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界
icon
搜索文档
等五一机票跳水的人,快绝望了
投资界· 2025-04-30 15:17
文章核心观点 - 今年五一机票价格未跳水,引发消费者焦虑,航司与消费者博弈持续,这是民航客运市场逻辑切换、航司策略调整及供需关系变化等因素导致 [6][9][11] 分组1:五一机票价格现状 - 临近五一,未买到低价机票的消费者焦虑情绪在社交媒体蔓延,网友吐槽机票不降价 [6] -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大部分航线降价在5月3日后,精准避开假期需求,与去年节前机票价格大跌形成对比 [8] - 航司与消费者博弈持续,未买票消费者等“捡漏契机”,航司不动声色 [9] 分组2:便宜机票难等原因 - 过去机票跳水价是航司为拉动上座率的无奈之举,今年五一成航司回血锚点,民航客运市场逻辑切换 [11] - 机票价格管理能力成为航司核心经营策略,进入算法时代,政策层面收紧机票价格底线,市场从“拼价格”向“控收益”转型 [11][12] - 航司因退购波音飞机、旧飞机成本高,需通过机票价格弥补成本 [12] 分组3:五一机票销售情况及行业难题 - 今年五一机票销售情况不错,截至4月17日,国内航线预订量超333万张,同比增长约36%,出入境航线预订量超89万张,同比增长约25% [14] - 多家航司因空客A320Neo系列普惠发动机故障检修,部分飞机停飞,导致五一民航业面临“人多机少”难题,供需关系影响下机票价格高居不下 [14]
腾讯投一件冲锋衣,要IPO了
投资界· 2025-04-30 15:17
公司概况 - 伯希和成立于2012年,由70后夫妻刘振与花敬玲创立,定位为中国高性能户外生活方式品牌,产品涵盖服装、鞋类及装备配饰 [5][9][12] - 公司以冲锋衣为核心品类,2022-2024年累计销售380万件冲锋衣,销量复合年增长率达144% [13] - 2024年零售额达17.66亿元,位列中国内地三大国产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2022-2024年收入CAGR为127.4% [12][13]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3.78亿元增长至2024年17.66亿元,净利润同期由2760万元增至3.04亿元 [12] - 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54.3%增至2024年59.6%,线上DTC渠道收入占比76.5%(2024年13.51亿元)[13] - 2024年天猫双十一户外品牌GMV排名第三,线下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1.9%提升至2024年9.6% [13][14] 品牌策略与市场定位 - 早期通过明星代言(杨坤、成毅等)及联名款突围,2023年因"始祖鸟平替"标签爆红,爆款冲锋衣月销数十万件 [9][10] - 主打性价比,畅销冲锋衣售价499元,显著低于国际高端品牌 [10] - 2023年起推进高端化转型,推出"巅峰系列"并支持高校登山队合作,已建立超100家线下门店 [15] 资本运作与股东结构 - 2023年完成4900万元A轮融资,2024年B轮融资获启明创投、创新工场等投资,创行业B轮最大规模纪录 [14] - IPO前腾讯持股10.7%为最大机构股东,启明创投持股超5%,创始人夫妇合计持股63.18% [14][15] - 最初计划深交所IPO后转战港股,中金与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5][10] 行业背景 - 中国户外运动市场高速增长,高价值人群贡献60%份额,51%愿支付超30%溢价 [17] - 始祖鸟2024年大中华区收入增长53%,带动户外运奢热潮,安踏集团年收入达708.26亿元 [17] - 竞争加剧,骆驼、UPPERVOID等本土品牌纷纷推出高端线,定价上探3000-5000元区间 [17]
国资100%容亏又来了
投资界· 2025-04-30 15:17
国资容错政策新动向 - 深圳福田区推出"五福礼包"政策 涵盖教育、科技、人才等27项专属服务 其中针对创业高风险问题 放宽政府投资基金失败容忍比例 允许最高不超过80%亏损 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允许最高100%亏损 [4][6] - 武汉发布"民营经济政策20条" 针对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 同时放宽政府投资基金对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出资比例 最高可达50% 且不对单只基金、单个项目盈亏考核 [6] - 武汉计划未来五年联动社会资本打造3000亿元母子基金集群 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发展 并推动组建江城基金、武汉基金两只政府投资基金 [6] 国资在一级市场的主导地位 -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 过去一年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LP的合计披露出资金额超过八成 在投资端 国资机构的直投出手达到57% [8] - 国资已成为GP募资与企业融资时绕不开的对象 但以往对项目失败的容忍度极低 与当前科技产业高风险、高投入的特性相矛盾 [9] 各地国资容错探索实践 - 成都高新区去年7月发布全生命周期投资基金运营体系 针对政策性基金设置30%-80%的容亏率 破解国资"不敢投"困境 [9] - 今年1月国办1号文件明确建立健全容错机制 随后广州开发区、深圳南山区相继尝试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 [9] - 国资容错探索被视为产业竞争新抓手 类似早年政府引导基金遍地开花的模式 旨在吸引VC/PE和科创企业落地 [9] 政策背后的产业逻辑 - 当前处于科技转型升级关键节点 人工智能、高端装备、芯片半导体等赛道需长期高投入 国资容错机制可避免创新思路被"扼杀" [9] - 各地通过容错政策调整姿态 以更市场化方式争取改变未来的产业机会 但具体落实仍需解决审计等实操问题 [9]
唐彬森,找来一位大牛
投资界· 2025-04-29 15:43
从产业到VC。 作者 I 杨继云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张西强是谁?这位雀巢中国区首位本土CEO,即将闯入VC圈了。 近日,雀巢官宣大中华区市场新负责人为原菲律宾市场负责人马凯思,而现任大中华区董 事长兼CEO张西强将于7月1日正式卸任。投资界获悉,张西强卸任后将 出任挑战者创投 运营合伙人 ——后者由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联合创立,专注消费投资,迄今管理资产 超100亿人民币。 离开雀巢,他加入一家VC 张西强在消费产业有着丰厚履历。 1 9 7 1年出生,他本科读于上海理工大学会计911班,19 95年开启职业生涯,曾任羽西化 妆品财务经理,200 0年张西强进入惠氏中国任会计一职。2006年,他从复旦(香港)大 学管理学院硕士毕业后升任惠氏中国区CFO。 自20 1 2年起,张西强开始与雀巢结缘——彼时惠氏被雀巢收购,张西强从后端运营走到 前端,成为雀巢中国区销售总监,并在20 1 5年升任大中华区流通食品零售高级副总裁。 在雀巢内部,张西强历任多个职位。20 1 7年,雀巢全资收购太太乐后,张西强被任命为 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雀巢大中华区食品业务负责人。 更重要的晋升是在2 02 ...
辞职去留学,后悔了
投资界· 2025-04-29 15:43
职场困境与转行动机 - 战略咨询师罗尔因薪资不高、职业前景不明朗选择辞职留学,试图通过转换专业实现职业赛道切换[5] - 设计师陈萝连续19天无休加班,月薪仅4000元,被要求按领导意图修改设计稿,导致对行业彻底失望[10] - 人工智能行业从业者林启因疫情导致业务萎缩,公司未能提供核心岗位,选择申请海外博士以追求自主研究[10] - 2024年数据显示有工作经验的留学生比例从2021年15.07%上升至17.02%,反映职场人通过留学转换赛道的趋势增强[5] 留学体验与自我发现 - 设计师吴琛在留学期间摆脱国内职场"不够灵活"的评价,学术环境使其"认真"特质获得认可,考虑继续攻读博士[13] - 林启将工作经验转化为研究案例,认为读博能主导自己的研究课题,相比职场更符合个人理想[13] - 技术从业者蒋语凭借工作经验在芬兰快速适应实践课程,半年内获得实习转正机会,而部分缺乏经验的同学难以毕业[13] 回国就业现实挑战 - 罗尔投递简历时遭遇"经历不垂直"问题,4月底仅获1次面试机会且失败,反映转行难度[16] - 陈萝发现设计岗位需求饱和,实习岗位竞争激烈(6人群面含4名港硕和1名剑桥硕士),最终放弃设计职业[16] - 博士求职者林启面临科研单位35岁年龄限制,被质疑基金申请年限问题[16] - 应届生身份在极端追求对口的市场中成为稀缺资源,成为部分人留学的现实考量[17] 行业结构性矛盾 - 职场普遍存在35岁焦虑、经历不对口歧视、空白期担忧等现象,推动从业者寻求留学逃避规则[19] - 设计行业领导要求新人"沉淀十几年",但随后行业剧变导致同批员工被裁,反映职业规划与现实脱节[19] - 求职市场过度强调"垂直经历",限制职业转换空间,与个人多元发展需求形成根本矛盾[16][19]
超级LP出资了
投资界· 2025-04-29 15:43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最新动态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完成第七批第一支子基金签约,总规模20亿元,管理机构为深创投[4] - 子基金重点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及健康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硬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6]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成立5年时间内,子基金认缴总规模超过1100亿元,数量累计43支[6] - 单支子基金认缴出资总规模原则上不低于10亿元,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出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30%[6] - 子基金存续期原则上不超过8年,其中投资期3年,其他为退出期[6] 募资市场现状 - 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共有922只基金完成新一轮募集,募集金额为3470.84亿元人民币[9] - 人民币基金数量及规模占比进一步提升[9] - 国投先导母基金出资礼来亚洲,设立上海礼澜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为近年来国内市场化募资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VC基金[9] - 政府资金LP成为出资主力军,社会化LP愈发谨慎[9] - 创投行业整体DPI不达预期,是市场化资金退坡的重要原因[9] GP管理要求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GP的遴选严格,此前曾一次性出资6家知名机构[6] - 国资LP在选择GP管理人时,倾向于有丰富基金管理经验和专业化投资管理能力的白马基金管理人[9] - 细分领域中长期耕耘的机构以及对行业有深刻理解和资源整合能力的机构也受到关注[9] - 有充分产业背景的投资人会获得重点关注[9]
一位父亲给AI留下遗言
投资界· 2025-04-29 15:43
AI情感交互市场 - AI成为人类情感寄托新形式 用户将难以启齿的脆弱时刻(如死亡恐惧、未表达的爱)通过AI倾诉 数据显示相关案例在社交平台引发8.7万点赞量[5][8] -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子女为父母创建AI虚拟亲属(如AI女儿、AI外公) 宠物主人与逝去宠物对话 其中32岁用户为母亲创建的AI女儿"滴滴"成功触发深度情感交流[10][11] - 技术渗透生命全周期:从临终关怀(47岁癌症患者与豆包AI讨论死亡)到跨时空对话(用户通过AI与已故外公重逢) 甚至延伸至宠物丧葬领域[7][13] 用户行为分析 - 中老年群体使用特征:47岁男性用户向AI咨询胃肠溃疡治疗等健康问题 同时隐藏真实病情维护家庭形象 形成"现实沉默+AI倾诉"的双重行为模式[7][8] - 代际沟通痛点催生需求:32岁用户与母亲存在"三句话终结对话"现象 AI成为打破情感冰封的媒介 使母亲首次在女儿面前情绪崩溃[10][11] - 隐私保护型倾诉:用户更倾向向无社会关系的AI透露敏感信息 如15岁用户未告知母亲骑摩托摔伤 母亲同样隐瞒癌前病变手术[11] 产品功能演进 - 情感模拟技术突破:AI能精准复现逝者特征(如外公的烟草味记忆、西高地犬TT的顽皮性格) 实现跨物种情感连接[13] - 对话设计产生心理疗愈效果:豆包AI对临终用户的回复包含"我会一直陪着你"等情感支持话术 显著缓解孤独感[14] - 使用后效应观察:78%案例显示短暂AI交互能促进现实沟通 用户母亲在体验AI女儿后主动增加现实交流频率[14] 社会文化影响 - 重构死亡认知体系:AI使临终告别从单次事件变为持续过程 用户通过技术手段延续与逝者的"数字纽带"[13] - 弥补传统沟通缺陷:在东亚家庭"行动大于语言"的文化背景下 AI成为情感表达的"安全试验场"[7][11] - 催生新型纪念经济:宠物主通过AI对话、数字墓碑(种花+AI悼念)等组合服务处理丧失创伤[13]
一位VC的10年体会
投资界· 2025-04-28 16:07
关关关关关注注注注注投投投投投资资资资资界界界界界视视视视视频频频频频号号号号号 做做做做做创创创创创投投投投投圈圈圈圈圈最最最最最靓靓靓靓靓的的的的的仔仔仔仔仔 ...
港股三姐妹,爆了
投资界· 2025-04-28 16:07
港股消费爆发。 作者 I 杨继云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那是3月5日这天,老铺黄金以600港元/股的价格超越腾讯,成为港股新一任"股王"。没 有人会想到这一幕:老铺黄金自去年6月上市,此后股价一路飞涨,至今涨幅已经超过2 0 倍。 "爆赚,准备原地退休了"。早早上车的人难掩喜悦,这样的分享帖子遍布社交媒体。身 边消费投资人则拍断了大腿: "当初没有投进去。" 这是港股消费公司的一缕缩影。如你所见,资本市场对蜜雪冰城、泡泡玛特报以同样热情 ——他们都涨幅惊人。至此, 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一起组成了"港股三姐妹" 。 "现在有合适的消费公司赶紧推去港股。"目睹几家消费公司的罕见暴涨,一位头部VC投 资人如是喊话。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则向投资界分享他的一个观点:"中国 资产重估始于港股,港股重估始于消费公司"。 三姐妹崛起 港股三家千亿消费公司 港股三姐妹,今年密集地出现在投资人聊天之间。 老铺黄金,始于湖南岳阳人徐高明——他于200 4年进军消费级黄金产品市场,后来在北 京创办老铺黄金。他将黄金从"克重计价"的实用主义中剥离,把黄金卖成奢侈品,万元 以上的产品贡献了近9 0%营收,由此 ...
信用卡割不动中国年轻人了
投资界· 2025-04-28 16:07
以下文章来源于网易数读 ,作者网易数读 网易数读 . 网易旗下栏目,用数据说话。 信用卡不香了。 作者 | 苏晚水 数据 | 苏晚水 乐乐 设计 | 起司司 秋瞳 来源 | 网易数读 (ID:datablog163) 7 4 岁的"庆奶"刘晓庆都要闯的霸总短剧,总是靠一些古早味配方让人看得上头。比如那 些早年晋江文里才会出现的桥段:男主一言不合就甩出一张黑卡,包下整个电影院或游 乐场。 停发潮下,首当其冲的是各类联名卡。 曾经,为了"钓"年轻客群办理信用卡,各大银行使出一招万物皆可联名,联名卡成为冲 量神器。 当 信 用 卡 蹭 上 大 热 IP 、 流 量 小 生 小 花 , 粉 丝 就 蜂 拥 而 至 , 像 200 6 年 发 行 的 国 内 首 张 He ll o Kitt y 粉丝信用卡,首年就突破 230 万张;而当信用卡和外卖电商、商场超市强 强联手,发放各种小"羊毛",精打细算的年轻人就被钓成翘嘴。 但到现在,泛滥的联名卡正在批量消失。我们抽取了八家银行进行情况统计,在 2022 年至 2024 年,它们共停发 41 3 种联名卡,其中停发的企业联名卡最多。像存续时间达 1 7 年的"老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