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金融工程研究

搜索文档
【广发金工】均线情绪持续修复
广发金融工程研究· 2025-07-13 15:35
市场表现 - 最近5个交易日科创50指数涨0.98%,创业板指涨2.36%,大盘价值跌0.18%,大盘成长涨0.69%,上证50涨0.60%,国证2000代表的小盘涨2.29% [1] - 房地产、钢铁行业表现靠前,煤炭、银行表现靠后 [1] - 两市日均成交额达14748亿元,ETF资金流入30亿元,融资盘5个交易日增加约141亿元 [2][12] 估值水平 - 截至2025/07/11,中证全指PETTM分位数63%,上证50与沪深300分别为68%、61%,创业板指接近21%,中证500与中证1000分别为42%、31% [2] - 创业板指估值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 [2] - 中证全指风险溢价指标为3.57%,两倍标准差边界为4.76%,历史极端底部通常超过4% [1] 技术分析 - 深100指数技术面呈现3年一轮熊牛周期特征,2012/2015/2018/2021年下行幅度40%-45%,当前调整始于2021年一季度,时间与空间较充分 [2] -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最新配置主题为银行等板块,基于价量数据图表化建模映射行业特征 [9][10] 指数与行业跟踪 - 重点跟踪指数包括中证银行指数(399986)、中证800银行指数(h30022)、中证全指通信设备指数(931160)等 [10] - 权益资产风险溢价2024/01/19达4.11%,为2016年以来第五次超过4%,2022年两次超过4%后市场均迅速反弹 [1][15]
【广发金工】CTA产品及策略回顾与2025年三季度展望
广发金融工程研究· 2025-07-07 14:34
CTA产品发行与业绩 - 2025年二季度新发行CTA产品100只,发行数量处于上升趋势[5] - 二季度公布数据的CTA产品年化收益率中位数为16.37%,Sharpe Ratio中位数为1.60,近一年最大回撤率中位数为-4.28%[10] - 二季度CTA产品总体盈利比例为69.4%[9] 股指期货市场 - 二季度股指期货波动率出现趋势性下降,当前波动率已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附近[2] - IF、IC、IH、IM合约二季度日均成交量分别为10.0万、9.1万、5.2万、22.1万手,日均持仓量分别25.1万、21.4万、8.7万、32.9万手[12] - IC合约整体年化贴水在10%附近,IM当月合约年化贴水20%[13] - 三季度股指期货价格预计仍偏震荡,趋势性交易机会不多[40] 国债期货市场 - 二季度国债期货波动率快速回落至历史较低水平[42] - 5年期国债期货日内趋势策略累积收益率-0.62%,10年期-0.98%[46] - 5年期国债期货日间趋势策略累积收益率0.51%,10年期0.95%[47] - 三季度国债期货合约价格预计震荡为主,波动率可能仍处于较低水平[51] 大宗商品市场 - 二季度大宗商品指数上涨,贵金属领涨6.1%,工业品下跌[52][55] - 二季度商品波动率高位回落,原油、燃油、焦煤波动率最高,玉米、淀粉、白糖波动率最低[56][59] - 二季度商品趋势跟踪策略在主要品种上平均收益-1.5%[64] - 三季度商品价格缺乏大幅波动催化剂,CTA策略静待交易性机会[65] CTA策略表现 - 股指CTA日内趋势策略(EMDT)二季度亏损6.13%,成功率35.48%[29][30] - 股指风格套利策略二季度盈利0.93%,成功率45.00%[32][33] - 股指模式识别策略(SMT)二季度亏损0.56%,成功率26.67%[35][36] - 股指统计语言模型策略(SLM)二季度亏损2.85%,成功率51.67%[38][39] - 国债期货跨品种套利策略累积收益率2.09%,最大回撤-0.26%[51]
【广发金工】融资余额增加
广发金融工程研究· 2025-07-06 17:03
市场表现 - 最近5个交易日科创50指数跌0.35%,创业板指涨1.50%,大盘价值涨1.94%,大盘成长涨1.78%,上证50涨1.21%,国证2000代表的小盘涨0.53% [1] - 钢铁、建筑材料表现靠前,计算机、非银金融表现靠后 [1] - 中证全指风险溢价指标在2024/01/19达4.11%,为2016年以来第五次超过4%,截至2025/07/04回落至3.64%,两倍标准差边界为4.76% [1] 估值水平 - 中证全指PETTM分位数61%,上证50与沪深300分别为67%、60%,创业板指接近20%,中证500与中证1000分别为40%、28% [2] - 创业板指风格估值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 [2] - 深100指数技术面显示每3年一轮熊市后伴随牛市,本轮调整自2021年一季度起时间和空间较充分,可能进入底部向上周期 [2] 量化模型与行业配置 -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将价量数据映射至行业主题板块,最新配置主题为银行、有色金属 [3][9] - 具体跟踪指数包括中证银行指数(399986.SZ)、中证工业有色金属主题指数(h11059.CSI)、中证800银行指数(h30022.CSI)等 [10] 资金交易动态 - 最近5个交易日ETF资金流出212亿元,融资盘增加197亿元,两市日均成交14136亿元 [4] 市场情绪与技术指标 - 权益资产与债券资产风险溢价跟踪显示历史极端底部通常出现在均值上两倍标准差区域,如2022年两次反弹前分别达4.17%和4.08% [1][12] - GFTD和LLT模型历史择时成功率约80%,但需注意市场结构变化可能导致策略失效 [18]
【广发金工】权益资产资金流数据有所改善:大类资产配置分析月报(2025年6月)
广发金融工程研究· 2025-07-02 11:30
大类资产配置观点 - 权益资产宏观层面整体看平,技术层面趋势向下(-0.88%)、估值偏低(历史5年ERP分位数73.74%)且资金流入(915亿元) [1][9][12][15] - 债券资产宏观层面整体利多(PMI、社融存量同比指标得分+1),技术层面趋势向下(-0.21%) [1][6][9] - 工业品资产宏观层面整体利空(PMI、社融存量同比指标得分-1),技术层面趋势向上(0.71%) [1][6][9] - 黄金资产宏观层面整体利多(PMI、中美利差等指标得分+3),技术层面趋势向上(3.76%) [1][6][9] 资产配置方法论 - 宏观指标分析采用T检验判断不同趋势下资产收益差异,通过历史均线法筛选有效指标 [3][4] - 技术分析基于LLT指标和收盘价构建趋势判断模型,优选历史测试表现最佳的方法 [7] - 估值指标采用股权风险溢价(ERP)的5年分位数,资金流指标计算月度主动净流入差额 [10][13] 组合表现数据 - 固定比例+宏观技术指标组合2025年6月收益率1.06%,2006年4月至今年化收益率11.86%,最大回撤9.06% [2][21][24] - 波动率控制组合同期年化收益率9.33%,风险平价组合年化收益率9.65%,两者2025年6月收益率分别为0.99%和0.62% [2][25] - 基准组合年化收益率6.10%,显著低于宏观技术结合策略 [24] 组合构建细节 - 固定比例基准组合包含7类资产,权益类基准权重10%,债券类60%,商品类10%,货币类10% [20][21] - 波动率控制组合约束权益资产≤30%、商品≤20%,单资产月度换手率≤20%,总换手率≤30% [25] - 权重调整机制根据宏观技术信号动态调整非货币资产比例,货币资产作为调节项 [20][25]
【广发金工】均线情绪持续修复
广发金融工程研究· 2025-06-29 19:03
市场表现 - 最近5个交易日科创50指数涨3.17%,创业板指涨5.69%,大盘价值涨1.52%,大盘成长涨2.61%,上证50涨1.27%,国证2000代表的小盘涨4.94% [1] - 计算机、国防军工表现靠前,石油石化、食品饮料表现靠后 [1] - 中证全指静态PE的倒数EP减去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显示2024/01/19指标达4.11%,为2016年以来第五次超过4%,截至2025/06/27指标回落至3.70% [1] 估值水平 - 截至2025/06/27中证全指PETTM分位数59%,上证50与沪深300分别为66%、57%,创业板指接近19%,中证500与中证1000分别为39%、27% [2] - 创业板指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深100指数技术面显示本轮调整始于2021年一季度,下行幅度达40%-45%,时间与空间较充分 [2] 量化模型应用 - 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图表化价量数据建模,映射行业主题板块,最新配置主题为银行、人工智能等 [3][11] - 模型覆盖指数包括中证800银行指数、中证动漫游戏指数、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中证软件服务指数、中证细分有色金属产业主题指数 [12] 资金交易动态 - 最近5个交易日ETF资金净流出13亿元,融资盘增加约170亿元,两市日均成交额达14528亿元 [4] 技术面周期 - 深100指数呈现3年一轮熊牛周期特征,2012/2015/2018/2021年每次下行幅度40%-45%,当前调整周期或接近尾声 [2]
【广发金工】关注长周期超跌板块
广发金融工程研究· 2025-06-22 20:05
市场表现 - 最近5个交易日科创50指数跌1.55%,创业板指跌1.66%,大盘价值涨1.07%,大盘成长跌0.54%,上证50跌0.10%,国证2000代表的小盘跌1.84% [1] - 银行、通信行业表现靠前,美容护理、纺织服饰表现靠后 [1] - 两市日均成交11863亿元 [4] 风险溢价与估值 - 中证全指风险溢价指标2024/01/19达4.11%,为2016年以来第五次超过4%,截至2025/06/20降至3.85%,两倍标准差边界为4.75% [1] - 中证全指PETTM分位数53%,上证50与沪深300分别为65%、54%,创业板指接近15%,中证500与中证1000分别为36%、24% [2] - 创业板指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2] 技术面与周期 - 深100指数技术面呈现3年一轮熊牛周期,2012/2015/2018/2021年下行幅度40%-45%,当前调整始于2021年一季度,时间与空间较充分 [2] 资金流向 - 最近5个交易日ETF资金流入170亿元,融资盘增加约3.1亿元 [4] 量化模型与行业配置 -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价量数据建模,最新配置主题为有色金属、银行等行业 [3][10] - 中证工业有色金属主题指数、中证800银行指数等被列为重点观察标的 [11] 市场情绪指标 - 个股收益区间分布统计显示市场情绪分化 [15] - 权益资产与债券资产风险偏好指标显示资金配置倾向变化 [16] 指数超卖信号 - GFTD模型和LLT模型历史择时成功率约80%,当前关注长周期超跌板块 [18]
【广发金工】机器学习选股训练手册
广发金融工程研究· 2025-06-20 14:25
机器学习模型在量化选股中的应用 - 采用GBDT类树模型(LGBM/XGBoost/CatBoost)和神经网络模型(GRU/TCN/Transformer)进行量化选股训练测试,其中树模型适合处理手工构造的量价和基本面特征,神经网络擅长捕捉时序变化[1][2] - 特征筛选采用SHAP方案能有效减少特征数量并保证模型效果,特征中性化对因子改进不明显,整体标准化处理更有利于模型学习时序信息[2][28] - 沪深300指增策略年化超额10.03%,中证500指增年化超额8.41%,中证1000指增年化超额11.44%,显示机器学习因子在中小盘更具优势[3][61][62][63] 模型结构与特征处理 - GBDT模型通过残差迭代优化,每棵树学习前一棵树的残差,错分样本权重会逐步增大[10][11] - 神经网络结构中,GRU作为LSTM简化版通过更新门和重置门减少参数量,TCN采用空洞卷积实现指数级增长的历史数据回顾[12][13][18] - 特征类型选择显示:Alpha158量价特征适合两类模型,GFStyle基本面因子更适合树模型,原始量价数据神经网络表现更优[26][27] 损失函数与预测目标优化 - 排序学习损失函数中,结合NDCG指标的LambdaNDCG2和NeuralNDCG在多头部表现优异,与MSE因子相关性仅0.7-0.9[42][43][45] - 预测目标处理显示:截面标准化能排除市场beta干扰,使用超额收益率经CSRank处理后效果最佳[50][51] - 多周期预测目标合成可提升因子表现,沪深300指增策略信息比率从1.67提升至1.81,中证500年化超额从13.28%提升至14.28%[52][53][55] 策略构建细节 - 组合优化控制行业偏离、市值偏离等约束条件,采用月度调仓,交易成本假设双边千三[59][60] - 中证1000指增策略信息比率达2.09,超额最大回撤-7.95%,显著优于沪深300策略的2.23信息比和中证500策略的1.38信息比[63][61][62]
【广发金工】基于AGRU因子聚合的ETF轮动策略
广发金融工程研究· 2025-06-19 13:03
ETF市场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15日,股票型ETF(含场外联接基金)规模达3.81万亿元,数量2031只,超越主动管理类基金的2.84万亿元规模[1][4] - 近一年ETF份额从2.18万亿份增至2.94万亿份,同期主动管理权益基金份额从2.84万亿份降至2.55万亿份[4][5] - 当前场内ETF跟踪351个指数,分为宽基(45个)、行业主题(247个)和策略风格(59个)三类,行业主题指数覆盖从一级到四级细分领域[6][9] 指数收益差异特征 - 2025年5月各类型指数收益率差异显著:宽基类最大相差7.60%(1.28%-4.11%),行业主题类相差15.20%(-7.11%-8.09%),策略风格类相差10.02%(-3.46%-6.56%)[10] - 宽基指数收益中位数1.68%,行业主题1.24%,策略风格2.91%,显示风格轮动机会显著[10] 深度学习因子构建 - 采用AGRU模型(GRU+注意力机制)训练日频量价数据,全A股票池因子IC均值13.31%,多头年化超额15.95%,最大回撤-5.15%[16][20] - 调整损失函数权重后,沪深300成分股因子多头年化超额从15.96%提升至17.24%,中证1000成分股从19.69%提升至20.35%[19][20] - 因子在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股票池均表现优异,年化超额分别达21.97%、11.46%、15.36%[20][26] ETF轮动策略表现 - 月度调仓时指数因子IC均值7.80%,年化超额4.92%;周频调仓后IC降至4.84%但年化超额提升至8.59%[2][33][34] - 采用MMR算法降低标的相关性后,策略年化超额从7.94%提升至8.43%,信息比率从0.94升至0.99,超额最大回撤从-10.78%缩至-9.87%[40][50] - 限定持仓5只ETF时年化超额12.34%(最大回撤-12.17%),10只时为8.75%(回撤-8.83%),15只时为8.13%(回撤-8.66%)[3][59] 策略优化方向 - 剔除规模1亿元以下ETF后,策略年化超额进一步提升至8.95%,信息比率达1.02[57] - 周频调仓组合近期偏好红利、金融板块,2025年至今已获8.74%超额收益[61][63] - 行业主题类指数因子表现更优,周频调仓时年化超额达9.57%(全样本8.59%)[34]
【广发金工】强化学习与价格择时
广发金融工程研究· 2025-06-18 09:33
强化学习在量化投资中的应用 - 强化学习通过试错机制最大化累计奖励,适合构建择时策略,而常规深度学习主要用于固定窗口期的股价预测或因子挖掘[1][6][7] - Double Deep Q-Network(DDQN)模型结合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用于A股指数和个股的择时应用[2][8] - 择时策略采用10分钟频量价数据,模型每10分钟输出买入/卖出信号,遵循t+1交易规则[2][75] 强化学习基本概念 - 强化学习包含状态、动作、状态转移、策略、奖励、轨迹和回报等基本要素[9][12][13][22][27][28] - 状态价值衡量策略在特定状态下的预期长期回报,动作价值衡量特定状态下采取动作的回报期望值[41][43] - 贝尔曼方程和贝尔曼最优方程从理论上定义了最优状态价值和最优策略的关系[46][48] 时序差分法与Q-Learning - 时序差分法结合动态规划和蒙特卡罗方法,实现单步更新和在线学习[49][50] - SARSA是on-policy方法,基于当前策略实际动作更新Q值,而Q-Learning是off-policy方法,基于最大Q值更新[52][54] - DQN利用神经网络近似动作价值函数,解决大规模问题,DDQN通过分离动作选择和评估缓解高估问题[59][62] 基于强化学习的价格择时策略 - 策略定义包括限价订单、订单簿、OHLCV、技术指标、持仓和净值等概念[63][64] - 状态由单步特征、上下文特征和持仓状态组成,动作包括买入、卖出等决策,奖励为净值差[65][66] - 实证分析显示,在2023-2025年样本外测试中,策略在沪深300ETF、中证500ETF、中证1000ETF和个股上分别跑赢基准10.9%、35.5%、64.9%和37.8%[3][75][77][80][83] 总结与展望 - 强化学习在量化投资领域展现出构建择时策略的潜力,但仍面临稳定性不足等挑战[85][86] - 未来研究将探索更多强化学习算法以构建性能更优越的策略[86]
【广发金工】龙头扩散效应行业轮动之二:优选行业组合构建
广发金融工程研究· 2025-06-17 14:57
核心观点 - 提出"龙头扩散效应"作为行业轮动框架的核心机制,认为板块行情启动源于个股上涨的蔓延与扩散过程[1][15][16] - 基于扩散效应改进的SUE因子和主动超大单因子表现显著提升:改进SUE因子年化超额从4.7%提升至7.9%,IR从0.63提升至1.19[21] - 优选行业组合2013年以来年化收益26.0%,年化超额19.1%,IR1.84,2022年以来年化超额11.7%[3][64][74] 研究背景 - 行业轮动需求旺盛但因子挖掘难度高,受制于行业样本量少、异质性高及宏观数据滞后性[6] - 行业轮动速度加快导致传统模型失效,2022年以来多因子模型超额收益波动加大[7][8][10] - 常见轮动模型包括景气度、资金流、量价类和拥挤度四类因子[12] 扩散效应机制 - 典型扩散过程分四阶段:政策触发龙头启动→资金涌入板块共振→认知传播全面扩散→预期透支退潮分化[16] - 资金迁移形式包括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同行业细分领域扩展、市值下沉和估值套利[16] - 可通过收益率数据量化龙头与共振特征,并推广至基本面、资金偏好等维度[20] 因子改进效果 - 改进SUE因子IC均值4.6%,多头年化超额7.9%,相对最大回撤10.1%[21][41] - 改进主动超大单因子IC均值7.0%,多头年化超额10.3%,多空夏普0.97[21] - 复合因子IC提升至7.4%,10分组多头年化超额14.4%,但2022年后表现弱化[43][53][54] 组合构建对比 - 复合因子10分组多头年化超额14.4%但2022年后出现负超额[53][54] - 优选行业组合采用成分因子共同筛选,年化收益26.0%显著优于复合因子的21.3%[64][65] - 优选组合2022年以来年化超额11.7%且最大回撤9.2%,稳定性突出[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