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财经

搜索文档
剑桥归国,90后女孩在人大死磕这个赛道
盐财经· 2025-06-14 17:35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 - 人工智能行业近年快速发展,尤其在数据挖掘、城市计算、社交网络分析、大模型和智慧城市等方向应用广泛[35] - 传统行业信息化发展带来大量数据积累,为AI技术应用提供了基础[40] - 政府和企业对AI+转型有强烈需求,特别是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41] 人工智能教育 - 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19年,强调"有温度的人工智能"和交叉学科背景[34] - 该学院在成立几年内已入选世界人工智能专业榜单前十[34] - 学院定位与传统理工科不同,更注重AI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34]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 利用AI算法优化北京市适老化设施规划,关注15分钟生活圈内的资源分配[42][43] - 通过机器学习改进暴雨天气下的车流量预测,提升导航精准度[38] - 使用时空大数据分析城市活动和资源分配,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8][29] 人工智能研究方法 - 计算机科学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在时空框架内将个体行为联系起来[26] - 研究强调将技术与专业领域结合,而非单纯追求计算机技术本身[31] - 人工智能研究需要探索未知路径,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48]
江西首富,财富大缩水
盐财经· 2025-06-14 17:35
光伏行业分化趋势 - 光伏行业分化已成大趋势,晶科能源表现与同行形成鲜明对比 [3][4] - 2024年行业寒冬中,14家光伏企业合计预亏损332.8亿至379.8亿元,晶科能源仍实现微利0.99亿元 [12] - 2025年一季度晶科能源亏损同比扩大218.2%,而隆基绿能等同行亏损环比收窄 [5][14] 晶科能源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38.4亿元,同比下滑40.03%,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滑218.2% [5] - 2024年全年营收924.7亿元(同比-22.08%),净利润9893万元(同比-98.67%),毛利率从14.43%腰斩至7.79% [11][16] - 公司依赖政府补贴,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补助达24.77亿元,远超净利润 [6] - 负债总额865.6亿元,资产负债率72.72%,流动性负债475.3亿元 [24] 市场与股价表现 - 股价自2022年高位下跌超70%,市值蒸发1380亿元;2025年内跌幅27%,市值蒸发190亿元 [7] - 实控人李仙德身价从2023年353亿元缩水至2025年115亿元,财富缩水超235亿元 [8] TopCon技术竞争格局 - 晶科能源曾凭借TopCon先发优势,2023年N型组件出货48GW,净利润同比增长153.2%至74.4亿元 [11] - 行业新增TopCon产能达700GW,远超需求,导致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 [16] - TopCon电池价格区间0.63-0.75元,较BC电池(0.79-0.83元)成本优势减弱 [22] 技术迭代风险 - BC电池因高转换效率和低衰减系数可能成为N型时代主流,对TopCon构成威胁 [19][20] - 晶科能源计划2025年提升TopCon效率至27%,并布局钙钛矿叠层电池,但技术成熟需3年以上 [22][23] - 债务压力或限制其技术转型能力,面临被BC技术抢占市场的风险 [23][24]
两个女首富的战争
盐财经· 2025-06-13 16:12
医美行业竞争格局 - 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从技术路线之争升级为资本市场全面博弈,玻尿酸与胶原蛋白两大阵营正面交锋[4][7][31]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反超华熙生物,净利润20.62亿元达到后者12倍,市值635亿港元远超华熙260亿元[12][44][46] - 华熙生物2021年市值达1500亿元峰值,但2024年遭遇上市以来最差业绩,净利润锐减至1.74亿元[10][40] 技术路线争议 - 华熙生物公开驳斥"玻尿酸过时论",指控9家券商研报偏向胶原蛋白技术路线[4][32] - 胶原蛋白在抗衰领域被市场视为"成分王者",2021年起概念兴起冲击玻尿酸地位[11][41] - 华熙生物强调两种成分存在"信号共生、力学共生、病理共损"三重关系,反对非此即彼的对比[12] 产品成分风波 - 巨子生物核心产品可复美被质疑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7%,未达0.1%最低添加量标准[18][26] - 争议焦点集中在检测方法差异:质疑方采用HPLC氨基酸定量法,公司使用双缩脲法[24][25] - 可复美占巨子生物收入八成,2023-2024年销售额分别为27.88亿和45.4亿元[29] 市值与市场反应 - 巨子生物市值从5月20日高点蒸发近三分之一,跌至650亿港元水平[8][46] - 6月5日公布检测结果后股价单日大跌8.7%,投资者担忧618大促业绩受影响[28][29] - 华熙生物变革未见成效,股价未因事件明显提升,用户对双方品牌均产生抵触[8][35] 企业战略调整 - 华熙生物2024年启动"反贪风暴",董事长赵燕亲自下沉业务一线重回创业状态[9] - 巨子生物2019年借力直播电商崛起,与李佳琦合作推动线上销售爆发[43] - 科伦药业等新势力携麦角硫因成分入场,被视作"下一个胶原蛋白"[15] 创始人背景 - 两位创始人同为1966年生:赵燕从房地产转型玻尿酸,范代娣从基因工程研发胶原蛋白[38][42] - 赵燕2000年收购山东福瑞达,2007年成为全球最大玻尿酸原料商[39] - 范代娣2000年创立巨子生物,2008年实现重组胶原蛋白量产[43]
空调界“卷王”来了
盐财经· 2025-06-13 16:12
家电市场现状 - 社交媒体兴起"老家电考古热",用户晒出使用多年的复古家电引发共鸣 [2] - 上世纪90年代末家电消费革命,空调从奢侈品变为普及品,早期产品如海信变频空调使用27年仍性能稳定 [3] - 2005年购入的海信变频空调经历三次搬家仍在使用,成为家庭情感载体 [4] - 当前空调市场竞争激烈,2025年Q1线上零售均价同比下滑1.9%,单品价格降幅超10% [7] - 1.5匹挂机占线上空调零售54%,2025年4月零售均价同比下滑5%,行业陷入低价内卷 [8] 海信技术突破 - 2025年6月发布行业首款变频S架构,实现MCU芯片、功率器件、算法等全链路自研 [12][13][14] - 自研MCU芯片ESD防护达8KV(超行业33%),工作温度范围-40℃至105℃,运算核心125MHz [28] - RC-IGBT功率器件开关损耗降49%,导通损耗降11%,节能效果超国际品牌 [29] - IPM模块尺寸比国际品牌小32%,功率密度提升84.7%,散热与耐压性能领先 [31] - 信芯冰脉系统支持68℃高温稳定运行,金刚舱外机承诺10年防泄漏防锈 [17][18] - AI节能算法运行2小时最高节电53%,噪音低至16dB [19][31] 公司发展历程 - 1996年建成中国首条变频空调生产线,1997年推出首台国产变频空调 [23] - 2000年推出"工薪变频"系列,推动技术普惠,29年迭代11代变频技术 [23][24] - 研发投入超2亿资金,百人团队攻克核心技术,实现国产替代 [30] - 近期整合资源布局空气产业,推出海信、日立、科龙等多品牌空调矩阵 [31] 行业影响 - 变频S架构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质量竞争,引领能效标准与技术生态链创新 [12][32] - 老用户20年以上产品成为技术实力的活广告,构建品牌信任壁垒 [11] - 技术沉淀使空调从消耗品变为"传家宝"级产品,突破同质化竞争 [21] - 中国家电研究院评价该技术为全球空调产业提供解题思路 [12] - 原质检总局副局长认为其代表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34]
乐刻私教,卷成“网约车司机”
盐财经· 2025-06-12 17:40
行业变革与商业模式 - 传统健身房私教课均价400-500元/节,威尔士等高端品牌达750元/节,但高价预付费模式因现金流问题频现跑路风险[14] - 乐刻通过"价格力"策略将私教课降至220元/节常态价,叠加优惠后可达177元/节,价格降幅超60%[6][7][14] - 平价模式瞄准传统健身房未覆盖的空白市场,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和健身小白[10][14] 教练收入与工作模式 - 传统健身房教练依赖30%课时提成(如400元/节课提120元),综合月收入约1万元,但需高强度推销[20] - 乐刻教练无底薪和社保,提成比例43%-58%按星级浮动,月收入初期仅4000-5000元,较传统模式腰斩[20][23][37] - 平台算法决定客源分配,教练需积累上课数、好评率等数据指标突围,头部教练月课量可达180节(日6-7节),月入2万+[27][30][34] 平台运营机制 - 采用O2O模式将销售压力转移至平台,教练从"销售导向"转为"服务导向"[15][25] - 私教认证门槛低(3999元6周培训,上架率40%),但缺乏ACE等国际认证含金量[27] - 动态提成机制激励多劳多得,50节课/月可额外获得4%提成奖励[38] 产品矩阵与分层策略 - 基础版乐刻健身(300-400平)主打低价,私教馆FEELINGME采用包月制(北京3090元/月,单节低至103元)[41][44] - 下沉市场子品牌闪电熊猫私教包月价999元,对标中田健身1375元/月但提成仅50元/节[47][49] - 高端线recore无限核子(800-1000平)年费<5000元,瞄准威尔仕流失客群[51] 市场潜力与矛盾 - 中国健身渗透率仅32%,远低于美国235%和欧洲95%,增量空间显著[53] - 薄利多销模式面临教练精力天花板,平台需平衡低价扩张与教练留存[54][56] - 数据资产归属问题突出,教练积累的客户评价等数字资产完全依附平台系统[35]
车企,集体做出重大承诺
盐财经· 2025-06-12 17:40
车企集体缩短供应商账期事件 - 2025年6月10日-11日,包括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比亚迪、小米汽车、小鹏汽车等12家车企集体承诺将供应商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以内,覆盖国企、民企和新势力车企[2][4] - 工信部对此表示支持,认为此举是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生态的重要体现[4] 政策背景与行业痛点 - 直接触发因素是2025年6月1日生效的新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采购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0日[8] - 国内车企原平均账期远超国际水平:比亚迪/吉利127天、长安205天、理想165天、蔚来195天,而特斯拉2024年为60.36天,丰田54.84天[11][13][14] - 行业普遍存在商业承兑汇票替代现金结算现象,以面额100万元汇票为例,贴现后供应商实际损失约1万元[19] 供应商生存现状 - 零部件企业在招标阶段即面临"全透明"竞价压价,年降幅度从十年前2%-3%提升至当前10%[24][26] - 典型资金压力链条:需提前半年支付30%原材料预付款,回款周期可能长达10-12个月,期间需全额垫资[26] - 技术泄露风险突出,有车企直接复制供应商设计方案转交低成本厂商生产[27][28] 行业深层矛盾 - 汽车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从2018年7.3%降至2025年Q1的3.9%,价格战导致成本压力向供应链传导[31][33] - 2024年钢铁协会披露部分车企要求原材料降价10%且延迟付款,将融资成本转嫁上游[20] - 政策层面已多次警示"内卷式竞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整治恶性竞争[35][36] 政策实施挑战 - 执行层面缺乏强制约束机制,存在账期目标与实际付款脱钩风险[41] - 新能源车企资金压力突出:比亚迪等巨头现金流紧张,新势力多数尚未盈利,缩短账期可能加剧负担[42][44] - 可能加速供应链分化,头部供应商受益而中小企业面临淘汰风险[42]
坚果有虫,山姆又出事
盐财经· 2025-06-11 17:20
食品安全事件 - 消费者潘女士在山姆超市购买的坚果中发现活虫 山姆客服承认此前也出现过类似问题 协商方案从退货逐步升级至退一赔二 但消费者坚持要求按法律规定退一赔十 [5][7][9][10] - 山姆超市上海浦东店工作人员表示订单由仓库发货 客服确认涉事坚果为旗下厂家生产 并透露该产品此前已有类似问题 [14][15] - 江西南昌消费者在山姆购买的鲜肉包子中吃出疑似玻璃的透明异物 产品包装显示由沃尔玛认可的经销商专卖 [21] 公司经营动态 - 沃尔玛中国一季度净销售额达67亿美元 同比增长22.5% 山姆会员店中国业务表现突出 会员收入增长超40% 2024年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 [18] - 山姆会员店在中国持续扩张 6月6日新成立无锡惠山山姆零售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300万美元 [18][19] 行业现象 - 社交媒体显示山姆超市存在黄牛代购现象 浙江绍兴地区黄牛提供带入服务 价格从10元/人至25.9元/四人不等 [25][28] - 消费者评论反映费列罗巧克力等产品也曾出现活虫问题 部分消费者表示将取消山姆会员资格 [12][10]
东北大叔卖精华油,叫板香奈儿,年入12亿
盐财经· 2025-06-11 17:20
公司概况 - 林清轩定位为高端国货护肤品牌,主打产品为山茶花精华油,单价高达829元/30ml,被调侃为"液体黄金"[4][17][23] - 公司2024年营收达12.1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32%,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593万元扭转为2024年盈利1.87亿元[9] - 毛利率从2022年78%提升至2024年82.5%,显著高于国际同行如雅诗兰黛(71.7%)和欧莱雅(74.2%)[9][22][23] 市场地位 - 按零售额计算,林清轩在中国高端国货护肤品牌中排名第一,也是中国前15大高端护肤品牌中唯一的国货品牌[10] - 2024年在中国高端护肤品牌中排名第13位,零售额1.59亿元,市场份额1.4%[11] - 公司定义高端品牌的三个标准:产品价格高于行业平均50%、优异品牌形象、研发技术和核心成分[15] 产品策略 - 聚焦"山茶花油"单品战略,该产品贡献超4成业绩,毛利率高达85%[27][23] - 推出定价1702元/75ml的"沉迷山茶花"香水,价格超过香奈儿五号香水[20] - 砍掉100多个平价SKU完成高端化转型,第一代山茶花油仅售377元/30ml[27]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110万、1970万和3040万元,占营收比2.4%-3%[30] - 研发强度低于华熙生物(8.68%)和贝泰妮(5.87%),与国际品牌上亿级投入存在代际差距[31] - 强调科研实力但实际投入相对有限,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不足1亿元[31] 营销策略 - 2024年营销投入达3.65亿元,同比增长95%,占营收30.17%[42][43] - 创始人孙来春通过直播喝精华水、炮轰香奈儿等争议事件提升品牌认知度[37][38] - 2024年销售费用6.88亿元,占营收56.86%,是研发投入的10.7倍[42][43] 品牌争议 - 因"抗老修护"等虚假宣传被罚款21234.5元,功效宣称不合规[33][34]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265宗投诉,社交平台存在客服质量吐槽[12] - 消费者对品牌档次认知模糊,部分认为其"碰瓷"国际大牌[44][46]
盐财经招聘实习生
盐财经· 2025-06-10 18:13
招聘信息 - 公司为南风窗旗下专业财经媒体 专注商业报道 招聘财经实习记者3人 [4][5] - 工作地点在广州 履历优秀者可线上办公 [5] - 岗位职责包括协助财经深度报道采写 参与播客内容策划 运营头条号等 [5][6] 岗位要求 - 应聘者需对财经报道感兴趣 具备责任感与情绪稳定性 大三及以上在校学生 [7] - 需保证连续实习6个月以上 每周工作10小时 有内容创作经验与文字功底 [7] - 经济类 新传类专业优先 有媒体实习或音视频剪辑经验者加分 [7] 实习收获 - 可深度参与新闻生产流程 获得资深记者指导 接触行业顶尖专家 [8] - 提供头部媒体实习证明 署名作品机会 线下实习含免费工作午餐 [8] 应聘方式 - 需投递简历至指定邮箱 邮件标题注明姓名 学校 到岗时间 [9] - 邮件需包含求职信与简历附件 [9]
小米汽车,辟谣
盐财经· 2025-06-10 18:13
本文转载自第一财经 针对近期网络广泛传播的"小米汽车高阶驾驶培训发生致命车祸"传闻,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今日通过 微博发布声明。 值班编辑 | 宝珠 视觉 | 顾芗 李肖爽在微博发文称,近日有大量小号在各平台广泛散播事故图片,并用尽话术污名化培训项目,甚至 不惜捏造伤亡的谣言,严重误导公众,性质极其恶劣,对此将启动法律程序,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随后,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转发该条微博并表示,昨日已经全部完成取证,并已启动法律程序。 星标关注《盐财经》 洞察趋势,睿智人生 /// 大家都在看 /// 点 在看 把盐撒给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