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

搜索文档
巴菲特,准备抄底了
投资界· 2025-05-04 12:03
巴菲特股东大会核心观点 - 巴菲特宣布年底退休 今年可能是其最后一次全程参与股东大会 [3][22] - 伯克希尔现金储备达3477亿美元(约25000亿人民币) 创历史新高 [5][17][20] - 公司连续10个季度净卖出股票 一季度净卖出15亿美元股票资产 [17] - 年内减持苹果超三分之二 减持时机精准发生在股价上涨途中 [18] - 2024年大幅减持美国银行与花旗银行 再次展现精准逃顶能力 [19] - 伯克希尔-A股价年内累计大涨18.86% 延续年线"十连阳" [19] - 提名格雷格·阿贝尔接任CEO 保留1600亿美元股份不减持 [22][23] 巴菲特投资哲学 - 投资机会稀缺 伯克希尔赚钱秘诀在于从未全仓投资 [17] - 重视资产负债表 研究时间超过利润表 [15] - 投资需耐心等待机会 但出现合理交易时应果断出手 [8] - 股价下跌50%反而是机会 波动不影响理性判断 [6] -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经典理念 [20] 公司业绩表现 - 1965-2024年间年化收益率达19.9% 远超标普500的10.4% [22] - 3月美股暴跌时 巴菲特财富逆势增长近50亿美元 [19] - 近50年经历四次美股崩盘 每次股价表现均跑赢大盘 [20] 行业观点 - 贸易不应成为武器 各国应专注自身擅长领域 [5] - 科技七巨头市值单日缩水7500亿美元 市场波动剧烈 [19] - 美股3月10日单日蒸发1.75万亿美元 特斯拉暴跌15% [19]
中产家庭,养娃陷阱
投资界· 2025-05-04 12:03
教育现象分析 - 文章核心观点聚焦于"童年富裕症"现象,指出物质充裕但情感空虚的孩子易陷入无意义感,缺乏自驱力和抗挫力 [3][6] - 纽约上东区精英家庭通过高价教育资源(如2万美元幼儿园名额、800美元/小时考试辅导)堆砌教育特权,形成攀比式培养模式 [5][10] - 北上广深中产家庭出现类似趋势,过度安排子女日程导致孩子失去自主探索空间 [6] 心理学机制 - 马斯洛"巅峰体验"理论被反向验证:过早获得高频刺激(如小学办画展、初中游南极)导致孩子丧失努力后的成就感 [6][7] - 即时满足需求增强而延迟满足能力退化,表现为脆弱性(如受伤反成休息机会)和持续无聊感 [7][11] - 深度思考能力缺失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高发相关,幸存者普遍具备独立反思特质 [12] 家庭与社会压力 - 精英家长将教育异化为投资回报工具,仅认可哈佛等3所顶尖大学,形成"金钱换藤校"的恶性竞争 [10] - 华尔街精英家长的阶层滑落焦虑传导至子女,92%家庭在经济衰退期反而增加教育投入 [10] - 高压控制引发子女自我毁灭倾向,包括抑郁、酗酒及危险行为 [11] 教育产业观察 - 纽约形成完整产业链:藤校毕业生提供论文代写(800美元/时)、专业机构设计"爬藤课程" [5][12] - 升学咨询团队精细化运作,通过冷门课程(戏剧写作、晦涩历史课)打造差异化申请背景 [5] - 申请文书真实性成关键瓶颈,650字需包含未经安排的"顿悟时刻",但代写服务导致同质化 [13] 消费主义影响 - 全球化旅行沦为打卡式体验,豪华酒店标准化服务削弱文化沉浸感 [14] - 《了不起的盖茨比》成为财富阶层精神图腾,反映物质崇拜与精神空虚的矛盾 [6] - 教育消费主义陷阱表现为资源过量供给(私教、训练场馆)与核心能力培养的失衡 [9][12]
私募通数据周报:本周募资、投资、上市和并购共133起事件
投资界· 2025-05-03 15:38
募资情况 - 本周新增备案基金83只,规模总计190.49亿元,其中募资最多的为招赢政盛(上海)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募集27.60亿人民币 [2] - 全年累计股权投资备案基金数量达1430只,规模总计9578.82亿元 [2] - 本周新登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0家,取消备案登记8家,全年累计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为27家 [2] 投资情况 - 本周共发生30起投资事件,披露金额事件23起,涉及总金额6.98亿人民币 [6] - 金额最大的投资事件:国投创业等机构联合投资无锡智现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数亿人民币,该公司为半导体工程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涵盖EDA和工程智能软件 [6] - 其他重点投资案例: - 因时机器人获1亿人民币投资 [12] - 川百餐饮获4800万人民币投资 [12] - 壹家亦家获5000万人民币投资 [12] - 永良科技获5000万人民币投资 [12] - 鉴智机器人获1000万美元投资 [12] 并购情况 - 本周并购市场共发生20起事件,披露交易金额85.90亿人民币 [16] - 金额最大的并购事件:长江产业投资集团以27.76亿人民币受让中荆投资控股集团75%股权,后者为荆门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 [16] - 其他重点并购案例: - 重庆水务100%收购重庆水利 [16] - 天元轨道100%收购江苏明听 [16] - 温氏股份91.4%收购筠诚和瑞 [17] - 凯龙股份51%收购东神天神 [16] 地域分布 - 募资、投资、上市和并购事件主要分布在广东省(16%)、江苏省(16%)、北京市(14%)[1] 行业分布 - 半导体领域:智现未来获数亿投资,聚焦半导体制造EDA和工程智能软件 [6] - 汽车交通领域:鉴智机器人、屹普动力等获投资 [12] - 信息技术领域:因时机器人、耀速科技等获投资 [12] - 材料领域:艾华新材、氧直居等获投资 [12]
二线城市,起势这么猛
投资界· 2025-05-03 15:38
一二线城市博弈格局变化 - 一二线城市竞争加剧,强二线城市如杭州、南京、深圳通过产业和人才政策快速崛起,一线城市地位面临挑战 [3] - 成都、合肥、贵阳等城市在楼市、人口、消费等领域展现出超一线城市的增长潜力 [6][12][13] 成都楼市异军突起 - 成都商品房成交量连续三年全国第一,2024年一二手成交均超上海北京,2025年一季度月均成交2.9万套(上海2.3万套) [7] - 新房单价突破16.98万/平(金融城交子馒华项目),土拍楼面价两个月内从3万跃升至4万+ [7] - 产品力驱动市场,麓湖项目通过水景和社群运营占据高端市场,2024年4000万级市场占比超60% [8][10] - 异地购买力强劲,外地客户占比超30%,辐射西部1.3亿人口,库存去化周期仅11个月 [10][12] 合肥与贵阳的人口回流 - 合肥2024年常住人口突破1000.2万,增速1.51%超深圳(1.12%),安徽人口净流入24万大学生+120万农民工 [15][16] - 贵阳通过大数据产业(贵安新区)吸引宁德时代、华为等企业,实现"无中生有"的产业转型 [17] - 两地均采用强省会战略,合肥通过中科大、京东方、蔚来等产业投资,汽车产量76.17万辆居全国第一 [16][17] 重庆消费市场超越上海 - 2025年1-2月社零总额2831亿元(上海2777亿元),首次成为全国消费第一城 [20][21] - 县域经济贡献显著,4个县级单位进入TOP10,乡村消费增速4.2%高于城镇(3.1%),荣昌区卤鹅产业带动线上销量增长105% [22][23] - 奢侈品销售额增长52%,解放碑商圈试点"即买即退税"政策吸引国际品牌 [22] 武汉的产业承接优势 - 2025年1-2月企业净迁入296家(全国第一),全年跨省市迁入企业5701家,光谷成主要承接区 [25][27] - 光电子产业规模全球第一,九省通衢区位+120万大学生储备,用工和土地成本低于东部沿海 [28][30] 宁波的制造业与民营经济 - 舟山港年吞吐量13.77亿吨(全球第一),384家制造业企业中110家产品市占率全球第一 [32]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TOP5,2025年GDP达1814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曾增长23.4% [32] - 藏富于民特征显著,37人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如丁磊2400亿元),22家企业总部在甬 [32]
合肥211,盛产隐秘大佬
投资界· 2025-05-03 15:38
校友捐赠与合工大影响力 -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向母校合肥工业大学捐赠1亿元 创下该校最大规模个人捐赠纪录 [1][7] - 曹仁贤1986年考入合工大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留校任教后于1997年创立阳光电源 现公司市值达1256亿元 [5][6] - 阳光电源研发团队中多名技术骨干来自合工大 双方联合实验室在光伏逆变器等领域取得产业化成果 [6][7] 合工大校友在新能源与汽车产业布局 - 宁德时代联合创始人黄世霖为合工大1989届校友 目前仍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个人财富近千亿 [9] -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1980年就读合工大汽车专业 哪吒汽车创始人方运舟同为该校汽车系毕业生 [9][10] - 校友企业覆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包括巨一科技(电驱动系统)、地上铁(物流车运营)、绿源电动车等 [11] 合工大工业人才培养体系 - 学校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70%以上毕业生服务于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13] - "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培养特色 通过校办工厂与企业实践强化学生实操能力 [13] - 合工大智能院累计培育190家高科技企业 支持130余项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项目 [14] 合工大在工业发展史的地位 - 与湖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等并称"机械四小龙" 1960年被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 [13] - 建校80年培养50余万名校友 在国防科技、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领域均有突出贡献 [11][13] - "工业兴国"使命贯穿办学 中国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背景下 工科人才价值进一步凸显 [15]
席卷县城,赵一鸣们要IPO了
投资界· 2025-05-02 16:55
文章核心观点 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公司由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合并而来,采用下沉、加盟的运营模式,门店数量众多且营收利润高速增长,但毛利不高且面临竞争压力,湖南零食产业发展良好,有众多知名品牌上市 [2][3][9] 公司发展历程 - 2016年晏周嗅到小零食机会,发现下沉市场有发展空间 [5] - 2017年晏周和合伙人凑十几万元在长沙开小店卖零食,后开放加盟 [6] - 2021年5月零食很忙完成2.4亿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25亿,开启高速扩张 [6] - 2008年赵定跟父母学做炒货,开第一家炒货零食店 [6] - 2015年赵定在江西开量贩零食店“傻子瓜子”,后因经验不足加盟店亏本 [6] - 2019年赵定创立赵一鸣零食,定位“零食届的蜜雪冰城” [6] - 2020年赵一鸣零食全面开放加盟 [7] - 2022年12月赵一鸣零食全国门店总数突破700家 [7] - 2023年4月赵一鸣零食完成1.5亿元A轮融资 [7] - 2023年11月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合并为鸣鸣很忙 [2] - 2024年是合并后第一个完整财年 [12] 公司股权结构 - 晏周任集团董事长等职,直接持股25.75%,通过6个持股平台控制39.91%投票权 [7] - 赵定任副董事长等职,通过宜春鸟窝持股22.69% [7] 公司运营模式 - 运营模式为下沉、加盟,约58%门店位于县城及乡镇 [9] - 客户主要为加盟商,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和加盟服务费用,加盟服务费收入不足总收入0.5% [9] 公司财务数据 - 2022 - 2024年门店数量分别为1902家、6585家、14394家 [10] - 2022 - 2024年收入分别为42.86亿元、102.95亿、393.44亿元,同比增长140.2%、282.2% [10] - 2022 - 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2.35亿元和9.1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234.6% [10] - 2022 - 2024年毛利率稳定在7.5% - 7.6%区间,净利润率从1.7%提升至2.1%,经调整后净利润率保持在2.3%水平 [13][14] - 2024年门店GMV达555亿元,门店全年交易单数超16亿,会员总数达1.2亿,会员购买人数1.03亿,年复购率达75% [14] 公司竞争情况 - 量贩零食赛道竞争激烈,鸣鸣很忙市场占有率仅有1.5%,面临老牌零食品牌和同模式竞争对手压力 [15] 公司融资情况 - 零食很忙2021年完成2.4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有红杉中国等 [6] - 赵一鸣零食2023年完成1.5亿元A轮融资,由黑蚁资本领投、良品铺子跟投 [7] - 2023年11月合并后,鸣鸣很忙获好想你和盐津铺子超10亿投资 [15] 湖南零食产业情况 - 盐津铺子2017年深交所上市,至今市值约250亿 [17] - 绝味鸭脖采取加盟扩张模式,店铺数量上万家 [17] - 卫龙2022年登陆港交所 [18] - 麻辣王子等辣味休闲食品诞生于湖南平江 [18] - 零食店品牌全国十强里,注册在湖南的有4家 [18] - 湖南贡献全国休闲食品年产值1/3、全国休闲熟食年产值3/5 [18] - 湖南粮食产量居全国前列,为零食厂商提供原材料 [18] - 湖南饮食口味和食品制作方式独特,易形成规模化连锁店和零食品牌 [19] - 长沙是新消费之城,诞生众多网红品牌 [19]
LP圈发生了什么
投资界· 2025-05-02 16:55
国资容错机制 - 深圳福田区放宽政府投资基金失败容忍比例 允许最高80%亏损 符合条件的项目允许100%亏损 [2] - 武汉出台民营经济政策20条 种子直投和天使直投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 政府投资基金对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出资比例最高可达50% [2] 政府引导基金动态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签约深创投子基金 总规模20亿元 重点支持种子期和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 [3] - 广州天使母基金第三批拟合作12家GP 包括磐霖资本和幂方资本等 母基金总规模100亿元 首期10亿元 聚焦原创性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4][5] - 武汉计划五年内打造3000亿元母子基金集群 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 [6] - 成都高新区产业基金总规模超3236亿元 新设20亿元中试基金和50亿元数字文创母基金 覆盖电子信息、医药健康和数字经济等领域 [7] - 浙江筹备10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和100亿元并购母基金 已成立首期5亿元S基金 [8] 专项产业基金设立 - 长三角数智文化产业基金总规模100亿元 首期30亿元 聚焦文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技术产业化 [9] - 湖南高创低空产业基金规模10亿元 投资航空发动机和飞行器等低空产业链 [10] - 前海数据产业基金规模5亿元 重点投向数据资源、数据技术和数据应用等领域 [11] - 光谷人才二期基金聚焦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由光谷金控和长江产业集团等发起设立 [12] - 杭州地铁产业基金聚焦轨道交通产业链 投资轨交零部件和智能维保等四大赛道 [13] - 宁波甬投工融兴仑基金规模50亿元 首期10亿元 重点围绕新能源和先进制造等新质生产力领域 [14] - 吉林省人参产业基金规模12亿元 聚焦人参产业链核心环节 预计带动超25亿元资金注入 [15] - 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首期规模2亿元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16] - 博纳影业设立10亿元泛文娱产业基金 重点布局AI影视制作和线下影院 [17] - 医学城星未来基金规模25亿元 作为中原医学科学城首只生物医药产业政府引导基金 [18] - 陕西财金交汇航空航天新动能基金规模10亿元 投资低轨卫星和低空经济赛道 [19] - 包头市首支创投基金规模5000万元 聚焦前沿制造和硬科技领域 [20] - 西安XR产业基金落户浐灞国际港 聚焦XR技术研发和硬件制造 [21] - 无锡设立10亿元AI产业基金 对人工智能企业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 [22][23] - 漳州台商投资区10亿产业基金聚焦医疗器械和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核心产业 [24] - 徐州主城区新兴产业发展基金首期5亿元 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投资 [25] - 长飞天使基金规模6亿元 聚焦光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等硬科技赛道 [26] - 武汉理工大学发起10亿元科创基金 由长江产业投资集团联合设立 [27][28] - 苏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天使基金规模5亿元 支持未来网络通信和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 [29] 基金招募与管理 - 大同新能源装备制造转型发展基金招募GP 投资新能源发电装备和智能装备等领域 [34] -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股权投资基金招募GP 聚焦粮食、茶叶和花卉等重点产业 [35] - 郑州航空港新兴产业基金总规模100亿元 重点投向智能终端和生物医药等"4+3+3"产业体系 [36][37] - 杭州科创基金招募GP 重点支持初创期科创企业 [38] - 长江鑫时代鄂州产业投资基金规模5亿元 围绕光电子信息和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 [39] - 南通宝月湖科创母基金总规模50亿元 首期10亿元 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 [40] - 南京生物医药研发转化基金招募GP [41][42] - 贵州省科创天使基金发布申报指南 支持原始创新和产业创新 [43] - 三门峡国兴产业基金规模40亿元 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 [44] 政策与行动计划 - 山西省发布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 [45] - 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 2025年航天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46] - 厦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对国家级揭榜优胜项目最高补助1000万元 [47][48][49]
谁又募到钱了
投资界· 2025-05-01 15:52
文章核心观点 4月1 - 29日募资动态共28起,涉及生物医药、数据中心、美妆、不动产等多个领域,多家知名企业和机构参与设立基金,为相关产业发展注入资金支持 [3] 各基金设立情况 生物医药领域 - 礼来亚洲六期人民币基金正式完成设立,是近年来国内市场化募资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VC基金,国投先导母基金为其提供支持,礼来亚洲已管理多支基金,认缴规模超400亿人民币,16年累计投资约200家企业 [5] - 赛诺菲凯辉医药创新基金正式成立,管理规模约20亿元,专注投资中国已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药管线和相关产业机会 [14] - 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完成首关落地,规模50亿元,由上实集团旗下上实资本管理,投资人包括市级母基金、企业和金融机构等 [18] - 中生引领基金在浦东揭牌成立,目标总规模10亿元,首关规模5亿元,聚焦服务生物医药产业 [28] 数据中心领域 - 普洛斯中国数据中心收益基金一期完成募集,投资规模约26亿人民币,是普洛斯首个数据中心主题投资策略,其资产管理规模超800亿美元 [7] 美妆领域 - 凯辉基金携手欧莱雅集团和上海静安区政府设立“凯辉创美未来基金”,中国美妆行业正经历消费和渠道变革,对品牌要求提高 [8] 产业基金领域 - 徽商产业基金正式启动,规模30亿元,由联想、迈瑞等知名徽商企业联合成立,将重点投资徽商科创企业和项目 [10] - 湖北省高路发展投资基金完成募集并备案,总规模300亿元,由中金资本管理,重点支持现代交通体系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16] 不动产领域 - 黑石旗下欧洲不动产基金BREP Europe VII完成最终募资,获98亿欧元(106亿美元)资本承诺,成有史以来第三方资本承诺规模最大欧洲不动产基金,黑石一季度业绩强劲,资金流入620亿美元,管理资产规模近1.2万亿美元 [12] 其他领域 - 欧瑞泽大中型并购基金第五期完成最终募集,规模约30亿欧元,超额完成目标,重点布局欧洲和北美市场,聚焦中型及大中型企业 [20] - 零一创投新一期5亿人民币基金完成首关,投资方向为智能制造与跨境出海领域,坚持投早投小原则 [22] - 江苏弘材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完成备案,首关金额6.06亿人民币,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布局 [24] - 陕西财金西高投弘毅投资基金完成二关募集,总规模11.98亿元,投向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 [26] - 无锡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人工智能市场化产业基金,出台政策搭建“立体式”支撑体系 [30] - 湖北省长飞天使创业投资基金发布,总规模6亿元,聚焦光电子信息、泛半导体、人工智能三大硬科技赛道 [32] - 航投正菱双东简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完成备案,是四川省首只低空经济基金,投向eVTOL整机制造领域 [34] - 肥西紫蓬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完成备案,是肥西首只县级创投基金 [36] - 雅安川商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完成备案,注册规模1亿元,是雅安地区首只面向种子期、天使轮投资的产业基金 [39] - 武汉理工大学发起武理科创基金,首期募资规模10亿元 [41] - 上海交通大学官宣「交大 - 云启AI天使基金」,规模3亿元,支持全球初创期、早期人工智能科创企业 [43] - 安徽海螺科转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签约成立,规模2亿元,是海螺私募首支自管基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45] - 欧莱雅与天图投资合作成立美丽领航基金,投向美业及产业上下游相关领域品牌 [47] - 成都一汽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完成工商注册,规模5.105亿元,推动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 [49] - 追创创投完成绍兴百亿产业基金首期募集,围绕机器人、AI等产业投资布局 [51] - 威海产投集团与荣成市政府发起设立荣威创投基金,投向荣成多个产业领域 [53] - 天津海河高新千帆企航玖号股权投资基金完成注册,首期规模6亿元,采用双GP模式,投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56] - 湖南工融迪策创业投资基金在长沙注册,首期规模10亿元,采取双GP模式,探索新投资路径 [58] - 青岛融汇芯科企航股权投资基金发布,是青岛首只完成工商注册的AIC股权投资基金 [60]
黎辉,正式坐镇瑞幸
投资界· 2025-05-01 15:52
文章核心观点 瑞幸咖啡在经历财务造假风波后,在大钲资本支持下触底反弹,如今黎辉出任董事长,而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激烈,淘汰赛已至 [3][7][14] 瑞幸咖啡发展历程 - 2018年1月在北京银河soho开第一家门店,不到1年达全国2000家规模,成为国内第二大连锁咖啡品牌 [8] - 2018年7月获大钲资本等2亿美元出资,投后估值达10亿美元,5个月后估值翻番,大钲两轮累计投近1.8亿美金 [5] - 2019年5月17日赴美上市,创造中国咖啡品牌最快上市纪录,大钲为最大外部机构投资人 [6] - 2020年4月自曝财务造假,7月黎辉等出局董事会,郭谨一上任董事长 [5] - 2021年4月大钲资本领投2.5亿美元融资,其中大钲出资2.4亿美元 [6] - 2022年初大钲联合IDG和Ares SSG收购创始团队股份,成新控股股东 [6] - 2022年1月起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回归正常运营,推出爆款产品,采用“自提+外卖”模式 [8] - 2023年6月成为中国首家突破万店的连锁咖啡品牌 [9] - 2024年门店扩张加速破2万,年度营收超星巴克中国 [9]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门店总数达24097家,超六成自营,三个月净增1743家,开店速度加快 [9] 瑞幸咖啡现状 - 2024全年总净收入344.75亿元,同比增长38.4%;2025年前三月营收88.65亿元,同比增长41.2%,自营门店收入同比增长41.5%为64.8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5.25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8317万元 [11] - 在美股粉单市场股价超30美元,总市值超90亿美元(约650亿元人民币),是当年IPO两倍 [11] 黎辉相关信息 - 大钲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有耶鲁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在华平投资,2017年创办大钲资本 [3] - 作为早期参投人几乎参与瑞幸每个关键时刻,现重新加入董事会并担任董事长,将推动公司下一阶段增长 [3] 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情况 - 新兴连锁品牌有M Stand、Manner、库迪、挪瓦咖啡、See saw等,线上有三顿半、永璞、隅田川等网红品牌,茶饮玩家也进入咖啡赛道 [13] - M Stand全国超500家门店,Manner超2100家门店,库迪不到两年超10000家门店,蜜雪冰城“幸运咖”超4000家门店 [13] - 竞争下,See saw自2023年起关店,2024年以来关闭48家,太平洋咖啡全国门店减少百余家,不眠海、上岛咖啡等门店锐减 [14] - 星巴克中国业务面临挑战,2025年第一季度同店销售额下降6%,自2024年下半年起出售股权或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消息不断,多家机构和企业表现出收购兴趣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