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海通(02611)

搜索文档
云南铜业股价跌5%,国泰海通资管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185.15万股浮亏损失151.8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11:25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6日股价下跌5%至15.57元/股 成交额16.93亿元 换手率5.29% 总市值311.96亿元[1]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涵盖铜的勘探、采选、冶炼及贵金属提取加工 阴极铜收入占比74% 其他产品12.42% 贵金属12.24% 硫酸1.33%[1] 基金持仓情况 - 国泰君安中证500指数增强A(014155)二季度持有185.15万股 占基金净值1.15% 为第四大重仓股[2] -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151.82万元 最新规模14.51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28.43% 近一年收益65.15%[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胡崇海管理规模85.12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70.84% 最差回报-0.09%[3] - 基金经理邓雅琨管理规模21.32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41.17% 最差回报10.72%[3]
云铝股份股价跌5.02%,国泰海通资管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7.78万股浮亏损失8.0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11:14
股价表现 - 9月16日股价下跌5.02%至19.69元/股 成交额7.26亿元 换手率1.04% 总市值682.84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 成立于1998年3月20日 1998年4月8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涵盖铝土矿开采 氧化铝生产 铝冶炼 铝加工及铝用炭素生产 [1] - 收入构成:电解铝58.12% 铝加工产品40.67% 其他业务1.21% [1] 机构持仓情况 - 国泰君安远见价值混合发起A(017935)二季度持有7.78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4.51% 为第九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8.09万元 [2] - 基金规模2018.1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9.67% 近一年收益25.47% 成立以来收益27.34% [2] - 基金经理朱晨曦累计任职时间2年201天 管理资产总规模7751.84万元 [2]
兴证国际:首予国泰海通“增持”评级 收费类业务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
智通财经· 2025-09-16 10:58
核心观点 - 2025年是公司整固之年 并购重组带来摩擦需时间消化 客户资产和净资产规模再上台阶 综合实力增强 规模效应将兑现 [1] - 预计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4.61亿元和233.70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10.8%和下降14.9%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收入238.72亿元 同比增长77.7% 归母净利润157.37亿元 同比增长213.7%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72.79亿元 同比增长59.8% 加权平均ROE同比提升3.14个百分点至6.25% [2] - 单二季度营业收入120.99亿元 环比增长2.8% 归母净利润34.95亿元 环比下降71.4% [2] - 剔除客户资金后经营杠杆较年初下降20.5%至4.11倍 [2] 业务收入结构 - 收费类业务收入100.40亿元 同比增长57.4% 资金类业务收入126.23亿元 同比增长99.3% [3] - 管理费用115.45亿元 同比增长75.4% 费用率同比下降0.37个百分点至48.7% [3] - 信用减值损失11.94亿元 [3] 收费类业务表现 - 经纪业务净收入57.33亿元 同比增长86.3% 境内资金账户数3845万户 较上年末新增4.2% [4] - 股基成交市场份额达8.31% 金融产品月均保有规模4530亿元 较上年新增13.4% [4] - 投行业务净收入13.92亿元 同比增长19.4% 股权主承销规模1253.16亿元 同比增长1315.8% [4] - 债券主承销规模5828.66亿元 市场份额11.09% 排名行业第二 [4] - 资管业务净收入25.78亿元 同比增长34.2% 华安基金管理规模8225.06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6.5% [4] - 海富通基金管理规模4976.56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0.0% 国泰君安资管将吸收合并海通资管 [4] 资金类业务表现 - 利息净收入31.87亿元 同比增长205.4% 投资收入94.36亿元 同比增长78.4% [5] - 金融资产8029.08亿元 较年初增长54.3% 各类金融资产增长均衡 [5] - 场外衍生品业务加大头部客户开发力度 跨境业务交易规模大幅增长 [5]
兴证国际:首予国泰海通(0261)“增持”评级 收费类业务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10:57
核心观点 - 2025年是国泰海通的整固之年 公司需要时间消化并购重组带来的摩擦 随着客户资产和净资产规模再上台阶 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规模效应将逐步兑现[1] - 预计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4.61亿元和233.70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10.8%和下降14.9%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8.72亿元 同比增长77.7% 归母净利润157.37亿元 同比增长213.7% 扣非归母净利润72.79亿元 同比增长59.8%[1] - 加权平均ROE同比提升3.14个百分点至6.25% 单二季度营业收入120.99亿元 环比增长2.8% 归母净利润34.95亿元 环比下降71.4%[1] - 剔除客户资金后经营杠杆较年初下降20.5%至4.11倍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75.4%至115.45亿元 费用率同比下降0.37个百分点至48.7% 信用减值损失11.94亿元[1] 业务收入结构 - 收费类业务收入100.40亿元 同比增长57.4% 资金类业务收入126.23亿元 同比增长99.3% 并购海通证券带来的外延式扩张是收入增长主要驱动力[1] - 经纪业务净收入57.33亿元 同比增长86.3% 投行业务净收入13.92亿元 同比增长19.4% 资管业务净收入25.78亿元 同比增长34.2%[2] - 利息净收入31.87亿元 同比增长205.4% 投资收入94.36亿元 同比增长78.4%[2] 业务规模与市场地位 - 境内资金账户数较上年末新增4.2%至3845万户 股基成交市场份额达到8.31% 金融产品月均保有规模较上年新增13.4%至4530亿元[2] - 股权主承销规模同比增长1315.8%至1253.16亿元 债券主承销规模5828.66亿元 市场份额11.09% 排名行业第二[2] - 华安基金管理规模较上年末增长6.5%至8225.06亿元 海富通基金管理规模增长10.0%至4976.56亿元[2] - 金融资产较年初增长54.3%至8029.08亿元 场外衍生品业务加大头部客户开发力度 跨境业务交易规模大幅增长[2] 整合与协同效应 - 经纪业务客户规模出现跨越式增长 传统经纪业务体量已经行业领先[2] - 投行业务更加受益于强强联合[2] - 国泰君安资管将吸收合并海通资管 预计竞争力将进一步得以提升[2] - 利息净收入增加主要源于融资租赁公司的并表以及经纪业务客户增加带来的客户资金存款利息、两融利息收入增长[2]
国泰海通:2025年科创IPO增加 看好PE机构业绩改善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10:27
IPO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A股IPO数量达67家同比增长13.56% 港股IPO数量达57家同比增长32.56% [1] - A股实际募资金额654.53亿元同比增长54.92% 港股实际募资金额1227.24亿元同比增长587.25% [1] - 科创属性企业占A股IPO总数83.58%(56家) 占港股IPO总数52.63%(30家) [1] 市场环境与政策支持 - 主要股指显著上涨:2025年1-8月上证指数涨15.48% 创业板涨41.04% 科创板涨35.3% 北证涨54.26% [2] - 证监会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并扩大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领域 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2]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 深交所启用创业板第三套标准 共同拓宽硬科技企业上市通道 [2] 私募股权投资影响 - IPO扩容拓宽PE机构退出渠道 加速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缩短投资回收周期 [3] - 早期投资科技企业的PE机构有望从估值抬升中获得高额回报 [3] - 2025年1-8月一级市场募集资金数量12636只同比增长36.33% [3] 行业投资方向 - 科创属性企业成为IPO主导力量 科技创新与专精特新领域企业为申报主力 [1][2] - 建议增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重点关注具备丰厚科创项目储备的企业 [1]
券商基金代销最新排名出炉,马太效应再加强;8月以来港股主题ETF吸金超千亿元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09:15
券商基金代销行业格局 - 2025年上半年57家券商进入基金销售百强榜 较去年末增加1家 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稳居前两位 国泰海通合并后排名升至第三[1] - 权益基金保有规模集中度显著提升 前十机构占比达百强总规模近59% 蚂蚁 招商银行和天天基金位列前三[1] - 银行渠道份额承压 仅24家银行进入百强 互联网平台及头部券商持续受益 行业马太效应加剧[1][2] 港股主题ETF资金流向 - 8月至9月12日港股主题ETF净申购额超千亿元 科技与创新药板块最受青睐[3] - 科技主题ETF中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净申购额超150亿元 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达66.86亿元[3] - 创新药板块调整中资金逆势加仓 汇添富和广发旗下相关ETF净申购额均超75亿元[3] 公募基金国际化进展 - 华泰柏瑞香港子公司获香港证监会1号 4号及9号牌照 注册资本1亿港元 国际化布局迈出实质步伐[4] - 事件可能推动其他公募加速出海 深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提升行业国际影响力[4] 券商境外业务动态 - 西南证券子公司西证国际证券因未达复牌指引 将于9月29日退市 经营规模占公司整体比重较低[5] - 事件反映中小券商境外业务面临挑战 或引发市场对海外子公司合规经营及国际化战略的重新评估[6]
国泰海通:商业航天顶层设计持续强化 看好产业低成本/高可靠/规模化发展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07:16
行业政策与顶层设计 - 商业航天被列为重点发展产业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及 202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 - 证监会将商业航天纳入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 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应用场景进一步打开 [2] - 政策持续加码释放产业创新势能 卫星移动通信牌照发放打通终端应用场景 产业链公司投融资路径拓宽 [2] 市场规模与投融资趋势 - 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达4800亿美元 定位导航/授时、地面站/设备、卫星电视、卫星通讯为主要细分领域 [3] - 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投融资金额全球占比大幅提升至24% 航天器发射/卫星通信/商业载人航天飞行是热门赛道 [3] - 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总体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 加速构建产业集群 [3] 产业链发展现状 - 中国具备完整产业链 涵盖卫星制造、火箭发射、终端运营等环节 民营力量从供给端到需求端全面驱动产业发展 [3] - 中国星网2025年累计发射9组低轨卫星 组网进度显著加快 "千帆"星座等潜在组网规模大 [4] - 海南商发二期工程加速推进 增加发射工位以满足高频次/大运力/低成本发射需求 [4] 技术创新与突破 -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及大型液体火箭技术取得突破 多家民商火箭公司可回收火箭进入首飞阶段 [4] - 大型液体火箭有望成为主流技术路线 显著提升火箭发射频率与运载能力 [4] - 民营卫星制造公司如时空道宇/格思航天/长光卫星入轨卫星数量显著提升 成为重要供给来源 [4] 竞争格局与全球趋势 - 低轨卫星频轨资源稀缺导致全球竞争加剧 美国商业卫星发射节奏显著加快 [2] - 中国需补足运力/成本/可靠性等短板 但通过星座组网提速和技术创新逐步释放产业势能 [2][4] - 民营火箭公司如中科宇航/星河动力/蓝箭航天成为重要运力增量 "长征"系列火箭仍是主力 [4] 投资机会与产业驱动 - 需求爆发、技术创新、场景突破共振 推动产业向低成本/高可靠/规模化发展 [1][5] - 推荐关注火箭制造/卫星载荷/发射场等新基建 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太空旅行等新场景 可回收火箭/液体火箭/平板卫星等新技术 [5]
国泰海通宏观:总量需加力,结构有亮点
格隆汇· 2025-09-15 21:23
核心观点 - 8月国内经济延续总体放缓趋势 生产端保持韧性但需求端承压 内部分化加剧 政策需进一步聚焦需求端以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2][3] 生产端表现 -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5.2% 较7月5.7%回落0.5个百分点 季调环比增速0.37% 处于历年平均水平 [4] - 产销率96.6% 较前月97.1%下降 但同比跌幅从0.2%收窄至0.1% 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由正转负 [4] - 铁路运输设备行业保持高增速 有色行业增速从7月6.8%提升至9.1% 煤炭开采和油气开采稳定增长 [6] - 电子设备和电气机械行业受出口订单回落影响增速小幅下滑 汽车生产因消费补贴退坡而回落 [6] -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5.6% 较7月下降0.2个百分点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金融业增速提升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回落 [7] 消费端表现 - 社零同比增速3.4% 较7月回落0.3个百分点 季调环比0.17% 处于历年同期偏低水平 [12] - 商品零售同比增速3.6% 回落0.4个百分点 餐饮收入增速从1.1%回升至2.1% [14] - 家电音像增速从28.7%降至14.3% 家具增速从20.6%放缓至18.6% 体育娱乐用品增速从13.7%提升至16.9% 金银珠宝增速从8.2%跃升至16.8% [15] - 粮油食品 日用品和烟酒消费增速回落 汽车消费受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影响复苏有限 [15] 投资端表现 - 1-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0.5% 较1-7月放缓1.1个百分点 8月当月同比增速-7.1% 较7月跌幅扩大0.6个百分点 [16] - 8月制造业 广义基建 狭义基建和地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3% -6.4% -5.9%和-19.5% 较前月分别回落1.0 4.5 0.8和2.4个百分点 [16] - 外需不足导致新出口订单PMI低位运行 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与利润负增 压制制造业投资意愿 [19] - 专项债资金落地存在时滞 第三批"两重"项目未大规模开工 极端天气影响施工进度 [19] - 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10.6% 较7月跌幅扩大2.7个百分点 销售额同比-14.0% 跌幅收窄0.1个百分点 新开工 施工 竣工面积同比分别减少20.3% 21.9%和21.4% [20] 就业情况 - 8月全国和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均为5.3% 较7月上升0.1个百分点 主要受高校毕业生集中就业期影响 [9]
调研速递|重庆新铝时代接受国泰海通等7家机构调研,透露盈利与收购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5 19:0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15.44亿元 同比增长68.82% [1] - 归母净利润1.40亿元 同比增长37.33% [1] - 新客户订单快速增长 与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宇通、徐工新能源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1] 客户与订单 - 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吉利 量产订单持续稳定 [1] - 取得多个电池盒箱体相关产品定点项目 [1] - 三季度生产经营稳健有序 销售数据需关注后续定期报告披露 [1] 成本控制策略 - 通过优化管理结构降本增效 生产管理借助自动化改造降低人力与制造成本 [1] - 提升技术水准实现技术性降本 募投项目新建自动化新能源电池盒箱体生产线 [1] - 坚持技术创新与质量至上 确保优质供应体系实现产业链共赢 [1] 收购进展 - 宏联电子收购已获深交所受理 尚需通过审核及证监会注册批复 [1] - 宏联电子主营冲压件、精密转轴及结构件 其2u超级高精度转轴技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1] - 收购后将扩大经营业务范围 发挥"材料+精密制造"优势助力产品全球化 [1] 协同效应 - 双方在原材料、技术、销售渠道方面存在互补协同 [1] - 收购可实现多领域合作创新与市场互补 预计大幅增加公司营收 [1]
新铝时代:接受国泰海通等投资者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18:37
公司业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2024年1至12月营业收入全部来自汽车制造业 占比100% [1] - 公司当前市值为80亿元 [2] 投资者关系活动 - 公司于2025年9月15日接受国泰海通等投资者调研 董事长何峰等人参与接待并回答问题 [1] 股价信息 - 公司股票收盘价为55.5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