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家能源局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社丨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4%
国家能源局· 2025-06-20 18:02
全社会用电量分析 - 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0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 4% [1] - 1至5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96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 4% [1] - 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1-5月累计37266亿千瓦时 [1] 分产业用电情况 第一产业 - 5月用电量1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 4% [1] - 1-5月累计用电量5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 6% [1] - 畜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 5%,农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 2% [1] 第二产业 - 5月用电量54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 1% [1] - 1-5月累计用电量259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 2% [1]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 [1] 第三产业 - 5月用电量15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 4% [1] - 1-5月累计用电量74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 8% [1] - 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5 1% [1] 城乡居民用电 - 5月生活用电量10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 6% [1] - 1-5月累计生活用电量58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 7% [1]
2025年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4%
国家能源局· 2025-06-20 09:15
全社会用电量数据 5月份用电量情况 - 全社会用电量80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 4% [1] - 第一产业用电量1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 4% [1] - 第二产业用电量54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 1% [1] - 第三产业用电量15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 4% [1]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 6% [1] 1-5月累计用电量情况 - 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96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 4% [1] - 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37266亿千瓦时 [1] - 第一产业用电量5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 6% [1] - 第二产业用电量259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 2% [1] - 第三产业用电量74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 8% [1]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8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 7% [1]
经济日报丨绿电直连化解新能源消纳难题
国家能源局· 2025-06-19 16:21
绿电直连模式概述 - 绿电直连是指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通过专用线路直接连接用电终端,实现点对点供电的新模式[4] - 该模式打破传统多级电网架构,减少对公共电网的依赖,提升新能源消纳效率[4]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已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适用范围、发展目标等关键问题[4] 新能源产业影响 - 有效缓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减少弃风、弃光现象,为大规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5] - 促进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推动发电设备稳定性提升和储能技术发展[5] - 储能设备可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问题,实现电力稳定供应[5] 电力用户收益 - 帮助出口外向型企业证明电力使用的低碳属性,规避欧盟碳关税,提升国际竞争力[6] - 新建工业园区和大型用能企业可获得更低电价,优化用电成本结构[6] - 通过提升电力灵活调节能力,企业可节约电能量费用和系统调节费用[6] 政策与实施挑战 - 新政策解决了直连线路投资主体、系统安全成本分担等体制机制障碍[7] - 需协调电网企业角色转变、利益分配和供电安全等实施问题[8] - 政策体系完善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绿电直连健康发展的关键[8]
央视新闻丨充分利用光照时差,我国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跨省错峰绿电交易
国家能源局· 2025-06-18 19:14
跨省错峰绿电交易机制 - 我国首次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跨省错峰绿电交易 自4月以来新疆送北京的错峰绿电交易已开展4次 累计成交电量超2230万千瓦时 [3] - 错峰绿电交易利用新疆与北京至少2小时的光照时差 夏季新疆光照可延续至22时 而北京用电高峰从17时开始 实现光伏发电与用电需求精准衔接 [7][12] - 交易通过特高压电网将新疆富余光伏电力输送至北京 电力输送路径为新疆→西北交流电网→宁夏→山东直流工程→华北交流电网→北京 [27] 电力资源时空配置 - 北京傍晚负荷攀升时 新疆仍处于日照良好状态 通过全国互联电网将西北富余新能源电力输送至北京 [10] - 新疆15时电力富裕但通道紧张 18时后通道空闲但光照减弱 最佳交易时段为16-17时 [27] - 2025年4月全国跨省绿电交易规模已达500亿千瓦时 有效促进新能源全国优化配置 [32] 北京用电企业参与案例 - 北京艺术中心演出高峰时2小时耗电4000度 全部使用新疆实时输送的绿电 [17] - 该中心月均用电50-80万度 自2024年9月起绿电使用率达80%以上 部分月份达100% [19] - 通过参与错峰交易 艺术中心实现每天16-18时用电高峰期绿电全覆盖 [22] 交易机制与市场影响 - 交易涉及发电企业、用电企业及3个交易机构 通过精准收集用户需求实现发用匹配 [23][25] - 跨省绿电交易可提高新疆新能源企业发电量和消纳率 产生市场溢价 引导发电时段优化 [29] - 北京外调绿电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达350亿千瓦时 预计2025年将超400亿千瓦时 [30] 行业发展数据 - 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呈逆向分布 可再生能源集中在西北 用能负荷集中在中东部 [32] - 2021年9月启动绿电交易试点 以市场化方式推动绿电使用和消纳 [32]
人民日报丨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九年居世界首位,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国家能源局· 2025-06-18 19:14
抽水蓄能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抽水蓄能投产总装机容量达5869万千瓦占全球比重超30%连续9年居世界首位 [2] - 广东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新增4台机组投产后广东在运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将突破1000万千瓦上下水库总库容9232万立方米超6个西湖蓄水量 [2] - 2024年抽水启动约5.7万台次同比增30%发电启动6.1万台次同比增36%发电量同比增14.5%调度运行采用"两抽两发""多抽多发"等高效方式 [2] 技术突破与资源储备 - 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单机容量425兆瓦为国内最大额定水头724米为世界最高湖南平江电站攻克高水头斜井建设世界级难题 [3] - 全国普查筛选出抽水蓄能资源站点1500余个总装机容量约16亿千瓦相当于70多个三峡电站覆盖绝大部分省份 [3] - 行业技术向高水头大容量高转速机组方向升级设计施工和装备制造成套技术全面突破 [3] 政策规划与未来目标 - 国家发改委及能源局印发《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提出生态优先需求导向优化布局有序建设原则要求建立省级站点资源库 [4][5] - 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30年投产总规模目标1.2亿千瓦2035年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 [5] - 开发布局呈现华东华中为主力西北新能源富集区域加速追赶的格局 [3]
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发言
国家能源局· 2025-06-17 21:55
中国-中亚合作成果 - 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额增长35% [2] - 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 中哈第三条铁路规划稳步推进 [2] - 中国同中亚友城突破100对 [3] - 中国-中亚机制建立13个部级合作平台 秘书处全面运行 [4] 重点合作领域 - 新能源汽车 光伏产品出口中亚 中亚农产品进口中国 [2] - 绿色产业 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 航空航天成为新增长点 [2] - 跨境电商 在线教育等新业态惠及双方民众 [2] - 互设文化中心 开设高校分校 鲁班工坊取得进展 [3] 未来合作规划 - 2025至2026年定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 [9] - 建立减贫 教育交流 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 [9] - 提供15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 未来两年3000个培训名额 [9] -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联通 人工智能合作 培育新质生产力 [9] 人文交流举措 - 中哈 中乌实现互免签证 中哈人员往来超120万人次 [3] - 开设更多文化中心 高校分校 增设中亚语言专业 [10] - 实施"中国-中亚技术技能提升计划"培养高素质人才 [10] - 推动人员往来便利化 使六国民众出行更便捷 [10] 基础设施与安全合作 - 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提质扩容 [2] - 加强地区安全治理 打击"三股势力" [9] - 支持中亚国家国防现代化 实施平安城市项目 [10] - 帮助阿富汗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10]
人民日报海外版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文,开展绿电直连项目——从“拼团”到专线,让绿电直抵用户
国家能源局· 2025-06-17 14:51
绿电直连政策解读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建设新能源发电点对点直连电力用户的项目 [2] - 绿电直连是指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不接入公共电网,通过专属线路直接向单一用户供电,实现电量物理溯源 [3] 绿电直连实施背景 - 中国新能源快速发展导致消纳压力增加,直连模式可挖掘就近消纳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和电池法案促使出口企业急需绿电,直连是获得物理溯源绿电的有效方式 [4] - 特斯拉等跨国企业要求供应商限期实现100%绿电生产,否则将终止合作 [4] 适用主体与项目类型 - 适用主体包括新增负荷、符合条件的存量负荷、出口外向型企业和部分新能源项目 [5] - 项目分为并网型和离网型,并网型在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允许余电上网 [6] - 铝材出口企业案例显示,直连光伏电站可替代传统电力,降低产品碳关税成本 [5] 投资建设机制 - 负荷企业为主责单位,允许民营企业等各类主体(不含电网企业)参与投资 [7] - 电源可由用户或发电企业投资,直连专线原则上由用户和电源主体共同投资 [7] - 不同投资主体需签订长期购电协议和设施建设运营协议 [7][8] 运营模式创新 - 打破电网主导接入模式,为多元市场主体创造制度空间 [8] - 部分地区原有模式限制投资主体和余电上网,新政策提升市场活力 [8] - 允许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余电上网,符合电力市场化改革方向 [6] 电价与市场机制 - 项目内部通过协商形成购售电价格 [9] - 需缴纳输配电费、系统运行费等费用,建立合理分摊机制 [9] - 项目整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享有平等市场地位 [9]
经济日报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提速
国家能源局· 2025-06-17 14:51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 新能源发电项目从2024年6月1日起原则上全部入市交易,电价由市场决定,打破地域壁垒并促进跨省跨区交易规模扩大 [1] - 电力市场建设已形成多元竞争主体格局,市场化交易规模逐年扩大,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持续提升 [1] - 修订《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并出台一系列配套规则,从顶层设计统一电力市场标准,形成覆盖省际、省内、多年至日内现货交易的多层次市场框架 [1] 市场规模与交易数据 - 2024年全国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电量达1.4万亿千瓦时,较2016年增长十余倍,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从17%提升至63% [2] - 电力中长期交易电量占市场化电量比重超90%,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跨区通道最大送电达1.42亿千瓦,最大支援华东、西南1400万千瓦 [2] - 2024年绿证绿电交易合计电量达44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4%,约25%新能源通过绿证绿电市场实现环境价值 [3] 新能源消纳与低碳转型 - 2024年全国超50%新能源发电量通过市场化方式消纳,新能源利用率维持在95%以上 [3] - 安徽绿电日挂牌交易实现全周期覆盖,铜陵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等资源超9万千瓦,累计出清绿电电量97兆瓦时 [2][3] 电价稳定与国际比较 - 居民和工商业平均电价水平分别为全球50个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的32%、39%,均列第44位,处于国际较低水平 [3]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2029年全面建成,推动市场规则统一、监管公平及设施高标准联通 [4]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深化电改的核心任务,需分步骤推进,目标将其打造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排头兵" [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以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精髓和实践要求
国家能源局· 2025-06-17 11:22
五年规划的战略意义 - 五年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导向 [1] -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制定多个重大战略规划,包括厦门15年发展战略、福州"3820"战略工程和浙江"八八战略" [2] - 规划编制需统筹国内和国际、当前和长远、全面和重点、经济和社会、战略和战术等多维度因素 [2] 规划编制的核心原则 - 必须坚持胸怀"两个大局",立足全球大势和时代特征谋划发展 [3] - "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3] - 规划聚焦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科技创新 [3] - 必须坚持久久为功,以长远眼光推动一张蓝图绘到底 [5] - 规划目标与现代化战略目标相衔接,分阶段推进落实 [5] - 建立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台账并压茬推进 [5] 重点领域部署 -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被列为"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 [5] - AES100发动机是我国首型按国际标准研制的1000千瓦级民用涡轴发动机,2025年6月获颁生产许可证 [5] - AG600"鲲龙"水陆两栖飞机2025年4月获民航局型号合格证 [14] - 规划聚焦影响现代化建设的短板问题,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7] - 民生福祉类指标占"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超过1/3,包含28项民生工程 [8] 规划实施机制 - 健全国家规划体系,强化发展规划与财政、金融等政策协调 [9] -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2] - 对预期性指标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对约束性指标通过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实现 [12] - 集中力量办大事,实施"十三五"165项、"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项目 [13] - 创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式方法,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15] "十五五"规划编制 - 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作为编制根本遵循 [16] - 加强重点内容研究论证,谋划重大战略任务和工程项目 [17] - 编制国家级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实施方案,做好各级规划衔接 [17] - 同步完善规划实施推进机制,强化监测评估和要素支撑 [18] - 推动国家发展规划立法,将经验做法以法律形式固定 [18]
总台中国之声丨新疆的阳光如何点亮北京的灯光
国家能源局· 2025-06-16 20:20
跨省错峰绿电交易模式创新 - 北京与新疆利用两地至少两小时光照时差开创"新疆绿电午间发、北京负荷晚间用"的错峰绿电交易新模式[1][9] - 北京艺术中心在演出高峰时段2小时耗电4000度,自2024年9月起绿电使用率达80%以上,部分月份实现100%绿电覆盖[2][4] - 国家大剧院艺术中心通过交易平台购买新疆绿电,2024年4-6月持续使用新疆绿电满足每天16:00-18:00用电高峰需求[5] 交易机制设计与实施 - 交易涉及新疆发电企业、北京用电企业及三大交易机构(北京、首都、新疆电力交易中心),通过平台实现发用两侧精准匹配[10][11] - 新疆电源总装机突破2亿千瓦,新能源占比超55%,194家发电企业装机规模6253万千瓦,理论年发绿电规模1028亿度[13][16] - 电力输送路径:新疆→西北交流电网→宁夏→山东直流工程→华北交流电网→北京,4月以来累计成交电量超2230万千瓦时[13][14] 市场影响与行业效应 - 错峰交易将颗粒度细化至时段(非全天总量),引导新能源企业通过"新能源+储能"实现发电时段优化和主动调节[18][19] - 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每年50%清洁电力(37亿度)外送华中、华东,错峰交易使其发电量消纳率提升并产生市场溢价[18][19] - 第一太平戴维斯通过错峰交易一次性采购175.8万度绿电,覆盖4月全部用电量,绿电价格较批量采购更稳定[19] 行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2021年9月启动绿电交易试点,截至2025年4月底全国跨省绿电交易规模达500亿千瓦时[20] - 2024年北京外调绿电350亿千瓦时,预计2025年超400亿千瓦时,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将全部进入电力市场[14][22] - 错峰交易促进新能源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缓解新疆"绿光"外送压力(光伏装机占比69%,午间外送能力趋同)[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