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交易所(00388)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交易所:2024年年报点评:ADT显著提升推动业绩创新高-20250302
光大证券· 2025-03-02 18: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9月以来港股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推动全年财务业绩创新高 未来中国内地多项刺激政策及多个国际主要市场相继降息将为中国香港新股市场和二级市场注入新活力 随着港交所持续推进各项战略措施落地 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释放 考虑到港股市场交易情绪持续改善 上调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2.2%/13.1%至150/156亿港币 新增2027年预测165亿港币 当前股价对应25 - 27年PE估值为30X/28X/27X 维持“增持”评级[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总股本12.68亿股 总市值4437.43亿港元 一年最低/最高212.2/397.8港元 近3月换手率58.5% [1] 收益表现 |收益表现|1M|3M|1Y| |---|---|---|---| |相对|2.5|2.7|10.2| |绝对|15.9|20.8|49.2| [3] 事件 - 2024年香港交易所总收入223.7亿港币 同比+9.1%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长31.4%至63.8亿港币 主要业务收入205.6亿港币 同比+8.5%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长33.2%至60.2亿港币 归母净利润130.5亿港币 同比+10.0%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长45.6%至37.8亿港币 EBITDA利润率74% 同比+1pct 全年股息每股9.26港元 同比+10.1% [3] 点评 - 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推动全年营收及盈利创新高 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收223.7亿港币 同比+9.1% 增幅较前三季度扩大6.9pct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31.4%/+18.8% 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0.5亿港币 同比+10.0% 增幅较前三季度扩大10.0pct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45.6%/+20.2% [4] - 交易费、交易系统使用费、结算及交收费合计收入119.1亿港币(占营收比例53.2%) 同比+19.5%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61.9%/+36.3% 主要受益于港股市场交投情绪高涨 全年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25.5%至1318亿港币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105.4%/+57.3% [4] - 投资收益净额49.3亿港币(占营收比例22.0%) 同比-0.6% 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3.4pct 其中公司资金投资收益净额17.5亿港币 同比+17.6% 回报率5.1% 同比+0.7pct 主要系非上市股本投资估值亏损减少 保证金与结算所基金投资收益净额31.8亿港币 同比-8.4% 回报率1.6% 同比-0.1pct 主要系公司为刺激成交而提供的回扣增加以及日元抵押品比例增加 [5] - 联交所上市费收入14.8亿港币(占营收比例6.6%) 同比-2.6% 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3.5pct 主要受新上市衍生权证数目减少影响 [5] 市场成交主要数据 - 2024年联交所股本证券日平均交易额1200亿港元 同比+28.8%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113.3%/+60.0% [6] - 衍生品市场日平均交易额118亿港元 同比持平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45.3%/+32.8% [6] - 北向交易及南向交易的日成交金额分别为1501亿人民币及482亿港元 分别同比+38.6%/+55.0% 其中第四季度分别同比+113.1%/+178.9% 环比+109.4%/+97.2% [6] - 受益于产品多元化业务布局 24年期交所的衍生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张数同比+11.9%至83万张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11.6%/+11.8% 债券北向通每日成交同比增长4.0%至416亿人民币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10.6%/-20.3% [6] 新股上市情况 - 2024年港交所新上市公司71家 同比-2.7% 共募集资金880亿港元(全球第四) 同比+90.1% 其中24年9月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上市 集资357亿港币 是中国香港2021年2月以来最大及全球2024年第二大新股集资 截止24年末 港交所共有84例上市申请正在排队(23年末为72例) 项目储备保持稳健 [7] 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港元)|20,516|22,374|25,318|26,600|28,139| |营业收入增长率|11.16%|9.06%|13.16%|5.06%|5.79%| |归母净利润(百万港元)|11,862|13,050|14,995|15,633|16,459|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7.70%|10.02%|14.91%|4.25%|5.28%| |EPS(港元)|9.36|10.29|11.83|12.33|12.98| |ROE(归属母公司)|23.5%|24.8%|0.28|0.28|0.29| |P/E|37.41|34.00|29.59|28.38|26.96| |P/B|8.63|8.22|8.06|7.97|7.60| [10]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利润表(百万港元) |利润表(百万港元)|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20,516|22,374|25,318|26,600|28,139| |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6,081|7,189|8,307|8,769|9,313| |联交所上市费|1,523|1,484|1,548|1,616|1,688| |结算及交收费|3,885|4,717|5,779|6,110|6,475| |存管,托管及代理人服务费|1,276|1,146|1,067|1,077|1,088| |市场数据费|1,098|1,086|1,119|1,152|1,187| |投资收益净额|4,959|4,927|5,561|5,795|6,157| |营业支出|-7,131|-7,495|-7,664|-8,183|-8,738| |雇员费用及相关支出|-3,564|-3,886|-4,245|-4,707|-5,152| |资讯科技及电脑维修保养|-814|-882|-954|-1,042|-1,133| |支出 折旧及摊销|-1,443|-1,402|-1,402|-1,402|-1,402| |营业利润|13,385|14,879|17,654|18,417|19,400| |所得税|-1,351|-1,698|-2,511|-2,618|-2,756| |少数股东损益|119|105|110|116|122|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1,862|13,050|14,995|15,633|16,459| [13] 资产负债表(百万港元) |资产负债表(百万港元)|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资产总计|/|/|341,179|381,629|405,854|431,751|462,541| |流动资产合计|/|/|316,202|353,576|377,075|402,210|432,145| |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125,107|134,365|143,298|152,853|164,234| |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财务资产|6,357|6,901|7,370|7,901|8,533| |以摊销成本计量的财务资产|74,984|42,082|44,880|47,872|51,437| |应收账款、预付款及按金|33,313|54,478|58,100|61,974|66,588| |衍生金融工具|58,127|67,747|72,241|77,018|82,709| |按公允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财务资产|18,250|47,562|50,724|54,106|58,135| |非流动资产合计|24,977|28,053|28,779|29,541|30,396| |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19,279|19,605|19,997|20,397|20,805| |固定资产|1,553|1,504|1,459|1,415|1,373| |使用权资产|1,484|1,174|1,162|1,151|1,139| |负债合计|/|/|289,383|327,222|350,122|375,384|403,359| |流动负债合计|/|/|286,511|324,525|347,279|372,383|400,187| |衍生金融工具|58,100|67,863|71,256|74,819|78,560| |非流动负债合计|2,872|2,697|2,843|3,001|3,172| |租赁负债|1,334|1,034|1,044|1,055|1,065| |递延税项负债|1,053|1,151|1,258|1,375|1,503| |股本|31,946|31,955|31,975|31,994|32,009| |股东权益合计(不含少数股东权益)|51,344|53,852|55,068|55,704|58,398| |少数股东权益|452|555|663|663|785| [14]
香港交易所:南下资金持续推动交易活跃-20250302
国信证券· 2025-03-02 15:2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2024年年报显示全年营收223.74亿港元同比+9.1%,归母净利润130.50亿港元同比+10.0%,EBITDA利润率74%较2023年提升1pct,派息率保持90%水平;Q4营收60.17亿港元同比+33.2%环比+24.0%,归母净利润37.80亿港元同比+45.6%环比+20.2% [1][7] - Q4现货及衍生品市场活跃度迅速提升,交易驱动业绩改善,联交所现货、衍生品等多项指标同比和环比均大幅增长,收入结构中部分费用与市场成交额相关性高且占比提升 [1][8] - 2025年初至2月27日恒生指数日均成交额2266亿港元,较2024年全年高出79.9%,较2024Q4高出34.5%,港交所近60%收入与市场成交热度紧密相关,市场活跃时盈利即时改善 [2][11] - 港股成分股“科技 + 红利”属性突出,港交所受益于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南向交易和外资有望推动港股交易持续活跃 [2] - 上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6.0%、7.4%,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3.35亿、181.52亿、202.37亿港元,2025E PE为28.0x,年初以来港交所涨幅27.2%,略高于恒生指数,考虑港股交投活跃、公司盈利改善明显,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20516、22374、26237、29086、32370百万港元,增速分别为11.2%、9.1%、17.3%、10.9%、11.3% [4] - 2023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62、13050、16335、18152、20237百万港元,增速分别为17.7%、10.0%、25.2%、11.1%、11.5% [4] - 2023 - 2027E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9.36、10.29、12.88、14.32、15.96港元 [4] - 2023 - 2027E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3.47%、24.81%、29.86%、32.15%、34.67% [4] - 2023 - 2027E市盈率分别为38.6、35.1、28.0、25.2、22.6 [4] - 2023 - 2027E市净率分别为8.9、8.5、8.2、8.0、7.7 [4]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E资产总计分别为341179、381629、443986.098、491242.166、539930.893百万港元 [19] - 2023 - 2027E负债合计分别为289383、327222、387880.55、433321.398、479986.439百万港元 [19][20] - 2023 - 2027E所有者权益合计分别为51796、54407、56105.548、57920.769、59944.453百万港元 [19][20] 利润表 - 2023 - 2027E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分别为6081、7189、7793.08、8882.37、10100.465百万港元 [19][20] - 2023 - 2027E联交所上市费分别为1523、1484、1486.6、1542.19、1601.145百万港元 [19][20] - 2023 - 2027E结算及交收费分别为3885、4717、6300.53、7181.29、8176.814百万港元 [19][20] - 2023 - 2027E存管,托管及代理人服务费分别为1276、1146、1671.98、1922.78、2208.976百万港元 [19][20]
香港交易所:4Q24业绩符合预期,交易持续升温-20250228
华泰证券· 2025-02-28 13: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目标价411港币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4Q24业绩符合预期,交易持续升温,1Q25以来市场交投热情高涨,美债利率回落有望减少港股流动性压力,IPO储备充足,预计1Q25有望维持较高盈利,看好公司长期竞争力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交易类业务 - 4Q24交易类收入37.4亿港币超预期,因小额交易占比高使有效交收费率高于预期,新交收费结构将减少偏差 [2] - 4Q24港股现货ADT大幅提升至1869亿港币,衍生品和商品ADV分别为165万张和63万手,现货成交额提升是业绩增长主因 [2] - 互联互通进一步加深,收入占比提升至15%,南向总成交额占比提升至20% [2] - 1Q25以来科技行情拉升港股投资热情,截至2月27日,1Q25 ADT为2177亿港币,美债利率回落或减弱对港股流动性压制,预计1Q25公司仍有望维持较高盈利 [2] 上市 - 4Q24 IPO数量环比升至26家,融资金额升至324亿港币,属于较高水平,IPO排队数量达114家,储备充足 [3] - 24年2家公司通过18C上市、3家公司在GEM改革后上市,首个De - SPAC交易落地,港交所发布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优化新股定价等措施,港股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吸引力将持续提升 [3] 投资 - HIBOR走低致收益率下降,但主要股指抬升拉高保证金规模,4Q24末投资规模2386亿港币,2024年整体投资收益率2.1%,其中保证金和结算所资金投资收益率降至1.56% [4] - 利率下行背景下,预计未来投资收益率可能逐季度降低,但因半年以上投资久期,短期内仍将维持相对可观收益率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因1Q25以来交投活跃度较高,调整2025/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39/133亿港币,给予2027年预测137亿港币,上调基于DCF的目标价至411港币 [5]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 会计年度 | 2023 | 2024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收入及其他收益 (港币百万) | 20,516 | 22,374 | 24,088 | 23,560 | 24,148 | | +/-% | 11.16 | 9.06 | 7.66 | (2.19) | 2.49 |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港币百万) | 11,862 | 13,050 | 13,929 | 13,348 | 13,706 | | +/-% | 17.70 | 10.02 | 6.73 | (4.17) | 2.68 | | EPS (港币,最新摊薄) | 9.36 | 10.29 | 10.99 | 10.53 | 10.81 | | PE (倍) | 28.63 | 28.65 | 33.22 | 34.67 | 33.76 | | PB (倍) | 6.62 | 6.94 | 8.45 | 8.17 | 7.94 | | ROE (%) | 23.47 | 24.81 | 25.65 | 23.96 | 23.85 | | 股息率 (%) | 3.14 | 3.14 | 2.71 | 2.60 | 2.67 | [7] 估值方法 - 使用三阶段(50年)DCF法,基于对港交所未来利润的预测进行估值 [25] - 阶段一:前三年明确预测,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达139/133/137亿港币 [25] - 阶段二:接下来10年为改善阶段,认为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对全球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吸引力逐渐提升,港交所有望受益,假设此阶段ROE提升,资本投资温和增长 [25] - 阶段三:接下来37年为长期阶段,假设因基数原因,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扩张放缓,港交所的长期ROE将保持稳定 [25] - 将三个阶段现金流以相关资本成本折现至当前,并加入终期估值,结合公司未来90%派息率假设,得出港交所6 - 12个月的目标价,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得出资本成本,假设香港市场长期无风险利率为1%,港交所的资本成本为5.0% [25] 盈利预测 | 项目 | 2023 | 2024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核心业务收入 (港币百万) | 15,445 | 17,346 | 19,675 | 19,756 | 20,789 | | 投资收益净额 (港币百万) | 4,959 | 4,927 | 4,261 | 3,652 | 3,207 | | 其他收入 (港币百万) | 112.00 | 101.00 | 152.00 | 152.00 | 152.00 | | 收入及其他收益 (港币百万) | 20,516 | 22,374 | 24,088 | 23,560 | 24,148 | | 雇员及相关费用 (港币百万) | (3,564) | (3,886) | (3,925) | (3,964) | (4,004) | | 资讯技术支出 (港币百万) | (814.00) | (882.00) | (890.82) | (899.73) | (908.73) | | 其他运营支出 (港币百万) | (1,310) | (1,325) | (1,321) | (1,388) | (1,458) | | EBITDA (港币百万) | 14,828 | 16,281 | 17,951 | 17,308 | 17,777 | | 折旧及摊销 (港币百万) | (1,443) | (1,402) | (1,418) | (1,458) | (1,506) | | 营运利润 (港币百万) | 13,385 | 14,879 | 16,533 | 15,850 | 16,271 | | 融资成本 (港币百万) | (135.00) | (114.00) | (112.00) | (112.00) | (112.00) | | 其他成本 (港币百万)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 所占合资公司溢利 (港币百万) | 82.00 | 88.00 | 64.00 | 64.00 | 64.00 | | 税前利润 (港币百万) | 13,332 | 14,853 | 16,485 | 15,802 | 16,223 | | 税项 (港币百万) | (1,351) | (1,698) | (2,473) | (2,370) | (2,434) | | 净利润 (港币百万) | 11,981 | 13,155 | 14,013 | 13,432 | 13,790 | | 少数股东应占净利润 (港币百万) | 119.00 | 105.00 | 84.00 | 84.00 | 84.00 | | 归母净利润 (港币百万) | 11,862 | 13,050 | 13,929 | 13,348 | 13,706 | | 每股股息 (港币) | 8.41 | 9.26 | 9.89 | 9.48 | 9.73 | | EPS (港币) | 9.37 | 10.32 | 10.99 | 10.53 | 10.81 | | EPS (最新摊薄) (港币) | 9.36 | 10.29 | 10.99 | 10.53 | 10.81 | | 每股净资产 (港币) | 40.50 | 42.48 | 43.18 | 44.69 | 45.98 | | PE (倍) | 28.63 | 28.65 | 33.22 | 34.67 | 33.76 | | PB (倍) | 6.62 | 6.94 | 8.45 | 8.17 | 7.94 | | ROE (%) | 23.47 | 24.81 | 25.65 | 23.96 | 23.85 | | ROA (%) | 3.21 | 3.64 | 3.76 | 3.50 | 3.27 | | 股息率 (%) | 3.14 | 3.14 | 2.71 | 2.60 | 2.67 | [31]
香港交易所:业绩创新高,收费改革及内地长钱入市支撑港股流动性改善可持-20250228
申万宏源· 2025-02-28 10: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月27日港交所披露2024年年报业绩略超预期 2024年总营收223.7亿港元/yoy+9% 主营收205.6亿/yoy+9% 净利润130.5亿港元/yoy+10% 4Q24归母净利润37.8亿港元/yoy+46%/qoq+20% [1] - 上调25 - 26E盈利预测 新增27E盈利预测 维持买入评级 港交所IPO改革持续推进、交收费结构优化、中国内地长钱入市落地 上调港股ADT假设和IPO数量假设 预计25 - 27E实现净利润143.1、151.1、154.5亿港元 同比分别+10%、+6%、+2%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20516、22374、24767、26283、27104百万港元 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9%、11%、6%、3% [2] - 2023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62、13050、14307、15108、15451百万港元 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8%、10%、10%、6%、2% [2] - 2023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9.36、10.29、11.28、11.92、12.19元/股 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3.10%、24.23%、25.54%、25.96%、26.25% [2] 收入拆分 - 与交投高度相关的交易及结算费贡献港交所主营收近6成 2024年现货收入94.2亿港元/+15%、股本证券及衍生品62.0亿港元/-5%、商品27.9亿港元/+27%、数据及连接21.3亿港元/+3%、公司项目18.3亿港元/+15% [5] - 按收费类型拆分 交易费71.9亿港元/35%、投资收益49.3亿港元/24%、结算及交收费47.2亿港元/23%、上市费14.8亿港元/7%、存托管及代理人服务费11.5亿港元/6%、市场数据费10.9亿港元/5% [5] 市场交投情况 - 现货、衍生品、ETP、互联互通市场交投均创历史新高 交易及结算费贡献主营收增量38% [5] - 4Q24港股ADT 1869亿港元/yoy+105%/qoq+57% 南向781亿港元/yoy+179%/qoq+97% 北向ADT 2310亿人民币/yoy+113%/qoq+109% [5] - 2024 ETP ADT为189亿港元/yoy+35% 24年新增36只新ETP产品 沪深港通下ETF持续扩容 [5] - 4Q24期交所衍生品ADV 870千张/qoq+12% 股票期权ADV 784千张/qoq+11% [5] - 24年沪深港通成交额创历史新高 互联互通带来的交易及结算费达20.87亿港元/yoy+30.4% [5] IPO市场情况 - 2024年港股市场全年新增IPO 71家 募资880亿港元/同比提升90% 截止2月27日 IPO排队数量为115家 [5] - 2025年开年至2月24日 已有近10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筹划赴港上市 预计港股市场总市值将不断扩容 [5] 投资收益情况 - 9M24港交所投资收益11.99亿港元/qoq - 1% 净利润贡献度为32% 3Q24为38% [5] - 2024年公司平均资金为340亿港元/yoy+1% 3Q24委外投资调整策略 报告期公司资金投资收益率提升至5.09% 2023年为4.35% [5] - 报告期保证金平均资金1782亿港元 规模加权收益率1.51% 2023年为1.64% 结算所基金平均资金260亿元 规模加权收益率1.85 2023年为1.63% [5]
香港交易所2024年年报点评报告:成交额改善,利润创新高
浙商证券· 2025-02-28 0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香港交易所业绩良好 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24Q4归母净利润单季度收益创季度新高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 考虑投资者信心和市场活跃度 给予公司2025年38倍PE 对应目标价471.0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概览 - 2024年香港交易所实现营业收入223.7亿港元 同比增长9% 归母净利润130.5亿港元 同比增长10% 24Q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6% 环比增长20% [1] - 分业务条线 2024年现货、衍生品、商品、数据及连接、公司项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5%/-5%/27%/3%/15% 占营收比重分别为42%/28%/12%/10%/8% [1] - 分收费模式 交易及交易系统使用费、联交所上市费、结算及交收费、存管托管及代理人服务费、市场数据费、投资收益同比增速分别为18%/-3%/21%/-10%/-1%/-1% 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2%/7%/21%/5%/5%/22% [1] Q4成交额显著提升,促交易费收入增长 - 现货市场 9月超预期政策活跃度延续 10月8日成交额创下单日新高 2024年标题平均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26% 港股通、陆股通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55%/39% 沪深港通交易费收入增速低于成交额增幅 [2] - 衍生品市场 2024年期交所衍生品交易收入小幅增长2% 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交易收入同比增长3% 较24Q1 - 3下跌10%显著改善 [2] - 商品市场 交投旺盛 2024年LME交易费及LME Clear结算费分别同比增长33%/30% 得益于收费交易日均成交量上升18%及2024年1月1日起交易及结算收费上调 [2] 募资规模同比高增,上市权证数环比增长 - 现货市场 2024年联交所新上市公司71家 较2023年少2家 募资金额同比增长90% 单均募资金额较高 港交所纳入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及杜拜金融市场为认可证券交易所 吸引海外优质公司赴港 [3] - 衍生品市场 2024年联交所上市费同比下跌3% 较24Q1 - 3下跌11%有所收窄 24Q4新上市衍生权证、牛熊证数量环比增长43%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0%/10%/10% 对应EPS为12.40/13.62/14.94港元 PE为29/27/24倍 给予公司2025年38倍PE 对应目标价471.0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4] 财务摘要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港元)|22,374|26,301|28,656|31,191| |(+/-) (%)|9%|18%|9%|9%| |归母净利润(百万港元)|13,050|15,705|17,293|19,003| |(+/-) (%)|10%|20%|10%|10%| |每股收益(港元)|10.32|12.40|13.62|14.94| |P/E|35.37|29.45|26.80|24.43|[11]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等预测 - 包含现金及等价物、以公平值计量及列入溢利或亏损的财务资产等资产项目 按公平值列账及列入溢利或亏损的财务负债等负债项目 以及交易及交易系统使用费、联交所上市费等利润表项目在2024 - 2027年的预测数据 [13] 核心指标 |指标|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增速|9%|18%|9%|9%| |归母净利润增速|10%|20%|10%|10%| |EBITDA利润率|80%|81%|81%|81%| |净利润率|58%|60%|60%|61%| |每股收益(港元)|10.32|12.40|13.62|14.94| |每股净资产(港元)|42.48|45.20|48.22|51.51| |ROE|24.6%|28.0%|28.9%|29.7%|[13][14]
香港交易所:2024年年报点评:市场交投活跃,全年及单季度业绩均创新高-20250228
东吴证券· 2025-02-28 08: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2024年业绩创历史新高,Q4单季度业绩也创新高,政策红利期叠加周期底部,看好其α与β同步优化,上调盈利预测并维持“买入”评级[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香港交易所2024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223.74亿港元,同比+9%,归母净利润130.50亿港元,同比+10%;Q4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63.81亿港元,同比+31%,环比+19%,归母净利润37.8亿港元,同比+46%,环比+20%;2024年ROE 25.9%,同比+2.4pct [7] 各业务表现 - 现货分部:2024年收入94.22亿港元,同比+15.4%,收入占比42%,现货市场日均交易额同比+26%至1318亿港元,沪深港通北向及南向每日平均成交额分别+39%和+55%,债券通北向通日均交易额+4%,联交所IPO发行71家,总融资额88亿港元,同比+90%;2025年以来现货市场ADT超2000亿元,较2024Q4增长超10% [7] - 衍生产品市场:2024年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品分部收入62.04亿港元,同比-5%,衍生产品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达155万张,同比+15%,联交所牛熊证及权证等日均交易额基本持平,交易总数同比-11%,期交所衍生品合约和联交所期权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张数分别+12%和19%,新上市权证、牛熊证数量分别-14%、+9% [7] - 商品分部:2024年收入27.88亿港元,同比+27%,LME收费交易的日均成交总额同比+18% [7] - 数据及连接分部:2024年收入21.26亿港元,同比+3%,因客户使用量增加,设备托管服务费增加12% [7] - 公司项目:2024年公司项目收入18.34亿港元,同比+15%,公司内部投资收益13.63亿港元,同比+3%,年化投资净回报5.09%,同比+0.74pct [7] 盈利预测 - 预计港交所2025 - 2026年股东应占溢利分别为149.34/156.73亿港元(前值分别为139.46/148.88亿港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4%/5%;预计2027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65.73亿港元,对应增速为6% [7] 主要核心假设 - 交易市场指标:联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金额、沪股通、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港股通成交额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13] - 上市数据:主板新上市公司数目、创业板新上市公司数目等有相应变化,股本证券集资总额呈上升趋势 [13] 可比公司估值 - 与纳斯达克、洲际交易所、伦敦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等可比公司相比,港交所2025年2月27日收盘价365.00港元,市值595.40亿美元,PE、PB、ROE、股息率等指标各有不同 [14] 财务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如资产总计、营业收入、营业支出等在2024A - 2027E期间有相应变化,主要财务指标如每股指标、价值评估、盈利能力指标、盈利增长、杠杆指标等也呈现不同趋势 [16]
大消息!香港,重磅传来!
券商中国· 2025-02-28 07:22
香港证监会持仓限额调整 - 香港证监会建议将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期货及期权合约持仓限额分别提高50%、108%及43%至15000、25000及30000份[1][2] - 调整背景为香港股市过去10年大幅增长,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市值分别上升约60%和250%,成份股日均成交额分别增长约160%和300%[3][4] - 截至2024年10月,恒生指数衍生工具持仓限额名义价值仅占未平仓合约总数的4%或总成交额的8%,显示限额提升空间[4] 香港金融市场优化措施 - 港交所优化股票交收费结构,取消最低2港元和最高100元收费限额,新规将于2025年6月生效[6] - 香港证监会支持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措施,包括筹备"科企专线"以简化科技和生物科技企业上市流程[6] - 计划研究优化双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门槛,并探讨设立退市后场外交易机制[7] 香港交易所2024年业绩 - 2024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22374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9][10] - 股东应占溢利1305亿港元同比增长10%,其中第四季度收入同比上升31%至64亿港元,净利润同比上升46%至38亿港元[9][10] - 2024年新股集资额880亿港元全球排名第四,债券通北向通成交金额及投资者数创新高[10] 市场机构观点 - 里昂将港交所目标价上调至374港元,预计IPO复苏和南向资金流入为2024年主要动力[11] - 摩根士丹利将港交所目标价上调至450港元,预测2026年日均成交额将达2000亿港元[11]
香港交易所2024年报点评:ADT挂钩业务同比明显改善,IPO回暖支撑成长性
开源证券· 2025-02-27 22:5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总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达223.7/130.5亿港元,分别同比+9%/+10%,Q4单季净利润37.8亿港元,同比+46%,环比+20%,业绩符合预期 [1] - 假设2025 - 2027年港股ADT分别达2000/1900/1900亿港元,分别同比+51.7%/-10.0%/持平,预测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至158/156亿港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61亿港元,分别同比+20.9%/-1.3%/+3.7%,对应EPS分别为12.4/12.3/12.7港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9.0/29.4/28.4倍 [1] - 科技股催化活跃度提升、IPO回暖支撑成长性、港股周期性复苏,港交所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维持“买入”评级 [1] 各业务情况总结 交易结算业务 - 业务高增受益三大市场活跃度同比改善,2024年港股ADT达1320亿港元,同比+26%,北向/南向ADT分别同比+39%/+55%,期交所衍生品ADV同比+12%,股票期权同比+18%,LME同比+18% [2] 投资类业务 - Hibor利率下降是投资负增主因,全年投资收益105.6亿港元,同比-2%,公司资金/保证金分别同比+18%/-8%,平均资金规模分别+0.6%/-3%,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09%/1.56%,分别+0.74pct/-0.08pct,香港保证金投资收益率下降39bp,年末HIBOR隔夜5.64%,同比-45bp,HIBOR6M年均值4.52%,同比-31bp,投资收益下降来自部分合约利息回扣提升和日元抵押品比例增加 [2] 上市类业务 - 2024下半年开始IPO回暖,全年上市费8.9亿港元,同比-3%,上市年费/IPO费用/结构性产品上市费同比-1%/-8%/-3%,2024全年IPO上市71家,新经济企业占比82%,融资880亿港元,同比+90%,位列全球第4,2024H2IPO市场回暖,下半年41家上市对应融资规模746亿港元是上半年的5倍,包括美的集团、阿里巴巴双重主要上市、3家18C公司 [2] 业绩和估值提升因素总结 科技股浪潮 - 2025年以来ADT达2125亿港元,同比+121%,2025年2月以来ADT达2851亿港元,创历史新高,预计新经济持续上市带来港股行业结构变化和换手率提升 [3] IPO回暖 - 证监会5项对港合作支持A股企业赴港上市,美的集团成为2024年第二大新股融资,2025年财政预算案提及优化双重上市和第二上市门槛,截至1月末IPO融资同比+173%,待上市企业121家,包括恒瑞医药等,此外宁德时代等宣布赴港上市 [3] 周期性复苏 - 国内稳增长发力、全球流动性改善带来周期性复苏,当前PE(TTM)为39倍,位于2018年以来64%分位数,2月ADT创历史新高,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3]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总结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港元)|20,516|22,374|27,421|27,207|28,269| |YOY(%)|11.16|9.06|22.56|-0.78|3.91| |净利润(百万港元)|11,862|13,050|15,775|15,571|16,141| |YOY(%)|17.70|10.02|20.88|-1.29|3.66| |毛利率(%)|80.00|80.15|78.47|78.43|78.41| |净利率(%)|57.82|58.33|57.53|57.23|57.10| |ROE(%)|23.47|24.84|28.30|26.65|26.82| |EPS(摊薄/港元)|9.36|10.29|12.44|12.28|12.73| |P/E(倍)|38.61|35.09|29.03|29.41|28.37| |P/B(倍)|8.92|8.52|7.93|7.75|7.48|[4] 公司基本信息总结 - 当前股价365.00港元,一年最高最低397.80/212.20港元,总市值4,627.60亿港元,流通市值4,627.60亿港元,总股本12.68亿股,流通港股12.68亿股,近3个月换手率34.44% [5]
港交所最新!陈翊庭回应市场热点问题
证券时报· 2025-02-27 20:47
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2024年业绩表现强劲,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收入及其他收益总额达224亿元,同比增长9%,股东应占溢利达131亿元,同比增长10% [7][6] - 科技企业成为融资主力,2024年新股集资额880亿元中80%来自科技企业,18A、18C等上市规则优化及筹备中的"科企专线"将进一步提升服务 [4][5] - FINI机制缩短IPO结算周期至T+2,降低散户打新成本,但需注意数千倍超额认购的"含金量"变化 [2][5] - 互联互通机制成效显著,沪深港通北向/南向日均成交分别达1501亿元/482亿港元,债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416亿元创新高 [9][11] 业绩表现 - 股票现货市场2024年10月8日单日成交金额创6207亿元纪录,第三、四季均刷新单日成交量 [8] - ETP市场日均成交189亿元,同比上升35% [10] - 衍生产品市场2024年9月27日单日成交426万张合约创新高 [12] - 新股市场全年71家公司上市,集资额880亿元同比增90%,下半年集资746亿元为上半年5倍 [13] 战略举措 - 推出"科企专线"针对性服务科技企业上市需求,尤其针对18A医药企业技术评估痛点 [4][5] - 将阿布扎比、杜拜交易所纳入认可名单,便利其上市公司赴港第二上市 [14] - 优化市场微结构,包括恶劣天气正常交易、调整最低上落价位、推出每周股票期权等新产品 [17] - 阿里巴巴双重主要上市并纳入沪深港通,显著提升南向资金流动性 [13] 市场动态 - 内地2024年9月经济刺激政策推动港股现货市场三度刷新单日成交纪录 [7] - 美的集团357亿元IPO为2021年以来香港最大新股,华润饮料、顺丰控股上市巩固香港作为内地企业首选集资地地位 [13] - 债券通北向通2024年7月26日单日成交827亿元创新高,8月30日单日成交1351宗创纪录 [11] 未来展望 - 2025年将延续上市机制优化,把握内地政策红利及全球减息周期带来的市场活力 [18] - 启动多年期平台开发计划,强化技术基建与新兴业务布局 [18]
香港交易所(0038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2-27 18:1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71.89亿港元,2023年为60.81亿港元[4][42] - 2024年结算及交收费47.17亿港元,2023年为38.85亿港元[4] - 2024年收入173.46亿港元,2023年为154.45亿港元[4] - 2024年投资收益净额49.27亿港元,2023年为49.59亿港元[4][47] - 2024年收入及其他收益223.74亿港元,2023年为205.16亿港元[4] - 2024年营运溢利148.79亿港元,2023年为133.85亿港元[4] - 2024年除税前溢利148.53亿港元,2023年为133.32亿港元[4][72] - 2024年本年度溢利131.55亿港元,2023年为119.81亿港元[4][11]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10.32港元,2023年为9.37港元[4][75] - 2024年全面收益总额131.27亿港元,2023年为120.87亿港元[6][11] - 2024年12月31日总资3816.2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411.79亿港元[8] - 2024年12月31日总负债3272.2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93.83亿港元[8] - 2024年12月31日股本权益总额544.0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17.96亿港元[8][11]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1343.6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51.07亿港元[8][84]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净资产值290.5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6.91亿港元[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溢利118.62亿港元[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他全面收益1.09亿港元[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面收益总额119.71亿港元[9] - 2022年度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3.69元,涉及金额46.69亿港元[9] - 2023年度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4.50元,涉及金额56.95亿港元[9] - 2023年度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3.91元,2024年度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4.36元[11] - 2024年主要業務活動之現金流入淨額127.83億港元,2023年為112.94億港元[12] - 2024年投資活動之現金流入淨額31.94億港元,2023年現金流出淨額62.90億港元[12] - 2024年財務活動之現金流出淨額112.61億港元,2023年為112.50億港元[12] - 2024年現金及等同現金項目增加淨額47.07億港元,2023年減少淨額60.40億港元[12] - 2024年12月31日現金及等同現金項目139.10億港元[12] - 2024年12月31日,归类为非HKFRS 13所述级别1投资的财务资产(不含衍生金融工具)290.9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80.45亿元[26] - 2024年12月31日,投资基金项下投资50.2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56.98亿元[26] - 2024年12月31日,债务证券237.40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54亿元[2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香港税务局向两家附属公司就北向费用境外利润豁免发出补加税评税通知书,所涉金额2.5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00万元[28] - 附属公司已购买共2.55亿元储税券,2023年12月31日为1600万元[29] - 2024年联交所上市费14.84亿港元,2023年为15.23亿港元[44] - 2024年其他收入17.24亿港元,2023年为15.82亿港元[44] - 年初递延收入结余中2024年有10.60亿港元确认为收入,2023年为10.76亿港元[44] - 2024年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财务资产利息收益总额87.74亿港元,2023年为100.35亿港元[47] - 2024年外汇掉期净亏损1.21亿港元,2023年为4800万港元[48] - 2024年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捐款收益6700万港元,2023年为8800万港元[50] - 2024年杂项收益3400万港元,2023年为2400万港元[51] - 2024年没收未被领取的股息1500万港元,2023年为1900万港元[51] - 2024年雇员费用及相关支出38.86亿港元,2023年为35.64亿港元[53] - 2024年信息技术及电脑维修保养支出8.82亿港元,2023年为8.14亿港元[57] - 2024年其他营运支出4.44亿港元,2023年为4.11亿港元[59] - 2024年融资成本1.14亿港元,2023年为1.35亿港元[61] - 2024年已付及应付董事酬金总额1.01422亿港元,2023年为1.13589亿港元[62] - 2024年执行董事薪金及其他短期雇员福利9349万港元,2023年为1.0239亿港元[62] - 2024年执行董事绩效现金奖励8000万港元,2023年为1.404亿港元[62] - 2024年非执行董事袍金2.4403亿港元,2023年为2.4294亿港元[62] - 2023年董事酬金合计113,589千元,其中欧冠昇酬金89,295千元[64] - 2024年陈女士总酬金27,121,000元,包括薪金9,054,000元等[65] - 2024年五名最高薪酬雇员中两名是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酬金71,645千元,2023年为65,489千元[67] - 2024年即期税项总额1,588百万元,2023年为1,367百万元[70] - 2024年税项支出1,698百万元,2023年为1,351百万元[70] - 香港利得税按16.5%(2023年:16.5%)税率计算拨备,英国附属公司平均企业税率25%(2023年:23.5%)[71] - 2024年加权平均适用税率为16.9%,2023年为16.4%[72] - 集团属经合组织支柱二规范范本范围内,英国实体2024年1月1日起适用,新加坡办事处2025年1月1日起适用[72] - 2024年集团英国实体补足税为零元,因其实际税率高于15%可采用相关规定[73]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130.5亿元,2023年为118.62亿元;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10.32元,2023年为9.37元[75] - 2024年已摊薄每股盈利10.29元,2023年为9.36元[76] - 2024年已付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4.36元,金额55.13亿元;2023年每股4.50元,金额56.95亿元[79] - 2024年已宣派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4.90元,金额61.93亿元;2023年每股3.91元,金额49.44亿元[7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金中有11.35亿元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用于支援结算所基金等,2023年12月31日为10.74亿元[85] - 预计2025年集团英国实体及新加坡办事处补足税不显著[73] - 预计支柱二法例2025年在香港生效,生效日期追溯至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政年度[73] - 2024年集团香港实体平均实际税率约10%,预计2025年增至约15%[73] - 2024年12月31日香港以外地區上市投資基金22.03億元,2023年12月31日為8.70億元[89] - 2024年12月31日非上市投資基金50.26億元,2023年12月31日為56.98億元[89] - 2024年12月31日非上市股本證券3.29億元,2023年12月31日為3.93億元[89] - 2024年12月31日預計12個月內可收回財務資產69.01億元,2023年12月31日為63.57億元[89] - 2024年12月31日上市債務證券合計73.97億元,2023年12月31日為60.57億元[97] - 2024年12月31日非上市債務證券合計433.07億元,2023年12月31日為121.93億元[97] - 2024年12月31日預計12個月內可收回財務資產475.62億元,2023年12月31日為182.50億元[9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資金中有9.45億元債務證券用作支援結算所基金供款和儲備基金供款豁免額,2023年12月31日為零元[98] - 2024年12月31日12個月後到期屬於保證金可隨時變現的財務資產132.20億元,2023年12月31日為95.73億元[98] - 2024年12月31日12個月後到期屬於結算所基金可隨時變現的財務資產15.58億元,2023年12月31日為2.39億元[9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财务资产合计436.10亿元,其中债务证券72.19亿元、原到期日超三个月定期存款363.02亿元、其他财务资产0.89亿元;2023年12月31日合计766.49亿元[103] - 2024年12月31日预计12个月内可收回财务资产420.82亿元,超12个月可收回15.28亿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为749.84亿元和16.65亿元[103] - 2024年12月31日及2023年12月31日持有的财务资产无减值亏损拨备,债务证券加权平均信贷评级2024年12月31日为Aa3(穆迪),2023年12月31日为A1(穆迪)[10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金中无债务证券用作支援香港结算保证基金供款和储备基金供款豁免额,2023年12月31日为4.97亿元[10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金合计368.80亿元,包括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150.45亿元等;2023年12月31日合计348.12亿元[105] - 2024年12月31日衍生金融资产合计677.47亿元,其中透过LME Clear结算合约676.29亿元等;2023年12月31日合计581.27亿元[108] - 2024年12月31日衍生金融负债合计678.63亿元,其中透过LME Clear结算合约676.29亿元等;2023年12月31日合计581.00亿元[108] - 2024年12月31日未平仓外汇掉期合约总名义金额为773.02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7.22亿元[109] - 2024年12月31日非用作现金流对冲的未平仓远期外汇合约公平值少于100万元,名义金额为3.10亿元;2023年12月31日公平值为零元,名义金额为零元[10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金中有113.50亿元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和94.50亿元债务证券用作支援结算所基金供款和储备基金供款豁免额,2023年12月31日对应为107.40亿元和49.70亿元[107] - 2024年12月31日持续净额交收的应收账为318.1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4.30亿元[111] - 2024年12月31日交易徵费、印花税及应收费用为10.8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6.64亿元[111] - 2024年12月31日中国结算持有的结算备付金及结算保证金为198.1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97.34亿元[111] - 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