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旭辉控股集团(00884)
icon
搜索文档
旭辉控股:1-7月累计销售额112亿元
新京报· 2025-08-12 12:00
7月销售业绩 - 合同销售金额10.4亿元[1] - 合同销售面积9.13万平方米[1] - 合同销售均价12800元/平方米[1] 前7个月累计销售业绩 - 累计合同销售金额112亿元[1] - 累计合同销售面积108.06万平方米[1] - 累计合同销售均价10800元/平方米[1] - 股东应占合同销售金额58.7亿元[1]
楼市早餐荟 | 东莞:征集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中国金茂7月销售额84.6亿元;新城控股7月销售额16.61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8-12 09:48
政策动态 - 东莞市征集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优先考虑债务即将到期而无力偿还的房地产企业库存商品房 [1] - 征集房源需满足项目已取得竣工验收备案证明且权属清晰 保障性租赁住房户型不超过70平方米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户型不超过90平方米 [1] - 收购价格以同地段保障性住房重置价格为参考上限 [1] 房企销售表现 - 中国金茂7月签约销售金额84.6亿元 签约销售建筑面积37.66万平方米 [2] - 合生创展7月总合约销售金额11.19亿元 其中物业合约销售8.94亿元 装修合约销售2.25亿元 [3] - 旭辉控股7月合同销售金额10.4亿元 销售面积9.13万平方米 销售均价1.28万元/平方米 股东权益应占金额6亿元 [4] - 新城控股7月合同销售金额16.61亿元 销售面积21.4万平方米 [5]
旭辉控股7月合同销售额10.4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8-11 19:14
公司经营数据 - 7月合同销售金额10.4亿元[1] - 7月合同销售面积9.13万平方米[1] - 7月合同销售均价1.28万元/平方米[1] - 股东权益应占合同销售金额6亿元[1] 财务披露时点 - 经营数据为8月11日披露的7月未经审核简报[1]
旭辉控股集团前7个月累计合同销售额约112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8-11 18:16
合同销售情况 - 2025年7月公司取得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0.4亿元[1] - 2025年7月合同销售面积约9.13万平方米[1] - 2025年7月合同销售均价约人民币12,800元/平方米[1] - 2025年7月公司股东权益应占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6.0亿元[1] 累计销售情况 - 2025年1-7月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12.0亿元[1] - 2025年1-7月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108.06万平方米[1] - 2025年1-7月累计合同销售均价约人民币10,800元/平方米[1] - 2025年1-7月公司股东权益应占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58.7亿元[1]
旭辉控股集团(00884) - 二零二五年七月的未经审核营运数据
2025-08-11 18:07
7月销售数据 - 2025年7月集团合同销售金额约10.4亿元[5] - 2025年7月集团合同销售面积约91,300平方米[5] - 2025年7月集团合同销售均价约12,800元/平方米[5] - 2025年7月公司股东权益应占合同销售金额约6.0亿元[5] 1 - 7月累计数据 - 2025年1 - 7月集团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112.0亿元[5] - 2025年1 - 7月集团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1,080,600平方米[5] - 2025年1 - 7月集团合同销售均价约10,800元/平方米[5] - 2025年1 - 7月公司股东权益应占合同销售金额约58.7亿元[5]
年内房企高管超50次变动,“营销总”成调整焦点
北京商报· 2025-08-10 13:59
行业人事变动概况 - 2025年1—7月房企累计发生超50次高管变动,涉及保利发展、中海地产、招商蛇口等头部房企 [1][2] - 上半年重点监测的65家房企中有31家进行47起高管变动,二季度占比达七成 [3] - 组织架构调整(如中国金茂从三级管理转为二级管理)推动核心团队更新,涉及3名副总裁和14名城市负责人任命 [3] 营销岗位高频调整 - 1—7月涉及"营销总"调整的房企达10家,包括华润置地、中海地产等,区域营销负责人因职能集中化频繁变动 [5] - 中海地产北方大区营销副总刁鹏离职,同期该区域销售额从911.2亿元腰斩至559.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38.95% [5] - 营销总监因业绩压力成为调整焦点,业绩显著承压时易触发人事变动 [6] 城市总换防与复合型人才引入 - 中海地产深圳、福建、成都等城市总集体换防,福建公司两年内更换两位城市总 [2] - 越秀地产引入原旭辉产品总监李婷婷分管产品条线,强化设计与营销协同 [7] - 华润置地任命具备产品定位经验的姜伟成为北京营销总监,推动产品与营销一体化 [8] 行业转型驱动因素 - 房企通过精简架构、收缩战线和引入复合型人才适配市场转型需求 [7] - 改善型需求主导下,产品力成为核心引擎,房企聚焦设计与营销联动以提升竞争力 [8] - 组织调整导致岗位裁撤或合并,原有人员面临适配问题加速人事流动 [3][4]
专题 | 2025上半年房企债务重组进展解析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8-08 18:16
房企重组进展 - 2025年以来房企债务重组步伐加快,16家房企完成全部或部分重组,其中8家在2025年获批,融创、龙光、旭辉等接近完成境内外整体重组,远洋、世茂完成境外债重组 [3][5] - 破产重整方面,4家A股房企主动申请破产重整(金科、迪马、财信地产、隆基泰和),其中金科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成为千亿房企重整首例 [6][7] - H股房企中5家被颁令清盘(中国恒大、新力、大发、佳源国际、德信中国),另有12家清盘呈请被撤回 [7][8] 债务重组方式演变 - 债转股成为主流方案,龙光境外债重组包含强制可转债(转股价6港元/股),境内债定向增发5.3亿股(转股价6港元/股,附加股价低于1.08港元时增发20%条款) [9] - 碧桂园境外债重组提供全额股权化或部分股权化选项,融创境外债95.5亿美元全额转股(分两类可转债,转股价6.8港元/股和3.85港元/股) [10][11] - 旭辉、远洋、中国奥园等方案均包含债转股,花样年境外债提供三种转换选项(短期票据+可转债、长期票据+普通股、全额转股) [12][14] 重组方案特点与行业影响 - 削债比例普遍达70%,方案通过时间缩短,如龙光220亿元境内债重组仅用20天 [15][19] - 融创通过全额债转股清空境外债,境内债以7.54亿新股偿付55.88亿元债务 [11][14] - 金科破产重整接近成功,26亿元投资款全部到账,协信远创等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 [7][15] - 行业风险出清加速,但存在保交楼与现金兑付矛盾、增信资产估值争议、境内外债权人待遇差异等博弈点 [16][17]
2025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代建排行榜
克而瑞证券· 2025-08-08 09:59
榜单排名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代建新增规模TOP20中,绿城管理以1989万平方米新增签约建筑面积位居榜首,旭辉建管、润地管理、龙湖龙智造和蓝城集团分别以876万、865万、852万和826.2万平方米紧随其后 [1] - 代建品牌传播力TOP20榜单显示,绿城管理以93.85分排名第一,金地管理(93.23分)和旭辉建管(92.37分)分列二三位 [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代建新增规模TOP20企业合计新增签约建面109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增速较一季度提升22个百分点 [7] - 新增规模超800万平方米的企业达到5家,较去年同期增加4家,行业整体拓展表现优于一季度和2024年上半年 [7] - TOP5企业新拓建面占比达49%,TOP6-10占比26%,TOP11-15占比16%,行业呈现"高集中度、内部分化"特征 [8] 企业表现 - 绿城管理以1989万平方米的新增签约面积形成明显领先优势,与其他企业形成显著断层 [8] - TOP10企业新拓面积同比增长31%,其中润地管理、蓝城集团、龙湖龙智造、金地管理等增速较快 [12] - 头部企业普遍聚焦二线城市,龙湖龙智造和远洋建管一二线新拓面积占比接近90%,旭辉建管二线城市比重达60% [12] 品牌与产品 - 头部代建企业通过多渠道传播矩阵提升品牌影响力,绿城管理、金地管理、旭辉建管等品牌传播力保持领先 [15] - 代建企业积极完善产品线,绿城管理推出雲萃系与臻玉系双产品线,金地管理发布"清岚"产品品牌 [15][16] - 企业注重营销能力建设,旭辉建管举办营销战训营,久筑共建推出"3E大营销"智擎矩阵 [17]
港股异动丨内房股普涨 中国金茂、建发国际涨超4%
格隆汇APP· 2025-08-07 10:33
港股内房股表现 - 港股内房股普遍拉升上涨,中国金茂、建发国际集团涨超4%,越秀地产涨2.6%,龙光集团涨2.2%,旭辉控股集团、世茂集团、融信中国、富力地产、金辉控股、龙湖集团均涨超1% [1] 房地产行业展望 - 华泰证券研报称房地产市场中长期"止跌回稳"的基础正在构建,但要全面达成仍需要时间 [1] - 下半年政策发力方向可能包括:稳定房价预期、更有效地激活购房需求、优化收储发力去库存、关注城市更新资金来源 [1] - 更看好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核心城市复苏节奏 [1] 投资推荐方向 - 继续推荐具备"好信用、好城市、好产品"逻辑的"三好"地产开发商 [1] - 推荐分红与业绩稳健的头部物管公司 [1] - 推荐受益于香港资产重估逻辑的香港本地地产股 [1]
旭辉控股集团(00884)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7:05
股本情况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20亿港元[1] - 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0,509,202,397股[2] 股份变动 - 本月内增加/减少已发行股份及库存股份总额均为0股[6] 期权与债券 - 本月内购股期权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300,843,506股[3] - 可换股债券本月底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271,124,031股,转换价5.16港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