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盐财经
icon
搜索文档
中产女性不买单,又一暴利行业崩塌
盐财经· 2025-10-27 17:22
行业整体状况 - 消费医疗行业曾被视为暴利行业,出现如"牙茅"、"医美茅"、"疫苗茅"等知名企业[2] - 受行业竞争和消费观念变化影响,医美板块经历四年结构性调整,全行业面临生存焦虑[2] - 头部企业业绩缩水,股价应声下跌[2] 爱美客市场表现与战略调整 - 爱美客动态市盈率从2021年巅峰时的300多倍大幅回落至30倍左右[4] - 截至10月27日,爱美客总市值约500亿元,较巅峰时期跌去约1200亿元[4] - 公司近期频繁跨界,9月底切入毛发医疗领域推出米诺地尔,10月获得首个化妆品新原料备案[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63亿元,同比下降17.9%,归母净利润约4.44亿元,同比下降15.87%,为近5年来首降[30] - 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收12.99亿元,同比下降21.59%,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下降29.57%[3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仅5.33%,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2%,远低于2023年47.08%的增速[33] 艾塑菲代理权争夺战 - 爱美客与江苏吴中围绕童颜针艾塑菲(AestheFill)独家代理权产生纠纷[6] - 2025年3月,爱美客以1.9亿美元(13.86亿元)收购韩国REGEN公司85%股权,上市公司最终持股59.5%[17] - 艾塑菲单支售价2万元,江苏吴中年报披露2024年该产品在中国销售额达3.26亿元,2025年一季度为1.13亿元[12] - 爱美客指控达透医疗违约转让独家经销业务给其控股股东吴中美学[8] - 江苏吴中否认指控,称协议从未约定"关联方被处罚就能解约"[20] - 爱美客在收购时曾公开承诺现阶段不会在中国市场自行销售艾塑菲[38] 爱美客发展历程与行业地位 - 公司前身北京英之煌生物科技于2004年成立,2005年改名爱美客[23][24] - 2009年推出国内首款获Ⅲ类医疗器械证的玻尿酸产品"逸美",实现国产替代[24] - 2009年至2019年为高速发展期,产品毛利率均在90%以上,营收从2016年1.41亿增长至2019年5.58亿,年复合增长率超40%[26] - 2020年9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市值一度突破千亿,获"医美茅台"称号[27] - 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再生类产品"濡白天使"[27] - 截至2023年,公司总资产飙升至68.52亿元[28] 医美行业竞争环境 - 2025年上半年63%的医美机构营收出现下滑,仅14%机构实现增长[33] - 第二季度58%的机构业绩下滑,其中31%的下滑幅度超过20%[33] - 行业竞争白热化,价格战激烈,玻尿酸降价30%,瘦脸针买一送一[35] - 医美渗透率不高,主力消费群体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中产女性,近年消费力明显下降[35] - 渠道红利消失,新产品难以通过渠道增量冲销量[35]
宗馥莉已回娃哈哈上班
盐财经· 2025-10-25 17:57
公司品牌与经营权动态 - 宏胜系公司通知经销商2026年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不会出现其他品牌[2] - 宗馥莉已回娃哈哈上班,但以宏胜饮料集团总裁身份行事[4][5] - 宏胜集团高管严学峰岗位恢复,祝丽丹岗位显示"待定"[5] 公司内部矛盾与商标问题 - 公司内部矛盾源于宗馥莉对组织架构和管理规章制度的调整,宏胜系掌握生产与销售但"娃哈哈"商标属于娃哈哈集团[5] - 宗馥莉曾申请转让387件娃哈哈商标至其持股51%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但未成功,商标使用需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一致同意[5] - 宗馥莉辞职或起因于商标使用"不合规",娃哈哈集团大股东上城文旅曾提出让娃哈哈出资购买其46%股份和商标但金额未谈拢[6][12] 经销商体系反应 - 宏胜系保证金收取任务远未完成,许多省份只完成10%-20%,而去年提前完成[9] - 部分经销商对"娃小宗"不信任,担心支付保证金后收到"娃小宗"货品而拒绝打款[9] - 有合作超20年的大经销商表示对宏胜公司忠诚度高,将品牌风波视为新老交接正常现象[10] "娃小宗"品牌事件回顾 - 今年9月12日宗馥莉辞去娃哈哈集团相关职务,据称因商标使用"不合规"决定经营自有品牌"娃小宗"[12] - 宏胜系公司曾通知从2026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12] - 宏胜集团已申请数十个"娃小宗"相关商标,部分已通过初审,并推出首款定价4元的凝香乌龙无糖茶[12] - 娃哈哈通知资深经销商不能代理"娃小宗",否则取消娃哈哈经销资格[14]
拍短剧,雷军下场了
盐财经· 2025-10-25 17:57
小米入局短剧的战略举措 - 公司于9月底正式上线独立短剧APP“围观短剧”,主打“无广告”和“免费看”两大卖点,截至10月25日下载量已达90万次,但应用目前仅向小米手机用户开放,未上架其他主流渠道[2] - 公司高层对短剧领域表现出高度关注,雷军曾公开表示关注短剧,其声音还出现在小米自制短剧《时空合伙人》中,体现了公司的重视程度[2] - 公司进军短剧领域早有布局,可追溯至2022年推出的第三方短剧观看小程序“多滑短剧”,该平台剧集均来自外部采购,公司仅扮演分发渠道角色[6] - 公司在去年5月开始发布短剧相关岗位招聘信息,涵盖编剧、后期制作等职位,其中短剧编剧岗位薪资高达20-30K,并于次年7月上线首部自制短剧《时空合伙人》[8] - “围观短剧”APP的开发方为成都分享信息传播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为小米联合创始人、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川,由其亲自挂帅表明该业务在公司内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10][11] 短剧行业竞争格局 - 短剧行业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马太效应显著,红果短剧下载量突破10亿次,月活用户接近2亿,巨头几乎瓜分大部分流量,新玩家空间有限[5] - 长视频平台如优爱腾凭借成熟的内容生态、版权储备和制作体系在短剧领域占据优势,新入局者短期内难以匹敌[5] -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4年参与投流的微短剧总数超4.46万部,今年1月在投短剧公司数量同比增长54%,在投剧目数增长101%,竞争空前激烈[13] - 互联网大厂纷纷扎堆入局,字节跳动旗下“红果短剧”今年6月月活跃用户达2.1亿,同比增长179%;腾讯依托微信小程序与阅文IP形成内容矩阵;京东、阿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也通过招聘、资金和流量扶持等方式切入赛道[20][23] 小米的短剧战略逻辑与挑战 - 公司入局短剧的核心目的在于补足“硬件+内容”生态闭环,利用自有流量池为手机、电视、汽车、家电等硬件配备低成本、高黏性的“原生广告位”,从而提升整机溢价和用户停留时长[13] -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公司采取“免费无广告”模式直击用户痛点,与其他平台依赖付费和广告变现形成差异化,但该模式也意味着公司暂时放弃短期收益[16][25] - 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内容供给,“围观短剧”被用户反馈剧集数量少且多为其他平台的存量剧,缺乏优质原创剧集支撑可能导致用户留存困难[17] - 行业普遍存在内容同质化、制作成本上涨、变现路径单一等问题,平台追求“快产快销”生产模板化内容,内容价值难以沉淀,可持续商业闭环面临挑战[24][25] - 分析师认为,公司短剧业务的未来在于将其打造为生态体系中的会员增值服务,并通过品牌植入、内容联动、带货等新路径实现变现,而非单纯依赖用户付费[25] 短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未来的转机在于跨界融合,短剧若能与动漫、游戏、衍生品经济及文旅产业结合,拓展消费边界,才有可能找到新的增长空间,从“碎片化爽剧”转变为IP生态的起点[25] - 行业成熟的关键在于“驱逐劣币”,平台需要主动扶持原创精品、筛选优质内容以建立良性循环,这对于注重品牌形象的公司在内容筛选成本和品牌绑定方面构成利好[28] - 短剧对公司的战略意义被定位为“营销基建”,只要用户对碎片化内容的偏好持续,公司就会持续加码,这项基建一旦启动就不会停止,其价值与硬件生态深度绑定[28]
反转,赵长鹏被赦免
盐财经· 2025-10-24 10:55
核心事件 - 前总统特朗普签署针对币安创始人赵长鹏的赦免令 [2] - 白宫发言人表示赵长鹏是在拜登政府对加密货币开战时被起诉的 [2] - 赵长鹏此前因币安未落实有效反洗钱措施而认罪 服刑4个月并缴纳43亿美元罚款 [2] 对公司的影响 - 赦免很可能为币安重返美国市场铺路 该公司2023年因违反反洗钱规定被禁止在美运营 [4] - 赦免可能使美国司法部对币安为期三年的外部监察提前结束 [5] - 受赦免消息影响 币安币盘中出现暴涨 [6] 政治与商业关联 - 币安成为特朗普家族World Liberty Financial加密项目的关键支持者 该业务显著推升总统个人财富 [4] - World Liberty项目给特朗普家族带来的收入远高于其房地产组合以往任何一年的年收入 [5] - 币安与特朗普家族的财务关系引发国会山民主党人对道德问题的担忧 [5]
泡泡玛特,大跌
盐财经· 2025-10-23 17:05
港股新消费板块市场表现 - 10月23日港股新消费板块盘初走低 泡泡玛特股价跌幅扩大至10% 为4月份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古茗跌超8% 蜜雪集团跌超5% 布鲁可等跟跌 [3] 券商对泡泡玛特的观点 - 交银国际重申泡泡玛特买入评级 指其增长动能持续强化 [3] - 国金证券维持泡泡玛特买入评级 看好公司海外市场通过本土化运营体系构建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以及中国市场依托全域运营能力升级 延续高质量发展态势 [3] 泡泡玛特2025年第三季度业务情况 - 第三季度整体收益(未经审核)较去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45%—250% [3] - 第三季度泡泡玛特中国收益同比增长185%—190% [3] - 线下渠道收益同比增长130%—135% [3] - 线上渠道收益同比增长300%—305% [3] - 海外市场收益同比增长365%—370% [3] - 亚太市场收益同比增长170%—175% [3] - 美洲市场收益同比增长1265%—1270% [3] - 欧洲及其他地区收益同比增长735%—740% [3] 泡泡玛特产品系列市场反响 - 继Labubu之后 泡泡玛特星星人系列再次引发抢购潮 [4]
“双11”,欧美女孩疯抢广州女装
盐财经· 2025-10-23 17:05
公司核心发展历程 - 公司为广州巨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品牌Katch Me,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广州番禺,最初以外贸女装代工起家 [5][6] - 创始人Nina早期在英国曼彻斯特经营女装门店成为“销冠”,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回国跑通供应链,能直接从国内工厂拿货,而其他门店需通过中间商 [6] - 2022年因合作十多年的客户企业倒闭导致3000多万货款被压,公司决定彻底砍掉传统外贸业务,并于2022年3月入驻TikTok Shop寻求转型 [9] - 入驻TikTok Shop仅3个月即登顶英国站女装类目榜首,入驻一年后迎来爆发式增长,英区单店日销售额最高超过20万美元,单品月销量达十几万件,日销量从1000件快速拉升至1万件 [10] 运营策略与爆款方法论 - 公司在TikTok Shop上的爆款率高达30-40%,其爆款打造被总结为一套可规模化复制的科学流程,包括小规模市场验证、投商品卡广告测试转化、以及达人合作与商家自播双线内容输出 [12][17] - 六成GMV来自达人短视频,公司单月联动达人数量数以千计,能孵化近10万个品牌相关作品,并自建平台和项目管理工具以高效管理达人关系 [18] - 为应对黑五等重要节点,公司设定每日成功对接100位达人、稳定开播7场、产出100条以上短视频的运营目标,并将此视为整合战役的火力点 [22] - 公司利用AI技术打磨达人视频素材,并强调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产品从开发到生产可在7-10天内完成交付 [20][6] 市场表现与扩张战略 - 品牌因踩中欧美女生审美被称为“爆款制造机”,其1300美元的喇叭牛仔裤因说唱歌手肯德里克·拉马尔穿着成为2025年TikTok Shop英区最火购物趋势之一 [2][3][5] - 凭借外贸时期积累的对欧美消费者尺寸的理解力及供应链管理经验,公司牛仔裤产品经过30-40道工序和多轮打样调整,最终成为爆款 [19] - 在英国市场爆火并于美国市场站稳脚跟后,公司已将扩张目标瞄准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及墨西哥等拉美市场 [24] - 公司已延展出品牌运营业务,将其成功打法提供给其他希望深度理解平台生态的中国品牌,并将TikTok Shop视为提升品牌形象和粉丝信任的重要战场 [24]
这些投资女神,今年带人赚翻了
盐财经· 2025-10-22 17:50
文章核心观点 - 创新药行业在2025年迎来强势回归,政策、资本与技术的三重共振驱动行业进入上行周期 [6][35] - 专注于创新药投资的女性基金经理(“医药女神”)业绩领跑市场,但其投资策略和基金规模出现显著分化 [3][5][19] - 尽管投资路径不同,但基金经理们普遍认为创新药是未来几年的核心投资主线 [32] 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汇添富张韡管理的香港优势精选(QDII)A年内收益率一度达176.96%,最新收益率为142.74%,领跑全市场 [3][11] - 长城基金谭小兵的长城大健康混合A年内最高收益率达93.64% [15] - 工银瑞信赵蓓在管的10只产品中,有5只近一年回报在20%至80%之间 [16] - 中欧基金葛兰的中欧医疗创新股票C最高回报超过70% [17] - 张韡管理基金总规模超167亿元,其股票仓位中医药生物行业占比高达90.83%,较上期增加28.55个百分点 [11][15] 基金规模分化现象 - 部分医药基金出现“业绩强、规模弱”的背离现象,例如鹏华医药科技A年内收益超80%,但规模从21.42亿元缩水至19.87亿元,减少近7% [19] - 安信医药健康A二季度末规模为4.42亿元,较一季度末的5.88亿元缩水超过两成 [19] - 鹏华创新医药因资产净值连续2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而触及清盘预警线 [20] - 规模分化反映投资者行为更趋理性,倾向于获利了结,同时ETF等指数基金也分流了部分资金 [22] 基金经理投资策略 - 张韡代表“前沿哨兵派”,敢于为未来定价,持仓高度集中于港股-B类公司,看好中国创新药企的全球竞争力 [25] - 葛兰注重跨国合作与临床预期,积极参与定增以获取安全边际,其参与百利天恒定增已实现19.4%的浮盈 [26][28] - 赵蓓风格稳健,持仓相对分散,兼顾创新药和出现经营拐点的传统药企,其第一大重仓股恒瑞医药持仓占比达9.51% [29][31] - A股与港股作为中国创新药发展的“双引擎”,优势互补,港股因流动性更敏感、估值修复弹性更大,成为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方式 [25] 行业驱动因素 - 政策层面迎来暖风,国家医保局等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创新药划出清晰的政策安全边界 [35][36][38] - 出海交易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中国License-out交易达72笔,总金额较2024年全年高出16% [39][40] - 中国药企在全球License合作中的占比显著提升,从过去的0.8个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近五个 [40] - 行业业绩显著改善,39家港股创新药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520.61亿元(同比增长7.66%),归母净利润282.66亿元(同比大增54.37%) [41]
宇树科技,改名
盐财经· 2025-10-22 17:50
IPO进展 - 公司IPO辅导机构中信证券提交了第一期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2] - 公司预计将于10月至12月间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3] - 中信证券与公司于2025年7月通过系统提交辅导备案材料并于7月18日完成公示 [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26日,是一家专注于消费级和行业级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3] - 公司年度营收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并且是业内少数实现连续盈利的机器人企业,公司规模约1000人 [5] - 公司2025年第五次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更名议案,决定更名为"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办理工商变更程序 [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上半年,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非常火爆,在政策支持下,行业整机及零部件厂商平均增长达50%至100% [5] - 需求端拉动了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5] 产品与技术发展 - 公司于10月20日发布全新一代仿生机器人Unitree H2,高180厘米,重70公斤,整体形态更接近真人,具备舞蹈、功夫表演和模特走秀等能力 [6] - Unitree H2配备了31个关节,相比此前发布的R1机型的26个关节,关节数量提升19%,灵活性显著增强 [9] - 公司已推出R1、H1、G1三款人形机器人,其中H1是发布于2023年8月的国内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并曾登上2025年央视春晚 [9] 产品定价 - 公司人形机器人产品定价分别为:R1定价3.99万元起,G1定价9.9万元,H1定价65万元 [10]
在扬州,她们靠划船年入1个亿
盐财经· 2025-10-21 18:16
公司上市动态 - 江苏瘦西湖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26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2] - 该公司此前已于2017年挂牌新三板 [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3123.6万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1.11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88.87% [5][6] - 净利润从2022年的300万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4300万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279.35% [5] - 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核收入为8454.2万元人民币,销售成本为3096.2万元人民币,毛利为5358万元人民币,毛利率为63.4% [6] - 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为5171.3万元人民币,期内利润及全面收入总额为3882.3万元人民币 [6] 业务构成 - 公司是一家国有综合性水上游览服务提供商,业务分为水上游船观光服务、观光车服务和管理服务三大块 [7] - 水上游船观光服务是核心收入来源,2022年至2024年该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88.3%、87.2%和86.2% [7][8] - 2025年上半年,水上游船观光服务收入为7234.2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为85.6% [8]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4年公司在江苏省水上游览服务市场船票销售额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6% [8] 核心竞争优势与运营模式 - 公司由扬州市政府控股89.99%,是扬州市内唯一持牌的水上游船观光运营商 [9] - 公司在蜀岗-瘦西湖风景区拥有水上游船观光的20年独家运营权,其游船是“扬州水域内唯一制定交通方式” [9] - “瘦西湖船娘”是重要特色,船娘和船夫均经过严格培训,具备摇船、讲解、唱歌、英语交流等技能 [18] - 公司目前共有205艘船,包括36艘摇橹船、106艘自驾船和64艘主题船 [18] 业务创新与拓展 - 水上游览项目除标准观光船服务外,还包括增值船服务与大运扬州行进式游船演绎 [21] - 增值船服务为“游船+”模式,包括“游船+教育”的研学线路和“游船+企业”的冠名、会议定制及船宴等 [22] - 船宴业务中,单人早餐游船套餐价格为128元,包船费用为3000元 [25] - 增值服务与包船业务营收从2022年的552.6万元人民币上涨至2024年的3929.7万元人民币,营收占比从17.7%升至35.3% [25] - 2024年10月推出大运扬州行进式游船演艺,沿扬州段大运河展开,将游船与夜游结合,常规票价168元/人 [25][27] - 大运扬州项目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844.8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为21.8% [28] - 公司尝试“轻资产”输出,为高邮清水潭旅游度假区提供管理服务,并于2023年涉足瘦西湖景区内的观光车服务 [28] 行业背景与市场表现 - 景区上市并非新鲜事,张家界、峨眉山和黄山等风景名胜区已有相关公司上市,其共同点是经营景区“周边业务”如索道、班车等 [31] - 现行制度规定,依托国家资源的风景名胜区等,不得以门票经营权、景点开发经营权打包上市,门票收入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非税收入 [34][35] - 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文旅公司中,张家界旅游集团市值涨幅28.55%,天目湖涨幅19.2%,峨眉山涨幅6.27%,桂林旅游净利同比增长141.9% [36] - 2025年年初,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也已尝试冲击港股主板 [36] - 2025年以来尚未有文旅企业在港股成功IPO [38]
马云抄底买楼,低调家族暴赚
盐财经· 2025-10-21 18:16
交易概述 - 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以9.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亿元)购得香港铜锣湾“港岛壹号中心”最高的13层楼,拟打造为香港总部 [4] - 交易涉及总楼面面积约30.16万平方呎,折算平均价格约为23.55万元/平方米 [13] - 卖方为文华东方酒店集团,隶属于英国凯瑟克家族控制的怡和财团 [5] 交易背景与资产详情 - “港岛壹号中心”前身为香港怡东酒店,凯瑟克家族投资约50亿港元将其重建为24层甲级写字楼,于去年7月封顶,今年下半年入市 [10] - 较之高峰期,香港地区部分写字楼价值下调30%-40%,空置率较高,此次出售价格属于低位 [11][12] - 该项目曾在2017年招标出售,估价高达270亿元,按当前交易估算项目价值约140亿元,折价近一半,但凯瑟克家族依然赚得7.58亿美元(合人民币54亿元) [15] 卖方战略布局 - 出售物业同日,文华东方宣布将被母公司怡和集团私有化,怡和持有其88.04%股份,拟以42亿美元收购剩余11.96%股份 [21] - 卖楼收益将转化为私有化报价中的特别股息及现金,已赢得75%股东潜在支持 [25] - 此举是凯瑟克家族“出售非核心资产+私有化”组合拳的一部分,旨在简化架构、支持酒店业务发展并优化资产组合 [18][24] 怡和集团业务概况 - 怡和集团为超过193年历史的英资财团,2024年营收约合人民币2500亿元,业务涉及酒店、地产、零售、汽车、金融等 [6][29][32] - 旗下香港置地是香港中环最大地主之一,拥有中环约40%的商用物业,并启动为期三年、超10亿美元的“明日中环”转型计划 [32][33] - 集团在中国内地积极扩张,2024年内地零售物业租金收入上涨11%,而香港地区零售物业租金收入下降9% [33] 其他投资与策略调整 - 怡和集团是中国最大汽车经销商之一中升集团的股东,持股21.4%,并通过DFI公司经营7-Eleven、万宁等零售业务 [36] - 集团曾投资永辉超市,以57亿元获得约20%股权,后以44.96亿元清仓,不计股息则10年亏损12亿元 [37] - 2024年10月,香港置地宣布策略转向,放弃建售住宅,专注于开发顶级商业物业;同年9月底,怡和香港总部传出小规模裁员消息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