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地产(00123)

搜索文档
越秀地产(00123):销售有望改善,积极优化土储结构
平安证券· 2025-04-01 08: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越秀地产为大湾区地方国企,在行业下行期稳中求进,融资优势叠加多元化扩储模式助力逆周期拿地突围,拿地力度行业前茅,有望在行业洗牌中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虽行业整体仍处于调整期,结算端压力犹在,但2025年销售有望好转,叠加土储及可售货值优化,国企财务优势加持下仍具发展潜力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行业为房地产,公司网址为www.yuexiuproperty.com和www.irasia.com/listco/hk/yuexiuproperty,大股东为越秀集团,持股43.39%,实际控制人为广州市人民政府 [1] - 总股本4025.4百万股,流通A股为0,流通B/H股4025.4百万股,总市值212.9亿港币,每股净资产13.7元,资产负债率74.6% [1] 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7.7%;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下降67.3%;不派发末期股息 [4] - 2023 - 2027年预测,营业收入分别为802.22亿元、864.01亿元、941.77亿元、1021.82亿元、1103.56亿元,增速分别为10.8%、7.7%、9.0%、8.5%、8.0%;净利润分别为31.85亿元、10.4亿元、10.89亿元、11.4亿元、11.75亿元,增速分别为 - 19.4%、 - 67.3%、4.7%、4.7%、3.0% [6] 销售与土储情况 - 2024年公司增收不增利主要系毛利率下滑(同比下滑4.8pct)与计提减值所致;2024年可售货值约2354亿元,2025年销售目标达成1205亿元,同比增长5.2%,2025年1 - 2月累计合同销售额128.3亿元,同比增长23.8% [7] - 2024年完成权益投资294.6亿元,新增土储100%位于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北上广合计权益投资额占比82.7%;实现广州3幅地块收储,累计可盘活资金约135亿元 [7] - 2025年保持“以销定投”,聚焦收益确定性高和现金流回笼快的项目,叠加收储盘活资金,预计土地款支出约300亿元,与2024年基本持平 [7] 财务状况 - “三道红线”保持“绿档”,期末平均借贷成本回落至3.49%,灵活运用点心债降低境外融资成本,期末人民币借贷、短债占比分别为82%、22% [7] 投资建议 - 下调公司2025 - 2026年EPS预测分别为0.27元(原为0.82元)、0.28元(原为0.86元),新增2027年EPS预测0.2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0倍、17.2倍、16.7倍,维持“推荐”评级 [7] 财务报表预测 - 资产负债表预测了2024 - 2027年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多项资产、负债及权益项目情况 [9] - 利润表预测了2024 - 2027年营业额、销售成本等多项利润相关项目情况 [9] - 现金流量表预测了2024 - 2027年税后经营利润、折旧与摊销等多项现金流量相关项目情况 [10] 主要财务比率 - 成长能力方面,2024 - 2027年营收额增长率分别为8%、9%、9%、8%;EBIT增长率分别为 - 40%、26%、7%、11%等 [10] - 盈利能力方面,2024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0%、11%、11%、11%;净利率分别为2%、2%、2%、2%等 [10] - 估值倍数方面,2024 - 2027年P/E分别为18.9、18.0、17.2、16.7;P/S分别为0.2、0.2、0.2、0.2等 [10]
越秀地产林招远:2025年财务保持健康安全 强化公司经营安全垫厚度
证券日报· 2025-03-31 19:38
文章核心观点 - 越秀地产2024年业绩良好,财务稳健,是行业内生驱动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将保持财务健康安全 [2][3] 2024年业绩情况 - 实现营业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7.7% [2] - 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217.3亿元 [2] - 期末现金储备达500.5亿元,较年初增长8.6% [2] - 有息负债压降至1038.9亿元,短债占比仅22% [2] - 境内发行公司债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仅2.61%,全年加权融资成本降至3.49% [2] 市场地位 - 通过精准营销策略和定价策略,巩固大湾区和广州市场领先地位 [3] - 2024年在北京市场份额首次进入前10,位列第9,杭州进入前5 [3] 公司举措 - 在总部成立生产管理中心,整合多部门,提高大生产体系敏捷能力 [3] - 深化精益管理,消除无效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3] 2025年展望 - 保持经营性现金流为正,继续降低融资成本,保持“三道红线”绿档达标 [3]
越秀地产林昭远:房地产市场今年会触底,市场信心在恢复中
搜狐财经· 2025-03-31 19:08
文章核心观点 越秀地产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管理层对房地产走势进行预判,介绍公司投拓策略、经营举措等情况,同时公布了公司2024年业绩及2025年销售目标和拿地计划 [3][4][5] 行业情况 - 行业总基调是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从一二月情况看市场信心在恢复,预计今年会触底 [3] - “好房子”政策对二手房市场有一定压力但影响有限,因落实该政策的城市数量较少 [3] 公司经营策略 - 投拓策略坚持以销定投,聚焦经济、产业、人口,主要拓展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及杭州、合肥、成都等强二线城市 [3] - 成立生产管理中心提高大生产敏捷能力和效率,坚持“好产品理念”打造优质产品,保持经营性现金流为正、降低融资成本确保财务健康安全 [3] 公司2024年业绩情况 - 实现营业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7.7%;核心净利润为15.9亿元,归母净利润保持在10.4亿元;合同销售额为1145.4亿元,行业排名第8位 [4] - 一二线城市合同销售额占比99.3%,一线城市贡献超50%,广州销售额433.7亿元,北京87.3亿元首次进入前十位列第九,上海66亿元 [4] - 经营性现金流净入217.3亿元,年末在手现金储备超500亿元,较年初上升8.6%,有息负债压降至1038.9亿元,短债占比22% [4] - 权益投资总额294.6亿元,超80%资金投向北京、上海、广州,分别投入93亿、69亿和81.6亿元 [4] - 新增土地储备约271万平方米,北京、上海、广州分别新增54万平方米、30万平方米、110万平方米,一线城市占比超70% [4] 公司2025年计划 - 拿地金额按“以销定投”铺排为300亿元,与去年差不多 [4] - 销售目标为1205亿元,增长5.2%,按去化率51%铺排 [5]
越秀地产:2025年权益拿地预算300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3-31 18:04
文章核心观点 - 越秀地产2025年投资将更精准,聚焦核心城市增储,年初权益投资预算300亿并动态调整,2024年投资和土储多集中于一线城市,前十房企重仓一线城市需具备三大优势 [1][2] 公司投资策略 - 2025年公司投资刻度更精准,坚持“稳健投资”“以销定投”,聚焦核心城市、区域增储,优化土储结构 [1] - 重点关注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四个一线城市和杭州、合肥、成都、西安等强二线城市优质拿地机会 [1] - 年初权益投资预算铺排为300亿元,全年投资预算将动态调整 [1] 公司2024年投资与土储情况 - 2024年全年权益投资总额294.6亿元,超80%资金投向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城市 [1] - 2024年新增土地储备约271万平方米,一线城市占比超70% [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拥有总土地储备1971万平方米,总货值超3600亿元,一、二线城市占比高达95.6% [1] 行业成功要素 - 前十房企要在一线城市持续成功,需有便宜的钱和充裕现金储备、过硬产品力、城市深耕形成拿地-销售良性滚动闭环 [2]
越秀地产年度销售额首进全国前10,深耕一线城市,回应住建部“好房子”号召
华夏时报· 2025-03-31 17:59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越秀地产业绩表现良好,销售进入全国前十,财务稳健,土地投资聚焦优势城市,同时积极响应“好房子”号召提升产品力,项目市场表现佳 [2][4][8]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864.0亿元,同比上升7.7% [2][4] - 2024年合同销售(连同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项目的销售)金额约为1145.4亿元,年度销售首次进入全国前10,位列第8 [2][3][4] - 2024年公司直接持有的商业物业实现租赁收入约6.68亿元,同比上升37.1% [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约40.02%单位权益的越秀房产基金实现营业收入约20.32亿元,同比下降2.7%,物业收入净额约14.45亿元,同比下降2.1% [5] - 2024年越秀服务全年实现营收约38.68亿元,同比上升20.0%,管理规模稳步提升,社区增值服务收入约12.17亿元,同比上升30.6%,康养业务营收同比增长,可经营床位数7265张,入住率提升 [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总额约为500.5亿元,较年初上升8.6%,年内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 [6] 区域销售分布 - 2024年大湾区合同销售金额约488.4亿元,约占公司合同销售金额的42.7%,其中广州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433.7亿元,约占37.9% [4] - 2024年华东地区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331.4亿元,约占公司合同销售金额的28.9%,其中杭州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221.0亿元 [4] - 2024年中西部地区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96.0亿元,约占公司合同销售金额的17.1%,其中成都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68.0亿元 [4] - 2024年北方地区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29.6亿元,约占公司合同销售金额的11.3%,其中北京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87.3亿元 [4] 土地投资 - 2024年公司重点投资布局一线城市及重点二线城市,新增24幅土地,总建筑面积约为271万平米,一线城市新增土储占比超过70% [2][7] - 2024年公司成功实现广州3幅地块的收储,累计可盘活资金约135亿元 [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国布局27座城市,拥有总土地储备约1971万平米,96%分布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拥有土地储备100万平米、86万平米和652万平米 [7] 产品战略 - 3月27日公司在上海发布“4×4好产品理念”和4+X产品系,践行“四好企业”战略,把产品力放在突出位置,与住建部好房子标准高度契合 [8] - 公司提炼出“品质、温度、智慧、成长”4大关键词和16个产品主张,形成“4×4好产品理念”的核心支撑,升级形成4+X产品系,涵盖六大产品系 [8] 市场表现 - 2024年广州琶洲南TOD以86.01亿元成交额蝉联全市商品住宅销售榜榜首,北京香山樾以60.17亿全口径销售额位列北京商品住宅销售榜第二、海淀区第一 [9] - 2025年开年以来,上海静安天玥项目开盘即售罄,销售额达23亿,北京星樾首次开盘收获26.8亿销售额,北京海淀和樾望云、和樾玉鸣双盘首开劲销152亿 [9]
越秀地产(0012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16:31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864.0亿元,同比上升7.7%[3][5] - 毛利率约为10.5%,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3][5] - 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约为人民币10.4亿元,同比下降67.3%[3][5] - 核心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5.9亿元,同比下降54.4%[3][5]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864.0亿元,同比上升7.7%;毛利率约为10.5%,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约为10.4亿元,同比下降67.3%;核心净利润约为15.9亿元,同比下降54.4%[51]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864.0亿元,同比上升7.7%;毛利约90.5亿元,同比下降26.1%;毛利率约10.5%,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72]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约10.4亿元,同比下降67.3%;核心净利润约15.9亿元,同比下降54.4%[73] - 2024年公司除税前盈利为4,195,629千元,较2023年的7,720,643千元下降45.66%[26] - 2024年公司经营盈利为3,451,169千元,较2023年的6,670,336千元下降48.26%[26] - 2024年公司财务费用为879,651千元,较2023年的672,375千元增长30.83%[26] - 2024年总资410,452,984千元,2023年为401,178,728千元[27] - 2024年营业收入86,400,562千元,2023年为80,222,011千元[28]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 1,395,268千元,2023年为 - 1,348,000千元[30] - 2024年借贷成本总额4,841,127千元,2023年为4,574,615千元[31] - 2024年加权平均年资本化率为3.56%,2023年为3.81%[31] - 2024年按性质划分的开支为2,140,432千元,2023年为2,553,101千元[32] - 2024年中国企业所得税及企业预扣所得税为3533693千元,中国内地土地增值税为1434868千元,合计4968561千元;2023年分别为2981827千元、1088189千元,合计4070016千元[37] - 2024年递延税项为 - 2238053千元,2023年为 - 924422千元[37]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2584元,2023年为0.8542元[42] - 2024年应收账款及票据为1353147千元,减值拨备后为1307480千元;2023年分别为891194千元、846308千元[46] - 2024年应付账款及票据为1559766千元,2023年为1330814千元[48] - 2024年其他亏损净额约13.95亿元,2023年约13.48亿元[90] - 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约27.19亿元,同比上升10.9%,占营业收入3.1%[92] - 2024年行政开支约14.89亿元,同比下降17.2%,占营业收入1.7%,较去年下降0.5个百分点[93] - 2024年财务费用约8.80亿元,较2023年增加2.07亿元,加权平均借贷利率降至3.49%[94] - 2024年应占联营公司整体净盈利约10.21亿元,2023年约7.02亿元[95]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2584元,2023年为0.8542元[96] - 2024年末总借贷103,888,742千元,较2023年末的104,370,898千元略有下降;借贷净额74,480,877千元,较2023年末的75,944,669千元下降;资本负债率41.7%,较2023年的42.6%下降[102] - 2024年全年加权平均借贷年利率约3.49%,较2023年同期3.82%下降33个基点[103] 合同销售数据变化 - 年内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1,145.4亿元,同比下降19.4%[3][5] - 2024年公司合同销售(连同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项目的销售)金额约为1145.4亿元,年度销售首次进入全国前10,位列第8[52] - 2024年公司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1145.4亿元,同比下降19.4%;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3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9%,均价约每平方米29200元[74] - 2024年累计合同销售金额中,大湾区约占42.7%,华东地区约占28.9%,中西部地区约占17.1%,北方地区约占11.3%[74] - 2024年集团合同销售总面积392.19万平方米,总金额1145.41亿元,均价29200元/平方米,其中大湾区、华东、中西部、北方地区销售金额分别为488.44亿、331.40亿、195.97亿、129.60亿元[76] - 广州合同销售面积119万平方米,金额433.69亿元,均价36400元/平方米[76] - 上海合同销售面积6.4万平方米,金额66亿元,均价103100元/平方米[76] - 武汉合同销售面积11.97万平方米,金额24.08亿元,均价20100元/平方米[76] - 北京合同销售面积13.69万平方米,金额87.29亿元,均价63800元/平方米[76] - 大湾区、华东、中西部和北方地区合同销售金额分别约为488.4亿、331.4亿、196.0亿和129.6亿元,占比分别为42.7%、28.9%、17.1%和11.3%[53] 土地储备情况 - 年内新增24幅土地,总建筑面积约为271万平方米,截至年底总土地储备约为1,971万平方米,96%位于一二线城市[4] - 2024年于北京、上海等城市新增24幅土地,总面积约271万平方米,一线城市新增土储占比超70%[54] - 2024年集团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新增24幅土地,总建筑面积约271万平方米[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土地储备约1971万平方米,分布于全国25个城市,大湾区、华东、中西部、北方地区分别约占36.5%、22.4%、28.8%、12.3%[83] - 大湾区土地储备建筑面积719.3万平方米,在建464.41万平方米,未开发254.89万平方米[85] - 华东地区土地储备建筑面积441.8万平方米,在建386.85万平方米,未开发54.95万平方米[86] - 中西部地区土地储备建筑面积566.49万平方米,在建410.72万平方米,未开发155.77万平方米[88] - 北方地区土地储备建筑面积243.15万平方米,在建103.23万平方米,未开发139.92万平方米[88] - 公司土地储备合计建筑面积1970.74万平方米,在建1365.21万平方米,未开发605.53万平方米[88] 资金与负债相关指标 - 截至年底,公司“三道红线”保持“绿档”达标,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净借贷比率和现金短债比分别为68.1%、51.7%和2.1倍[4] - 截至年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存款总额约为人民币500.5亿元,较年初上升8.6%[4][5] - 公司全年加权平均借贷利率为3.49%,同比下降33个基点[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售未入账销售金额为1700.5亿元,较年初下降14.7%[51] - 合同销售回款率升至87%,全年加权平均借贷年利率降至3.49%,同比降33个基点[60] - 境内发行公司债券25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18亿元,境外发行点心债23.9亿元[60] - 截至12月底,集团现金等存款总额约500.5亿元,较年初上升8.6%,“三道红线”指标保持“绿档”[59] - 2024年完成新融资约416.9亿元,年末总借款约1038.9亿元,净借贷比率为51.7%[99] - 2024年末营运资金约1202.8亿元,流动资产比率为1.5倍[101] - 2024年末外币借款中有约118.8亿港元(等值约人民币110.0亿元)银行借款、约8.0亿美元(等值约人民币57.4亿元)票据、约22.9亿港元(等值约人民币21.2亿元)票据,总借贷中外币借款占比约18%,等值约人民币69.7亿元外幣借款已安排金融产品对冲部分外汇风险[106] - 2024年末涉及相关担保的或然负债总额约为人民币441.1亿元,较2023年末的人民币423.6亿元增加[109] - 2024年末集团若干附属公司为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借贷提供上限额度约为人民币65.54亿元的担保,较2023年末的人民币93.16亿元减少;已动用担保约人民币7.25亿元,较2023年末的人民币23.85亿元减少[109] 财务报告准则相关 - 公司本年度首次采纳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除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外无重大财务影响[13][14] - 公司未应用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拟生效时应用[15] - 除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外,预期现有准则及诠释之修订不会对综合财务报表构成重大影响[16]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允许提早应用并须追溯应用[18] 各业务线营业收入变化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92,125,672千元,较2023年的85,801,392千元增长7.37%[23][24] - 2024年房地产发展营业收入为80,618,939千元,较2023年的75,216,351千元增长7.18%[23][24] - 2024年房地产管理营业收入为3,868,152千元,较2023年的3,223,623千元增长20%[23][24] - 2024年房地产投资营业收入为807,750千元,较2023年的543,914千元增长48.51%[23][24] - 2024年入账物业收入约807.6亿元,同比上升6.7%;入账物业面积约3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均价约26400元/平方米[77] - 集团直接持有商业物业租赁收入约6.68亿元,同比上升37.1%,越秀房托营业收入约20.32亿元,同比下降2.7%[55] - 越秀服务全年营收约38.68亿元,同比上升20.0%,合约面积8873万平方米,在管面积6931万平方米[56] 各业务线资产相关变化 - 2024年可申报分部总资产为398,067,373千元,较2023年的389,789,021千元增长2.12%[25] - 2024年房地产发展可申报分部总资产为361,895,119千元,较2023年的354,617,979千元增长2.05%[25]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69,661,119千元,较2023年的63,014,367千元增长约10.55%[9] - 2024年流动资产总额为340,791,865千元,较2023年的338,164,361千元增长约0.78%[9]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220,514,657千元,较2023年的210,086,539千元增长约5%[10]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120,277,208千元,较2023年的128,077,822千元下降约6.1%[10] - 2024年总负债减流动负债为189,938,327千元,较2023年的191,092,189千元下降约0.61%[10]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85,859,159千元,较2023年的88,883,409千元下降约3.4%[10] - 2024年净资产为104,079,168千元,较2023年的102,208,780千元增长约1.83%[10] 派息情况 - 董事会建议不予分派2024年末期股息,全年派息每股0.189港元(相当于每股人民币0.173元),派息总额约占核心净利润的44%[5] - 2024年已付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189港元等值人民币0.173元,拟派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零,派息总额约占核心净利润的44%[40][51] 退休计划供款情况 - 香港僱主及僱員分别按僱員基本薪金的5% - 20%及5%向职业退休计划条例计划供款[33] - 香港强积金计划中公司及雇员各自按相关收入的5%每月供款,上限1,500港元[33]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按雇员月薪16% - 24%向定额供款退休计划供款[33] 税收相关 - 外商投资企业分派2008年1月1日后
越秀地产“爆款”频出的背后:“越秀地产好产品标准”的北京深度实践
北京商报· 2025-03-29 11:16
文章核心观点 - 房地产政策持续优化,“好房子”成行业共识,越秀地产以“4×4好产品理念”掀起居住“革命”,该理念成功助力公司业绩飘红,为行业提供优秀实践样本 [1][21] 4×4好产品理念发布 - 3月27日,越秀地产在沪举办好产品发布会,发布“4×4好产品理念”和4+X产品系,董事长林昭远表示将“好房子”标准融入产品研发体系 [3] - “4×4好产品理念”创新性在于从“空间提供者”向“生活服务商”转变,基于对城市、土地和客户洞察,提炼四大关键词和16个产品主张,形成动态螺旋进化标尺 [5] 4×4好产品理念维度特征 - 品质层面,依托严苛建造标准、技术创新与品质坚守,打造有长期价值的产品力 [7] - 温度体验维度,打造“十项全能健康宅体系”、疗愈花园及酒店式服务体系,构筑温度场域 [7] - 智慧化探索领域,突破智能家居单点技术局限,聚焦低碳节能与智慧运维系统整合 [7] - 成长层面,以进化式空间设计、跨界科研合作为抓手,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与客户、社区及城市发展的共生机制 [7] 品质筑基与温度赋能实践 - 公司思考“温度赋能”,打造归家超长界面、酒店式环岛落客设计、口袋公园等,营造仪式感场景和温暖社区 [10] - 香山樾作为“品质筑基”案例,尊重土地文脉,围绕古树打造约4000㎡大树中央公园,建构对时间和文明的尊重与焕新 [10] - 和樾望雲引入街角公园作公共绿化空间;星耀未来打造约130米超级界面和酒店式环岛落客设计,传递品质感 [12] 情感共鸣与自定义会所打造 - 公司洞悉高知人群需求,为不同项目定制不同属性会所,将“社交”升为“悦己” [13] - 海淀项目在社区公共空间融入“学习型会所”;香山樾下沉庭院会所赋予“西山雅集”超乎场景的体验 [13] - 和樾望雲有悦桐书店花园、艺术会客厅和四点半学堂;和樾玉鳴创新儿童主题等空间;星耀未来有超配约1400㎡独立下沉式会所 [15][17] 聚焦成长打造好房子 - 公司使命是陪伴家庭全生命周期成长,打造更懂用户的好房子 [18] - 香山樾、和樾望雲等项目采用局部大窗设计,引入室外视野;星耀未来采用复合多功能客餐厅场景融合设计 [18] - 和樾望雲与和樾玉鳴以大书柜代替电视背景墙;公司各产品线有全屋超级收纳设计 [18][20] 销售业绩 - 2025年开年,公司在北上广等城市热销,北京和樾望雲、和樾玉鳴两项目开盘当日销售超1000套,总成交金额152亿元,创同期市场销售额新高 [20]
赋能“好房子”建设,越秀地产发布16条好产品标准
新京报· 2025-03-27 20:28
文章核心观点 房地产支持政策持续深化落地,越秀地产在上海发布“4×4好产品理念”和4+X产品系,为“好房子”建设提供越秀样本,展现其应对市场变革、强化核心竞争力的举措,且新项目市场表现突出 [1][5][15] 政策背景 -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支持政策持续深化落地,全国“两会”提出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将“好房子”建设纳入年度工作任务 [1] 公司战略与决心 - 行业从“快字当头”转向“好字优先”,公司践行“四好企业”战略,把产品力放突出位置,发布好产品标准体现深耕一线城市决心和赋能城市发展与人居的意愿 [3] 好产品理念发布 - 公司发布“4×4好产品理念”,基于对城市、土地和客户洞察,提炼“品质、温度、智慧、成长”4大关键词和16个产品主张,是动态螺旋进化标尺 [5] - 好产品体系四大维度特征鲜明,“品质筑基 - 温度赋能 - 智慧迭代 - 成长共生”的体系化实践彰显国企标杆价值,为行业提供“好房子”建设样本 [7] 产品系升级与布局 - 公司在“4×4好产品理念”引领下升级形成4+X产品系,包括“樾、和樾、天、星汇、人文、先锋”六大产品系,为不同城市、客群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 [9] - 从“4+X”产品系可看出公司精准投资战略,超九成土储分布于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在核心城市核心区位落地核心产品系 [11] - 公司母公司越秀集团是广州资产规模最大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超万亿、营业收入超千亿、盈利能力超百亿,为公司提供强力支持 [11] - 代表“4+X产品系”的15个新品项目集中亮相,位于核心城市核心地段,覆盖核心产品系 [11] 市场表现 - 近年来公司新项目市场表现突出,如广州琶洲南TOD、北京香山樾、上海越秀.苏河.和樾府、成都越秀.天悦云萃等项目销售成绩优异 [14] - 2025年开年公司在北上广热销势头更强劲,上海静安天玥、广州“广府系”项目、北京星樾等项目销售情况良好 [14] 行业意义 - 公司发布的“4×4好产品理念”被视为头部房企应对市场变革、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行业响应“好房子”政策导向提供实践样本 [15]
从学区到「学府」,最懂海淀的房子出现了
36氪· 2025-03-12 18:15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 瀛海威是中国早期互联网先驱,1996年注册资本达8000万,比腾讯1998年创立时的50万高出两个数量级[2] - 瀛海威模式包括自建物理网络和综合性在线服务平台,提供论坛、新闻、邮件等服务,堪称门户网站雏形[2] - 1997年推出"网上中国"项目,计划投资千万复刻全国主要城市历史现实,受限于拨号上网带宽和不足百万网民规模未能持续[2] 海淀区科技经济生态 - 海淀区国家高新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单区GDP超1.2万亿,相当于科威特全国总量[3] - 人均GDP超5万美元,超越日韩与香港德国持平[3] - 中关村软件园形成"人财物"三要素聚集效应,天然接近投资人和高校人才资源[3] 教育与科技融合机制 - 海淀聚集"考一代""考二代"群体,形成知识创新科技→科技改变命运的闭环逻辑[4] - 区域特征体现为极致知识崇拜、残酷竞争逻辑和超前技术想象的结合[4] - 优质学区房和顶尖工作岗位形成正反馈循环,持续吸引学习尖子和技术人才[4] 学府房产品创新 - 绿城联合体海淀功德寺地块叠加教育资源、产业集群、景观资源三重优势,新房与次新二手房存在价格倒挂[8] - 和樾玉鸣项目设计178㎡户型配备"1+1学霸套间",含270°转角窗和3.85米面宽儿童房[14] - 139㎡户型设置围合式学习交流空间和整面书柜,儿童房标配1.5米双人书桌[16][19] 教育场景空间设计 - 创新提出"三张桌"体系:鸡娃桌强化家庭学习氛围,岛台桌促进家庭社交,轰趴桌构建社区知识交流[23] - 配套欧几里得春知学堂和室内雨林空间,实现全年无休的自然教育场景[27] - 设置标准化体测场地,精准对接北京中考体育考试要求[27] 学府房与传统学区房差异 - 传统学区房聚焦教育资源空间抢占,学府房强调能力孵化功能[25] - 通过高校文化元素植入和多功能室设置,构建代际增值的教育资产[27][28] - 项目历经30余稿修改,在400套房源基础上增设功能空间和细节设计[34]
拟收储超350亿元!华侨城、越秀地产等有土地被收回
证券时报网· 2025-02-18 07:46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收回闲置土地明显加速,各地积极响应政策,运用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虽存在难点,但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促进房地产市场进入新循环 [1][6] 各地收储情况 - 2024年11月自然资源部发文明确可运用地方专项债收回存量闲置土地,此后各地收储案例不断涌现 [1] - 2月11日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征集公告,2月11 - 20日面向部分区域征集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 [1][3] - 今年2月以来广州、惠州、汕尾、中山等多个城市发布收储公告,收储金额在0.63亿至55亿元不等 [2] - 截至2月11日,佛山、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城市公告涉及土地超160宗,面积超680万平方米,拟收购价格超350亿元,其中惠州超120亿元居首,珠海66.5亿元排第二 [1][2] - 广州共回收14宗闲置土地约97万平方米,分布多地,涉及宝信地产等房企,采用应付票据或延期现金支付方式收购 [2] 房企退地情况 - 近几个月华润置地、越秀地产、华侨城及部分地方城投企业在多地有地块被退回 [3] - 华侨城广州增城商业用地近乎未开发被纳入收储名单,武汉一宗TOD地块被收回后重新竞得 [4] - 越秀地产2024年8 - 11月三次退回地块涉及超130亿元,补偿为应付票据 [4] - 中国金茂2025年1月将浙江湖州4幅未开发地块交收储,总代价7.81亿元,现金分三期2年补偿 [4] 收储影响及难点 - 收储可改善城投和房企现金流,未来闲置土地回收再利用有望带动1万亿元新增投资 [3] - 退地对现金流承压企业可缓解压力,对经营稳健企业利于优化储备,回收土地调规后再放出为企业创造开发机会 [5] - “债收地模式”有助于盘活存量土地,平衡土地市场供求,改善房企资金状况 [5] - 专项债收购闲置存量土地存在专项债额度不清晰、调规程序复杂、土地置换利益难协调、收购价格低、企业参与意愿低等难点 [5] 未来展望 - 预计一季度各省市将陆续加入“发债收地”行列 [1] - 预计中央与地方政府将完善配套政策,加快收储节奏,更多城市有望借鉴广东做法出台细则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