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600028)

搜索文档
近七成A股公司推年报分红,“中字头”公司扛旗
第一财经· 2025-05-08 21:18
分红规模与覆盖面 - A股超3600家公司披露年报分红预案或进入实施阶段,占上市公司总数近七成,拟派现总额累计超过1.6万亿元 [2] - 工商银行、中国移动、建设银行位列现金分红总额前三甲,分别达586.64亿元、535.78亿港元(约499.4亿元)和515.02亿元 [2] - 24家公司分红总额超百亿元,包括中国石油(457.55亿元)、中国神华(449.03亿元)、贵州茅台(346.71亿元)等 [6] 行业分布特征 - 银行股是分红主力,24家百亿分红公司中6家为上市银行(占比25%),包括建设银行、兴业银行(220.21亿元)、浦发银行(120.34亿元) [7] - 上市险企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分红总额分别为293.34亿元、127.19亿元和103.9亿元 [7] - 石油石化、食品饮料、家电行业高分红公司包括中国石油、五粮液(123.01亿元)、美的集团(267.12亿元) [8] 高送转与组合分红 - 比亚迪推出"10送8转12派39.74元"方案,派现总额120.77亿元,2024年营收7771.02亿元(同比+29.02%)、净利润402.54亿元(同比+34%) [12][15][16][17] - 道通科技每10股转4.9股派5元,科林电气每10股转4.8股派2元 [13] - 新华网拟"10送2转1派1.36元",华图山鼎拟"10送2.2转1.8派0.55元",后者2024年营收增1046.34%至28.33亿元 [17] 分红比例与政策影响 - 中国神华2024年分红比例76.5%(2023年为75.2%),拟派现449.03亿元 [9] - 中国平安现金分红比例37.9%,股息每股2.55元(同比+5%),连续13年增长 [9] - 监管推动"分红常态化",沪深交易所修订指引鼓励提高股息率、一年多次分红 [19][20]
天津市北辰区市场监管局发布2024年车用机油、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制动液、汽车风窗玻璃清洗液、车用汽油清净剂5种产品抽查结果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08 16:46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 天津市北辰区市场监管局抽查5种车用产品(车用机油、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制动液、汽车风窗玻璃清洗液、车用汽油清净剂),共55批次,其中54批次合格,1批次不合格 [3] - 不合格产品为燃油系统清洗剂,标称受检单位为天津市川达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标称生产单位为北京拉力国际润滑油有限公司,涉嫌假冒 [4] 合格企业及产品分布 - 合格产品涉及多家企业,包括江西车仆实业有限公司、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山东莱克科技有限公司等 [4][5][6] - 合格产品覆盖燃油宝、制动液、防冻液、汽车玻璃水、汽油机油等多种类型 [4][5][6] 企业地域分布 - 合格产品生产单位分布广泛,包括北京、江西、江苏、山东、天津、广东、上海、河北等地 [4][5][6] - 部分企业如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山东莱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等多次出现在合格名单中 [4][5][6] 加油站相关产品 -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化道达尔等加油站销售的多款燃油添加剂、柴油机油、汽油机油等产品均合格 [6] - 涉及企业包括天津悦泰石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润滑油分公司、道达尔能源石化(上海)有限责任公司等 [6]
中石化申请基于应力应变关系的破裂压力预测方法和装置专利,综合考虑影响适用性强
搜狐财经· 2025-05-08 09:53
公司专利技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基于应力应变关系的破裂压力预测方法和装置"的专利,公开号CN119937022A,申请日期为2023年11月 [1] - 该专利属于地质力学与测井工程技术领域,通过测井、钻井资料构建测井破裂压力预测模型,并结合叠前地震资料反演结果构建三维测井破裂压力预测模型 [1] - 该技术可指导钻井工程和压裂施工,综合考虑井壁破裂机理与地应力对破裂压力预测的影响,理论基础严谨且适用性强 [1] 公司背景信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位于北京市,注册资本1217.39689893亿人民币,主要从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2] - 公司对外投资256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拥有商标信息45条,专利信息5000条,行政许可39个 [2] - 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位于南京市,注册资本13.3611989369亿人民币,主要从事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2] - 该研究院对外投资1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180次,拥有专利信息530条,行政许可13个 [2]
【前瞻分析】2025-2030年中国润滑油产量及表观需求量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5-07 15:21
润滑油行业投融资动态 - 2008-2024年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波动变化 2016年达峰值14起 2014年投融资金额峰值36.17亿元 [1] - 2023年仅1起投融资事件金额1000万元 2024年增至6起合计5.34亿元 [1] -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中国石油(601857) 中国石化(600028) 康普顿(603798) 龙蟠科技(603906)等 [1] 行业兼并重组特征 - 兼并重组动因集中于技术补强与产业扩张 企业倾向通过收购实现产品互补与产业链延伸 [3] - 行业资金技术门槛高 竞争格局稳定导致近年重组频次较低 [3] - 典型案例:2024年苏州泷祥投资收购中晟新材100%股权 涉及关联交易与资产重组 [4] - 2022年康普顿收购北京安蓝环保 强化车用环保化学品领域布局 [4] 市场供需数据 - 2023年润滑油表观消费量748万吨 基于产量/进出口量综合测算 [5] - 基础油产量从2018年285.64万吨增至2023年677.32万吨 年增速5.06% [6] - 2023年基础油表观需求量837万吨 显示产业链上游持续扩容 [6] 企业战略动向 - 中石化2020年以16.82亿元收购上海赛科50%股权 强化石化产业链整合 [4] - 国家管网集团同期收购山东天然气管道公司 优化行业运营环境 [4]
中国石化:以数智化转型提升行业竞争力
中国化工报· 2025-05-07 10:25
数智化转型成效 - 全球炼化行业通过智能工厂建设使生产效率提升15%以上,预测偏差缩小10% [1] - 中国石化将数智化转型写入发展战略,构建统一智算资源池及人工智能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在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1] 技术应用进展 - 中国石化自2017年启动人工智能专项规划,智能巡检系统使过磅效率提升50%,作业人员减少70% [2] - 5G智能仓储实现物资自动收发,库容量提升40%~60%,技术已推广至20余家炼化企业 [2] - 智能巡检系统经过6个月试运行,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8%以上 [2] - 公司与壳牌石油合作学习数字孪生技术,计划2025年完成3家炼化企业试点应用 [2] - 推出"惊蛰"数据治理工具集,解决数据孤岛、标准不一等问题 [2] 管理变革与协同创新 - 统一人工智能平台接入22家炼化企业,开发150余个智能应用,每年节约信息化建设费用约2亿元 [3] - 采用"建管一体"数字孪生模式,在广东某项目采集50万条设备数据,降低全生命周期运营维护成本 [3] - 借鉴巴斯夫虚拟培训系统经验,完成本土化开发用于新员工培训 [3] 未来发展方向 - 约60%炼化企业存在数据治理短板,公司计划2025年完成炼化行业大模型开发,支持20类核心装置智能优化 [4] - 建立专家团队制度,计划培养50名核心模型专家负责关键工艺模型维护 [4] - 将持续从战略、组织、文化等维度推动系统性变革,助力行业向"石化强国"跨越 [5]
中国石化联牵头BDO和PBAT课题研究
中国化工报· 2025-05-07 10:08
化解产能快增 促进协同发展 中化新网讯 为推动降解塑料与1,4-丁二醇(BDO)产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化解BDO产能过快增长问题, 促进BDO与降解塑料产业协同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简称中国石化联)化工新材料专委会日 前在京举行"BDO和PBAT"重点企业座谈会,对生物降解塑料与BDO产业发展研究课题工作方案(以下简 称课题研究)进行研讨,多家BDO和PBAT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对此课题研究达成共识并表示大力支持。 专委会秘书长卜新平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一是应对塑料环境污染,助力可持续发展;二是化解产 能过快增长,推动BDO下游的应用;三是推动绿色消费,助力产业创新升级;四是推动完善降解塑料 政策与监管,打造世界一流降解材料产业体系。 中国石化联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指出,开展BDO与降解塑料产业协同发展课题研究是中国石化联应 行业企业要求,经中国石化联党委批准开展的年度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目的就是贯彻中央加强行业自律 指示精神,加强BDO上下游产业协同,推动塑料污染治理,促进可降解塑料市场应用。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绿色塑料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晖表示,BDO和PBAT产业经过近 年的快速 ...
中石化申请催化多产低碳芳烃专利,可获得高收率的低碳芳烃
搜狐财经· 2025-05-07 08:42
专利技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项名为"采用含Y型分子筛催化剂和含择形分子筛催化剂催化多产低碳芳烃的方法"的专利,公开号为CN119912310A,申请日期为2023年10月 [1] - 该专利涉及低碳芳烃生产领域,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含Y型分子筛和含MFI分子筛)分阶段反应,可显著提高低碳芳烃的收率 [1] - 技术流程包括:柴油加氢精制(总氮含量低于50μg/g)、第一加氢裂化(使用Y型分子筛催化剂)、第二加氢裂化(使用MFI分子筛催化剂且反应温度更高) [1] 公司背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1217.4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2] - 公司对外投资257家企业,参与招投标5000次,拥有5000项专利和45个商标 [2] -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专注于研发领域,拥有1231项专利和291个行政许可 [2]
中石化申请基于速度扰动理论的非均质储层评价专利,为非均质储层评价提供更多依据
搜狐财经· 2025-05-06 15:14
专利技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基于速度扰动理论的非均质储层评价方法及系统"的专利,公开号CN119916466A,申请日期为2023年10月 [1] - 该专利属于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通过分析地震波在非均质储层中的传播路径变化引起的速度扰动,实现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定量评价 [1] - 技术方法包括:获取动校正后的叠前地震道集、计算速度扰动值、分析横向谱指数、结合经验公式计算非均质体扰动量 [1] - 相比传统叠前检测方法,该技术不依赖储层各向异性特征,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1] 公司背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1217.3969亿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主营业务为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2] - 公司对外投资257家企业,参与招投标5000次,拥有5000项专利和45个商标信息 [2] - 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13.3612亿人民币,位于南京,主要从事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2] - 物探研究院对外投资1家企业,参与招投标179次,拥有530项专利 [2]
中石化申请基于深度学习的微地震事件强度评价方法及系统专利,可判别出误拾事件
搜狐财经· 2025-05-05 21:16
专利技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微地震事件强度评价方法及系统"的专利,公开号CN119916443A,申请日期为2023年10月 [1] - 该专利属于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资料解释领域,利用深度学习自动提取多道微地震事件特征并进行强度分类,在数据集中加入噪声数据以模拟误拾现象,提高事件识别准确性 [1] - 专利方法包括建立正演模型、构建训练数据集、设计网络模型、训练模型及最终评价五个步骤 [1] 公司背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1217.3969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为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总部位于北京市 [2] - 该公司对外投资257家企业,参与招投标5000次,拥有5000条专利信息及45条商标信息,持有39个行政许可 [2] - 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13.3612亿元人民币,位于南京市,主营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2] - 该研究院对外投资1家企业,参与招投标179次,拥有524条专利信息及13个行政许可 [2]
“两桶油”日赚165亿!A股“顶流”出炉→
第一财经· 2025-05-05 18:33
A股2024年整体业绩概况 - 5404家上市公司披露年报 近六成营收正增长 近八成实现盈利 近半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1] - 创新药企业智翔金泰以营收同比24倍增速成为"增长王" TMA龙头正丹股份净利润同比增11949%成为"利润增长王" [1] - 过去三年仅7%企业能保持营收/净利润双位数增长 集中在电力设备 电子 汽车 机械设备 医药生物等行业 [1][12] 营收表现 - 全A股合计营收71.77万亿元 同比下滑0.73% 3033家实现正增长(占比56%) [3] - 7家进入"万亿营收俱乐部":中国石化(3.07万亿) 中国石油(2.94万亿) 中国建筑(2.19万亿) 中国中铁 中国铁建 中国移动 中国平安(新晋成员) [3] - 营收最低企业为医药生物公司海创药业和康乐卫士 均因研发周期长尚未产生药品销售收入 [4][5] 净利润表现 - 全A股合计净利润5.21万亿元 同比下滑2.31% 4030家盈利(占比75%) 2569家净利正增长(占比48%) [7] - 10家净利超千亿:工商银行(3658亿) 建设银行(3355亿) 农业银行(2820亿) 中国银行(2378亿) 招商银行 中国平安(1266亿 同比+48%) 中国人寿(1069亿 同比+109%) 中国石油 中国海油 中国移动 [7] - 地产板块整体亏损1590亿 万科A(亏损494.78亿) *ST金科(亏损319.7亿) 绿地控股(亏损155.52亿) 金融街(亏损110.84亿) [8] 高增长企业特征 - 5家营收增速超10倍:智翔金泰(+24倍) 和展能源(+15倍 混塔业务收入3.83亿) 亚虹医药(+14倍) [9][10] - 17家净利增速超10倍:正丹股份(+11949%) 广西能源(+37倍) 思特威 华北制药 安迪苏(均+20倍以上) [10][11] - 和展能源因关联交易占比达93%(3.56亿/3.83亿)遭交易所问询 需说明收入可持续性 [9][10]