重点布局机场、偏远地区等场景 [6][13]
今天,杭州减肥药IPO了
投资界· 2025-05-27 15:43
公司概况 - 派格生物医药(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5月27日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15.6港元,首日市值约35亿港元 [3] - 公司成立17年,累计融资超13亿元人民币,背后投资方包括君联资本、元禾控股、凯风创投、联想之星、云锋基金等知名机构 [3] - IPO前夕引入杭州国资作为基石投资人,并将注册地从江苏苏州迁至浙江杭州 [3] 核心业务与产品 - 专注于慢性病创新疗法研发,重点布局代谢紊乱领域,已开发1款核心产品及5款候选产品 [5] - 核心产品PB-119为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针对2型糖尿病及肥胖症,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6] - GLP-1类药物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超13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400亿美元 [6] 财务表现 - 2023年其他净收入1464万元,2024年为701万元 [6] - 2023年亏损2.79亿元,2024年亏损2.83亿元 [6] - 研发开支2023年为2.37亿元,2024年为9543万元 [7] 融资历程 - 累计完成至少9轮融资,早期A轮融资120万美元,2020年F轮融资达7.83亿元人民币 [10] - 2023年F+轮融资1.338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达40亿元人民币 [10] - IPO基石投资者杭州拱墅区国资认购1.98亿港元,占发售股份65.82% [11] 行业背景 - 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超140家医疗健康企业获融资,上市企业超65家 [13] - 杭州提出2026年生物医药产业总营收达6000亿元目标,制造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 [14] - 长三角地区竞争激烈,上海推出37条生物医药支持政策并设立100亿元并购基金 [14] - 苏州发布"筑峰强链"措施,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15]
第十九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大会
投资界· 2025-05-27 15:43
7月3日(星期四) 上午 开幕式&主论坛 7月3日(星期四) 下午 08:00-09:00 · 来宾签到 09:00-09:05 · 开场视频 09:05-09:10 · 主持人开场并介绍嘉宾 09:10-09:20 ·领导致辞 09:20-09:40 · 主办方致辞 09:40-09:55 · 主题演讲 09:55-10:00 · 签约仪式 10:00-10:10 · 主题发布 10:10-11:05 · 高端对话: 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逻辑之变 11:05-12:00・高端对话: 活水在哪儿 13:30-13:50 · 主题演讲 13:50-14:50·圆桌讨论:一级市场退出解药 08:30-09:30 · 来宾签到 09:30-09:35 · 主持人开场 09:35-09:5 ·榜单发布:2025中国股权投资基金 有限合伙人 09:45-10:00 · 主题演讲 10:00-11:00 · 高端对话:你好,国资时代 11:00-12:00 · 高端对话:中国式并购投资的逻辑和路径 14:50-15:50 · 圆桌讨论: 产业投资进化论 15:50-16:50 · 圆桌讨论: LP&GP, 共育耐心 特色并行 ...
陈家齐,执掌港投620亿
投资界· 2025-05-27 15:43
香港科创风暴核心观点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HKIC)成立不到一年已投资超100个项目,基金总规模达620亿港元,重点布局硬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绿色科技及AI相关行业 [1][4][5] - 港投公司采用市场化美元基金运作模式,直接投资与共同投资并举,每1元投资可撬动超过4元其他长期资金,已推动5-10家公司进入IPO流程 [5][8][9] - 香港过去5年投入逾1500亿港元发展科创,创投公司数量从2015年1500家增至5000家,私募基金投资额从5亿港元增至50亿港元 [12][13] 港投公司战略布局 - 管理620亿港元资金池,包括220亿港元"香港增长组合"、50亿港元"大湾区投资基金"、50亿港元"策略性创科基金"及300亿港元"共同投资基金" [4] - 与蓝驰创投等机构合作成立"共同投资伙伴计划",重点支持全球视野的华人科技创业者,首个合作基金已启动并将年内落地项目 [5] - 投资组合中人工智能及具身智能是主要增长点,典型案例包括思谋科技、百图生科、银河通用等AI独角兽 [4][5][13] 市场化运作机制 - 采用三轮尽调体系:内部尽调+第三方尽调+传统商法财尽调,曾通过委托被投企业客户担任尽调机构大幅缩短认知周期 [9] - 不设强制退出要求,资金期限长于市场平均水平,更符合科技创业长周期特性 [9] - 团队保持高强度工作节奏,节假日持续推进项目,体现香港发展新兴产业的紧迫性 [10] 香港科创生态转型 - 从依赖金融地产转向科创驱动,2015年前科创氛围薄弱,现形成"无创科、无未来"共识,目标建设国际创科中心 [12] - 香港高校技术优势突出,成为连接全球资本与内地企业的桥梁,地缘政治背景下科技企业首选上市地价值凸显 [13] - 生物医药等领域创业者反馈,2018年至今产学研合作机制显著改善,创投生态圈思维发生根本转变 [13] 中国科技全球化机遇 - 香港科创蜕变被视为中国创新范式关键切片,反映硬核科技国产化趋势,目标争夺全球产业话语权 [14] - 数据显示全球50%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OpenAI等机构聚集大量中国顶尖人才,国际舆论关注"中国世纪"到来 [14] - 企业借助港投公司资源加速全球化布局,如PPIO在香港设立国际化出海总部并扩大业务 [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