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财经
搜索文档
为什么美团宁愿被骂,也不搞社保样板间?
盐财经· 2025-10-31 19:10
作者 | 闰然 统筹 | 张鹏霞 视觉 | 顾芗 对于数百万穿梭于城市间的骑手而言,"我在哪里交社保?"曾是一个现实的难题。如今,答案由他们自 己书写。 2025年10月27日,美团宣布骑手养老保险补贴将正式覆盖全国,向全部骑手开放。美团全国骑手可凭个 人意愿,选择在熟悉的家乡或奋斗的城市参保,美团以相关缴费基数为基准,补贴50%的费用。值得注 意的是,所有保障福利,向全国、全平台、全类型的骑手开放,预计将覆盖数百万人。 ,, 这一重大进展,极大提升了骑手的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的核心困境,深藏于"应然"的理想与"实然"的局限之间:在资源约束下,我们究竟该追求少数 群体的保障完备性,还是多数群体保障的可得性? 2025年的外卖市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不一样的尝试方案。 京东选择了前者。截至今年8月19日,京东官方发布数据,京东外卖全职骑手已突破15万人,公司为他 们全部缴纳五险一金且承担所有费用。 这套方案标准极高,堪称典范,但其代价是将兼职骑手隔绝在保障大门之外。 美团则走上了一条看似更"笨重"的普惠之路。其核心是"养老保险补贴",由骑手自己决定——平台补贴 一半,骑手自主缴纳一半,不管你今天在哪个城市、为哪个 ...
影视飓风卖衣服,这个富二代赢了所有人
盐财经· 2025-10-30 17:41
作者 | 莫奈 编辑 | 江江 新媒体编辑| 宝珠 视觉 | 顾芗 要说今年"双十一"卖T 恤卖得最爆的公司是哪家,答案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它不是大名鼎鼎的服装品牌,也不是什么流量明星的同款,而是来自一家主打数码评测的科技公司—— 影视飓风。 ,, 10月22日,"影视飓风MediaStore"发布通知,由于订单量暴增,完全超出预期,为了尽可能满足发货时 效要求,即日起飓风商店旗下各平台店铺陆续调整为半歇业状态,预计于10月26日20:00恢复正常售卖。 淘宝店铺显示,其最热门的品类包括打底长袖、三合一冲锋衣还有轻薄连帽夹克,付款人数最多的超过 7000人。 淘宝店铺显示,其店铺商品付款人数最多的超过7000人 苹果CEO库克曾亲自到访,他甚至还曾和影石公司一起合作发射了一颗卫星 众所周知,影视飓风做自媒体、做视频内容的能力很强。但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它做电商也能那么 火? 简单来说,不外乎两点。 一是Tim的视频太火了。 二是Tim有极强的市场敏锐度。Tim在和罗永浩的对谈里提到,订阅制在国内很难推动,"人家不愿意为 内容付费,你就必须得想办法"。用电商产品增加营收这条路,影视飓风可谓是走通了,如今,衣 ...
宗馥莉罕见公开见面
盐财经· 2025-10-30 17:41
公司领导层与组织架构变动 - 宗馥莉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职务,现任宏胜集团总裁,未恢复在娃哈哈的职务 [3][4] - 娃哈哈集团行政管理员工与宏胜集团员工在宏胜集团总部联合办公,两家公司基本为一套班子 [4] - 娃哈哈集团要求员工将劳动合同转签至宏胜系公司,未同意转签的员工部分被解除劳动合同,导致部分部门人员大量流失,例如一个十几人的小组仅剩几人 [6][8] 公司员工数量与核心人员变动 - 娃哈哈集团社保人数从2022年的403人减少至2024年的217人,两年内减少186人 [9] - 公司进行部门裁撤合并,例如将市场部降级为科室并入销售公司,引发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离职 [9] - 在娃哈哈体系工作20年的老臣、宏胜集团原法定代表人祝丽丹离职,其曾担任158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9][10][12] 品牌战略与市场预期 - 公司品牌策略出现反复,从9月通知经销商2026年起使用新品牌“娃小宗”,到10月底决定明年继续销售“娃哈哈”品牌产品 [18] - 品牌不确定性导致经销商观望,10月份本应缴纳的保证金许多经销商未支付,在确定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后,有千万元级别经销商已递交保证金 [18] - 相较于宗庆后时期经销商大会推出十几款新品,去年宗馥莉接任后新品数量较少,今年预计推出的新品数量可能更少 [14][17] 供应链与生产经营影响 - 品牌风波扰乱供应链,物料和原材料备货充满不确定性,采购部门从战略性低价备货数月转为只敢少量备货,导致成本上升 [19] - 因公司预期“娃小宗”销量将大幅低于原“娃哈哈”销量,部分新项目的设备采购暂缓,原定的产能扩张工作缓滞 [4][19]
中年男人的梦中情车,崩盘了
盐财经· 2025-10-29 17:54
财务表现急剧恶化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收入为268.6亿欧元,同比下降6% [2][4] - 经营利润仅4000万欧元,较去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暴跌99% [2][4][13] - 第三季度出现9.66亿欧元的经营亏损,而去年同期盈利9.74亿欧元 [2][12] - 经营回报率从去年同期的14.1%骤降至0.2% [4] - 全球交付量为212,509辆,同比下降6% [4][15] 资本市场地位显著下滑 - 公司股价整体下跌,市值蒸发数十亿欧元 [16] - 被从德国DAX指数中移出,降至中盘股MDAX指数,象征性地被“降级” [16] - 与2022年上市时高达750亿欧元的估值及一度突破830亿欧元的市值形成强烈反差 [4] 核心市场遭遇严重挫折 - 中国市场前三季度销量仅为32,195辆,同比大幅下滑26% [15][17] - 中国市场第一季度销量暴跌42%,仅9,471辆 [17] - 失去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地位,该市场曾连续八年贡献全球销量近30% [17][18] - 北美市场销量增长5%至64,446辆,但利润被关税成本侵蚀 [15][27] - 德国本土市场销量下降16%至22,492辆 [15] 电动化战略遭遇重大挑战与调整 - 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上市计划,延长燃油和混动车型生命周期 [25] - 终止电池自产计划,并为此支付约27亿欧元的重组费用,是利润暴跌最直接原因 [25] - 原定2030年纯电车型占比超80%的目标被重新规划 [25] - 2025年前三季度纯电车型占比仅23.1%,远低于“2025年超半数新车电动化”的原计划 [26] 面临多重外部压力 - 美国关税支出今年已达3亿欧元,全年预计损失7亿欧元,迫使未来提高售价 [27] - 战略重组与关税造成的总成本预计高达31亿欧元,其中12亿将直接冲击现金流 [27] - 在中国市场面临激烈的新能源价格战,国产品牌如小米、理想、问界等迅速占领豪车价位区间 [31] - 德系豪华车品牌如奔驰、宝马也面临销量下滑和利润预期下调,集体失去定价权 [31] 内部改革与战略转向 - 任命迈克尔·莱特斯为新任CEO,将于2026年上任,其兼具传统豪华车与新能源车管理经验 [39] - 计划未来几年裁员1900人,并在年底前削减2000个临时岗位以削减成本 [40] - 在上海新设立研发中心,组建约300人团队专注于本地化车机系统开发,计划2026年搭载全系车型 [37] - 计划到2026年将中国经销商数量减少至约100家,集中资源投向一线城市 [37] - 公司将未来竞争焦点转向“让汽车更个性化、更独特、更具吸引力”,而不仅是性能与品牌 [33]
杨天真吐槽特斯拉打不开车门
盐财经· 2025-10-29 17:54
事件概述 - 壹心娱乐创始人杨天真在车辆软件更新期间无法打开特斯拉车门,需通过后备箱爬入车内,但进入后仍无法驾驶,系统显示“软件正在更新”[1] - 特斯拉客服回应称,软件安装过程预计55分钟,期间车辆应停放,无法进行充电和相关设定[1] - 客服解释,整车OTA模块更新可能涉及车门模块,导致车门无法打开,需等待安装完成[1] 用户操作与系统设计 - 有网友质疑,特斯拉系统更新需用户自行操作,系统会再三确认“该时间段无法开启车门”,并给出两分钟倒计时供用户反悔,因此对用户“明知在更新还要尝试开车门”提出疑问[1] - 也有网友认为特斯拉在升级系统时不能开车门的设计本身不合理[4]
撮合男女相亲,这群红娘半年赚了15亿
盐财经· 2025-10-28 17:42
公司核心业务与模式 - 公司运营一款名为“伊对”的在线情感社交应用,其核心模式为“视频直播+红娘牵线”,将传统交友聊天与直播间结合 [7][8] - 平台精准定位下沉市场,主要服务三四线城市的中青年用户,该群体社交需求强烈但对纯线上无引导社交接受度较低 [8] - 平台设计独特角色“线上红娘”,红娘主持直播间,负责调节气氛、维持节奏,帮助打破陌生人社交尴尬,平台超18万名红娘构成核心运营网络 [8][36] 商业模式与收入结构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虚拟礼物打赏分成,该部分贡献超过七成营收,其余来自会员订阅和广告 [36] - 虚拟礼物是平台核心货币,价格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例如6元可购买42支玫瑰,38元可购买266支玫瑰 [10][19] - 用户互动需消耗虚拟礼物,如连线需支付54朵玫瑰(约8元),语音或视频通话费用为35朵玫瑰/分钟(约5元) [19] - 平台与红娘、嘉宾形成三方分账体系,红娘分成比例在20%至52%之间,2025年上半年红娘分成金额达8.8亿元 [44] 运营数据与市场地位 - 伊对应用在2025年上半年贡献收入15亿元,占母公司米连科技总营收近八成,在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市场中位列第一 [11] - 母公司米连科技2024年营收为23.73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从去年同期10.31亿元增长85.9%至19.1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从0.77亿元暴增至2.97亿元,同比增长超285% [11][44] - 平台用户粘性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5年上半年月活跃用户平均使用时长为8小时(行业平均3.2小时),七日留存率达72.1%(行业平均53.3%),付费用户转化率为16.5%,近乎行业平均两倍 [50] 用户画像与社交生态 - 平台男性用户注册后体验更为冷清,且被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并充值虚拟礼物才能解锁完整功能,如发送消息 [18] - 典型男性用户多为生活在城市边缘、社交圈狭窄的群体,如外卖员、失业者,他们存在强烈的“被看见”的社交需求 [26][34] - 女性用户注册流程简单,无强制实名认证,注册后可收到大量系统自动推送的“打招呼”信息,回复时需使用系统预设话术或经审核的自建内容 [17][21] 行业背景与增长动力 - 中国单身人口基数庞大,2023年15岁及以上单身人口达2.4亿,约占该年龄段总人口近五分之一,构成线上婚恋市场的潜在用户基础 [47][48] - 婚姻登记数呈下降趋势,2024年全国婚姻登记数为610.6万对,比上年下降约20.5%,30岁人口未婚率从十年前的14.56%升至2023年的29.97% [49] - 中国互联网婚恋服务市场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107.5亿元,同比增长7.7%,至2030年,线上婚介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186亿元增长至4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7% [49][54] 红娘体系与激励机制 - 成为红娘门槛较低,主要路径为在直播间获得一定金额礼物或以嘉宾身份连麦满50小时,完成后由系统匹配“师傅”指导并开通权限 [41][42] - 红娘体系存在师徒分层机制,师傅可从徒弟收益中抽成,并需完成每月至少招2个徒弟的“收徒任务”,否则会被降级 [42] - 红娘收入与直播间流水直接绑定,存在通过“诱导”男性用户送礼以提升收入的现象,例如提醒用户“送个小花表示诚意”或“上麦聊得更久” [8][43]
买阿迪达斯羽绒服的人,被上了一课
盐财经· 2025-10-28 17:42
文章核心观点 - 阿迪达斯等国际运动品牌普遍采用代工模式实现轻资产运营,自身专注于高附加值环节[4] - 近期因消费者发现阿迪达斯羽绒服由雪中飞代工并存在显著价差,引发对代工模式及品牌溢价的讨论[4][6] - 阿迪达斯正进行供应链战略回调,增加“中国制造”比重,以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并优化供应链韧性[16][17] 生产几乎全靠代工厂 - 阿迪达斯基本没有自建生产线,产品生产几乎全部依赖代工厂完成[8] - 运动鞋服行业代工模式是公开秘密,耐克与阿迪达斯分别于2009年和2012年关闭在华唯一自有工厂[8] - 代工体系呈现集群化分布特点,鞋类代工厂高度集中于广东、福建等产业链完整地区[8] - 代工产能全球化,主要代工集团如申洲国际、华利集团已在越南、印度尼西亚建立生产基地[9][10] - 代工企业各有专长,例如万邦鞋业深耕经典系列,申洲国际则采取从面料到成衣的纵向一体化合作模式[10] 代工重回中国背后 - 品牌方与代工厂签有严格保密条款,禁止代工厂公开合作关系以维持品牌高端形象和溢价能力[14][15] - 受成本驱动,阿迪达斯自2013年起将生产重心从中国迁往东南亚,2021年柬埔寨成为其服装第一制造国(占21%),中国退居次席(占20%)[15][16] - 因东南亚供应链受疫情影响及公司内部策略失误,阿迪达斯大中华区收入自2021年第二季度起持续下滑至2023年第一季度[16] - 新任CEO推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截至2025年10月,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有95%是“中国制造”[16][17] - 增加中国本土产能是实现“以销定产”柔性供应链的核心环节,能显著缩短产品上市周期[17] 轻资产更利于赚钱 - 代工模式使品牌方能够专注于设计、研发和营销高附加值环节,显著降低固定资产投入和资产风险[19] - 轻资产模式带来高盈利能力,阿迪达斯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高达51.7%,耐克2025财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46.3%,远高于重资产企业18%至26%的毛利率水平[19] - 阿迪达斯曾尝试自建“速度工厂”,但年产能仅100万双(占全球年产量0.25%),每双成本高达250欧元,最终于2020年关闭[20] - 代工模式下面临质量管控挑战,阿迪达斯产品在2019年、2021年、2022年多次因不合格被监管部门通报[20] - 代工产业发达地区存在高仿品问题,品牌方需在利用代工厂产能与防止其推出竞争性产品之间取得平衡[22] 消费者认知与市场变化 - 消费者通过产品标签上的制造商信息发现代工关系,一款阿迪达斯长款羽绒服(券后价867.71元,含绒量70%)与雪中飞同款(售价569元,含绒量85%)存在近300元价差[6][24] - 消费者知情权意识觉醒,更加关注产品实际参数和生产溯源,而非仅看重品牌光环[23] - 阿迪达斯大中华区业绩在本土化战略下改善,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增长10%,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已实现连续9个季度增长[19]
张勇香港买豪宅,5354万港元
盐财经· 2025-10-27 17:22
核心交易概述 - 希慎兴业全资附属公司广运出售位于竹林苑的一个住宅单位给由独立非执行董事张勇全资拥有的买方Verdant Peak Investment Limited,交易代价为5354万港元,构成关联交易[4] - 该单位实用面积约2084平方呎(约193平方米)[4] - 买方支付方式为签署协议时支付5%初步订金267.7万港元,2025年11月7日前支付加付订金267.7万港元(累计10%),余款于2026年1月24日前支付[6][7] 标的物业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末标的物业估值为3431.3万港元[7] - 2024年度税后净租金收入101.8万港元,较2023年度的67.3万港元同比增长51%[7][8] - 2024年度税前净租金收入121.9万港元,2023年度为80.6万港元[8] - 当前物业处于空置状态[7] 公司背景与战略 - 希慎兴业是香港老牌地产商,主营商铺、写字楼、住宅出租业务[8] - 竹林苑为希慎集团发展的住宅项目,位于香港半山坚尼道黄金地段,由6座住宅大楼组成共345个住宅单位[10] - 本次出售属于公司资本循环计划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去杠杆化优化资本结构、释放成熟非核心住宅资产价值、将资本重新部署至策略重点领域[11] - 本次出售预计为集团带来约1930万港元总收益[11] 近期同类交易 - 本月4日希慎兴业公告出售竹林苑3个住宅单位,预计带来总收益约4926.8万港元[11] - 单位1实用面积2191平方呎(约243.44平方米)售价5639万港元,买方由非执行董事利干先生配偶全资拥有[11] - 单位2(1451平方呎/约161.22平方米)和单位3(1503平方呎/约167平方米)由公司主席利蕴莲女士儿子以7723万港元购买[11] 公司近期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17.3亿港元,同比增加2.19%;股东应占溢利7500万港元,同比减少82.44%[14][16] - 2024年股东应占利润3500万港元,上年同期亏损8.72亿港元,实现扭亏为盈;总营收34.09亿港元,同比增长6.2%[14] - 2024年营业利润24.55亿港元,同比增长7.58%;税前利润5.67亿港元,同比增长177.56%[16] - 截至发稿公司股价报15.96港元,市值约164亿港元,今年累计涨幅超46%[18]
中产女性不买单,又一暴利行业崩塌
盐财经· 2025-10-27 17:22
行业整体状况 - 消费医疗行业曾被视为暴利行业,出现如"牙茅"、"医美茅"、"疫苗茅"等知名企业[2] - 受行业竞争和消费观念变化影响,医美板块经历四年结构性调整,全行业面临生存焦虑[2] - 头部企业业绩缩水,股价应声下跌[2] 爱美客市场表现与战略调整 - 爱美客动态市盈率从2021年巅峰时的300多倍大幅回落至30倍左右[4] - 截至10月27日,爱美客总市值约500亿元,较巅峰时期跌去约1200亿元[4] - 公司近期频繁跨界,9月底切入毛发医疗领域推出米诺地尔,10月获得首个化妆品新原料备案[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63亿元,同比下降17.9%,归母净利润约4.44亿元,同比下降15.87%,为近5年来首降[30] - 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收12.99亿元,同比下降21.59%,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下降29.57%[3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仅5.33%,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2%,远低于2023年47.08%的增速[33] 艾塑菲代理权争夺战 - 爱美客与江苏吴中围绕童颜针艾塑菲(AestheFill)独家代理权产生纠纷[6] - 2025年3月,爱美客以1.9亿美元(13.86亿元)收购韩国REGEN公司85%股权,上市公司最终持股59.5%[17] - 艾塑菲单支售价2万元,江苏吴中年报披露2024年该产品在中国销售额达3.26亿元,2025年一季度为1.13亿元[12] - 爱美客指控达透医疗违约转让独家经销业务给其控股股东吴中美学[8] - 江苏吴中否认指控,称协议从未约定"关联方被处罚就能解约"[20] - 爱美客在收购时曾公开承诺现阶段不会在中国市场自行销售艾塑菲[38] 爱美客发展历程与行业地位 - 公司前身北京英之煌生物科技于2004年成立,2005年改名爱美客[23][24] - 2009年推出国内首款获Ⅲ类医疗器械证的玻尿酸产品"逸美",实现国产替代[24] - 2009年至2019年为高速发展期,产品毛利率均在90%以上,营收从2016年1.41亿增长至2019年5.58亿,年复合增长率超40%[26] - 2020年9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市值一度突破千亿,获"医美茅台"称号[27] - 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再生类产品"濡白天使"[27] - 截至2023年,公司总资产飙升至68.52亿元[28] 医美行业竞争环境 - 2025年上半年63%的医美机构营收出现下滑,仅14%机构实现增长[33] - 第二季度58%的机构业绩下滑,其中31%的下滑幅度超过20%[33] - 行业竞争白热化,价格战激烈,玻尿酸降价30%,瘦脸针买一送一[35] - 医美渗透率不高,主力消费群体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中产女性,近年消费力明显下降[35] - 渠道红利消失,新产品难以通过渠道增量冲销量[35]
宗馥莉已回娃哈哈上班
盐财经· 2025-10-25 17:57
公司品牌与经营权动态 - 宏胜系公司通知经销商2026年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不会出现其他品牌[2] - 宗馥莉已回娃哈哈上班,但以宏胜饮料集团总裁身份行事[4][5] - 宏胜集团高管严学峰岗位恢复,祝丽丹岗位显示"待定"[5] 公司内部矛盾与商标问题 - 公司内部矛盾源于宗馥莉对组织架构和管理规章制度的调整,宏胜系掌握生产与销售但"娃哈哈"商标属于娃哈哈集团[5] - 宗馥莉曾申请转让387件娃哈哈商标至其持股51%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但未成功,商标使用需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一致同意[5] - 宗馥莉辞职或起因于商标使用"不合规",娃哈哈集团大股东上城文旅曾提出让娃哈哈出资购买其46%股份和商标但金额未谈拢[6][12] 经销商体系反应 - 宏胜系保证金收取任务远未完成,许多省份只完成10%-20%,而去年提前完成[9] - 部分经销商对"娃小宗"不信任,担心支付保证金后收到"娃小宗"货品而拒绝打款[9] - 有合作超20年的大经销商表示对宏胜公司忠诚度高,将品牌风波视为新老交接正常现象[10] "娃小宗"品牌事件回顾 - 今年9月12日宗馥莉辞去娃哈哈集团相关职务,据称因商标使用"不合规"决定经营自有品牌"娃小宗"[12] - 宏胜系公司曾通知从2026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12] - 宏胜集团已申请数十个"娃小宗"相关商标,部分已通过初审,并推出首款定价4元的凝香乌龙无糖茶[12] - 娃哈哈通知资深经销商不能代理"娃小宗",否则取消娃哈哈经销资格[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