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06030)

搜索文档
关于招商招财通理财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第十五个封闭期实际收益率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19 08:21
基金业绩表现 - 招商招财通理财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份额(基金代码:004667)在第十五个封闭期实现0.31%的实际收益率(净值增长)[1] - 该封闭期自2025年6月13日起至2025年9月15日止,持续95天[1] - C类份额(基金代码:005471)在第十五个封闭期无存续份额[1] 基金投资动态 - 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部分公募基金参与建发致新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下申购[4] - 建发致新发行价格确定为7.05元/股,由发行人和主承销商根据市场情况及同行业估值水平协商确定[4] - 主承销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招商基金部分产品的托管人或托管人关联方[4] 信息披露依据 - 基金运作依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及基金合同相关规定执行[4] - 建发致新于2025年9月18日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下发行初步配售结果公告》[4] - 投资者可通过公司官网(www.cmfchina.com)及《中国证券报》2025年6月10日公告获取详细信息[1]
招金矿业:全资附属公司与紫金国际订立基石投资协议



新浪财经· 2025-09-19 08:16
公司投资活动 - 招金矿业全资附属公司斯派柯国际有限公司作为投资者与紫金国际等机构订立基石投资协议 [1]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发售价认购投资者股份 投资金额预计为3000万美元等值港元 [1] - 该投资作为国际发售一部分 不包括经纪佣金及征费 [1]
券商发债按下加速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07:04
券商发债规模与趋势 - 截至9月17日券商年内发债总规模达1.14万亿元 远超去年同期6937亿元 同比增长64.7% [2][10] - 7月1日至9月17日发债规模约5438亿元 占年内总规模47% [2] - 9月上半月发债规模超1100亿元 9月1-17日36家券商发债1140亿元 [1][9] 发债节奏与月度表现 - 8月49家券商发债2676亿元 创年内单月最高纪录 [9] - 7月44家券商发债约1622亿元 为年内次高峰 [9] - 7月以来发债节奏明显加快 近两个多月规模直追上半年 [2] 债券品种与结构 - 证券公司债发行415只 规模超7500亿元 占比67% [11] - 短期融资券发行218只 规模近3700亿元 占比33% [11] - 票面利率平均1.89% 较去年下行 期限结构均衡 [13][14][15] 头部券商发债情况 - 7家券商发债规模超500亿元:中国银河1029亿元 华泰证券897亿元 国泰海通758亿元 广发证券635.2亿元 招商证券627亿元 国信证券610亿元 中信证券507亿元 [17][18] - 11家券商发债规模200-500亿元 包括中信建投482.93亿元 平安证券466亿元等 [19] - 13家券商发债规模100-200亿元 含浙商证券 南京证券等 [20] 资金用途与业务导向 - 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性及借新还旧 如国泰海通80亿元偿还到期债券 [21][22] - 部分券商承诺资本消耗型业务资金比例不超10% 如中国银河 华泰证券 [24] - 重资本业务推动融资需求 两融余额从6月末1.85万亿增至8月末2.26万亿 增幅22.2% [5][9] 行业驱动因素 - 市场活跃度提升 创新业务扩容及低利率环境推动融资需求 [2] - 债券融资提供大规模资金支持 成本低于股权融资且避免股权稀释 [25] - 两融 衍生品 做市等资本消耗型业务增长直接拉动融资 [12]
警惕!主力资金出逃前,“K线”必现的2个危险信号,不懂别炒股!
搜狐财经· 2025-09-19 07:01
券商板块异常交易 - 中信证券股价突然直线跳水 盘面惊现31亿元压盘大单 [1] - 国泰君安卖一压单7.6亿元 招商证券卖一压单2.2亿元 多家头部券商同步出现相似走势 [1] 主力出货技术形态 - 钓鱼线形态:五分钟内涨幅超7%后缓慢下跌 分时均线跟不上 为经典出货信号 [3][4] - 心电图震荡:分时线在1%幅度内高频波动 伴随千手抛单砸盘 实为零散派发 [5][6] - 黄昏之星K线组合:由大阳线、实体缩短星线、吞没阴线组成 表明空方力量占优 [7] - 倾盆大雨组合:中阳线后接低开中阴线 收盘价低于阳线开盘价 反映市场情绪急剧逆转 [9] 量价关系研判标准 - 洗盘特征:股价下跌但成交量萎缩 在10日/20日均线获支撑 [10] - 出货特征:高位下跌伴随放量 巨量无法推升股价创新高 出现量价背离 [10] - 主力利用信息不对称:低位散布利空制造恐慌 高位释放限时利好诱导追高 [11][12] 板块回调与市场环境 - CPO概念板块回调: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9月15日跌幅超1% 自4月以来涨幅较大积累回调压力 [14] - 光模块行业利好已充分定价 摩根士丹利指出基本面利好完全反映在股价中 [14] -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为2024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 整体利好中国资产 但可能引发短期回调 [14][15] - 9月18日A股超4500只股票下跌 三大指数冲高回落 市场节奏切换 [14] 投资者应对策略 - 避免盲目追高 需核查利好消息真实性 对比历史股东减持记录 [17] - 技术止损标准:放量跌破20日均线且MACD死叉 钓鱼线形态配合换手率超历史平均水平2倍 [17] - 仓位管理要求:分散投资 盈利30%以上考虑分批卖出锁定利润 [17] - 综合研判需结合量价关系 高低位技术形态意义不同 需同步验证周线趋势 [17]
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担任紫金国际黄金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募股的联合保荐人。
新浪财经· 2025-09-19 06:25
公司融资活动 - 紫金国际黄金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1] - 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合保荐人 [1]
多家银行1年期美元定期存款利率暂时维持在“3字头”
搜狐财经· 2025-09-19 00:35
美联储降息对国内美元存款利率的影响 - 美联储于9月18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 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00%至4.25% 为2024年首次降息 [1] - 美国基准利率水平是国内商业银行制定个人美元定期存款利率的关键考量因素之一 2024年以来美元定期存款利率已经历多轮下调 [1] 当前国内银行美元存款利率水平 - 多家银行1年期美元定期存款利率暂时维持在"3字头" [2] - 南京银行个人美元存款产品"鑫汇添"自9月13日起执行新定价 1万美元起存3个月期2.5% 6个月期2.7% 1年期3.0% 20万美元起存3个月期3.5% 6个月期3.7% 1年期3.8% 此前1年期利率为4% [2] - 恒丰银行1万美元起存2年期利率2.8% 1年期3.3% 6个月期2.9% 3个月期2.8% [2] - 渣打银行3个月期 6个月期和1年期个人美元定期存款利率最高均为3.6% [2] 美元存款利率未来走势预测 - 在美联储降息及未来可能降息周期下 美元存款利率继续下行的概率较高 [3] - 预计2025年美联储还将有两次降息 2026年至2027年维持缓降趋势 [3] - 国内美元存款短期利率将继续下行 长期利率亦将承压 [3] 银行利率调整策略 - 国内银行通常会相应下调美元存款利率以降低自身负债成本 [3] - 利率下调并非总是同步或等幅 银行根据自身美元资金头寸 市场竞争状况及客户关系等因素进行差异化调整 [3] 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 美元存款利率下调导致利息收入减少 可能促使投资者寻求更高收益资产如债券 股票或其他货币产品 [3] - 美元利率优势减弱及美联储降息可能削弱美元吸引力 导致美元贬值 [3] - 投资者需考虑汇兑可能带来的损失或收益 建议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 避免过度集中 密切关注美联储政策动向及汇率变化 [3]
美联储降息影响几何?15家券商解读
财联社· 2025-09-18 23:41
美联储降息决策与市场预期 - 美联储9月18日降息25基点符合市场预期 标志着新一轮预防式降息周期启动 [1][3][8] - 点阵图显示2025年预计降息75基点(含本次) 2026年降息25基点 低于市场预期的今明两年各75基点 [3][6][12] - 15家券商中多数认为10月和12月议息会议将各降息25基点 年内累计降息幅度达50基点 [1][3][9] 美联储政策立场与内部分歧 - 鲍威尔将此次降息定性为"风险管理式降息" 表述偏鹰派 强调逐次会议决策而非预设路径 [4][13] - 点阵图与会议声明存在矛盾:声明提及经济增长和就业放缓 但点阵图上调经济增长预期并下调失业率预期 [12] - 投票分歧显著 仅新任理事米兰反对(倾向降息50基点) 显示内部分歧主要在降息速度而非方向 [14] 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判断 - 基准预期为经济软着陆 但过度货币宽松可能导致"类滞胀"风险 因当前经济症结是成本上升而非需求不足 [4][11] - 就业市场疲软是降息主因 但非农就业中枢下行不代表经济走弱 通胀韧性可能强于预期 [13] - 金融条件从年中开始改善 明年初是观察政策效果的关键窗口期 [3][7] 大类资产影响预测 - 美债利率下行放缓 短期呈现"牛陡"走势 黄金仍有不错表现 [5][10][14] - 美股中期仍有上涨空间 泡沫化过程或持续至2026年底 调整即是机会 [3][6][14] - 美元指数维持弱势 先下后震荡 [5][10][14] 行业影响与受益板块 - 地产和制造业率先获益 [3][7] - 港股敏感性大于A股 科技、可选消费、医药等成长板块短期受益 [5][7] - 国内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打开 四季度降息可能性提升但取决于经济基本面 [6][14] 中长期政策展望 - 2026年利率路径尚不清晰 需等待新任美联储主席人选落地 [5] - 长期降息节奏偏缓 预防式降息基调下通胀可能延缓回落 [8][9][14] - 需关注缩表年内停止的可能性 [13]
康隆达:关于变更保荐代表人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9-18 21:38
公司公告事项 - 康隆达收到中信证券关于更换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函件 [2] - 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持续督导期已于2021年12月31日届满 [2] - 因2025年上半年募集资金仍存在使用情况 中信证券需继续履行持续督导义务 [2] - 原保荐代表人孔磊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持续督导工作 由孙璐接替其职务 [2] - 项目原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为张宇杰和孔磊 [2]


中信证券9月18日全情报分析报告:「分析美联储降息对港股市场影响」对股价有积极影响
36氪· 2025-09-18 21:35
股价表现 - 9月18日放量下跌2.21% 收盘价28.35元 较昨日下跌0.64元 开盘价29.01元[5][6] - 当日交易量373.00万手 成交额107.13亿元 换手率3.06%[6][7] - 3日累计跌幅4.19% 5日累计跌幅6.53% 总市值4201.63亿元[7] 美联储降息影响分析 - 历次美联储降息对港股短期提振效应显著 除2019年及2020年特殊情形外均表现较好[8] - 本轮为预防式降息 美国就业降温但经济韧性犹存 旨在应对潜在风险[8] - 短期利好科技、可选消费、医药等成长板块 中长期若中美同步宽松将带动港股外资流入[8] - 当前外资增配空间广阔 港股核心资产配置价值凸显[8] 舆情传播分析 - 事件舆情信息总量166条 正面信息116条占比69.9% 负面信息0条 中性信息50条占比30.1%[9] - 传播主渠道为今日头条平台 传播篇次5条占比3.01%[11] - 舆情事件影响力排名前三为:上半年上市券商业绩回暖、上半年资管居首、上半年投行成绩亮眼[19] 资金流向表现 - 9月17日股价下跌0.99% 尾盘"卖一"处有107万手大单 卖盘金额达31亿元[21] - 当日非银金融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居首 公司资金净流出27.01亿元[21] - 市场对下跌原因存在多种猜测包括获利盘止盈、机构操控或倒仓等[21] 潜在利好因素 - 降息预期可能增加港股投资兴趣 提升券商交易量和收入[19] - 预防式降息减少经济衰退担忧 增强投资者信心[19] - 成长板块受益使公司作为主要投资者获得增长红利[19] - 中美同步宽松预期带来外资流入 增加交易量和投资咨询需求[19] - 稳增长政策背景下核心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提升资产配置需求[19]
“全球最贵声音”发出,15家券商解读美联储降息
凤凰网· 2025-09-18 20:13
美联储降息决策与市场预期 - 美联储9月18日降息25基点符合市场预期 标志着新一轮预防式降息周期启动[1][9][14] - 15家券商中多数预期10月和12月议息会议将各降息25基点 年内累计降息幅度达75基点[1][2][3] - 点阵图显示2025年预计降息75基点 2026年降息25基点 明显低于市场原先预期的今明两年各75基点[3][6][12] 美联储政策立场与内部分歧 - 鲍威尔将降息定性为"风险管理式降息" 表述偏鹰派 强调逐次会议相机抉择[3][11][13] - 美联储内部分歧显著 投票委员中仅新任理事米兰支持降息50基点 分歧主要在降息速度而非方向[4][7][15] - 政策声明与点阵图存在矛盾 声明提及经济增长和就业放缓 但点阵图反而上调经济增长预期并下调失业率预期[12] 对美国经济与通胀前景的判断 - 多数机构基准预期为经济软着陆 但警示过度宽松可能引发类滞胀风险[1][4][11] - 当前经济症结在于成本上升而非需求不足 过度货币宽松可能加剧通胀压力[11] - 通胀韧性可能强于预期 非农就业中枢下行但失业率因劳动力供给收缩可能保持稳定[13] 资产价格影响预测 - 美债利率预计下行放缓 短期呈现牛陡走势 美元指数先下后震荡[3][10][15] - 美股短期或进入波动期 中期仍有上涨空间 道指和小盘股表现较好[3][5][6] - 黄金预计有不错表现 港股在海外流动性改善下敏感性大于A股[5][7][8] 行业影响与投资机会 - 地产和制造业将率先受益于降息[7][8] - 港股中科技、可选消费、医药等成长板块短期有望受益[5] - 非银板块被全面看好[2] 对中国市场与政策的影响 - 美联储降息为中国货币政策打开操作空间 四季度降息可能性提升[2][15] - 若中美开启同步宽松 将带动港股外资流入 核心资产配置价值凸显[5] - 国内政策节奏和幅度仍主要取决于经济基本面表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