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亚信科技(01675)
icon
搜索文档
亚信科技申请数据资产使用权获取方法专利,实现交易双方信息透明保证安全性
金融界· 2025-04-23 20:20
公司专利技术 - 亚信科技申请了一项名为"数据资产使用权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专利,公开号CN119808163A,申请日期为2025年3月 [1] - 专利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资产使用权的透明交易,包括接收使用权获取请求、校验持有权证、生成使用权证并加密存储等流程 [1] - 该技术可确保交易双方信息透明,提升数据资产交易的安全性 [1] 公司背景信息 - 亚信科技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北京市,主要从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2] - 公司注册资本2604.057万美元,对外投资15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540条,专利信息396条,行政许可13个 [2]
亚信科技20250420
2025-04-21 11:00
纪要涉及的公司 亚信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板块** - 电信 BOSS 业务:分为 BSS 和 OSS,BSS 市场规模每年不到 100 亿,亚信科技占比 50%,行业饱和投资减少,公司正进行 DSI 智能化转型;OSS 是 5G 网络运营支撑系统,受工信部 5G 网络自动化规划推动,预计 2025 年市场份额从不到 5%提升至 15%[3][7] - 数据运营与分析:涵盖智慧城市数字化运营,包括政府、企业和公共应用,亚信科技获三大运营商核心数据授权,市场潜力达数万亿[3][5][7] - 垂直行业数字化:聚焦能源、交通和政务领域,能源专注核能和新能源,提供自研 5G 核心网及基站管理系统;交通参与大型枢纽项目;政务参与国资委 AI+专项行动[3][6][7] 2. **财务表现** - 2024 年收入增速下滑,受运营商 KPI 考核压价、IT 投入减少及垂直领域收缩高风险项目影响,但数字业务逐步恢复,预计未来三年加速增长[3][9][10] - 采取降本增效措施,包括降低研发和销售费用、裁员,毛利率维持稳定,净利率提升 3 个百分点,严格执行净利润考核保证分红比例[3][11] 3. **业务亮点** - 通信行业:加速 BSS 系统 AI 赋能创新,去年开展 100 多个大模型项目,海外市场有突破,与阿里深度绑定,大模型交付业务进展显著[3][13][16] - 5G 专网业务:全自研标准化产品,毛利率高,净利润可达 30%,预计今年基站数达 7500 个,在核电、新能源领域有覆盖潜力[15] - 阿里一体机:今年预售目标 2500 台,一季度销售超 1000 台,大概率超预期,为公司带来显著财务贡献[17] 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 2025 年 OSS 市场规模达 300 亿左右,亚信科技市场份额提升,数据运营与分析领域潜力大,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布局合理,为未来盈利增长提供基础,构成投资建议[7] - 今年收入预期 70 - 80 亿港币,净利润预期 3.35 - 7.6 亿港币,公司指引约 6 亿港币,保守估计 5.5 - 6 亿港币[27] - 整体收入预期 68.6 亿、72 亿和 78 亿港币,净利润预期 5.7 亿、6.35 亿和 6.9 亿港币,当前估值下股价有百分之六七十收益空间[29] 5. **市场空间** - 大模型交付市场空间广阔,阿里头部客户约 300 家,腰尾部客户约 9000 家,预计触达 18 万家企业,今年预计交付额 3 亿元,行业规模接近几百亿[20] - 垂直行业发展空间大,矿山智能化、交通领域、数智物流等有广阔市场机会[18] 6. **核心优势** - 技术实力显著,是全球模拟芯片和通信人工智能领域领导者,CTO 在国际标准组织担任理事[24] - 与阿里绑定大模型交付项目,在大型企业和央企 AI 项目中占优势[24] - 具备强大电信、AI 边缘计算能力,在电信和核电领域表现出色[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业务应用场景**: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简单应用如知识问答等,复杂应用需深入行业了解业务流程,一体机在大屏交互中重要[8] 2. **6G 技术影响**:预计 2027 - 2028 年开始准备,为电信 BOSS 系统业务带来新增长点和增长周期[12] 3. **各业务板块增长情况**:传统 DSS 业务预计今年收入持平或小幅下降,数字运营业务预计双位数增长,垂直业务板块预计增长 20%以上,OSS 业务预计个位数增长,毛利率稳定,净利润保证在 8%以上[28] 4. **业绩指引和增长目标**:今年业绩指引双位数增长,数智运营占比达 30%,每年用 40%净利润分红[22] 5. **估值情况**:港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公司普遍估值低于 A 股,亚信科技市盈率约 13 倍,保守估计 20 倍时股价应为 14 港币,相比当前收盘价有百分之六七十溢价空间,与 A 股公司相比估值较低[23][30] 6. **缺点和挑战**:传统 PSTEC 业务占比大影响业绩,大客户订单和回款周期长,OSS 领域竞争激烈,垂类业务毛利率相对较低[25] 7. **一致性预测收入**:今年亚信科技一致性预测收入为 25225227 元[26]
概念概念追踪|英伟达H20芯片遭贸易管制 机构看好国产算力崛起(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4-17 14:26
文章核心观点 美国对英伟达芯片出口限制或使其增长放缓,同时加速国内互联网公司采购国产芯片需求,亚信科技在大模型应用交付领域有业务亮点和增长潜力 [1] 英伟达相关情况 - 与向部分地区和国家出口H20图形处理器相关季度支出约55亿美元 [1] - 4月9日美国政府要求其获得向部分国家与地区出口芯片的许可证,出口限制增加或使整体增长放缓 [1] - 美国政府称其芯片可用于制造军用超级计算机 [1] 国内芯片行业情况 - 美国政策变化加速国内互联网公司采购国产芯片需求,机构认为按大厂CAPEX规划和已到货芯片,芯片缺口巨大 [1] 亚信科技相关情况 - AI大模型交付业务预计2025年带来2至3亿人民币营收,未来可触达订单规模有望达数十亿人民币,为公司带来新业务增长点和大模型应用落地机会 [1] - 通过与阿里云等合作,帮助政企客户转化大模型能力为生产力,成为大模型应用交付头部企业 [1] - 与阿里云联合推出“算力+平台+应用+服务”四位一体大模型一体机解决方案,提供全流程产品服务 [2] - 2024年率先发布渊思·行业大模型,覆盖全周期助力企业智能转型 [2] - 2024年成为阿里云首个“政企行业大模型创新中心”单位,双方携手成立国内首个“大模型应用服务联盟” [2]
亚信科技20250311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亚信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经营业绩** - 2024年受若干因素影响,公司收入下行,利润微增长。营业收入66.46亿元,下降15.8%;新业务收入25.99亿元,下降10.3%;毛利24.84亿元,下降16.9%;毛利率37.4%,微弱下降;净利润5.16亿元,增长0.7%;净利润率7.8%,上升1.3%;每股收益0.6元[2]。 - 收入下滑主要因传统业务下滑,BSS业务下滑18.9%,OSS业务下滑1.8%,数字运营业务增长0.4%,绝对值达11.06亿元[3]。 2. **业务发展** - **数字运营业务**:摆脱单一依靠通信运营商行业增长,在非运营商领域增长快,汽车领域增长35%,消费领域增长90%,金融领域增长300%,按结果付费比例超25%,未来将持续拓展汽车、消费、金融领域,致力于成为按结果付费领先企业[5][6]。 - **垂直行业业务**:2024年绝对值6.76亿元,下降30%,一是2023年有大项目,2024年无类似大订单;二是公司有成熟风险控制管理,主动放弃超10亿有风险订单项目,聚焦5G专网和大模型应用交付两个领域[7][8]。 - **5G专网业务**:能源领域是领导者,已覆盖15个省份的光伏厂,有5个煤矿标杆企业,核心网达50套以上,基站累计2.1万,2025年预计无线基站增长至7500 - 10000个,核心网增长20 - 30套[9][25]。 - **大模型应用交付业务**:与阿里长期战略合作,有30个以上大模型交付标杆企业,建立政企行业大模型创新中心,2024年非运营商领域规模约5000万,2025年预计达2 - 3亿,未来将面向中小企业拓展[10][30]。 3. **研发投入** - 公司研发投入9.05亿元,占收入比重13.6%,是通信人工智能领导者,在云网领域保持国际引领,加入AI Run Alliance组织,重点研发AI原生网络系统[11][12]。 4. **成本管控** - 建立订单质量准入机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标准,管控订单质量[20]。 - 用工成本采用联动机制,与当年和未来18个月业绩滚动管控,2024年用工成本下降15%,保证毛利基本稳定[21]。 - 非用工成本建立一站式公费支出平台,全员使用率超95%,2024年费用节约8000万以上,下降15%[22]。 5. **现金流情况**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超1亿,是上市以来首次,主要因客户考核体系优化,属短期政策性波动,2025年1 - 2月回款同比增长超30%,预计全年恢复正常,公司现金超20亿,授信充足,客户账期一年以内占比超95%,30天以内占比60%[15][16][27]。 6. **未来展望** - 传统BSS领域长期稳定中微弱下滑,将加大成本降低力度,保住利润基本面,发展大模型交付和应用、5G专网、数据运营三个新业务[13]。 - 新业务占总体收入比重将超40%,数据运营业务在非运营商领域高两位数增长,运营商领域低个位数增长[24][29]。 - 2025年交付组织结构调整,引入更多技术人员,全员培训并进行上岗前AI认证,会增加一定成本,但对企业未来发展有益[3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大模型交付优势** - 通用优势:有海量数据处理能力,掌握大模型微调、精调能力,考虑模型安全性[44]。 - 专业优势:团队是各行业专家,深入理解行业,便于大模型与行业结合;与阿里云有八年合作,建立深入信任关系[45][46]。 2. **5G专网优势** - 团队融合电力工控和通讯知识,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包括业务咨询、网络设计规划、产品提供、现场交互运维网优等[38][39][40]。 - 实现端到端打通,考虑全周期、全场景覆盖,解决用户无线和有限两种场景,有超高性价比,实现5G与工控融合,自主化国产化和行业化定制[40][41][42]。 3. **国际业务拓展** - 传统业务在海外拓展,如与HKT在BSS和OSS领域合作,有机会替换原厂商,用更新系统和更低成本拓展市场[49][50]。 - 向东南亚和中东市场销售标准产品,如边缘智能设备、5G专网设备,靠合作伙伴和渠道销售[50][51]。 4. **AI工具使用** - 公司前中台在测试和编程中使用AI自动编程工具,代码采用率提升10% - 15%,后台在人力资源招聘、财务合同管理、税务等方面开始引入AI工具[57][58]。 5. **毛利率情况** - 未来毛利率稳定在36% - 38%之间,新业务拓展初期毛利不高,稳定后逐步提升,数字化运营毛利逐年改进,5G专网毛利相对较高,大模型交付初期毛利较低,后期会提升,传统业务毛利相对平稳[59]。
亚信科技(0167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3-28 18:1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3年7月15日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股份于联交所上市,股份代号为1675[9][11] - 公司招股章程日期为2018年12月6日[13] - 公司于2018年12月19日在联交所上市,历史可追溯至1993年,是中国第一代通信软件供应商[24] - 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长期合作,支撑全国超十亿用户[24] - 公司坚持“一巩固、三发展”战略,巩固BSS市场领导地位,发展OSS、数智运营、垂直行业数字化三新业务[24] - 公司形成了云网、数智、IT三大产品体系[24] 公司重大事件时间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28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9] - 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为2025年3月21日[13] - 报告期间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13] - 公司于2022年10月28日与中国移动通信续订新综合采购协议、新软件产品及服务框架协议和新租赁框架协议[13] 公司股权控制情况 - 亚信安全由田博士最终控制及实益拥有约51.38%权益[9] - 田溯寧博士直接或间接持有亚信安全约51.38%股权[176] - 田溯寧博士间接持有南京亚信云互联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约30%股权[176] - 田溯寧博士间接持有北京友友天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约26.12%股权[176] - 田溯寧博士间接持有北京天云融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约22.28%股权[176] - 田溯寧博士间接持有天云融创数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约6.06%股权[176]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约66.46亿元,同比下降15.8%[33][34][37][58][83][85] - 2024年毛利约24.84亿元,同比下降16.5%,毛利率为37.4%,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33][35][83][90] - 2024年净利润约5.16亿元,同比增长0.7%,净利率提升至7.8%,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33][37][58][83][95]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1.04亿元,同比下降117.8%[33]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0.60元,同比增长3.4%[33][84]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252港元及特别股息每股0.160港元,合计每股0.412港元[37] - 2024年公司营业成本约41.62亿元,同比下降15.3%[89] - 2024年公司销售及营销费用约5.26亿元,较去年下降15.7%,占总收入比重7.9%[91]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约105.00亿元,同比下降7.0%,负债总额约38.59亿元,同比下降17.6%[97] - 2024年末公司商誉约19.32亿元,未识别任何商誉减值迹象[98] - 2024年末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约20.65亿元,同比增长36.5%,周转天数约105.5天[100] - 2024年末公司合同资产约29.32亿元,同比下降5.6%,合同负债约2.94亿元,同比增长38.3%[101] - 2024年12月31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约为1.79亿元,较2023年的3.63亿元同比下降50.6%[102] - 2024年12月31日,存货约2.75亿元,较2023年的1.02亿元同比增长170.6%[103]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约11.04亿元,较2023年的9.94亿元同比增长11.1%,周转天数约92.0天(2023年:约56.3天)[10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银行借款,杠杆比率为零(2023年12月31日:零)[105] - 2024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1.04亿元,较2023年的5.8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17.8%[109] - 2024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3.16亿元,较2023年的4.51亿元同比下降30.0%[109]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12.08亿元,较2023年的3.54亿元同比增长241.5%[109] - 报告期可供分配给股东的储备约人民币6.33亿元(2023年:约人民币11.28亿元)[16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三新业务收入约25.99亿元,同比下降10.3%,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39.1%[33][37][58][83][85] - 2024年公司传统BSS业务收入约40.46亿元,同比下降18.9%[37][58][72] - 2024年BSS业务收入约为39.48亿元,同比下跌19.1%;OSS业务收入约为8.18亿元,同比轻微下跌1.8%[41] - 2024年汽车行业订单规模同比增长35%[43][44][61] - 2024年消费行业订单规模同比增长90%[43][44][62][63] - 2024年金融行业订单规模同比增长300%[43][44][63] - 2024年数智运营业务收入约11.06亿元,同比上升0.4%,占总收入比重为16.6%,按结果及分成付费模式的收入占数智化运营业务收入25.4%[44] - 2024年垂直行业业务收入由9.65亿元下降至6.76亿元,占公司整体收入比重为10.2%[47] - 2024年垂直行业数字化业务收入6.76亿元,同比下降30.0%,公司主动放弃超10亿元高风险大额政企订单[68] 公司业务成果与合作 - 2024年公司AI大模型相关项目总数突破100个[40] - 公司引入DeepSeek V3、R1基座模型,渊思大模型产品体系全栈适配DeepSeek并上线运营,在50多个场景测试中效果极佳[40] - 公司在200余个项目中沉淀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交付工具集合[48] - 公司与阿里雲、火山引擎等领先厂商合作构建行业大模型端到端解决方案[49] - 2024年公司已签约国家电网、中石油等提供高价值场景化大模型[50] - 截至2024年底,公司5G专网累计出货核心网50套,基站超2.1万台[46] - 公司在核电领域累计覆盖机组达25台,智慧风场解决方案已在15省份实现商用[46] - 2024年“渊思”行业大模型产品体系在100余个案例中成功落地[51] - 2024年公司5G专网产品获GTI Awards“最佳市场拓展与商业价值奖”[51] - 2024年公司700MHZ 5G专网案例获工信部“绽放杯”一等奖[53] - 2024年公司获“毕马威ESG 50强”等多项权威奖项[54] - 公司成为火山引擎相关产品在部分行业的核心ISV,构建基于企业微信的私域运营平台[60] - 2024年大模型相关项目数量超100个,在50多个场景测试效果佳[75] - 2024年大模型应用与交付领域签约订单超30个[71][73] - “渊思”行业大模型产品体系落地超100个应用案例[77] - 公司连续三年入选Gartner“全球网络智能化主流供应商矩阵”,并新入选两个矩阵[76] 公司标准与专利情况 - 2024年公司新增60项标准制定和202项专利[52] - 2024年新增参与制定国际/国内技术标准60项,累计330项[79] - 2024年新增担任标准组织12项重要职务[79] - 相关产品及技术获得202项国际/国内专利、45项软件著作权[79] 公司未来布局 - 2025年公司将聚焦布局AI大模型交付业务、5G专网与应用、数智运营三大增长点[55] 公司人员变动 - 郭先生于2024年11月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拥有丰富IT产品和全球化管理经验[120] - 丁先生于2018年6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23年12月28日获调任为非执行董事,有逾19年电信、媒体及科技行业投资经验[121] - 何先生于2024年11月8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现任亚信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25] - 鄂先生自2008年起担任宽带资本首席财务官,有超30年财务工作经验[126] - 杨林先生于2020年9月2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现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政企事业部(雄安办)副总经理[128] - 刘女士于2020年9月2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现任中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及副总经理[129] - 张博士于2018年12月1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60多项美国专利,发表5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11本专著[131] - 葛明74岁,1982年7月获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西方会计硕士学位,1983年10月起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有逾31年审计工作经验,2018年12月1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33][134] - 陶萍67岁,1982年获南京邮电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从事通信行业逾39年,2020年9月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36] - 王镭67岁,1982年7月自北邮信息学院取得本科学士学位,2001年9月取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管理硕士学位,2009年取得法国雷恩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学位,2024年11月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37] - 黄缨56岁,1990年6月获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年4月获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5月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7年4月起担任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140] - 陈武57岁,1989年7月获天津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6月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1年4月加入亚信科技,2015年2月起担任高级副总裁[145] - 梁斌54岁,1991年7月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主修通信工程,2002年8月加入集团,2017年1月起担任集团高级副总裁兼移动支撑事业部总经理[146] - 郭尊华、何政、蒋健、王镭于2024年11月8日获委任加入董事会[169] - 鄂立新于2025年3月10日获委任加入董事会[169] - 高念书、丁健、葛明、陶萍将在股东周年大会退任并符合资格重选连任董事[167] 公司人员履历与荣誉 - 郭先生曾在惠而浦中国有限公司、红杉资本、威睿等公司任职[120] - 丁先生曾担任AsiaInfo - Linkage, Inc.董事会主席、联合主席等职[121] - 何先生曾在解放军第56研究所、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单位任职[125] - 陶萍在2002年6月 - 2011年2月先后担任中国电信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及总经理,2007年获“杰出信息化领导者奖”,2010年获“全国劳模”荣誉称号[136] - 王镭2004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37] - 黄缨有24年以上通信行业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及14年以上高层管理经验[140] - 陈武拥有22年以上业务拓展与政府事务工作经验及17年以上高层管理经验[145] 公司派息政策与情况 - 公司派息率不低于各财政年度可分配净利润的40%,自2019年度以来每年如此[154][155] - 报告期建议宣派每股0.252港元末期股息(相当于每股人民币0.233元)及每股0.160港元特别股息(相当于每股人民币0.148元),合共每股0.412港元(2023年:每股股份0.412港元,相当于每股人民币0.373元)[156] - 2023年12月4日宣派特别股息每股港幣0.600元(相当于每股人民币0.545元)[157] 公司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报告期前五名客户交易额占集团总收入约30.9%(2023年:约32.7%),单一最大客户交易额占集团总收入约14.2%(2023年:约14.5%)[160] - 报告期前五名供应商交易额占集团总成本约17.9%(2023年:约14.3%),单一最大供应商交易额占集团总成本约4.6%(2023年:约4.3%)[161] 公司员工情况 - 报告期内集团在职员工12,868名,2023年12月31日为13,577名[173] - 香港雇员强积金计划,雇主和雇员每月按雇员收入5%供款,每人每月供款上限1,500港元[174] 公司股份权益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935,304,312股[180][183] - 田溯寧博士拥有股份权益共279,854,851股,占公司股权29.92%[177] - 高念书先生拥有股份权益共26,140,913股,占公司股权2.80%[177] - 张亚勤博士、葛明先生、陶萍女士分别拥有股份权益112,000股,各占公司股权0.01%[177] - 亚信安全拥有股份权益279,854,851股,占公司股权29.92%[181] - 南京亚信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拥有股份权益279,854,851股,各占公司股权29.92%[181] - 天津津南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拥有天津科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
亚信科技、TMF联合举办2025北京峰会 引领数字跃升 共建“数智共同体”
新浪证券· 2025-03-28 14:06
文章核心观点 3月27日亚信科技与TM Forum联合举办“AI引领数字跃升”北京峰会,众多行业领袖等参会,探讨“AI驱动行业数字化、P5G赋能产业、智能网络发展”议题,探寻“智、数、云、网”赋能高质量发展之道,各方分享前沿技术创新等思考,亚信科技将助力百行千业共建“数智共同体” [1][22] 峰会概况 - 3月27日亚信科技携手TM Forum举办2025“AI引领数字跃升”北京峰会,国际国内数百位行业领袖等参会 [1] - TM Forum首席执行官等数十位高管、专家及专业人士数百人出席大会 [3] 嘉宾致辞要点 Nik Willetts - 人工智能是主流技术方向,中国AI发展迅速,全行业应加强合作发展人工智能 [4] - TM Forum拟定“打造AI - ready生态系统、推进自智网络建设、推动AI广泛应用”三大战略任务,愿与领军企业推动AI赋能百行千业 [4] 闻库 - 通信行业向智能化等加速迈进,5G和AI是关键驱动力,AI提升5G网络效率,中国通信AI领先 [6] - 呼吁政府等加强协作推动AI深度应用,指出5G和AI领域标准化工作重要,应建立统一体系 [6] 李慧镝 - AI推动人类进入“数智化革命”新时代,催生出“新三样”,通过“两大规模效应”改变社会 [8] - 中国移动以“供给者、汇聚者、运营者”定位发力AI,自智网络进入L4级,呼吁加强AI伦理治理国际合作 [8] 黄智勇 - 中国电信实施“云改数转”战略,转型为服务型等企业,打造“星辰大模型”及智算平台并落地应用 [10] - 在“AI for Network”和“Network for AI”双向赋能,与产业伙伴共建开放生态促创新与升级 [10] 高念书 - 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和传统行业转型重要支点,亚信科技构建完整大模型交付体系,提供“AI + 数据”服务 [12] - 亚信科技与TM Forum联合主办峰会,希望探索AI驱动下数字化新范式与新价值 [12] 主题演讲与圆桌对话 主题演讲 - TM Forum创新业务副总裁Aaron Boasman - Patel分享人工智能产业革命及国际合作重要性,称中国区伙伴贡献度高 [14] - 多位人士从不同视角分享转型中AI技术融合等业务实践 [16] 圆桌对话 - 嘉宾就“ICT行业AI原生演进”探讨,认为AI Native离不开软硬件融合,依赖运营商与供应商协作 [18] 峰会其他事项 - TM Forum首席执行官为李慧镝颁发“特别贡献奖”,创新副总裁宣布2025年TM Forum多项卓越奖项 [20] 亚信科技情况 - 亚信科技始于1993年,2018年在港上市,是领先的数智化全栈能力提供商,为多行业提供数智化转型服务 [22] - 坚持“一巩固、三发展”战略,形成云网、数智、IT三大产品体系,致力于用数智技术赋能百行千业 [23] - 未来将以创新和生态助力百行千业,共建开放共赢的“数智共同体”,成为最可信赖的数智价值创造者 [22][23]
亚信科技:2024年年度业绩点评:2024年运营商业务承压,AI大模型交付业务增长潜力可期-20250315
光大证券· 2025-03-15 09: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亚信科技运营商业务承压,营收和利润下降,但三新业务收入贡献占比提升,AI大模型交付业务增长潜力大 [1] - 公司通过拓展海外市场、优化组织结构等方式降本增效,预计2025年BSS业务营收降幅收窄或企稳,OSS业务有望双位数增长 [1] - 三新业务聚焦AI大模型交付、5G专网和数智运营,预计未来将带动公司估值提升 [2] - 因行业和客户因素,下调25 - 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7年预测,看好AI大模型交付业务带动公司估值提升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营收66.46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5.8%,毛利润24.84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6.5%,净利润5.16亿人民币,净利润率7.8% [1] - BSS等传统业务收入40.46亿人民币,同比下跌18.9%;三新业务营收25.9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0.3%,收入贡献占比同比增长2.4pct至39.1% [1] 业务分析 - **运营商传统业务**:BSS业务2024年收入39.48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9.1%,占总收入比重59.4%;OSS业务收入8.18亿人民币,同比微降1.8%,占总收入比重12.3% [1] - **三新业务**:AI大模型交付2024年收入约0.5亿人民币,签约超30个项目,预计2025年营收达2 - 3亿人民币;5G专网截至2024年底累计出货核心网50套,基站超2.1万台,2025年目标新增出货无线基站超7500台、核心网超30套;数智运营2024年营收11.06亿人民币,同比上升0.4%,占总收入的16.6%,2025年预计运营商相关营收低单位数增长、非运营商相关营收双位数增长 [2] 应对策略 - 将国内BSS和OSS经验复制至海外,与香港电讯HKT、菲律宾运营商等接洽拓展海外市场 [1] - 通过AI工具内部赋能,优化组织结构由橄榄型向金字塔型,降本增效 [1] 盈利预测 - 下调25 - 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6.36/7.45亿人民币(较上次预测分别 - 8.8%/-5.6%),新增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8.24亿人民币,对应同比增长16.8%/17.1%/10.7% [3] 财务数据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人民币)|7,891|6,646|7,191|7,823|8,414| |营业收入增长率(%)|2.0|(15.8)|8.2|8.8|7.6| |净利润(百万人民币)|533|545|636|745|824| |净利润增长率(%)|(35.9)|2.2|16.8|17.1|10.7| |每股收益(元)|0.58|0.60|0.70|0.82|0.90| |P/E|17|16|14|12|11|[4] 股东回报 - 宣布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和特别股息分别每股0.252港元和0.16港元,合计每股0.412港元 [2]
亚信科技(01675):2024年度业绩点评:2024年运营商业务承压,AI大模型交付业务增长潜力可期
光大证券· 2025-03-13 21: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亚信科技运营商业务承压,营收和利润下降,但三新业务收入贡献占比提升,公司重视股东回报 [1][2] - 看好AI大模型交付业务未来几年高速增长,持续带动公司估值提升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营收66.46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5.8%,毛利润24.84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6.5%,净利润5.16亿人民币,净利润率7.8% [1]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1.91亿、78.23亿、84.14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6.36亿、7.45亿、8.24亿人民币 [3][4] 业务板块 传统业务 - BSS业务2024年收入39.48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9.1%,预计2025年营收降幅收窄甚至企稳 [1] - OSS业务2024年收入8.18亿人民币,同比微降1.8%,预计2025年营收同比双位数增长 [1] 三新业务 - AI大模型交付2024年收入约0.5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达2 - 3亿人民币,后续可触达订单规模有望达数十亿人民币 [2] - 5G专网截至2024年底累计出货核心网50套,基站超2.1万台,2025年目标新增出货无线基站超7500台、核心网超30套 [2] - 数智运营2024年营收11.06亿人民币,同比上升0.4%,2025年预计运营商相关营收低单位数增长、非运营商相关营收双位数增长 [2] 财务报表预测 损益表 - 主营收入、毛利、营业利润、净利润等指标在2025 - 2027年预计呈增长趋势 [8] 资产负债表 - 总资产、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总负债等指标在2025 - 2027年有不同程度变化 [10] 现金流量表 - 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融资活动现金流等指标在2025 - 2027年预计有波动 [12] 股东回报 - 宣布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和特别股息分别每股0.252港元和0.16港元,合计每股0.412港元 [2]
亚信科技(0167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10 22:5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股份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50]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业务是在中国提供软件产品及相关服务[51] - 综合财务报表以人民币呈列,人民币是公司的功能货币[52] - 集团收入主要来自项目式软件开发合同,收入扣除销售相关税项后确认[56] - 公司指亚信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于2003年7月15日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股份于联交所上市,股份代号为1675[163] - 报告期间指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163] - 三新业务包括数智运营、垂直行业数字化及OSS业务[168] - 董事会公告日期为2025年3月10日[168] - 执行董事包括田溯宁博士、高念书先生及郭尊华先生[169] - 非执行董事包括丁健先生、何政先生、杨林先生、刘虹女士及鄂立新先生[16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张亚勤博士、葛明先生、陶萍女士及王镭博士[16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业务收入约为66.46亿元,同比降低15.8%[4] - 2024年公司业务收入约66.46亿元,同比降低15.8%,三新业务收入约25.99亿元,同比降低10.3%[35] - 2024年公司毛利约24.84亿元,同比降低16.5%,毛利率37.4%,较去年微降0.3个百分点[35] - 2024年公司净利润约5.16亿元,比去年增长0.7%,净利率为7.8%,比上年增长1.3个百分点[35]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2861391千元,2023年为2885902千元,同比下降0.85%[41] - 2024年流动资产为7638575千元,2023年为8398630千元,同比下降9.05%[41] - 2024年流动负债为3461615千元,2023年为4289824千元,同比下降19.30%[43]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4176960千元,2023年为4108806千元,同比增长1.66%[43] - 2024年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7038351千元,2023年为6994708千元,同比增长0.62%[43]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397152千元,2023年为394309千元,同比增长0.72%[43] - 2024年资产净值为6641199千元,2023年为6600399千元,同比增长0.62%[43] - 2024年净利润为544917千元,2023年为533008千元,同比增长2.23%[44][46] - 2024年综合收益总额为531368千元,2023年为535867千元,同比下降0.84%[44][46] - 2024年权益总额为6641199千元,2023年为6600399千元,同比增长0.62%[43][44][46] - 2024年除税前利润为585,771千元,2023年为638,763千元[48]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 - 103,545千元,2023年为581,502千元[48] - 2024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15,783千元,2023年为450,972千元[49]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1,207,698千元,2023年为 - 353,668千元[49]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 - 995,460千元,2023年增加净额为678,806千元[49] - 2024年1月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612,771千元,12月31日为1,618,100千元[49] - 2024年和2023年收入分别为6,645,689千元和7,890,620千元,按收入确认时间分,时点收入分别为279,234千元和549,430千元,时间段收入分别为6,366,455千元和7,341,190千元[59] - 2024年和2023年提供服务收入分别为6,452,326千元和7,433,350千元,销售货品收入分别为193,363千元和457,270千元[59] - 2024年12月31日和2023年12月31日合同负债分别为294,475,000元和212,913,000元[59] - 2024年和2023年客户A收入分别为4,148,910千元和4,918,874千元,客户B收入分别为897,056千元和1,079,086千元,客户C收入分别为781,276千元和831,913千元[63] - 2024年和2023年其他收入分别为67,162千元和124,980千元,其中政府补助分别为23,491千元和38,318千元[65] - 2024年和2023年所得税费用分别为70,081千元和126,451千元,中国附属公司税率均为25%,部分附属公司有10%及15%优惠税率[65] - 2024年和2023年除税前利润分别为585,771千元和638,763千元,预计按10%税率计算的税项分别为58,577千元和63,877千元[67] - 2024年和2023年净利润经扣除员工成本分别为3,514,006千元和4,295,810千元,存货成本分别为169,833千元和381,506千元[69] - 2024年和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分别为40,583千元和46,717千元,使用权资产折旧分别为90,073千元和95,066千元[69] - 2024年和2023年核数师酬金分别为6,567千元和7,721千元,其中公司及附属公司核数服务费用分别为5,830,000元和6,650,000元、737,000元和1,171,000元[69] - 2024年拟派末期股息2.18265亿元,特别股息1.3858亿元;2023年拟派末期股息3.48617亿元,特别股息5.10014亿元[71] - 2024年已派过往年度末期股息3.51756亿元,特别股息5.09675亿元;2023年已派过往年度末期股息3.38938亿元[71]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的盈利为5.44917亿元,2023年为5.33008亿元[73]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股份加权平均数为9.12829983亿股,2023年为9.1988877亿股[73]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股份加权平均数为9.25269285亿股,2023年为9.30678644亿股[73] - 2024年和2023年商誉成本均为21.46787亿元,2024年和2023年商誉累计减值亏损均为2.14541亿元[76] - 2024年软件业务现金产生单位按17.5%税前贴现率计算,2023年为18.5%[79] - 2024年软件业务预测期平均年度收益增长率为3.1%,2023年为6.6%;2024年平均年度毛利率为37.9%,2023年为38.0%[79] - 2024年12月31日软件业务现金产生单位可收回金额为75.2亿元,2023年为97亿元[79] - 艾瑞咨询业务于2023年确认商誉减值亏损1.90381亿元,自2023年12月31日起商誉账面价值减至零[83]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2065075千元,2023年为1513032千元[84] - 2024年合同资产为2931980千元,合同负债为-294475千元;2023年合同资产为3105931千元,合同负债为-212913千元[88]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1103714千元,2023年为993618千元[90] - 2024年已收按金、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640373千元,2023年为2655547千元[9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约66.46亿元,同比下降15.8%[93] - 2024年传统业务收入约40.46亿元,同比下降18.9%;三新业务收入约25.99亿元,同比下降10.3%,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39.1%[93] - 2024年公司净利润约5.16亿元,同比增长0.7%,净利率为7.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93] - 2024年数智运营业务收入约11.06亿元,同比增长0.4%,占总收入比重为16.6%,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94] - 2024年数智运营业务按结果及分成付费收入占比达25.4%,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94] - 2024年垂直行业数字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0.0%,为6.76亿元,公司主动放弃超10亿元高风险大额政企订单[100]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66.46亿元,同比下降15.8%,三新业务收入约25.99亿元,同比下降10.3%,占总收入达39.1%,较上年增长2.4个百分点[115] - 2024年公司实现毛利约24.84亿元,同比下降16.5%,毛利率37.4%,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115] - 2024年公司净利润约5.16亿元,同比增长0.7%,净利润率7.8%,较上年增长1.3个百分点[115]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约0.60元,同比增长3.4%[115]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1.04亿元,2023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约5.8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17.8%[117] - 2024年公司三新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39.1%,2023年为36.7%[118]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66.46亿元,同比下降15.8%,传统业务和BSS业务收入下降,三新业务占比提升[119] - 2024年营业成本41.62亿元,同比下降15.3%,主要因业务规模变动减少用工和非用工成本[122] - 2024年毛利24.84亿元,同比下降16.5%,毛利率37.4%,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123] - 2024年销售及营销费用5.26亿元,同比下降15.7%,占总收入比重7.9%[124] - 2024年行政费用3.34亿元,同比增长2.3%,占总收入比重5.0%,剔除一次性补偿费用后呈下降趋势[126] - 2024年研发费用9.05亿元,同比下降17.3%,占总收入比重13.6%[127] - 2024年所得税费用0.70亿元,同比下降44.6%,因2023年派特别股息产生预提所得税[128] - 2024年净利润5.16亿元,同比增长0.7%,净利率7.8%,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129] - 2024年末资产总额105.00亿元,同比下降7.0%,负债总额38.59亿元,同比下降17.6%[132] - 2024年末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20.65亿元,同比增长36.5%,周转天数105.5天[135] - 2024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1.04亿元,2023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约5.8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17.8%[145] - 2024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3.16亿元,2023年约4.51亿元,同比下降30.0%[145]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12.08亿元,2023年约3.54亿元,同比增长241.5%[14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三新业务收入约为25.99亿元,同比降低10.3%,占总收入比重达约39.1%,比上年增长2.4个百分点[4] - 2024年BSS业务收入约为39.48亿元,同比下跌19.1%;OSS业务收入约为8.18亿元,同比轻微下跌1.8%[11] - 2024年数智运营业务收入约11.06亿元,同比上升0.4%,占总收入比重为16.6%,按结果及分成付费模式收入占数智化运营业务收入25.4%[14] - 2024年垂直行业业务收入由9.65亿元降至6.76亿元,占公司整体收入比重为10.2%[18] 业务项目与市场拓展 - 2024年公司AI大模型相关项目总数突破100个[9] - 2024年公司在通信等行业的50多个场景测试中,“国产大模型+算力+大模型服务+垂直场景”闭环效果极佳[9] - 2024年公司成功获取HKT重要项目,并承接东南亚某运营商项目[11] - 2024年公司在汽车行业订单规模同比增长35%[12] - 2024年消费行业订单规模
亚信科技20241223
2024-12-24 15:52
行业或公司 * 亚信科技(亚新科技) 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亚信科技AI业务进展迅速**:亚信科技与火山、阿里、百度云等都是合作伙伴,成为火山引擎的官方HiAgent合作伙伴,也是阿里公有云混合云的伙伴,首批入围中小企业AI大模型交互服务框架的公司,优先为300多万个少年企业提供大模型服务。[1] 2. **亚信科技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由于电信行业投资周期性影响,亚信科技传统BSS业务上半年有所承压,导致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有吸引力。[1] 3. **亚信科技积极探索新业务**:亚信科技积极探索5G专网业务和AI业务,取得长足发展。[1] 4. **大模型市场分析**:亚信科技分析了大模型市场的容量、趋势和需求演变,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别。[6] 5. **亚信科技与云商合作**:亚信科技选择与阿里、百度、火山等头部云商合作,利用云商的算力资源和业务能力。[8] 6. **亚信科技大模型业务策略**:亚信科技的大模型业务策略包括与头部云商合作、与直客合作、产品加服务、开放融合和易购兼容。[16] 7. **亚信科技大模型应用场景**:亚信科技面向政务、能源、交通、烟草、金融和医疗等行业,提供大模型应用场景的能力。[18] 8. **亚信科技大模型运营平台**:亚信科技开发了大模型运营平台,帮助客户进行应用场景开发、效果评估和项目交付。[27] 9. **亚信科技大模型项目交付能力**:亚信科技在大模型项目交付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具备交付口控、技术口控和成本口控能力。[33] 其他重要内容 1. **亚信科技人员储备**:亚信科技拥有1500人左右的研发团队,专注于数据领域和AI领域的产品研发和交付支撑。[41] 2. **亚信科技与云商合作模式**:亚信科技与云商的合作模式包括项目交付、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42] 3. **亚信科技大模型项目竞争者**:亚信科技在大模型项目上的竞争者包括浪潮、软通动力等。[45] 4. **亚信科技大模型项目利润率**:亚信科技大模型项目的利润率取决于项目规模和客户类型。[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